[实验四]定时器及键盘接口的应用 [实验目的] 了解定时器结构、功能及
定时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定时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定时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学习使用定时器进行各种定时操作;3. 掌握定时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1. 8051单片机实验板;2. 电脑;3. 开发软件Keil C51;4. 适配器和连接线。
三、实验原理:定时器是一种常见的计时设备,用于测量时间的间隔或周期。
在8051单片机中,定时器可通过内部的计数器和控制寄存器实现。
在本次实验中,使用T0定时器作为实验对象。
四、实验步骤:1. 打开Keil C51软件,在新建的工程中编写程序代码;2. 配置P0口的3、4号引脚为输入模式;3. 设置T0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和计时时间;4. 将定时器引脚输出的方波信号接到P1.0引脚,通过示波器观察方波信号;5. 烧录程序代码到8051单片机;6. 上电启动单片机,观察并记录示波器上的方波信号;7.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五、实验结果:根据本次实验的设置,T0定时器的工作模式为模式1,计时时间为1秒。
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定时器引脚输出的方波信号的频率为1Hz,即每秒产生一个高电平和一个低电平。
六、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T0定时器在计时时间到达后会产生一个中断,并且在中断时改变定时器引脚的电平。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定时器来实现各种需要精确计时的操作,如定时采集数据、测量时间间隔等。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并学习了如何使用定时器进行各种定时操作。
定时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实现许多需要精确计时的功能。
掌握定时器的使用方法对于单片机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感想:本次实验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定时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了一些常见的定时操作方法。
定时器在微控制器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的操作,我对定时器的使用和工作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今后在单片机开发中的应用和调试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定时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定时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定时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定时脉冲或周期信号的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计时、测量、控制等。
本实验将通过设计一个基于555定时器的LED闪烁电路,探究定时器的原理及应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定时器的基本原理;2. 掌握定时器的使用方法;3. 学会利用定时器设计简单的定时电路。
三、实验原理555定时器是一种经典的定时器芯片,具有稳定性好、功能强大的特点。
它包含有2个比较器、1个RS触发器以及一组输入输出端口,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本实验使用的是555定时器的单稳态多谱功能,即在输入一个触发信号时,输出一个固定宽度的方波,并且在设定的时间后自动回到稳态,输出变为低电平。
定时器的相关参数设置如下:1. R1 = 10kΩ,R2 = 100kΩ,C = 10μF;2. 控制端TRIG连接电容C和电阻R1,控制输出的触发频率;3. 控制端THR连接电容C和电阻R2,控制稳态保持时间。
四、实验步骤1. 将555定时器插入实验板上,并连接电阻R1、R2和电容C;2. 连接电源并调整电源电压为5V;3. 连接一个LED灯到555定时器的输出端,并通过限流电阻限制电流;4. 接入一个开关作为触发信号源,连接到TRIG端;5. 上电后,转动电位器调整稳态保持时间。
五、实验结果经过调试后,实验结果如下:1. 当按下开关时,LED灯开始闪烁,每次闪烁时间为约1秒;2. 释放开关后,LED灯停止闪烁。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555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当有一个触发信号输入到TRIG端时,定时器的输出会从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并持续一段时间,然后再恢复到低电平。
这里的时间间隔由R1、R2和C决定。
我们通过调整电位器控制稳态保持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不同的定时电路。
定时器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工业控制中,可以利用定时器来控制机器的运行时间;在生活中,可以利用定时器设计闹钟、计时器等。
定时器实习报告调试过程

实习报告:定时器调试过程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定时器作为嵌入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对时间的精确控制。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调试定时器,使其能够实现精确的时间控制功能。
二、实习目标1. 熟悉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 掌握定时器的编程和调试方法;3. 实现定时器精确控制时间的功能。
三、实习过程1. 理论研究在实习开始前,首先对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进行了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定时器是一种基于计数器的模块,可以通过设定计数器的初值和计数方式来实现对时间的精确控制。
