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迎春:别让原生家庭,毁掉你的人生
红楼梦之贾迎春的幸福家庭

红楼梦之贾迎春的幸福家庭贾迎春的幸福家庭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描写官僚家庭的小说,其中各个家庭的命运荣辱起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贾府中的四大姑娘被广泛认为是红楼梦中最幸福的家庭之一。
而其中,贾迎春的家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
贾迎春是贾府中的第三位姑娘,与大姐贾元春、二姐贾探春和四姐贾惜春一起被称为贾府的四大姑娘。
在整个贾府中,她们是地位最高、家教最好的姑娘,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
贾迎春作为四姐,她的家庭生活更显得幸福美满。
首先,红楼梦中描写贾迎春的婚姻生活非常美好。
在贾府的大婚宴上,贾迎春嫁给了武大郎的外甥刘旦。
刘旦是个品德良好、温文尔雅的年轻人,对贾迎春也非常照顾,两人之间充满了深情厚意。
贾迎春在婚后的日子里,过着舒适幸福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委屈。
与丈夫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使得他们的婚姻关系更加牢固,堪称幸福美满。
其次,贾迎春的家庭环境也是她幸福的原因之一。
在贾府中,贾迎春与其他三姐妹一起生活,互相关爱,和睦共处。
父母对她们的教育和管束也非常合理得当,他们不会给予过多的压力和干涉,相反,给予了她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贾迎春拥有了快乐和安逸的童年,为她今后的幸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贾迎春个性的特点也使她能够更好地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
红楼梦中,贾迎春被形容为性格温和、善良、热情的女孩,她从不计较得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能保持宽容和乐观的态度。
她与家人相互关爱,与朋友互相珍惜,从不与他人争斗和抢夺,所以她的生活也更加宁静和美满。
总结一下,贾迎春的幸福家庭是由多个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的。
首先,她与丈夫刘旦的婚姻关系非常美好,彼此相互理解和支持。
其次,她在家庭环境中享受着亲人的关爱和呵护,得到了合理的教育和成长空间。
最后,她的温和、善良的性格使得她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使得贾迎春的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红楼梦中贾迎春的幸福家庭给了读者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贾迎春的人物形象赏析作文

贾迎春的人物形象赏析作文要了解贾迎春的形象,我们得从《红楼梦》说起。
这位姑娘,怎么看都是个典型的“甜美但无能”的角色。
她的形象就像是家里最乖巧的那朵花,不惹事,但也没什么特别的存在感。
我们可以这样看她: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在家族的重压下,像一只小猫一样,虽然可怜,但也不是真的能给人带来什么惊喜。
贾迎春这小姑娘,一开始就让人觉得她有点儿像个“沉默的贵族”。
她那种不争不抢的性格,总让人有种“你来你也能这样”的感觉。
比如她跟贾宝玉聊天时,那种略显无奈的态度,真是让人想笑又心疼。
你看贾宝玉爱说什么,就随便让他扯吧,她一边听一边眯眼,感觉是在说:“哎呀,你尽管说,我这儿也不想插嘴。
”贾迎春和她的妹妹们之间的互动也挺有意思的。
她总是那个最温和的,不会像贾探春那样强势,或是像贾惜春那样清冷。
她跟贾探春的对话,往往是这么个场景:贾探春一边忙碌着处理家务,一边对贾迎春说:“你这小丫头,怎么还在这儿发呆?”而贾迎春就会笑笑,低头说:“我这儿就喜欢安静,不爱动。
”贾迎春的父母也是挺有意思的。
尤其是她的父亲贾政,常常对她的表现表示无奈。
贾政一边抱怨:“我这女儿啊,真是太乖巧了,根本不懂得怎么在家里出头。
”贾迎春一边听着,一边小声嘟囔:“爸爸,我也想努力的。
”虽然贾迎春总是显得有些无力,但她的存在也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独特风景。
她像是那种可以轻松溶入背景的人物,虽然不抢眼,但却也难以忽视。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就是那种在世界的角落里,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不声不响,却也不平凡。
总的来说,贾迎春的形象就是个“清新脱俗”的角色,她的平静和顺从,反而让人觉得她是个难得的“宝藏”。
