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苏州艺圃

合集下载

苏州古典园林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介绍

苏州古典园林介绍1. 概述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园林之乡。

苏州的古典园林以其精湛的园林艺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历史渊源以及苏州古典园林的保护和发展情况。

2. 特点苏州的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园林布局苏州古典园林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精致性。

园林布局多为中轴对称式,同时又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园林内的建筑、湖泊、假山等元素都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

2.2 水景特色苏州古典园林以水景为主要特色之一。

水景包括湖泊、池塘、小溪等,构成了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在园林中穿行,形成了曲径通幽的景致,同时也为园林增添了一分清凉和灵动之感。

2.3 建筑精髓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精髓体现在建筑的形式、结构和装饰上。

园林内的建筑多为传统的木结构,以檩柱、悬山、廊亭等为主要元素,充满了古典的气息。

建筑的装饰精美细腻,常常采用砖雕、石刻、木雕等工艺,展现了传统的艺术风格。

3. 历史渊源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苏州地区大量精美的园林开始兴建,一些贵族、官员和文人士大夫纷纷建园修驿,形成了苏州园林的雏形。

经过漫长的发展,苏州古典园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4. 园林保护与发展为了保护苏州古典园林的独特文化价值,苏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4.1 文物保护苏州政府加强了对古典园林的文物保护工作,修缮和保护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物。

同时,加强了对古典园林修缮工作的监督,确保修缮工作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

4.2 旅游开发苏州政府重视苏州古典园林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打造园林旅游品牌,引进专业的园林经营管理机构,提高了园林旅游的服务质量,并带动了苏州旅游业的发展。

4.3 传承与创新为了传承和发展苏州古典园林的传统艺术,苏州政府促进了相关的艺术教育和培训,培养了一批园林设计、园艺、景观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苏州艺圃空间布局浅析

苏州艺圃空间布局浅析

苏州艺圃空间布局浅析彭杨莹,孟祥庄﹡(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作为苏州园林中小型园林的典范,艺圃具有极高的造园艺术价值。

通过对艺圃进行研究,探讨了简练开朗、疏密有致的整体布局风格,分析了山体、水池、建筑各要素的布局特点,解读了其独特的造园艺术。

古典园林;空间布局;艺圃合、开合对比产生的效果。

这种疏与密、开与合的空间对比,能够在小面积中营造出方寸天地,是苏州古典园林中很常见的布局方式。

2各要素布局分析2.1山的布局—南部天然的边界园林的山体布置在园子南端,同时山上林木茂密,达到宛若自然的效果。

这样的山体布局,使山体成为南面的屏障,有效地成为园子的天然边界,使原本生硬边界得以柔化,让人产生山外有景、空间无限的感觉,使整个园子意味无穷。

艺圃这种以山体为天然边界,很好地为园子增添自然趣味和深邃意境。

古典园林往往尺度较小,造园中人为因素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可以结合地形高差,提升边界营造技艺,利用边界的高差处理使小面积的园林意境无穷,更显空间无限。

2.2水的布局—以聚为主,形成开敞水面艺圃的水体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1/5,以聚为主,形似方形,如此处理就形成开阔的水面,使原本有限的空间显得十分开朗。

综观园林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分散与集中2种形式。

而集中的水面使人感到开朗、宁静,一般中小园林采用这种水体布局。

园子以水池为中心,形成一种内聚的格局,这种水体布局可使空间具有开朗、宽阔之感[3]。

同时,在水池东南和西南角设水湾,东南角水湾隐于假山之中,似水的源头;西南角流入浴鸥院,形成水尾以显水流无尽之意。

2处小水湾使水面开阔流动,且毫无堵塞局促之感。

故而,水面空间既开阔疏朗,又萦绕于山,显得幽深别致。

2.3建筑的布局—向心、内聚的格局古典园林建筑正是在由密到疏、由疏到密中,才取得完美的艺术境界。

艺圃的建筑布局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艺圃的入口建筑,设在东南角处,避免了视线一览无余,借助墙体等密集的建筑遮挡视线,形成较小的封闭空间,转而建筑疏散开来,形成开阔的景色,给人以欲扬先抑的空间感受。

艺圃 剖析

艺圃 剖析

闭而不塞,山水相宜——艺圃调研张弛 100527 陈嘉贤 100499艺圃前身是明代袁祖庚所建的醉颖堂。

袁祖庚(1519~1590)字绳之,长洲(今苏州)人。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1)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副使(考核官吏、管理司法的官),四十岁后辞官退隐,在苏州择地建造宅园,并悬匾额“城市山林”,过隐士生活。

明亡后,在清初为明崇祯进士姜埰(号敬亭)所有,改称“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

至道光年间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

今之艺圃范围,占地5亩。

园之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以延光阁、博雅堂为主体建筑;南部以水池为中心,假山林木,以自然景物为主。