同时,定时器还可以与中断系统相结合,实现对特定时间事件的响应。
2. 编程实现根据理论知识,编写定时器的程序代码。
首先,配置定时器的初始化参数,包括计数器初值、计数方式等。
然后,通过循环结构和中断系统,实现定时器的启动、停止和重置功能。
最后,通过计算计数器的值,得到经过的时间,实现精确的时间控制。
3. 调试过程在编程完成后,开始对定时器进行调试。
首先,通过仿真器将程序烧写入开发板。
然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观察定时器的功能是否符合预期。
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定时器精度不够高:通过计算发现,定时器的实际精度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差距。
经过分析,可能是由于系统时钟源的稳定性不高导致的。
(2)定时器中断响应不及时:在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中,发现中断响应的时间较长,导致定时器控制的时间不够精确。
4. 问题解决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1)提高系统时钟源的稳定性:更换高稳定性的时钟源,例如使用晶体振荡器替代RC振荡器。
(2)优化中断响应时间:减少中断服务程序的代码量,避免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进行复杂的操作。
同时,优化中断优先级设置,提高中断响应速度。
5. 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掌握了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熟悉了定时器的编程和调试方法。
在实际调试过程中,遇到了定时精度不够高和中断响应不及时的问题,并通过优化措施解决了这些问题。
通用定时器的应用教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通用定时器的应用教案-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标题:通用定时器的应用教案引言:通用定时器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电子设备,它能够精确计时并在预设时间执行特定任务。
通用定时器在许多领域,如家庭、工业、医疗等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通用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功能以及应用教案,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应用通用定时器。
一、基本原理:1. 定时器的构成:通用定时器由一个时钟源、计数器、控制逻辑和输出电路组成。
2. 工作原理:定时器根据输入时钟信号对计数器进行累加,当计数器的值达到预设的定时值时,触发输出电路执行相应的任务。
二、功能介绍:1. 计时模式:通用定时器可以设置为计时模式,在此模式下,定时器能够准确计算经过的时间。
2. 定时模式:通用定时器还可以设定特定时间,到达预设时间后触发输出电路。
3. 周期模式:通用定时器可以设定周期值,当计数器的值达到周期值时,触发输出电路,并重新开始计数。
4. PWM模式:通用定时器还可用于产生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用于控制电机速度、LED亮度等。
三、应用教案:1. 实时报警器:使用通用定时器的定时模式,结合传感器,可制作一个实时报警器。
当传感器检测到特定条件时,定时器达到预设时间后触发报警器。
教学步骤:- 介绍通用定时器的定时模式和输出电路的连接方式。
- 指导学生如何设置定时器的预设时间。
- 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并连接到定时器的输入端口。
- 演示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并触发报警器。
2. 自动灯光控制:使用通用定时器的周期模式,可制作一个自动灯光控制系统。
定时器设定一个周期值,到达该值后触发输出电路,用于打开或关闭灯光。
教学步骤:- 介绍通用定时器的周期模式和输出电路的连接方式。
- 指导学生如何设置定时器的周期值。
- 引导学生连接灯光电路和定时器的输出端口。
- 演示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并控制灯光的开关。
结论:通用定时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通过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功能,我们可以应用通用定时器来设计和制作各种实用的电子系统。
定时器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掌握定时器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3. 通过编程实现定时器的定时功能。
4. 学习定时器中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单片机实验板、电源、连接线等。
2. 实验软件:Keil uVision 4、IAR EWARM等C语言开发环境。
三、实验原理定时器是一种用于实现时间延迟的硬件模块,它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产生中断或完成特定的操作。
定时器通常由计数器、控制寄存器、时钟源等组成。
定时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时钟源产生的时钟信号对计数器进行计数,当计数器达到预设值时,触发中断或完成特定操作。
四、实验内容1. 定时器基本配置(1)设置定时器模式: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定时器的工作模式(如模式0、模式1等)。
(2)设置定时器时钟源:选择定时器时钟源(如系统时钟、外部时钟等)。
(3)设置定时器计数初值: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定时器计数初值。
2. 定时器定时功能实现(1)编写程序初始化定时器:配置定时器模式、时钟源、计数初值等。
(2)编写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实现定时功能,如控制LED闪烁、读取传感器数据等。
3. 定时器中断应用(1)配置定时器中断:设置定时器中断优先级、中断使能等。
(2)编写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实现所需功能,如采集数据、发送数据等。
五、实验步骤1. 编写程序初始化定时器:设置定时器模式、时钟源、计数初值等。
2. 编写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实现定时功能,如控制LED闪烁。