她不像那些强势的角色那样令人兴奋,但她的温柔和内敛,让她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成为了那个“虽不显山露水,却自成一派”的典型。
红楼梦的诗词原文赏析

红楼梦的诗词原文赏析红楼梦的诗词原文赏析《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的诗词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赏析】这首曲唱的是宝玉、宝钗、黛玉三个人。
曲中的“俺”,当然是宝玉。
薛家到了荣国府后,就有一种舆论说,宝钗带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
然而宝玉一心只在从小一起长大的林妹妹身上。
有情的不能成为眷属,无情的反倒硬被拉在一起。
黛玉在那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淌着眼泪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死了。
宝玉同冷美人宝姐姐结了婚。
他对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加上家业破败,他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全部被抛入黑暗的深渊。
他对这个世界彻底幻灭了,最后毅然“悬崖撒手”,当了和尚,一定了之。
宝钗要孤独凄凉地去熬未来的岁月,其实也是个失败者。
宝、钗、黛三人的爱情悲剧,实质是社会悲剧。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赏析】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
《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痛苦和遗憾。
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
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
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
红楼梦之贾迎春的温柔善良

红楼梦之贾迎春的温柔善良红楼梦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文学巨著,其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便是贾府四大金刚之一的贾迎春,她以其温柔善良的性格和亲和力赢得了读者们的喜爱。
在红楼梦中,贾迎春展现出了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她的温柔善良不仅给予了其他人物心灵的依靠,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几分温暖和希望。
贾府作为红楼梦的舞台之一,是一个大家族,人物众多。
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贾迎春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读者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主要得益于她那种独特的善良和温柔。
贾迎春自幼乖巧懂事,对家族中的每个人都充满了关爱之情。
她对待亲人、朋友和下人都一视同仁,从不以高人自居或者疏远他人。
与她那位尊贵的贾母不同,贾迎春没有一丝傲慢和高傲,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凡的心。
这种温柔善良的性格使得贾迎春成为了家族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在贾府中,贾迎春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尤为引人注目。
她与贾琏的婚姻虽然是父母之命,但是她一直以真挚的心态对待这段婚姻。
尽管面对着其他女性角色的明争暗斗和勾心斗角,贾迎春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坦然和宽容。
她不与别人争斗,也不伤害其他人的感情。
她以宽厚的胸怀容纳了贾府中的每个人,给予了他们温暖和关爱。
除了贾府中的人物,贾迎春也在红楼梦中给予了其他角色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她与宝玉的感情交流尤为深入人心。
在宝玉最困难的时候,贾迎春给予了他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她的温柔和善良为宝玉提供了一份纯净的情感依靠,使得他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命运。
贾迎春的存在无疑是红楼梦中宝玉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红楼梦的整体故事中,贾迎春的温柔善良为整个故事注入了几分温暖和希望。
