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复习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一、幼儿发展的生理特点1.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幼儿的身体发育较快,身高和体重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2.幼儿视力、听力和触觉的发展:幼儿的视力和听力逐渐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逐渐延长。

3.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发展快于小肌肉,适合进行各种体育活动。

二、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1.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开始进入操作阶段。

2.幼儿语言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丰富,开始掌握语法规则。

3.幼儿情感发展:幼儿的情感呈现多样化,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三、幼儿发展的社会特点1.幼儿社交发展:幼儿开始与同龄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学会合作和分享。

2.幼儿自我概念发展:幼儿逐渐建立自我概念,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幼儿性别角色意识发展:幼儿开始认识性别差异,学习性别角色。

四、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1.生理发展阶段:出生-1岁2.意向行为阶段:1-2岁3.真实性思维阶段:2-7岁4.学前期:3-6岁5.潜伏期:7-12岁五、《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重点1.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2.掌握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征;3.学会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和评估工具。

六、复习备考方法1.多阅读学前儿童发展相关的书籍和资料;2.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加强实践经验;3.认真总结和整理知识点,进行笔记和复习。

七、《学前儿童发展》考试注意事项1.注意考试时间和地点,提前做好准备;2.注意带齐考试所需的文具和资料;3.注意考试的答题要求和时间分配。

通过以上的复习备考资料,相信您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祝您考试顺利,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评估+复习资料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P52、历史上,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是由普莱尔编著的。

P11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华生的小艾伯特恐惧实验就是违背了伦理性原则,而遭受后人的批判。

P134、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表明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只有准备好了,研究才会真正发生。

P215、依据维果斯基的观点,以下哪个属于高级心理机能?有意注意P226、“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表明遗传的作用。

P267、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域,额叶是成熟最晚,并且负责抽象思维、心理联结、记忆和有意运动反应。

P448、当成人说:“小汽车。

”婴儿只说:“车”或者“车—车”,他们还不能完整地模仿成人的语言,此时婴儿语言发展处于的阶段是单词句阶段。

P669、婴儿早期出现的微笑大概猎奇的表情,使养护者晓得他们的孩子愿意并渴求与他们来往,这表明情绪具有交流功用。

P7910、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三类的研究者是托马斯。

P8411、婴幼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母亲或主要养育者)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种现象被称为依恋。

P9212、大脑皮层各区的发育会遵循一定的顺序,以下选项正确的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P10813、幼儿对方位知觉的掌握,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才能辨别清楚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向。

P12414、教师在组织个人活动时,有一个幼儿由于打翻了杯子在旁边换衣服,没有参与活动,但事后发现这个幼儿将老师讲的内容都学会了,这表明幼儿研究具有无意性的特点。

P、关于词汇的掌握,幼儿掌握最早的词是名词。

P14316、幼儿边搭积木边说,“这里可以过人,这里可以过船……”,这时候幼儿的言语形式被称为游戏言语。

P144-14517、斯皮尔曼利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人的智力中有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试题[有答案解析版]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试题[有答案解析版]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遗传与环境(理解即可)发展PPT19二、思考题:1. 发展与变化是同一个意思吗?2. 发展理论有什么任务?3.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说明任何人无论是否意识到,都是按照一种理论在观察和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学习和掌握发展理论的重要性。

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作用。

第二章选择题:1.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BA、量变B、个别差异C、质变D、相互作用2.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BA、遗传B、成熟C、环境D、训练3. 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AA、突然转变B、阶段连续C、逐渐过渡D、线性连续4. 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CA、单侧原则B、偏好原则C、不对称原则D、主导性原则5. 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BA、冲突性B、周期性C、矛盾性D、方向性填充题:6.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7.格塞尔认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能进行自我调节。

8.格赛尔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了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发展方向原则个体成熟原则、自我调节原则。

9.格塞尔认为发展具有方向性,如,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名词解释:行为模式(A.Gesell)PPT33机能不对称原则书P27-28准备(A.Gesell)简答题:1.格塞尔提出的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什么是儿童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当儿童处于“准备”状态时,成人应取什么态度?4.格塞尔的成熟理论对当前的教育有什么现实意义?5.结合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教育现状去重新认识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章选择题:1.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DA、认识过程B、理解过程C、被动过程D、主动过程2.吉布森认为,儿童知觉特异性的增加,其含义是CA、知觉越来越深刻B、知觉越来越广阔C、知觉越来越准确D、知觉越来越灵活3. 吉布森为了验证她的理论做过很多实验,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BA、双生子爬楼梯实验B、视崖实验C、守恒实验D、陌生情境实验填充题:1.吉布森认为知觉是刺激的函数,刺激是有效信息的组合,知觉过程就是不断地从刺激中分化出有效信息的过程。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 3~4 岁的幼儿认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 ,这反映儿童的判断_____A : 以直接判断为主B : 判断内容不够深人C : 判断根据不够客观D : 判断论据不够明确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从判断根据看,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本身的客观逻辑为依据进行判断和推理,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进行。

