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浅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体现

浅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表达摘要: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本文从个人主义的概念、个人主义的本质、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开展、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表达、个人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展了阐述。
理解个人主义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美国文化,进步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才能。
关键词:个人主义;美国文化;本质;表达;影响在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早已形成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形式的根本特性和主要内容。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
我们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
因此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
一、个人主义的涵义英语中的个人主义与汉语中的个人主义不同。
从汉语的角度来看,个人主义带有浓重的贬义色彩,即一切从个人的利益出发,是赤裸裸的个人物质利益与个人权利的追求。
然而英语中个人主义的内涵却是积极的,肯定的,即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强调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反对权威、宗教、国家、社会及其他任何干预和阻挠个人开展的外在因素。
同时,个人主义又是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甚至成了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一种态度和倾向。
二、个人主义的本质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
它源自清教主义的理性原那么,源自清教主义对个人自主的追求,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
在英语世界里首先使用“个人主义〞一词的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他对个人主义大加渲染和推崇,认为它有益于个性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其“没有政治者的政府才是牢不可破的政府〞 [1]的观点,早已浸透到美国民众的思想意识之中。
如今,美国成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典型代表,这种植根于早期殖民时期及在开拓边疆时期得到发扬光大的自立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局部。
基督精神,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共同构成美国文化的三大支柱。
但代表美国文化形式根本特征的个人主义却是直接、真实地涵盖了美国思想。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美国只是一个23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没有过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过于辉煌的历史古迹,虽然像一叶漂游于水中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历史的包袱。
所以,不管何时,它都可以轻装上阵。
或许由于它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一直觉得美国是一个有个性的国家,美国人是一群有个性的生物体,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
它的多元文化、消费方式、种族主义等等,都有着自己个性的印迹和特色。
在这里,我更想谈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什么是价值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从个人与社会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对价值观这样定义说,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
”美国社会学家Samovar和Porter则都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
”价值观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个人主义观念、物质观念、竞争观念等。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荷兰人类学家Geert Hofstede曾就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做过调查和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占第一位。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个词最先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使用的。
在19世纪40年代,他在考察了美国多个月之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
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
他说“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德, 它代表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的、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英语单词的书写过程中, “我”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大写, 而“我们”、“你们”、“他们”、“你”、“他” , 则不必大写。
浅谈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_骆越虹

2007年5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May,2007第25卷第3期JOUR 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25No.3浅谈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①骆越虹(哈尔滨学院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本文从个人主义的概念、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粗略地探讨了个人主义产生的根源。
了解个人主义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美国文化,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个人主义;美国文化;根源;体现[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07)03-0087-02 在美国文化中,有一种早以形成的文化现象,那就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
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能真正表述美国思想。
我们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美国文化的灵魂所在,因此,对美国个人主义的正确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
一、个人主义的涵义个人主义,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个人主义,是泛指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随着反封建压迫和神权统治的斗争而形成的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