她的存在与其他角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红楼梦中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她的善良和温柔也成为了其他人物求真、求善、求美的象征。
总结来说,贾迎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以其温柔善良的性格和亲和力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不与人争斗,也不伤害他人,始终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红楼梦》读后感字 贾迎春的命运让我反思人生

《红楼梦》读后感字贾迎春的命运让我反思人生《红楼梦》读后感:贾迎春的命运让我反思人生《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脍炙人口的小说。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贾迎春这一角色所触动,她的命运让我不禁对人生进行深刻的反思。
贾迎春作为贾府中的四位贾嫡女儿之一,本应享有富贵的生活,但却被命运耍弄,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她的一生,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命运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
在贾迎春小时候,她天真纯真,活泼可爱。
然而,随着她长大成人,她的命运却开始发生变化。
她与贾府中的宝玉结下了不解之缘,触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宝玉自小与她在一起长大,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宝玉毕竟是贾府中的男丁,家族的血脉传承需要他负起更多的责任,这注定了贾迎春与宝玉之间无法顺利成眷之路。
贾迎春与宝玉之间的感情纠葛使她注定要担负起家族的前途,成为了家族利益与个人命运的牺牲品。
她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维系家族的繁衍,不得不将自己的幸福放在这个巨大的命运背后。
然而,贾迎春并不满足于这种命运的安排。
她在小说中展现出了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性格,她尽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她内心深处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她热爱自己的家族,同时也想要过上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贾迎春的命运让我深思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面临命运的束缚和安排,有时候似乎我们的选择和努力都变成了微不足道。
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份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渴望,我们不应该被命运牢牢地束缚住。
贾迎春的命运悲剧告诉我,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要坚持追求自己心中的幸福和理想。
命运或许无法完全掌控,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和改变。
即使身处困境之中,我们也应该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勇气,寻找出口,寻求自己的生活方式。
纵观整部小说,《红楼梦》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个人命运和家族命运的交织与碰撞。
在贾迎春这一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她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决心,也看到了她在追求幸福与家族利益之间的挣扎。
红楼梦之贾迎春的善良与坚强

红楼梦之贾迎春的善良与坚强贾迎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角色,她以她的善良与坚强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敬重。
贾迎春的善良表现在她对家人、朋友和下人的关心和爱护上;而她的坚强则体现在她对逆境的积极应对和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上。
贾迎春的善良首先体现在她对家人的关心和爱护上。
她时常关心贾府其他的成员,无论是父亲贾母、母亲王夫人,还是堂兄弟贾宝玉等人,贾迎春总是尽量关心照顾。
在小说中,贾迎春常常提供帮助,无论是送茶、送水,还是帮助家人们完成一些琐事,她总是乐意尽力。