故选 C。

2、单选题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的阶段是_____A : 权威阶段B : 可逆性阶段C : 公正阶段D : 自我中心阶段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自我中心阶段 (2~5 岁) 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3、单选题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

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_____A : 困难抚育型B : 兴奋型C : 启动迟缓型D : 容易抚育型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托马斯、切斯根据 9 个维度对从出生到 3 岁前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划分,划分为三种类型: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生活有规律,情绪愉快,对新异刺激反应积极,容易适应新环境是容易型婴儿的典型特征,故选 D。

4、单选题 (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_____A : 活泼好动B : 喜欢交往C : 好奇好问D : 稳定性较强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5、单选题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A : 偏好细密图像B : 偏好直线多于曲线C : 喜欢单色的图像D : 偏好中等复杂程度的刺激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婴儿偏好人的正常面孔;喜欢曲线胜于喜欢直线图;偏好中等复杂程度的图形,而不喜欢报纸字体的细密图像;偏好颜色对比鲜明的图案,不喜欢空白的、无条纹的、单色的或者没有明暗对比的图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3. 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4. 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5.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 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7. 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8.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9. 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10.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1.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2.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13.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14.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5.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_ ,再前后_ ,然后是左右_ 。

16.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_感知者_ 、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_ 、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18.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9.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2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2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1、单选儿童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在()。

A.0~1岁B.1~2岁C.2~4岁D.3~6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0~1岁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江南博哥)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1~3岁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3~6岁是幼儿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故选D。

2、单选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

A.中央B.边缘C.上部D.下部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边缘。

实际上,小于两个月的婴儿更多地将注意集中在对比度高的人脸边缘,而很少注意那些更能表明他们将人脸视为整体的有意义图形的内部特征(如鼻子、嘴唇)。

3、单选关于幼儿想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B.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不受别人情绪的影响C.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实质上是自由联想D.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幼儿想象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4、问答题5~6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正确答案:5~6岁属于幼儿晚期,这一时期幼儿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4)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单选幼儿阶段,儿童能轻松地学会母语,错过这一时间,语言能力将受到严重损害,这一时期被称为语言发展的()。

A.关键期B.钢化效应C.去习惯化D.习惯化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关键期指儿童对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

6、单选以下关于作品分析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作品为依据,具有客观性B.按科学程序分析,具有系统性C.受研究者自身的倾向性影响,作品分析的视角和结果具有多样性D.可以人为地创设条件,对某些在自然观察中不易观察到或不易集中观察到的情境现象进行研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D项是实验法的优点。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核心考点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1 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成熟势力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

格赛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因此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学派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学习的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又注重学习者对环境的行为反应。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环境决定论者)(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强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榜样)三、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主要反映在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发展过程中。

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弗洛伊德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依次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学前期。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学前期,与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划分相对应。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岁或1.5岁)2.自主性对害羞怀疑(1岁或1.5岁-3岁)(自主对羞愧)3.主动性对退缩内疚(3--6岁)(主动对内疚)四、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五、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常考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班社拉社会认知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考点点拨】理解型考点。