狭义的个人主义,主要是指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一概念出现以后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 m)一词最早是在19世纪以法文形式出现的。
它在现代不同的辞典中有不同的注释。
在朗文现代英语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中是这样定义的“the belief that the rights and freedom of individual peopl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rights in a society;the behavior or attitude of someone who does things in their own way without being influenced by other people.”(认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一个社会里的最重要的权利的信仰;个人的做事方式不受其它人的影响的行为或态度);在英语语言字典中它被定义为:“belief i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virtue of self-reliance and personal indepen-dence”(对个体的重要性和自立、个人独立的信仰)二、个人主义的根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盛行有着深刻的历史根基。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1000字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中的核心价值之一,表现为强调个人自由、独立和自主。
这种价值观源于美国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也是美
国社会成功和繁荣的根本原因之一。
下面我将从历史、政治和社会
文化等方面分析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历史起源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在建国初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带来了自由主
义和启蒙思想。
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宪法明确规定了个人重要性,保护了人民的言论、崇拜、自由和权利等基本自由,成为现代民主
制度的标志。
彼时,个人自由和自主,成为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政治保障
美国历来强调政府的有限作用和自由市场环境,鼓励民间企业和人
民性格的发挥,这为美国的经济和人民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美国的财富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个人和企业的多元化勇气以及变革精神,政府的角色仅仅在提供必要的保护和保障。
社会文化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呈现,也极富代表性。
比如,美国人在学
校和职场中获得的竞争教育,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独立的定位和影响力,唯有通晓多项技艺、各自跑快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此外,美国文化中还强调个人自我表达和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例如众
所周知的时装和音乐。
总之,个人主义是美国民族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美国政
治和文化领域的影响。
在美国,每个人都被视为独立的个体,有权
利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
这些共同的信念让美国成
为一个享有自由和发展的文明国家,并激励着美国人民不断前行。
美国个人主义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深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美国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作为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塑造了美国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结构。
在此,我将从历史渊源、社会影响、文化内涵和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对美国个人主义进行深入剖析。
一、历史渊源个人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在17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个人信仰的觉醒,使得个人从教会权威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
这种思想传播到北美大陆后,与当地土著文化和欧洲移民的文化碰撞,逐渐形成了美国个人主义的雏形。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独立宣言中明确提出“人人生而平等,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标志着美国个人主义的正式诞生。
此后,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发展,个人主义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影响1. 政治领域:个人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国宪法强调三权分立,保障个人权利和自由。
此外,个人主义还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完善,使得民众能够参与政治决策,实现自我价值。
2. 经济领域:个人主义推动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在美国,个人创业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无数成功的企业家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财富的积累。
这种精神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3. 文化领域:个人主义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电影、音乐、文学等领域,都体现了个人主义的精神。
这种精神鼓励人们追求自由、独立和个性化,形成了独特的美国文化。
三、文化内涵1. 自由: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
在美国,自由被视为最高价值,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
2. 独立:个人主义倡导个人独立,鼓励人们自主思考、独立判断。
在美国,独立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如个人创业、自主教育等。
3. 个性:个人主义强调个性,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追求独特的人生。
在美国,人们追求个性,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
美国价值观

美国价值观
美国价值观
美国价值观是形成美国民主政体以及现代美国社会文化的一代人为了传承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基督教文化而形成的普世价值观。
它不仅贯穿于政治、财富、权力等社会特征上,也尽显在美国的学术、文化、宗教、道德价值取向上。
第一,个人主义倾向。
美国价值观注重关系到个人的一切权利和义务,尤其是自由的核心价值。
这一取向的最高形式为普世直觉:无论富裕或贫穷,每个人都该被尊重,每一个人都应得到社会公平的待遇。
第二,基于经济学原理追求自由和效率,美国有效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自然而然催生了“美国梦”和“自由原则”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它既提倡灵活流动和投资,也强调家庭稳定和社会福利,无论经济是健康还是有复苏之势,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三,注重社会进步。