园之西南,过了响月廊,又是一组建筑,自成一体,包括香草居、鹤柴轩、南斋等。

艺圃的山水园中,水池居中,面积约1亩,为全园的中心,水面处理以聚为主,虽然面积不大,但使人感到非常开阔,只有水面东南、西南略微分划出小水湾,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低平曲折的石桥,断续分隔成五六个水沼,池岸除北端为水榭驳岸外,其余池岸低平,均屈曲自然,而池面则因近旁为低小建筑而益觉开朗辽阔,以此衬托池水大、山石高,是成功的对比与衬托手法。

所以,本次对艺圃的调研,重点就在于艺圃中衬托手法的运用。

艺圃平面图从平面图中可以看到,艺圃面积狭小,水面仅1亩,而水面四周“塞满”各类建筑,却毫无闭塞之感。

对其原因,我们做出如下分析。

建筑尺度整个艺圃的山水园中,仅北侧“博雅堂”为一大体量建筑,并且,在苏州的园林中,体量也算是比较庞大的。

但是这么大体量的一个建筑,并没有使原本狭小的山水园显得闭塞,反而坐在堂中,更能感觉水面之开阔。

原因在于,从外部看来,“博雅堂”的高度在同等体量建筑中较矮,所以使得人的视线变得较为平缓。

同时由于底部是空的,实际上,“博雅堂”为一大体量水榭,正是底部架空,形成的阴影将水面延伸至建筑底部。

同时在心理上暗示人们这个大体量建筑仅为一“水榭”。

博雅堂,水榭?在建筑内部,个人感觉地坪比同等的建筑要低一些,与一般水榭相比,建筑的体量变大,另外由于围合度高,所以显得狭长,这加强了建筑低矮的感觉,置身其中仿佛临水而坐,而窗外的亭及山地,都在视平线之上,所以水面更显大气。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艺圃,承载着丰厚的文史积淀,穿越几个朝代,以它独特的迭山理水风格,屹立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那么你知道苏州园林艺圃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园林艺圃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州园林艺圃赏析一、深巷通幽比起那些人满为患的景点,艺圃更像是一个江南的小家碧玉,需要游人经过一番悉心寻找才能见到其真面目。

于是,去园林的过程也就成了欣赏园景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周末,就和几个朋友结伴去体验了一番。

从山塘街开始寻找,被询问的路人大多是一脸迷茫,少数听过这名字的人也只能道出个大概。

于是我们就沿着桥走到了古城门,终于我们看到了写着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大名的唯一“路标”——旧墙上若隐若现的两个红漆字以及箭头。

(如图)顺着箭头方向前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外面仍在堵着长长的车队,里面却是连黄包车都很难通过的乡间小弄堂了。

这才开始有了古城的味道。

或许是因为大意错过了一块标识,我们又绕了出来,只得往回走。

终于在一个路口,几个正在井边洗菜的妇女见到我们就很自然地问:“是找艺圃吧?往里边走!”看来她们对于我们这种初次探访的游人已经屡见不鲜了。

乍眼望过去,艺圃不象其它名园显示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模样,它看上去更加亲切。

还能见到隔壁人家的晾衣棒有意无意的伸进园中,这样才让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民宅,而并非单纯的文物。

二、文史积淀苏州园林不下数百,各有亭台泉石之胜,而只有艺圃因园主而称著。

(张苇《艺圃的人文意趣》)那就让我们从它的历史说起,看看它到底邂逅了多少儒雅的主人吧。

此园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为住宅。

清初,归进士姜采所有,扩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

袁祖庚的激流勇退,受到当时人的赞赏;文震孟的不媚权阉,更是难能可贵;莱阳姜氏卜居此园,一门直节,与文氏先后辉映。

而他们又都以文学传世。

因此,只有了解园主的史迹,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造园意图,才能深刻意识到园景的情趣。

清代诗人袁枚有这样两句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图画”,伟人的事迹与精神能够化为图画,因此自然风景因人而名,因人而重。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

苏州园林美学分析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天下园林之盛”,是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主要分为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两类,其中私家园林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布局最精致,被誉为“园中园”。

而拙政园则是苏州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和典型。

该园建于明代,由失意归隐的王姓官员建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期间多易其主,1860年-1863年曾属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上世纪50年代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有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花园,中花园是拙政园主景区,全园精华所在;园南建有中国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为主,取材于自然,注重营造自然的氛围和景观。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物包括亭、楼、台、阁、廊、桥等,这些建筑物通常都是精致的木结构,装饰有精美的雕刻和彩画,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

其布局非常精细,通常采用错落有致的手法,使游客在园林中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气息。

