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美国只是一个23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没有过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过于辉煌的历史古迹,虽然像一叶漂游于水中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历史的包袱。
所以,不管何时,它都可以轻装上阵。
或许由于它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一直觉得美国是一个有个性的国家,美国人是一群有个性的生物体,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
它的多元文化、消费方式、种族主义等等,都有着自己个性的印迹和特色。
在这里,我更想谈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什么是价值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从个人与社会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对价值观这样定义说,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
”美国社会学家Samovar和Porter则都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
”价值观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个人主义观念、物质观念、竞争观念等。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荷兰人类学家Geert Hofstede曾就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做过调查和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占第一位。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个词最先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使用的。
在19世纪40年代,他在考察了美国多个月之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
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
他说“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德, 它代表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的、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英语单词的书写过程中, “我”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大写, 而“我们”、“你们”、“他们”、“你”、“他” , 则不必大写。
浅谈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_骆越虹

2007年5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May,2007第25卷第3期JOUR 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25No.3浅谈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①骆越虹(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本文从个人主义的概念、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粗略地探讨了个人主义产生的根源。
了解个人主义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美国文化,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个人主义;美国文化;根源;体现[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07)03-0087-02 在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早以形成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
我们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因此,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
一、个人主义的涵义个人主义,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
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 m)一词最早是在19世纪以法文形式出现的。
它在现代不同的辞典中有不同的注释。
在朗文现代英语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中是这样定义的“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s and freedom of individual peopl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ights in a society;the behavior or attitude of someone who does things in their own way without being influenced by other people.”(认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一个社会里的最重要的权利的信仰;个人的做事方式不受其它人的影响的行为或态度);在英语语言字典中它被定义为:“belief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virtue of self-reliance and personal indepen-dence”(对个体的重要性和自立、个人独立的信仰)二、个人主义的根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盛行有着深刻的历史根基。
美国“宪法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宪法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总统是靠不住的》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的“宪法文化”。
这已经不仅仅是法律的问题了,他已经融入到美国公民的生活中,化为文化的一部分,影响着美国人的思想观念,并深深体现出了美国人的极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宪法在美国不是一张纸、一个文件。
在美国人心中,这是他们得以在这块土地上自由生存的保障。
”美国人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而美国宪法刚好规定了美国人的自由平等等权利。
他们追求自己的价值,必然与阻挡自己的障碍相对抗,就要寻求宪法的保护,所以他们对宪法情有独钟,“因此,任何一个与宪法相违的动作,都显得触目惊心。
”在美国,每个人都是熟知宪法的,这与他们的教育有关,他们都会接受普遍的宪法教育,宪法深入人心,化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保持着对宪法的绝对尊重。
他们极强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正是个人主义的强烈体现,他们追求个人的独立,不允许任何人、甚至是政府强行迫害自身的权利,个人行为自己说了算。
而在我国,向来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服从集体,而在集体中往往会形成领导层,这就造成了人们的不平等,而我们却乐在其中,由此导致了权利意识的淡薄。
“美国不是由总统说了算的,美国人从来就只认宪法的账,而宪法的解释权偏偏与总统无关,宪法的解释权在最高法院手里。
”如果总统行为不当违宪了,侵犯人民利益了,美国人民是不会听之任之的,不会因为他是总统就怕他,他们只认宪法,他们只认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
可见,美国个人主义观念已经强到连总统都不放在眼里了,只要是总统干涉了自己在宪法中受保护的个人自由和利益,只要总统试图利用其权威控制自身行为,他们都会利用宪法予以反抗。
在我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下,向来是相信权威,接受领导,只能在权威的压迫下生存。
而集体中的“老大哥”又往往会侵犯无权人士的利益,导致个人的幸福难以保障。
《独立宣言》中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而受美国宪法的影响,美国人表现出对生命权的极度尊重。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1000字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之一,表现为强调个人自由、独立和自主。