它认为,把政府和市场视为相互联系的支柱,政府管理应该以竞争力为核心,以发挥市场的作用为基础,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总而言之,“自由、公平、竞争、进步、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一方面注重个人的自由追求和利益,一方面维护社会的公正与正义,共同支撑着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表现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表现。
什么是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呢?美国学者萨姆瓦有一个解释。
他说,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
我以为,美国个人主义在文化上的表现主要有:第一,个人隐私。
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年龄、婚姻、工作和收入,在美国则不然。
在美国人看来,这些都属于隐私,别人不得打听。
一个人要访问另一家,必须事先打招呼,未得主人允许不得跨进别人的家门。
私人信件别人不能拆阅,即便是子女的信件,父母也不能拆。
在美国快餐店里,美国人也只是各自端个盘子,各自吃各自的,不干扰他人。
我们中国人见面寒喧时常问:"你上哪里去呀?""吃饭了没有?"美国人会感到,我到哪里去,吃饭了没有,关你什么事?在美国,个人的隐私权是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的。
如果一个人出于获利、好奇或恶意的动机而侵犯别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惩罚。
但公众有权知道公职人员的收入、财产和个人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这不叫侵犯别人的隐私权。
1974年美国颁布隐私法,规定:个人可以要求了解学校、雇主和政府保存的关于他个人的档案,而不允许保存者泄露档案的内容。
第二,个人自立。
美国孩子长到18岁,便离开父母,自立门户。
老人也不愿住在自己子女宽敞的家里。
父母与子女进餐馆,吃罢饭后,各自付饭钱。
1993年我在美国做合作研究时,一次,一对美国夫妇请我到中国餐馆吃饭,同时进餐的还有他们的来自加拿大的儿子和媳妇。
吃完饭,我特别留意看他们如何结账,结果是父母与子女分别付钱。
在美国家庭里,孩子有很大的自主性,一般很少听到父母对孩子说"别这样,别那样",孩子太调皮时,就说"回到自己的屋去吧"。
在美国,学生打工很普遍。
有些学生打工,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但相当多的美国学生打工,则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
根据1993年的资料,美国中学生打工的有5∞万人;约有2/3的高中生每周打工5个多小时。
简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

简析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杨伶俐(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 .. 在对美国国民性格的探索中, 我们可以发现, 个人主义和平等这两种被认为互相冲突又互相补充的价值, 构成了讨论美国社会的框架。
在美国历史上, 它们各自有过批评者和捍卫者。
本文旨在分析这两种价值的渊源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以期更深入理解美国的国民性格, 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和看待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本质。
[ 关键词] .. 个人主义; 自由平等; 国民性格[ 作者简介] .. 杨伶俐( 1979- ) , 女, 硕士,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研究。
.. .. 众所周知, 美国是一个极度崇尚个人主义的国家, 它鼓励通过个人努力来争取机遇, 获得成功。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向西推进、开拓边疆的动力之一。
他给予个人以绝对的自由, 鼓励独创性, 使自己与团队的其他人区分开。
正是这种精神使得美国一直走在包括科技在内的许多领域的最前沿。
某种意义上说, 在美国, 只要你有实力, 你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
美国以个人主义而闻名世界, 但同时也宣扬平等, 这显然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个人主义强调自己的努力, 而平等则是要求给予所有人, 包括妇女、黑人及少数民族, 以同样的机会。
同时, 这个平等也同样适用于环境。
一、两者渊源: 美国精神和美国信条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康马杰认为! 美国精神. 的首要前提是美国人有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哲学, 不是局部环境而是美国整个环境决定了美国人的性格或造就美国式的人。
整个环境指土地辽阔、便于流动, 独立的气氛以及崇尚乐观进取的精神。
而大多数美国人则较为务实, 有时不免太过于自我, 轻视其他国家和民族, 相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最高希望所在。
[ 1] 对美国精神的分析让我们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美国人信奉的! 美国信条., 也就是美国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
塞谬尔P 亨廷顿在#美国政治: 不和谐的承诺. ( American politics: T he Promise if Disharmony) 一书中认为! 美国信条. 从独立战争时期就开始形成, 从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 美国就已经形成了某些基本的政治信条, 这便是美国信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浅谈美国人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美国只是一个230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没有过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没有过于辉煌的历史古迹,虽然像一叶漂游于水中的浮萍一样没有根基,但同时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历史的包袱。
所以,不管何时,它都可以轻装上阵。
或许由于它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所以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一直觉得美国是一个有个性的国家,美国人是一群有个性的生物体,虽然我没有去过美国。
它的多元文化、消费方式、种族主义等等,都有着自己个性的印迹和特色。
在这里,我更想谈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
什么是价值观?人类学家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从个人与社会的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等方面对价值观这样定义说,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型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
”美国社会学家Samovar和Porter则都认为:“价值观是规定性的,告诫人们什么是好的和坏的,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什么是真实的和虚假的,什么是正面的和反面的,等等。
”价值观念包括很多方面,比如个人主义观念、物质观念、竞争观念等。
个人主义是美国人价值观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荷兰人类学家Geert Hofstede曾就五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人主义取向程度做过调查和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美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占第一位。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这个词最先是由法国政治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使用的。
