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发展史

合集下载

经济学发展史

经济学发展史

经济学发展史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在古代,尽管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体系,但人们已经开始对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中探讨了商品交换、货币和财富等问题。

在中国古代,也有诸多思想家对农业生产、土地制度、税收政策等方面发表了见解。

然而,这些早期的思考大多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经院学派在宗教的框架内对经济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讨论。

但由于当时宗教思想的主导地位,经济研究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

重商主义强调金银财富的积累,主张通过贸易顺差来增加国家的财富。

在当时,国家积极干预经济活动,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获取更多的金银流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亚当·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国富论》一书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形成。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引导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他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

大卫·李嘉图则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并对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9 世纪 70 年代,边际革命的发生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

边际学派强调边际效用的概念,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等。

边际学派的出现使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

20 世纪初,马歇尔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边际学派的理论,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以供求均衡分析为核心,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这一时期,经济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微观层面,对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和市场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然而,20 世纪30 年代的大萧条给新古典经济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经济学发展史时间轴

经济学发展史时间轴

经济学发展史时间轴公元前3000年前,人类已经开始物物交换,如用水果和鱼交换。

大概是传说中的炎帝和皇帝时期,中华文明开始形成。

公元前650-600年,第一枚硬币出现在土耳其;我国处于东周的春秋四霸时期。

公元1世纪,世界GDP1841亿美元;王莽新政、刘秀建立东汉。

618-907年,中国出现纸币,唐朝的飞钱是世界上最早的汇票。

1000年,世界GDP2117亿美元;我国北宋初年。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量金银等贵金属流入欧洲,缓解了欧洲金银短缺对生产力进步的限制。

我国在此时是明朝弘治中兴。

1500年,世界GDP4338亿美元。

1600年,世界GDP5788亿美元。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第一家正式公开交易的股份公司;这一年宦官魏忠贤上位接管东厂。

1683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在欧洲第一家发行了法定货币;施琅收复台湾。

1700年,世界GDP6482亿美元;康熙年间。

1723年,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诞生;年羹尧率兵平定青海、西藏叛乱。

1792年,美元诞生;乾隆皇帝接见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拒绝同英国通商。

1820年,世界GDP1.21万亿美元,西欧工业革命;道光即位,清朝由盛转衰。

1821年,金本位制在英国确立。

1870年,世界GDP1.94万亿美元。

1900年,世界GDP3.44万亿美元;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侵华。

1913年,世界GDP4.77万亿美元;宋教仁遇刺。

1921年,美国股市大萧条;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0年,世界GDP7.86万亿美元。

1948年,马歇尔计划实施。

1950年,第一张信用卡出现(大莱卡)。

1958年,世界GDP13.38万亿美元。

1968年,世界GDP21.7万亿美元。

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1973年,OPEC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

1978年,世界GDP33.11万亿美元,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1988年,世界GDP44万亿美元。

1991年,互联网诞生;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

经济学基础第二讲经济学发展历史

经济学基础第二讲经济学发展历史

▪ (一)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 ▪ (二)第二阶段,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 ▪ (三)第三阶段,自由放任思潮复兴时期
(一)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
▪ 1.时间: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 2.背景: ▪ 古典经济学论述了市场调解的完善性,但美
国3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种神话。1929 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发生了大危机,整个 30年代平均失业率为18%,最高为25%。 传统的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 突,经济学面临着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危机。 ▪ 3.代表人和代表作: ▪ 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
“萨伊定律”:商品的供给会为
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与总需
求必定是相等的。局部供求不一
致也会因价格机制的调节而达到
均衡。萨伊他断言工资、利息、
地租分别来源于劳动、资本、土
地,建立起三位一体公式的分配
论,利润则被看作企业家才能的 ▪ 让·巴蒂斯特·萨伊
报酬,否定资本主义剥削。
▪ (1767~1832)
三、新古典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建立时期
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发展
▪ 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于1935年发表其革命性巨 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前,现代意义上 的宏观经济学还根本不存在。当时,英美尚未走 出30年代的大萧条,失业者超过了美国劳动力总 数的四分之一。凯恩斯的新理论分析了失业增加 和经济下降的原因,投资与消费的决定,中央银 行货币和利率的管理,还有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 繁荣,而另一些国家却停滞不前等问题。凯恩斯 还指出了政府在熨平商业周期波动方面所具有的 重要作用。
国经济学家安·德·孟克列钦、让·巴蒂斯特·柯 尔培等人。 ▪ (三)代表作品: ▪ 托马斯·曼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贸易理论到现代的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壮大。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学开始,概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经济学1.1 古代经济学的起源古代经济学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主要关注农业和贸易活动。

亚里士多德和亚当·斯密等学者在古代经济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古代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古代经济学主要关注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探讨贸易、货币、价格等经济现象。

古代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经济学理论和观点,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 古代经济学的影响古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思想对后世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近代经济学2.1 近代经济学的兴起近代经济学的兴起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学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开端。

2.2 近代经济学的发展近代经济学在19世纪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边际效用理论等经济学流派相继兴起。

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市场、价格、生产等经济现象。

2.3 近代经济学的影响近代经济学的发展为现代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近代经济学家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现代经济学3.1 现代经济学的特点现代经济学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工具,注重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

3.2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围广泛,涉及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

现代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模型分析经济现象。

3.3 现代经济学的影响现代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企业经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未来经济学的展望4.1 未来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未来经济学将继续发展和完善,注重跨学科研究和实证分析。

经济学史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经济学史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

经济学史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和演变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其发展历程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和探索。

通过了解经济学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其中的重要理论和思想。

1. 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古典经济学派产生于18世纪英国,最具代表性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