她的善良和关心充分展示了她对家人的深情和责任。
其次,贾迎春的善良也表现在她对朋友的关心和维系上。
在贾宝玉的一生中,贾迎春是他非常重要的朋友之一。
贾迎春和贾宝玉经常在一起游玩、聊天,一同分享喜怒哀乐。
特别是在贾母安排贾迎春和贾宝玉结婚的时候,贾迎春并没有抱怨或抵抗,而是坦然接受了这个安排,以维护他们之间的友谊。
她的善良和接纳展示了她对朋友之间关系的重视。
贾迎春的善良还体现在她对下人的关心和爱护上。
在贾府中,贾迎春不仅对家人好,对下人也是一样亲切。
尽管贾迎春是贵族出身,可她并不傲慢或冷漠对待下人。
她经常和下人们一同交谈,询问他们的近况,并对他们给予鼓励和关怀。
这样的善良行为使得贾迎春在贾府中赢得了下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此外,贾迎春的坚强也是她人生中的重要品质之一。
尽管她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但人情复杂的贾府,贾迎春并没有沉迷于这种虚荣,而是选择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她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音乐和绘画,来寻找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即使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她也努力保持乐观和坚定,勇敢面对。
这种坚强的品质使得她能够应对逆境,保持自我,成为一个独立而自信的女性。
总之,贾迎春的善良和坚强使她成为《红楼梦》中一个备受喜爱和敬重的角色。
她对家人、朋友和下人的关心和爱护显示了她的善良品质,而对逆境的积极应对和独立自主的态度体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作为一个文学人物,贾迎春的形象将继续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将成为我们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红楼梦》中贾迎春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中贾迎春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王钊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10期内容摘要:贾迎春性格具有温柔老实、懦弱妥协、淡然随和等多种面相,其悲剧命运与家庭环境、个人性格和残暴夫婿有关。
贾迎春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作者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悲悯,折射出人文主义光芒。
关键词:性格面相悲剧命运现实意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有一个悲剧人物,作者对其着墨并不多,却总让读者为之痛心,她就是贾迎春——善良温柔的二小姐、怯弱麻痹的“二木头”。
如果说探春是冲破灰暗世界的呐喊者,迎春则是淹没于其中的沉默者;如果说惜春是与俗世决裂的独行者,那么迎春则是灰暗世界中的牺牲者。
她的人生就像一盘任凭摆布的棋局,贾赦的无情“变卖”将迎春推向了深渊。
最终“花柳金闺”贾迎春在“山中狼”孙绍祖的折磨中消香玉陨。
迎春的性格、命运及其现实意义都有较大的探讨空间。
一.贾迎春性格多面性在《红楼梦》群芳谱中,作者所描画的贵妃、夫人、小姐、丫鬟形象鲜明、风格迥异,贾迎春这一人物形象虽无夏花之绚烂,却有秋荻之悲情。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与贾府三小姐初次相见,这正是贾迎春的首次登场,文中写道:“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作者对贾迎春的出场采用直观白描的方法,表明其平庸、老实、敦厚的性格特征。
在小说中迎春要么极少说话,要么语言迟缓、耳软心活。
探春说她为人老实、好性儿,宝玉知她从不会与人拌嘴,邢岫烟和平儿也都说迎春是个老实人。
除了以上特点,以家庭环境为主的多重因素使得迎春的性格也呈现出怯弱麻木、不谙世事、与世无争等多重面相。
1.胆小麻木、懦弱妥协从原生家庭来看,迎春在贾赦和邢夫人那里并未得到温暖关爱,更多的是冷漠无视,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她开始变得胆小怕事、麻木无能。
宝玉说“二姐姐是最儒弱的人”,小厮们也打趣说迎春是一块名副其实的“二木头”。
《红楼梦》中关于迎春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七十回以后。
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把迎春胆小懦弱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对贾迎春的感悟

关于贾迎春最终结局的一点小想法08016037 孙雪松可以说《红楼梦》中,除了秦可卿的命运是在前八十回中有明确交代外,其他人物的命运都是耐人揣测的谜。