在19世纪40年代,他在考察了美国多个月之后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
托克维尔在这本书中最先提出了“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它作了详细系统的阐释。
他说“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个近乎完美的品德, 它代表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的、最吸引人的地方”。
在英语单词的书写过程中, “我”字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大写, 而“我们”、“你们”、“他们”、“你”、“他” , 则不必大写。
所以,从这个小小的侧面也可以看出, 在美国“我”比“我们”、“你们”、“他们”等其他任何人的地位都要重要。
在美国,每一个美国人都深信:每个人都有同等的价值,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人们并不会因为你是总统就得仰视你,并不会因为你是富豪就得巴结你。
父母的大名帮不了什么忙,没有人会来买账,总统的孩子一样可以去加油站擦汽车,去餐馆端盘子。
对美国人来讲,个人奋斗有着独特的内涵和渊源,因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重要内容。
美国人的个体观念根植于以英国哲学家洛克为代表的哲学传统。
在当今社会,对平等的追求与向往,成为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美国总统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提出,要维护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
曾经的遥远年代,美洲大陆这块令人遐思的富饶土地温馨地煽起了美国人想象的翅膀,澎湃了美国人奋斗的勃勃雄心。
在美国的拓荒时期,拓荒者的个性基本上不会受到压抑;在资本主义还是自由竞争的时期,有一些衣衫褴褛、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凭着不懈的个人奋斗而改变了他们的地位和命运。
至今,美国人仍然十分推崇“靠个人奋斗成功”的人生历程。
美国提倡个人奋斗,个人成就也成了所有美国人评价最高的价值观之一。
美国公众非常仰慕由个人奋斗而成功的英雄:从一贫如洗的学徒工到富甲天下的钢铁大王卡耐基,从平头百姓之家平步青云登上总统宝座的林肯,以及靠自身勤勉奋斗成功的卓越代表比尔·盖茨等,这些都是许多年轻人的偶像、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甚至是美国父母教育子女的鲜活教材和实例。
自强自立的精神铸造了美国人的文化基因,他们信奉依靠自我,凡事主张“自己动手”,并愿从成果中看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个人自由和自力更生的信念是美国人最基本、最有影响力的信仰。
从小,美国小孩子就接受教育,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负责,他们知道跌倒了都得自己爬起来,没有人会把他扶起来。
而且,孩子们长到成年,就会搬出去单独居住,自力更生。
因为此时,父母也并不认为他们还有抚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美国首富比尔·盖茨以及位居第二的投资大亨巴菲特身价都超过500亿美元,但却将财富大部分用于慈善事业,并未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很多,而是跟别的父母一样要求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
美国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可视为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功的写照,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较为契合的范本。
这部电影的片名取自于《独立宣言》中的一句话:“人人生而平等。
每一个人都被造物主赋予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特点,但是他们共有的独立精神早在《独立宣言》中就表现了出来,即主张人类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都是不可侵犯的权利。
观众刚看到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的时候,也许会纳闷:一个拼写错误?但看到最后一定会悟出影片编剧的真实用意。
所谓拼错的片名实际上是故意为之。
就像影片开头克里斯看到幼儿园墙上涂鸦时说的那样:“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 It’s an I.”片名巧妙地向观众传达了这样的思想:美国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会抱怨“为什么(why)”,而是依靠自己(I)去奋斗!这里的“I”是指“自己、个人、自我”,意思是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幸福。
所以说,美国个人主义观念中的重要一点就是独立精神,个人主义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基本特性和主要内容。
该片中克里斯5岁的儿子讲述了一个落水者祈求上帝拯救的小故事:第一艘船过去了,落水者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
”第二艘船又过去了,他仍然拒绝被救,说:“上帝会来救我的。
”
后来,落水者淹死了,他来到天堂,问万能的上帝:“为什么不来救我?”上帝回答道:“我已经派了两条船去救你了。
”导演巧妙地通过孩子不经意说的笑话告诉观众美国人信奉的基督教义: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
美国人崇尚独立,不管是个性还是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餐吃法是上了一盘菜大家一起吃,许多双筷子在盘子里一起打架凑热闹,而西餐的吃法是每个人都只吃自己的那盘菜,这也是个人主义区别于集体主义的一种反映。
又比如,同样是诚恳想要地表达着主人对客人的好客与欢迎,中美两种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却体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会说“没什么菜,随便吃吃”,表现出的是谦虚。
谦虚,是因为我们更多地顾及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典型特征。
而相反,美国人表现出的是自信——“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
个人主义文化下的美国人因为不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为行为准则,没有观念上的约束和枷锁,所以显得更自信,从来不会谦虚。
然而,从反方向来看,美国人的个人主义观念也存在不小的负面影响。
个人主义牵扯出过分自由的问题,就因为太过于无拘无束,美国的吸毒率、犯罪率、离婚率都是一直高居不下,还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园枪击事件。
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引出的享乐主义也是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不良现象。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改变的,而怎么削减或避免这种价值观所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又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了。
参考文献:
[1] 梁汉平:《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人主义与美国社会经济发展》,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5期
[2] 高履端:《浅谈美国人的价值观念》,科技导报2007年第1期
[3] 王莉:《中美价值观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4] 杨德祥:《论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清教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5] 杨云:《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