这些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包括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山石奇峰、花草茂盛等,每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苏州园林的建造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如今,苏州园林已成为中国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自然美: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中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的美学特征,如山石、林木、水流等,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野趣的氛围。

2. 空间美:苏州园林在空间布局上非常精妙,通过借景、对景、隔景等手法,创造出层次丰富、变幻莫测的空间感。

3. 艺术美:苏州园林中的建筑、雕刻、绘画等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

4. 人文美:苏州园林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也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社会信息,具有极强的人文价值。

苏州艺圃导游词

苏州艺圃导游词

苏州艺圃导游词欢迎来到苏州艺圃!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

苏州艺圃是苏州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耦园路。

它建于公元1986年,是一座结合了江南古典园林和现代艺术的综合性园林。

艺圃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传统园林,西部为现代艺术区。

首先,我们来到东部传统园林区。

这里是苏州艺圃最具特色和魅力的地方。

园林以自然景观为主,布局紧凑而有序,分为四个区域:夭香秀舍、翰墨幽居、入云亭和远航亭。

夭香秀舍是苏州艺圃的入口,它以荷花为主题,是一个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区。

这里的湖泊、细碎的小桥、石径和禅意的花草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翰墨幽居是园林的核心,它以建筑为特色,展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和规模。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小桥流水、假山小池以及亭台楼阁等传统元素,尽情领略古人的智慧和审美。

入云亭是东部园林的最高点,亭台之上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全景。

云雾缭绕,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这里还有一个茶室,可以品味到正宗的苏州茶文化。

远航亭是整个园林的结束点,它象征着人们的追求和向往。

这个地方有一片开阔的草坪,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东部传统园林不仅展现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精髓,还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使得园林更加具有时尚和活力。

接下来,我们来到西部现代艺术区。

这是一个集艺术、设计、创意于一体的区域。

园林设计师以植物和雕塑为主题,用创意和想象力打造出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园林。

这里有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群,建筑外观简洁大方,内部则展示了各种艺术作品和设计理念。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的作品,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除了艺术作品,这里还有一些艺术展览、演出和活动。

你可以参加一些文化讲座、艺术展览或者观看一场舞台剧,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苏州艺圃不仅是一个园林,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和展示平台。

它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相结合,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验。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论苏州艺圃花木的配置艺术

论苏州艺圃花木的配置艺术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6 —2 1
香 草应该 是 艺 圃的园 草 。明天启 年 间文震孟 为
园主 , 以“ 药 圃” 名园。这个“ 药” 字读音 为 y u , 《 辞 海》 的解释是 “ 草名 , 即白芷 。” 《 楚辞 ・ 九歌 ・ 湘夫人》
“ 辛夷楣兮药房” 。白芷是古人用于比德为君. 子、 贤
作者简介 : 李 得瑞 ( 1 9 9 2一) , 男( 蒙古族 ) , 在北京林业大学就读
李得瑞 : 论 苏 州艺 圃 花 木 的 配置 艺 术
・ 1 2 3・
人 的香 草 中 的一 种 。古 书 中提 到 的香 草 种类 很 多 ,
有点远。如今我们看到的思嗜轩已非清康熙年 间原
植物命名的景点。清代汪琬在《 再题姜氏艺圃》 诗中 写道 : “ 隔断 尘西 市语 哗 , 幽栖 绝似 野 人 家 。屋 头 枣
结 离离 实 , 池 西萍 浮艳艳 花 。” 如今 史料 记载 中 的植 物 已经 很 少见 到 。应 当给予 补 植 了这 些 特 色植 物 ,
忠心 ; 其子姜实节为思其父 , 特在 园之西南构小轩 , 名之 “ 思嗜” , 并有诗云 : “ 开花 青 眼对 , 结 实 赤 心期 。
位于苏“ 城 市 山林 ” 。万历末 年 ( 1 6 2 0
年) 园归 文 徵 明 曾孙文 震 孟 , 易名“ 药 圃” , “ 药” 即香
草中的白芷 , 《 本草》 : “ 白芷 , 楚人谓之药。” ( 药、 为 二字 ) 古人常以 白芷 、 杜若 、 蘅芜等香 草 比德 , 如屈
关键 词 : 香草; 名花; 品格 中图分类 号 : T v 9 8 6 . 1 文献 标识 码 : B
白花 重瓣 湘 莲 、 花 色娇 艳 的小 桃 红 以及 罕 见 的一 茎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营造以苏州留园为例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营造以苏州留园为例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苏州古典园林更是被誉 为“人间天堂”。在这些古典园林中,留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 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本次演示以留园为例,探讨游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热度感 知评价及其传播途径。
三、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
三、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 与社会的和谐,道家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园林设计中,这些思想得到了 具体的体现。园林既满足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又实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 求。
三、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是综合性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 和哲学的精髓。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营 造以苏州留园为例
目录
01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02 二、留园的设计理念
03 三、留园的园林特色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韵味的建筑形式。其中, 苏州留园以其独特的意境营造,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瑰宝。本次演示将从留 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园林特色等方面,探讨留园在营造意境方面的独特之 处。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为明代的“东园”废址。清嘉庆年间改筑,更名 “寒碧山庄”。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其后多有荒废易主。 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1961年3月4日,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 月,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古 典园林的典型例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祖庚 醉颖堂
文震孟 药圃
姜埰
颐圃
姜实节 艺圃