3. 编写定时器中断配置程序:设置定时器中断优先级、中断使能等。
4. 编译、下载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编译生成HEX文件,通过编程器下载到实验板上。
5. 运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如LED闪烁频率、数据采集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定时器定时功能实现实验结果显示,定时器能够按照设定的定时时间产生中断,中断服务程序能够正确执行。
例如,LED闪烁频率与定时时间一致。
定时器实验报告

定时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如何在单片机中使用定时器,进一步理解定时器的工作
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
单片机开发板、电脑、LED灯或蜂鸣器等外部设备。
三、实验原理
定时器是一种内部的计时设备,可以通过设置定时器的工作
方式、计时单位和计时周期来完成不同的定时任务。
单片机上通常会有一个或多个定时器模块,我们可以通过配置和操作这些定时器模块来实现各种计时、延时、定时触发等功能。
四、实验步骤
1. 初始化定时器:设置定时器工作方式、计时单位和计时周期。
2. 启动定时器:开始计时。
3. 监测定时器中断:定时器计时完成后会触发中断。
4. 处理定时器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进行相应的操作,如
控制LED灯闪烁、发出蜂鸣器声音等。
5. 关闭定时器:计时完成后关闭定时器。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计时器工作方式、计时
单位和计时周期来实现不同的定时效果。
例如,如果将定时器设置为周期性计时方式,计时单位为微秒,计时周期为1000,
那么定时器每隔1毫秒(1000微秒)就会触发一次中断,我
们可以在中断服务程序中控制LED灯或蜂鸣器进行响应操作。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定时器是单片机中常用的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各种时间相关的功能。
掌握了定时器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单片机系统的定时、延时、调度等能力,为后续的项目开发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定时器的实验报告

定时器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定时器,了解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实验原理定时器是一种重要的计时工具,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计算经过的时间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定时器通常由一个计数器和一个时钟源组成。
定时器的计数器可以根据预设的值不断自增,当计数器达到设定值时,就会触发相应的中断或输出信号。
时钟源为定时器提供稳定的时钟脉冲,可以通过外部晶振、振荡器等方式提供。
3. 实验材料•单片机开发板•电脑•USB 数据线4.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工作连接开发板和电脑,确保开发板正常工作,并具备编程的能力。
步骤2:编写代码使用编程软件打开官方提供的开发工具,创建一个新项目。
在代码文件中添加定时器相关的代码,设置计数器的初始值和触发中断的条件。
步骤3:编译和烧录编译代码,并将生成的目标文件烧录到开发板中。
确保烧录成功,无误后进行下一步。
步骤4:实验测试将开发板连接到示波器或其他外设,观察定时器中断或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定时器的计数器初始值、触发条件等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
5.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可以观察到定时器正常工作,并且在达到预设值时触发中断或输出信号。
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定时器工作效果。
通过观察波形和频率,可以验证定时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6.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使用定时器,掌握了定时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定时器在嵌入式系统和计时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定时器的使用,可以为后续的实验和项目开发提供参考和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时器参数的设置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定时器的使用还需要考虑中断优先级、占用资源等相关因素,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优化。
7. 参考资料•数据手册,XX单片机系列。
•XX单片机开发手册。
以上是关于定时器的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过程,可以进行合理的扩展和修改。
在实验报告中,需要包含相关材料、步骤、结果和分析,以便于他人理解和参考。
实验四 键盘接口实验

实验四键盘接口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行列式键盘输入的编程方法;
2. 掌握定时扫描键输入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单片机与键盘的接口电路;
2. 键盘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调试实验讲义中程序3—键盘程序;
2.修改程序3,满足以下要求:
①将显示子程序和键输入程序改为定时扫描方式;
②加上秒表程序,程序运行后,达到以下要求:
●显示“Stop”
●按KL1键,清秒表,显示“0 00.00;
●按KL2键,运行秒表,“显示:“* **.**”;
●按KL3键,秒表停;
●按KL4键,显示“Stop”。
四、上机操作要求
1. 完成实验内容,形成改写后的程序,以DPJ4为文件名,保存于自己的文件夹中。
2. . 思考题
①键盘扫描显示程序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实现的功能是什么?