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主张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以导致整体利益的增加。

这一观点对后来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崛起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崭露头角。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悖论与矛盾。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内在的矛盾性,最终会自行崩溃,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创造条件。

3. 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派成为经济学的主流。

该派的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瓦尔拉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派注重供求关系的分析,通过建立微观经济学模型,探讨市场的均衡与效率。

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价格弹性等概念,为经济学奠定了微观基础。

4. 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爆发使得人们对经济体系的理解和运行机制产生了重大转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应运而生,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不足的观点,主张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

5. 新古典合理预期主义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中的问题,新古典合理预期主义逐渐崭露头角。

该理论认为,经济主体在决策时能够全面归纳和分析信息,并根据合理的预期做出决策。

这一理论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

该学派重视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认为经济行为是在一系列制度的约束和规定下进行的。

新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市场机制、制度安排和公共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经济学历史发展史

经济学历史发展史

经济学历史发展史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现象的学科,其历史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古代经济体制的形成、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以及现代经济学的多元化等方面,对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进行探讨。

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开始思考财富、劳动和贸易等经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公平和正义的观点。

古罗马时期,西塞罗等人也对经济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劳动的价值和商品交换等观点。

这些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为后来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经济体制的形成主要是在封建社会中。

封建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导,贵族占有土地并控制农民的劳动力,实行封建剥削。

此时,经济活动主要是在农村进行的,缺乏市场交换和货币流通。

封建社会的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在18世纪才逐渐形成。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等重要理论。

斯密的思想对当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经济学逐渐多元化。

在此期间,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供给学派经济学等不同的经济学流派相继出现。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和个体理性行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国家干预和总需求管理,供给学派经济学强调供给侧改革和市场竞争。

这些经济学流派的出现丰富了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也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经济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和方法受到了质疑,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新兴学派逐渐崛起。

此外,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专业领域的涌现也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现代经济学趋向于跨学科研究,与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更好地解释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经济问题。

经济学发展历程

经济学发展历程

一、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二、古典学派三、新古典主义四、凯恩斯主义;五、新古典综合派。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

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

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古典主义出发,特别是根据李嘉图的理论,马克思、列宁等发展了有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经过将近一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后,前苏联和东欧开始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试图实行全面市场经济。

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不同的渐进道路。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应的其它现代经济学派有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制度主义等等,这些学派都可以在以前的非主流经济学派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并或多或少吸取了主流经济学的观点,正日益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有力竞争者。

一、古希腊经济实践的思辨虽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就逐步形成了财富、分工、价格、供求、货币等概念,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缓慢而流长。

远在经济思想形成以前,伴随着文明的发源,在古希腊已开始对经济实践进行思辨。

古希腊最早研究经济的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约公元前430-335),他的著作《经济论》以对话的形式转述了苏格拉底的许多经济思想。

《经济论》是论述奴隶主家庭经济的著作,其副标题是关于"财富管理的讨论",成为古希腊关于经济的代表作,其主要思想包括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认识财富,维护自然经济,高度重视农业等。

其他的哲学家,如柏拉图也在其《理想国》分析了分工、等级、公有财产等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对经济的研究则已深入到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并第一次认识到货物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身固有的,一种是交换产生的,这一思想被亚当.斯密发展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米伦公司,伦敦,1936年) 影 响:开创了干预主义时代,成为战
后经济学的主流。
五、后凯恩斯主义时期
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等 贡 献:把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
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经济 学理论混合在一起,他们的 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综合理 论,该理论在政策实践中被 广泛运用。
六、新自由主义对主流经济学的反攻时期
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第四节 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早期的经济学研究侧重于 经济政策,研究领域侧重于流 通领域。
早期的经济政策研究在主 张政府干预、保护贸易这一点 上特征突出,经济学家把这一 时期(15-17世纪)的经济研 究概括为“重商主义”。
二、古典经济学
代表人物 著 作
观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凯恩斯革命
后凯恩斯主义时期
新自由主义对主流 经济学的反攻时期
三、新古典经济学
1870年前后,英国的W·S·杰文斯、瑞士洛 桑学派的法国人L·瓦尔拉斯、奥地利的卡 尔·门格尔,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
内容及影响:发现和分析了需求、效用和偏 好,进行了一般均衡的分析;引发了经济学 上的“边际革命”开创经济学新时期。
1890年,英国剑桥学派经济学家A·马歇 尔发表著作《经济学原理》。
内容及影响:综合了当时各种经济理论, 使经济学走出象牙塔,成为备受政府和 社会重视的学科;其剪刀均衡价格论把 供给和需求曲线综合在一起,使经济学 向简单化、直观化、定量化迈进了一大 步。
四、凯恩斯革命
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对传统经 济理论提出了挑战。
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著 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结论
把个人利己行 价格调节(市场
亚当·斯 密
《国富论》
为与社会财富 和经济福利内
竞争性价格)经 济是一种正常
在地统一起来 的自然秩序
马尔萨斯
《新人口 论》
生产率每前进 一步都会伴随 着人口无节制 的增长
人口增长必须 与经济增长相 适应
大卫·李 嘉图
《政治经 济学及其 赋税原理》
劳动价值理论
成为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的重 要来源之一
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在西方国家 的“滞涨”使经济学家重新审视凯 恩斯主义。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哈耶克、西蒙斯、 卢卡斯
观 点:货币主义、自由放任、理性预期 是他们与新古典综合派斗争的理 论武器。
知识结构图
经济学的历史
经济学的历史前史
古典经济学(从亚当·斯 密到大卫·李嘉图) 新古典经济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