而作为金陵十二钗、四春之一的贾迎春,我们对其命运的了解也仅仅止步于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至于其在曹雪芹的原作中到底如何“赴黄粱”,我们就无从知晓了。
在红学家们的文章中,专述贾迎春的相较之下不是很多。
然而由于贾迎春这一无法被人忽视的重要人物在整个前八十回中仅仅有三章重头戏,所以在写贾迎春的文章中,大多数人都更加专注于贾迎春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其性格与悲剧命运的联系。
而贾迎春在原作中的最后结局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广泛讨论与深入研究。
、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听到关于贾迎春最终结局的不同说法的。
聂新森在其《贾迎春死于性虐待——红楼梦性爱说》明确指出迎春该是死于性虐待的。
而胡淑芳在其《烟花巷中的冤魂——贾迎春》中,则推陈出新的提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观点——没入烟花巷的并不是巧姐,而是贾迎春。
当然,这遭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质疑,童立群就在其文章《论贾府被籍没的时间与迎春的“一载赴黄粱”》中以时间为证据有力的反驳了胡淑芳的观点。
那么单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由现有的资料推断,贾迎春的真正结局到底是怎样的?我认为,首先可以从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一道出众多人物最终命运的一章中寻找踪迹。
首先,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宝玉看到的第六幅画。
画上是个恶狼,追捕一美女,欲啖之。
其后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子”与“系”合起来是个“孙”字,中山狼原是东郭先生救下的那只忘恩负义的恶狼,后来用作比喻那些知恩不报,阴险狡诈的人。
第七十九回明确指出“贾迎春误嫁中山狼”,可见这一幅画昭示的正是贾迎春的最终命运。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说明迎春确实是死了,而且死在与中山狼孙绍祖婚后一年。
其次,《金陵十二区》中的迎春之曲《喜冤家》里明确的唱到:“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迎春:别让原生家庭,毁掉你的人生
她身份尊贵,却常被家人轻视甚至遗忘。
她温柔忍让,却终被渣男家暴而亡。
她一生悲凉,归根到底,源于她严重缺爱。
一生悲剧,始于不被父母所爱
迎春是个从未被父母爱过的孩子。
她生母早丧,嫡母邢夫人自私贪婪,“子女奴仆一人不靠”,对迎春的日常生活不闻不问。
迎春乳母聚赌被抓,迎春丢了脸面。
邢夫人非但不安慰迎春,反而一味指责她管理不善,并冷嘲热讽,说“我是一个钱没有,看你明日怎么过节”,让迎春更加难堪无助。
嫡母自私刻薄,亲生父亲却更加绝情冷酷。
贾赦荒唐好色,每日的生活只有请客喝酒,玩弄小妾。
儿女于他,不过是谋求利益的工具。
贾琏是他独子,贾赦却只要求儿子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巧取豪夺,或者去做危险的投机。
做得不合心意,就一顿毒打。
做得满意,就赏个丫头。
从未见过对贾琏有片言只语的教导或者前途谋算。
对儿子尚且如此冷漠,对女儿更是绝情到令人发指。
无论是迎春被嫡母苛待还是被下人欺侮,贾赦始终缺席。
直到七十九回,贾赦和迎春才有了唯一的交集,就是把迎春许了人家。
然而八十回谜底揭晓,原来所谓婚事不过是用来抵扣孙绍祖的5000两银子的赌债。
至于迎春和孙绍祖是否般配,女儿以此尴尬身份嫁过去是否能获得幸福,贾赦毫不关心。
甚至迎春被家暴回来哭诉,她的亲生父亲和名义嫡母,完全置若罔闻。
迎春被丈夫凌虐而死,贾赦和邢夫人无动于衷。
父爱母爱的缺乏,是对迎春最深的伤害。
她从不敢任性而为,因为知道父母不会给她任何帮助。
她从来小心翼翼,唯恐带来麻烦被父母更加厌弃。
日复一日的冷落让她丧失了自我价值感,她被迫相信自己一无是处,不配得到爱。
缺失的父母之爱,是她一生悲剧的根本。
越沉默,越退让,越被忽略
比缺少父母之爱更糟糕的,是迎春从祖母贾母和兄弟姐妹处也几乎得不到爱。
贾母是贾府内宅的真正掌权者,她的宠爱,是贾母内宅的风向标。
有她的庇佑,林黛玉即使父母双亡,依然可以过得金尊玉贵,出手大方还在正牌小姐贾探春之上。
有她的看重,薛宝琴与贾府毫无血缘关系,却风头一时无二,连稳重的薛宝钗都隐隐妒忌。
有她的宠爱,王熙凤在贾府后院呼风唤雨,鸳鸯被当家少爷贾琏的恭敬相待,晴雯敢和王夫人看重的袭人一争高下。
然而长长的宠爱名单里,却没有迎春,因为她不符合贾母的审美。
贾母宠爱的所有女孩子都是同一种类型,性格外向,聪明灵巧,会表现自己,外表美丽而鲜明,身材苗条。
迎春却是另外一种,“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与贾母的审美标准完全不搭。