②8051定时器方式和计数器方式有什么区别?
③设f osc=12MHz,8051定时器0的方式0、方式1、方式2的最大定时时间间隔为多少?
④时间溢出与时间间隔有什么区别?
五、报告要求
(1)对实验修改部分写出基本的流程图或算法;(2)附上修改程序的代码;
(3)完成本次实验布置的思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定时器及键盘接口的应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定时器结构、功能及应用。
2.熟悉基于状态机设计的软件设计方法和矩阵键盘的应用设计实现。
3.设计并实现一个改进型的电话拨号系统。
[实验内容]:
1.使用定时器的产生特定频率,输出到蜂鸣器上产生不同的音调。
2.用状态机设计的思想,设计键盘输入接口。
3.综合利用实验板上定时器,蜂鸣器,键盘,LED显示模块,设计一个电话拨号系统。
[实验步骤]:
1.参考第八章例8.7的硬件电路以及软件设计,利用AVR的16位T/C1的比较匹配功能,
发出不同频率的音调。
2.参考9.
3.2 定时扫描方式的键盘接口程序,以及图9-7的键盘部分硬件连线电路,实现
基于状态机思想的键盘扫描。
3.仔细思考例9.3,回答以下问题:
●本例中,在T/C0的中断服务中进行了LED的扫描,而读键盘和键盘处理是在主程序中
完成的。
如果将读键盘和键盘处理也放在T/C0中断中完成是否可以?请深入分析这两种处理方式的优点和缺点,说明原因。
●在read_keyboard()中,行线输出语句为什么重复2次?
●说明在read_keyboard()中,key_mask的作用,另外是否可以将变量key_line和
key_value定义成普通的局部动态变量?为什么?
4.在例9.3的基础上,改进实现一个电话拨号系统:
1)实验板上的矩阵键盘共包含有12个按键,其中10个作为数字“0,1,2….9”的数字输入,其他两个为功能键,一个是总清除键“#”,一个是修改键“*”。
修改程
序,键盘上数字键功能不变,而“#”键的功能为总清除(即清除LED上的全部的
数字显示,显示复原为8个“-”),“*”键的功能为修改键(表示最后输入的数字
有误,LED显示全部右移一位,清除最后输入的数字,最左边一位补入“-”)。
2)系统上电时,8个LED数码管显示“--------”8条横线,每按下一个号码后,原8位LED数码管的显示内容向左移动一位,最右边一位则显示键盘上刚按下的数字。
3)将每个数字键与特定的音调相结合起来,比如数字1-2-3-4-5-6-7-8-9-0对应音阶Do-re-mi-fa-sol-la-ti-do-la-mi(后两个为高8度)。
每当按下按键在LED上显示数字
后都能在蜂鸣器上发出相同节拍的对应音阶。
[思考题]:
1.当定时计数器工作在普通模式和CTC模式时,都可以产生一个固定的定时中断。
如果要求精确的定时中断,采用那种模式比较好?为什么?
2.AVR的8位定时计数器有几种工作方式?每种工作方式的基本用途是什么?
3.在按键处理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消抖处理,还要判别按键的释放,如果不进行按键释放的判别,会发生什么现象?
4.为什么要使用状态机的程序设计方法?该方法有什么优点?说明其基本原理。
5.如何使用状态机的程序设计方法来设计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在程序设计中应注意和掌握那些原则?
[实验总结]
简单记述实验体会,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要求]
在6月6日前完成整个实验,并上交实验报告。
报告要求A4打印。
[评分标准]
定时器频率产生部分:20分
键盘扫描部分:20分
电话拨号系统部分:30分
思考题部分:25分
实验总结: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