考生在记忆的时候也要依据不同的理论派别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来进行对比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优势,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想 象的目的性不明确;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干 扰而变化;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3、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出现 “守恒”,开始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 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 和形象的帮助
牛奶守恒实验
让尚未达到物质守恒的 儿童亲眼看着一小碗牛奶 全部倒入另一根试管内的 全过程,接着问被试的儿 童试管里的牛奶和原来碗 里的牛奶哪个更多,几乎 所有没有形成守恒概念的 儿童都坚持是试管里的牛 奶更多。
2、记忆容量的增加 3、记忆内容的变化:运动记忆(2周左右)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形象记忆(6-12个 月)-语词记忆(1岁左右) 4、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势,有 意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 渐提高;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 展;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五)想象的发展
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和活动任务的理解程 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
3、注意的规律
注意的选择性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2)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 切关系 3)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3、触觉: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 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手眼协调, 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 2)动觉:动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具体表现为幼儿初期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 形状等属性的感知错误率高,精确性差,到 了末期,错误明显减小。
幼儿知觉发展
1、形状知觉: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 -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视觉悬崖” 4、方位知觉:空间定位能力产生;空间关系的掌 握; 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因 此幼儿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 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 5、时间知觉
(一)注意 1、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 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 两个基本特点。 1)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的每个瞬间,心理活 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2)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个事物的同 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 到这个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 活动得以完成。
结论:儿童的成熟取决于生理的成熟,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 1、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 1)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否认遗传做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 为遵循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 2)华生的思想受洛克的“白板说”的影响, 认为环境和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1)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 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强调行为的习得 与及时强化有关,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行为。 2)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强化,这个动 作后来发展的概率会大于其他动作。引申到 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治上:对不好的行为予以 忽视,对好的行为及时强化
二、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 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 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一)成熟势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 格赛尔
双生子爬梯实验
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要准 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 效果的因素是成熟。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 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 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 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 子的发展。
特点:中心片面性、自我中心 中心片面性:儿童观察事物时,仅仅把 注意力集中在他最感兴趣,或事物最突 出、最显著的方面,而对其他方面却视 而不见、听而不闻。由于智力活动这一 特点,使他的判断和推理缺乏全面性
三山实验
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 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 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 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 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 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 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 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 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 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
3、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 1)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2)提出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注意到人的行 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主张儿童通过他们的 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地 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
(三)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1)人格发展存在的三个阶段:本我、自 我、超我 本我:本能活动(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以及原始的反射,是由大量不受约束的 精神能量所组成,这些精神能量几乎不 顾一切地追求欲望的满足。
三、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 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 育的适宜性
(一)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 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 宾斯基反射;迈步反射;巴布金反射 (二)幼儿心理发展趋势
四、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 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 用
斯金纳箱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 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 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 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 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 动物就能吃到食物。实验发现,动 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 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通过实 验,进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 论。
2、社会因素 1)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2)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是பைடு நூலகம்极主动的学习者 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 的影响 3)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 程 4)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 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二)幼儿发展过程: 1、婴儿期(0-1岁) 2、幼儿前期(1-3岁) 3、幼儿期(3-6岁)
(三)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 1)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是指婴幼儿从亲代那里获得的生理解剖方 面的生物特点。 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影响儿童发展 例如母亲的营养、疾病、药物和情绪等 3)成熟机制制约了儿童发展 成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 没有真正的发展
自我:成人的要求与儿童之间会发生冲突,本 我的冲动与现实之间的不断冲突导致了“自我” 的发展。自我是人格中的理性水平,是与环境 的关系中逐渐形成的心理组织。
超我:人格中最高部分,主要来自于对同性父 母的认同,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成人 对他们的要求转化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并自 觉遵守。
儿童心理发展的五阶段
2、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
(四)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通过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来获 得动作经验,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 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或内化了 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着重要作 用,词的功能开始出现,使儿童能用表 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扩 大了儿童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范围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
一、理解婴幼儿发展的含义、过程 及影响因素等
(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1、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是指0-1 岁的儿童,幼儿是指1-3岁的儿童 2、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 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两边与质变的过 程。其中身体的发展史指婴幼儿机体的正常生 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 理的发展,是指婴幼儿的认识过程、情感、意 志和个性发展。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带来乐趣 肛门期:1-3岁,排泄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的感觉能给 孩子带来快感 性器期:3-6岁,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 男孩出现“恋母情结”,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 居。女孩出现恋父情结,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潜伏期:6-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习和大量运动游 戏中 生殖器:12岁以后,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恋爱结婚
(一)身体发育的规律 (二)身体发育的特点: 1、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2、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 后末梢 3、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 先后快慢的差别
(三)幼儿动作发展规律 (四)幼儿动作发展特点: 1、从上到下 2、从大到小 3、从简单到复杂 4、从不随意到随意
五、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幼儿多动与注意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差,主要特征之一是 “多动”,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2)多动即爱动,是幼儿的一大特点,但是 多动不等于多动症。 3)多动症又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 (MBD)是儿童的一种行为问题
(二)感知觉发展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 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感觉是针对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识是 对事物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感知觉是认知活动的开端
幼儿感知觉的主要特征
1、视觉 1)视敏度:人分辨细小问题或远距离物体细 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2)颜色视觉:幼儿初期初步辨识基本色,但 难以说出名称;幼儿中期能认识基本色,近 似色,并能说出名称;幼儿晚期,不仅能认 识颜色,还能运用颜色调色,并能正确说出 名称
2、听觉 1)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 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 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 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 大的个别差异。 2)言语听觉:幼儿分辨语音是在言语交际 过程中发展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 微小差别。注意“重听”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