这种价值观源于美国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也是美
国社会成功和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
下面我将从历史、政治和社会
文化等方面分析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历史起源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建国初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带来了自由主
义和启蒙思想。
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个人重要性,保护了人民的言论、崇拜、自由和权利等基本自由,成为现代民主
制度的标志。
彼时,个人自由和自主,成为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政治保障
美国历来强调政府的有限作用和自由市场环境,鼓励民间企业和人
民性格的发挥,这为美国的经济和人民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美国的财富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个人和企业的多元化勇气以及变革精神,政府的角色仅仅在提供必要的保护和保障。
社会文化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呈现,也极富代表性。
比如,美国人在学
校和职场中获得的竞争教育,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独立的定位和影响力,唯有通晓多项技艺、各自跑快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此外,美国文化中还强调个人自我表达和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例如众
所周知的时装和音乐。
总之,个人主义是美国民族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美国政
治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在美国,每个人都被视为独立的个体,有权
利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
这些共同的信念让美国成
为一个享有自由和发展的文明国家,并激励着美国人民不断前行。
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

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论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在美国的历史、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美国文化的显著特征,包括个人主义、多元文化、创新和自由主义。
首先,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个人主义是指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高于集体利益和社会规范。
在美国,个人主义被认为是实现个体目标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核心价值观。
个人自由和自主权在美国社会中被广泛尊重和追求。
美国人普遍相信,每个个体都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职业和信仰。
其次,美国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多元文化。
美国是一个由各种族、宗教、文化和语言背景的人民构成的国家。
这种文化多样性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容纳各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国家。
在美国,人们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差异,鼓励人们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化遗产,丰富了美国的文化财富。
第三,创新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美国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而闻名于世。
美国一直是科学、技术和商业创新的领先者。
这种创新精神源于美国人的追求卓越和对新技术、新思想的无限探索。
美国文化鼓励个人与团体推动社会变革和创新,这也是美国取得经济和科技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最后,自由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自由主义是指个人自由、言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保护。
这种价值观在美国的宪法和宪章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美国人对自己的自由特权感到自豪,并将其视为自己国家的重要特征。
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这种文化价值观不仅对美国本国人民具有重要意义,也激励着其他国家追求自由和人权。
尽管美国文化具有多样化、创新和自由主义的特征,但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美国的个人主义可能导致社会分裂和个人主义过度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集体责任。
此外,美国的多元文化也可能引发不同族裔和文化群体之间的冲突和紧张关系。
总之,美国文化具有个人主义、多元文化、创新和自由主义等显著特征。
美国个人主义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深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美国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作为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塑造了美国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
在此,我将从历史渊源、社会影响、文化内涵和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对美国个人主义进行深入剖析。
一、历史渊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在17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个人信仰的觉醒,使得个人从教会权威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
这种思想传播到北美大陆后,与当地土著文化和欧洲移民的文化碰撞,逐渐形成了美国个人主义的雏形。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独立宣言中明确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标志着美国个人主义的正式诞生。
此后,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发展,个人主义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影响1. 政治领域:个人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国宪法强调三权分立,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
此外,个人主义还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完善,使得民众能够参与政治决策,实现自我价值。
2. 经济领域:个人主义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在美国,个人创业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无数成功的企业家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财富的积累。
这种精神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3. 文化领域:个人主义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电影、音乐、文学等领域,都体现了个人主义的精神。
这种精神鼓励人们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化,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