何况迎春还不善言辞,既不会像王熙凤那般逗乐让贾母开心,也不能像黛玉那样撒娇让贾母心疼,更不敢像探春那般抓住时机大胆发言,为众人解围。
甚至比不上像惜春有个适宜传播的爱好,可以让贾母对外人炫耀。
子孙绕膝奉承满耳的贾母,有意无意便忽略了这个沉默的孙女。
不但不曾关心她的饮食起居,甚至在她婚姻大事上明知道孙家不妥,却只说一句“知道了”,半句不肯多言。
与对鸳鸯抗婚时的保护形成鲜明对比。
沉默的迎春,也被兄弟姐妹们忽略。
怡红院夜宴里,号称最体贴女儿的贾宝玉请了最看重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以及
宝钗同居一处的湘云和香菱,也请了投契的妹妹贾探春,甚至担心嫂子李纨不高兴也专程派人去请,却唯独漏掉了迎春和惜春。
不请惜春,是因为她年纪小,大约与姊妹们都有代沟,而且天生冷情。
不请迎春,大约是因她言辞无味,或者她存在感太弱,大家伙压根没有记起来。
《红楼梦》全书中,迎春从不曾如宝钗那般长袖善舞,周到地“度时与众姐妹闲话一番”,也不曾如宝琴、湘云般热心好玩,愿意到兴趣相投的姐妹处围炉闲话。
她没有在任何一个小众聚会中出现。
即使姑娘们都必到的家宴和诗社等大型聚会中,她才不出众,语不惊人,永远只是默默坐在角落里,做个不起眼的背景板。
她越退让,越沉默,就越被众人忽略,越不被贾母和兄弟姐妹们所爱。
大观园繁花如锦,迎春的人生却爱如荒漠,静如死水。
越不被爱,越不会爱
《红楼梦》里,迎春最为人诟病的,是处理七十一回累金凤事件的态度。
乳母抽头聚赌,被贾母查出来要严加处分。
探春姊妹相约去安慰迎春,不料却发现乳母的媳妇要挟迎春去给乳母求情,不然就不把乳母偷走的金凤还回来。
丫鬟绣橘和司棋据理力争维护迎春的利益。
探春更是叫来平儿处置刁奴。
不料迎春全程置身事外,极其冷漠。
既不肯定绣橘和司棋的努力,更不感谢探春和平儿的相助,反而有几分嫌弃众人多事,只想糊涂了事。
迎春忽见平儿如此说,仍笑道:
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
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
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我来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
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她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
有人评价说迎春不识好歹,更有人说迎春“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
其实归根到底,不过是缺爱太久,已经不会被爱。
习惯了总是被忽略和轻视,迎春已经不会回应来自旁人的善意,只会随波逐流独善其身。
习惯了总是被打压和被欺侮,迎春已经不再想去改变困境,只想麻木不仁听天由命。
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对痛苦无可奈何又无所作为。
这是最糟糕的处事态度。
生在贾家,她既不能明辨是非又不能保护忠仆,反而任由恶奴肆虐,奴才们离心离德,无人愿在危难时刻救助于她。
嫁入孙家,她既没有回应丈夫感情的能力,也没有面对渣男自保的能力,只能任由蹂躏,不敢反抗,也不未曾想过逃离。
她唯一的慰藉,就是读着《太上感应篇》里,幻想“善恶感动天地,必有报应”。
却没有等来天地的报应,反而在家暴中香消玉殒。
一生悲凉,都源于在原生家庭里,不曾被好好爱过。
若有来生,迎春最大的希望大约就是,用力被爱,好好爱人。
如不被爱,请学会自爱
除了贾迎春,《红楼梦》中还有好几位缺爱的女子,她们的选择与迎春完全不同。
堂妹惜春,父母双亡,寄居荣国府。
贾母几乎无视,兄嫂很少过问。
惜春却以清高孤介,震慑住下人,也守住了内心的干净强大。
虽然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却逃过了遇人不淑的悲惨。
表妹邢岫烟,父母贫穷无德,来贾府中打秋风,被恶奴欺负,处境好不凄凉。
岫烟却能落落大方参与大观园里的社交,坦然接受姐妹的善意,舍小钱打赏恶奴换取更好的处境。
很快以独特的风采赢得王熙凤的疼爱和薛姨妈的认可,也亲手给自己挣来一份堪称良缘的婚事。
归根到底,源于她们懂得爱自己,愿意为自己有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迎春的时代虽已经过去,原生家庭的伤痛,却还在影响我们很多人。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和父母亲人,却可以选择如何对待自己。
我们无法强求所有的人都主动爱我们,却可以选择积极交好他人。
我们无法选择糟糕的过往,却可以选择勇敢面对人生。
孟子云:
自助者人恒助之,自弃者人恒弃之。
一个人只有自爱、自助,才有可能赢得别人的善待和爱。
如果你过往未曾好好被爱,请以最大的勇气忽略过往,从现在开始用力爱自己,积极去生活。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请尽力去爱你的孩子,让TA的生命充满温暖,为TA一生提供勇气的源泉。
只要你肯用力拥抱世界,世界会对你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