从北至南,建筑—水池—山林。 以水榭延光阁为界,南部主要景 观庭园,北部为庭院书房所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艺圃很 小,但苏州园林该有的特色它都 具备。亭、台、楼、阁、廊、坊、 斋;叠山、理水、小桥、荷塘、 曲径、回廊;陈设、家俱、雕梁、 画窗等等一应俱全。
姓名:张慧
学号:20161100319
苏州●艺圃
隐 于 姑 苏 城 深 处,方 寸 间 意 味 无 穷




艺圃是苏州现存明式小园林的代表,隐藏在静谧的 小巷深处文衙弄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 1541年),前身为袁祖庚醉颖堂。四百多年来历经 沧桑,主体风格却无多大变化颇具明代艺术特色, 全园布局简练开朗,风格自然质朴,无繁琐堆砌娇 捏做作之感,其艺术价值远胜于晚清之园林作品。 它有别于其它苏州园林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园主都 是讲气节、有学问的名人。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雕花精致的漏窗,使窗外美景渗透进来,产生丰富
的层次感。透漏窗而过的芭蕉片段,体现文人雅趣。 艺



以 小 见 大
掇 重山 意置 求石 理
写 意 造 园
看过了艺圃,你会觉得留园和网师园都过于矫饰而少了朴实的情致,过于精致而少了些 飘逸的野趣。这是明代园林的遗风,是真正的文人趣味,不像清代江南富有的商人们建 来斗富和炫耀的百宝箱和博古架。
半潭秋水一房山
“半潭秋水一房山”本是 苏州环秀山庄一处景致的 名称。可惜环秀山庄在历 史变迁中几乎已经快看不 到这样的景致了。而艺圃 景致,却恰恰将其表现得 淋漓尽致。
古朴 清雅
艺圃入口低调, 入园后转折两 次方进入车马 院,前面是宅 门。墙上爬着 很入画的古藤。
大与小
艺圃虽造园不大,却 创下了苏州园林的“ 两最”,延光阁是苏 州园林中最大的一座 水榭。浴鸥池,清澈 见底,四面环景,构 成了苏州园林中最小 的水池。
失自
”延
了光













下 ,





艺圃的浴鸥庭园空间很小,但用月洞门将几个相邻 空



的空间打通,几个空间相互渗透,既丰富了空间层
次也使得几个小空间扩大了。
浴鸥延山引水将院外山水延伸至院内,并通过中间 延



门洞的开设更好的实现空间的意动上的流通。




延光阁建筑沿湖立面及岸线平直,柱间完全开敞提供开阔视野观赏南部山水,于阁 中观赏其仿佛一幅山水手卷随着观赏者的移步或视线的移动呈现不同视点的美景。




一山一池一水阁
作为一个小型园林,艺圃的布局非常 简单:园中心为一池,池南为假山, 池北是建筑群,池东西以亭廊连缀, 池东南部和西南部各开一水湾,并于 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 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无拥塞局促 之感。




整个园系集中用水方式,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 聚的格局。采用这种布局形式常可使有限空间具有开朗的感觉,尤其适合小型庭院。
渗透 流动
通过书斋中小 园景的布置及 圆洞门的渗透 ,园中园空间 上从主景区至 浴鸥小院的流 动在此处也得 以延续并收尾
浴鸥院外的一片斜墙,尺度极高,却空空如也。下 自



挖一个小小的圆形门洞,对比强烈。斑驳树影投射
其上,藤蔓攀爬,均是别有幽致。
投射高墙的斑驳树影,哑叭院顶滤下的天光,书房




外被高墙刻意裁下的四角天空,是将裁剪过滤过的
自然投射到“园”的载体上。随四时日月而变化。





鹅卵石铺地,苔藓在卵石之间悄然生 长,历经春夏秋冬,循环往复。
堂前院子的铺地极为讲究,用的都是 较为常见的材料,比如颜色各异的碎 石、瓦片、缸片、小青砖等,一经组 合拼装,各种极具艺术感的图案让人 赏心悦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