三、文化内涵1. 自由: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在美国,自由被视为最高价值,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
2. 独立:个人主义倡导个人独立,鼓励人们自主思考、独立判断。
在美国,独立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个人创业、自主教育等。
3. 个性:个人主义强调个性,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追求独特的人生。
在美国,人们追求个性,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表现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表现。
什么是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呢?美国学者萨姆瓦有一个解释。
他说,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
我以为,美国个人主义在文化上的表现主要有:第一,个人隐私。
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年龄、婚姻、工作和收入,在美国则不然。
在美国人看来,这些都属于隐私,别人不得打听。
一个人要访问另一家,必须事先打招呼,未得主人允许不得跨进别人的家门。
私人信件别人不能拆阅,即便是子女的信件,父母也不能拆。
在美国快餐店里,美国人也只是各自端个盘子,各自吃各自的,不干扰他人。
我们中国人见面寒喧时常问:"你上哪里去呀?""吃饭了没有?"美国人会感到,我到哪里去,吃饭了没有,关你什么事?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的。
如果一个人出于获利、好奇或恶意的动机而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惩罚。
但公众有权知道公职人员的收入、财产和个人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这不叫侵犯别人的隐私权。
1974年美国颁布隐私法,规定:个人可以要求了解学校、雇主和政府保存的关于他个人的档案,而不允许保存者泄露档案的内容。
第二,个人自立。
美国孩子长到18岁,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
老人也不愿住在自己子女宽敞的家里。
父母与子女进餐馆,吃罢饭后,各自付饭钱。
1993年我在美国做合作研究时,一次,一对美国夫妇请我到中国餐馆吃饭,同时进餐的还有他们的来自加拿大的儿子和媳妇。
吃完饭,我特别留意看他们如何结账,结果是父母与子女分别付钱。
在美国家庭里,孩子有很大的自主性,一般很少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别这样,别那样",孩子太调皮时,就说"回到自己的屋去吧"。
在美国,学生打工很普遍。
有些学生打工,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相当多的美国学生打工,则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
根据1993年的资料,美国中学生打工的有5∞万人;约有2/3的高中生每周打工5个多小时。
简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

简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杨伶俐(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 .. 在对美国国民性格的探索中, 我们可以发现, 个人主义和平等这两种被认为互相冲突又互相补充的价值, 构成了讨论美国社会的框架。
在美国历史上, 它们各自有过批评者和捍卫者。
本文旨在分析这两种价值的渊源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以期更深入理解美国的国民性格, 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和看待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本质。
[ 关键词] .. 个人主义; 自由平等; 国民性格[ 作者简介] .. 杨伶俐( 1979- ) , 女, 硕士,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研究。
.. .. 众所周知, 美国是一个极度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 它鼓励通过个人努力来争取机遇, 获得成功。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向西推进、开拓边疆的动力之一。
他给予个人以绝对的自由, 鼓励独创性, 使自己与团队的其他人区分开。
正是这种精神使得美国一直走在包括科技在内的许多领域的最前沿。
某种意义上说, 在美国, 只要你有实力, 你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
美国以个人主义而闻名世界, 但同时也宣扬平等, 这显然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个人主义强调自己的努力, 而平等则是要求给予所有人, 包括妇女、黑人及少数民族, 以同样的机会。
同时, 这个平等也同样适用于环境。
一、两者渊源: 美国精神和美国信条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康马杰认为! 美国精神. 的首要前提是美国人有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哲学, 不是局部环境而是美国整个环境决定了美国人的性格或造就美国式的人。
整个环境指土地辽阔、便于流动, 独立的气氛以及崇尚乐观进取的精神。
而大多数美国人则较为务实, 有时不免太过于自我, 轻视其他国家和民族, 相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最高希望所在。
[ 1] 对美国精神的分析让我们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美国人信奉的! 美国信条., 也就是美国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
塞谬尔P 亨廷顿在#美国政治: 不和谐的承诺. ( American politics: T he Promise if Disharmony) 一书中认为! 美国信条. 从独立战争时期就开始形成, 从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 美国就已经形成了某些基本的政治信条, 这便是美国信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念的核心,它的产生有其思想和现实来源,其渗透到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个人主义的推崇和奉行,对美国社会有利有弊。
关键词:美国个人主义独立
基督精神,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同构成美国文化的三大支柱。
但代表美国文化模式基本特征的个人主义却是直接、真实地涵盖了美国思想。
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在美国的文化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对美国历史的发展道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个人主义的分析有利于加深对当代美国社会的了解。
一个人主义的内涵
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特别是在美国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最早的用法是法语形式的“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也即是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
其主要内容是:尊重个人空间,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奋斗,尊重人权。
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个人进步,全在于自己的艰辛努力和不息奋斗;个人进步,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志。
反对权威,反对任何形式“不合法的”对个人的强制,尤其反对国家对个人不必要的控制。
二个人主义产生的原因:
(1)历史渊源。
在美国,“个人主义”最早从法国启蒙运动得到启发,最初是唱着对资本主义和自由主义民主的颂歌而出现的。
它成了一种具有巨大意义形态的象征性口号。
最早的一批移民包括了来自欧洲的清教徒,他们认为上帝判断其选民的标准时个人在世俗世界中取得的成就,不希望遭到上帝的遗弃就应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功。
随后,伴随着西进运动和二战,个人主义实用性的优越性不断被证实,这一传统也被新一代和新移民不断得继承了下来。
(2)长久以来的独立意识传统。
首先,这源于东西方家庭观念的不同。
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受伦理思想和传统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更为紧密。
代系之间教育和赡养义务往往持续终生。
而西方人则视此为影响个人能力的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抚养义务仅以法律规定的上限为终点。
孩子成年以后,在经济和心理上都要与父母相分离。
连至亲的不想过分依赖的美国人,唯有靠双手为想要的生活奋斗不止。
其次,美国人非常重视隐私。
所以他们严格区分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
在公共空间内,他们热情洋溢,和家人朋友亲密无间;而这些人一旦侵入他们的私有空间,这种私有性便会被打破,隐私权被侵犯。
所以,美国人认为,社会是一个个独立的,各不相同,互不侵犯的个人组成。
社交就是独立个体之间的交流分享,共同创造。
(3)移民国家的自我安全感的创造。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自美国建国以来以来,大量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的人民怀揣着“美国梦”离开本土。
他们不安于现状,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的双手,希望在这片新大陆上大展宏图。
随之而来的艰难困苦使他们内心的漂泊感油然而生。
奋斗初期孤立无援的困境和由此形成的独立人格使得他们认为,归宿感和安全感的获得,只有通过谋求一片立足之地,让自己成为这个这崭新世界的一员,而方法只能是自强不息,自我打拼。
他们坚信,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虚无缥缈的外力并不能为自己的成功带来帮助。
移民一代的这种传统思想意味着人格的独立性和选择的自主性,与美国主流价值观相得益彰。
三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的表现
美国人对个人主义的推崇渗透生活的方方面。
在服饰、饮食、政治领域、文学创作等方
面随处可见其影响。
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当代美国社会“个人主义”只要表现为:(1)人格独立,个性自由。
美国人个性独立,喜欢独来独往。
真是自由,喜欢随心所欲,不喜欢受限制。
“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而在美国,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帮助往往会被他们认定为对其个人能力的怀疑。
美国人的婚姻观也很自由,一旦无法继续便可随意进行在选择,无需承担道德方面的压力。
此外,应召女郎和屡禁不止的毒品交易也随着个人主义的泛滥随之而来。
(2)求异思维,喜欢标新立异。
中国有句古训“枪打露头鸟”,告诫人民为人处世谦逊低调,遇事不要急于出头。
而美国人偏偏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学校到社会无不如此。
在教育上,美国人尊重孩子的创造力,并允许孩子争辩,不强命孩子服从。
美国人从小到大都被教育重视实践所得,而非书本知识。
美国人坚信世界是被个人创造出来,而非个人在已知世界中随波逐流。
(3)“英雄主义”。
如果看过好莱坞电影,就可以发现,美国似乎没有“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的传统。
他们在电影中塑造的形象都是有着超能力的个人。
比如007系列,超人和蜘蛛侠等等。
主人公各个非同非凡人,他们往往承担着拯救世界的任务,飞檐走壁,刀枪不入。
电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众的普遍心理,好莱坞电影就是美国民众心理的折射。
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
美国人的人格独立性,相信个人能力。
他们认为即使是短暂性得脱离群居生活,切断身边的一切社会关系,也可以从容应对。
另外一方面美国人也坚信个人的影响力和能力,认为一个人也可以掌握和改变世界。
所以不论是政府还是集体,都给予普通民众以广泛的话语权,充分尊重民意。
四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中发生的作用
有人认为,个人主义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从好的角度说,个人主义使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创业精神的弘扬,它给人以机会,赋予自由,鼓励多样性,从而推动和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娱乐和体育的发展。
然而,人人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就难以融洽,整个社会也会缺乏凝聚力。
但是,我认为,个人主义在美国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利大于弊。
(1)个人主义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一些否定个人主义的观点把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等同。
在中国,个人主义被赋予“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狭隘性、封闭性和保守性,而在西方,个人主义是包含自由、奋斗等主动进取的精神。
两者的不同在于后者有来自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在西方,强调个人独立自主、重视个人权利,但底线和前提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和保障;此外,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美国的移民性质为其主流价值观注入了新鲜血液,比如,美国虽然没有集体主义的传统,但他们重视teamwork(团队合作)和double win(双赢)。
集体主义在美国表现为“私人的联合”。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环境(尤其亚洲企业集体主义发挥出的巨大优越性),美国认识到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价值的获得,需要建立在与国家和集体同舟共济的基础上;美国文化思想中含有“互助、友爱”等普世价值观。
正是个人主义对人权和个人价值的尊重,美国人把自私,不顾他人的行为视为不值得提倡的。
这种现象说明,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的同时,仍注重团体组织的建设,以保证社会能有秩序和
稳定,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2)有利于社会多样性。
相较于东方国家的集体主义传统,我认为,西方的个人主义传统思维活跃,文学创作
方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3)有利于民间形成有效地民主监督机制。
有些否定个人主义的观点认为,个人主义缺乏必要的制度和规范,造成社会或经济的无政府状态。
东方大国的集体主义传统带来的结果是人们思想的单一性。
在政治参与中往往丧失自己的判断力,更容易被蛊惑,被当权决策者牵着鼻子走,不利于民主化进程和社会进步。
个人主义追求独立思考,独立个体不受亲友、党派、媒体的操纵,上述力量只是为自我抉择作出参考而已。
在美国,在政府大楼和街头,随处可见表达自己政观点和立场的普通人。
由于受教育水平,家庭背景,政治立场等等的不同,人们的政治诉求也各不相同。
来自社会各界的讯息迫使决策者不得不了解主流民意,在人们的不满和反对声中调整战略,以期适应人们多元化的政治需求。
除此之外,个人主义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人情淡漠、公共责任感变弱等一些消极影响。
从总体上看,个人主义利弊并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抑恶扬善,而这个问题在个人主义传统浓厚的美国仍然没有得到恰当的解决,这个死结唯有在经济持续增长、体制不断优化、公民素质和责任感逐渐增强的过程中慢慢解开。
参考文献
[1]王锦瑭.美国社会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2]朱丽丽.浅谈美国价值观念中的个人主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2)
[3]陈曦.美国文化的精髓——个人主义[J].读与写,2008(04)
[4]罗国杰.坚持集体主义还是“提倡个人主义”[J]..求是,1996(14)
[5]朱平.美国个人主义析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2)
[6]李建红.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表现[J].湖南工程学院院报,2004(6)
[7]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院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