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合集下载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时代,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变得尤为重要。

婚姻与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因此大学生对于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婚姻观念和家庭观念两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变化和影响。

首先,大学生的婚姻观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对于传统观念中婚姻视为一生的承诺和责任,大学生往往更加注重婚姻的个人幸福感。

他们更加看重婚姻中的爱情和浪漫。

与传统风俗不同的是,大学生更加开放和自由,他们更重视自我实现和追求个人的幸福。

因此,在选择对象时,他们更加注重双方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匹配,以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婚姻关系。

其次,大学生的家庭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在过去,家庭观念往往是以父权制为核心的,大学生对于家庭的理解和期望也主要围绕着父母居中。

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大学生开始强调独立、平等和尊重的家庭观念。

他们倡导夫妻之间要互相支持、平等相待,重视家庭责任的共同承担和共同发展。

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们正逐渐形成尊重父母意愿、维持亲缘关系的家庭观念,尽管他们追求自由和独立,但也重视家庭的联系和传统价值观。

此外,大学生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的变化也与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紧密相关。

在我国,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和婚姻法的修订,大学生开始更加注重婚姻中的平等与尊重。

他们强调夫妻之间的合作和默契,而不是单一的男主外、女主内角色分工。

同时,大学生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的变化也与教育理念的进步密不可分。

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需求。

这种教育理念的变化对于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和家庭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观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的个人幸福感,追求自由与平等的婚姻关系。

同时,他们也越来越重视独立、平等和尊重的家庭观念,强调夫妻之间的共同发展和责任的共同承担。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与家庭观念演变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与家庭观念演变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与家庭观念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与家庭观念的变化。

一、自主选择婚恋对象在过去,婚姻选择一般由父母或其他长辈负责。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自主选择婚恋对象。

他们追求的是心灵的契合和个人的幸福感,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对。

这种变化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更加重视婚姻的平等和个人的价值观。

二、追求伴侣共同成长过去,婚姻看重的是物质基础和家族背景。

然而,当代大学生更加看重伴侣的内在素质和共同发展。

他们希望在婚姻中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并共同面对各种挑战。

这种婚姻观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婚姻关系的理性思考和长远考量。

三、家庭观念的转变旧时代的家庭观念更加强调家族的延续和传统的维护,而当代大学生对家庭观念的认识则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家庭的平等。

他们认为家庭应该是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空间,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支持和鼓励。

这种家庭观念的转变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家庭关系的重新定义和期待。

四、家庭角色的多样化在过去,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着经济支持的角色,而女性则更多地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然而,现代大学生的家庭观念中,男女角色的分工逐渐趋于平等。

他们认为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应该一起承担责任,共同致力于家庭的建设和发展。

五、重新定义婚姻和家庭在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中,婚姻和家庭的定义逐渐发生变化。

他们认为婚姻是基于爱情和共同理想的结合,而不是纯粹基于经济或其他因素的利益结合。

对于家庭而言,他们将家庭定义为一个相互尊重和平等协商的空间,婚姻伴侣和子女在其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六、面对挑战与困难的态度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念演变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

与传统观念中“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看法不同,大学生更加注重积极应对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

他们愿意主动与伴侣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努力实现彼此的个人和家庭目标。

大学生恋爱观的婚恋观念与家庭观念

大学生恋爱观的婚恋观念与家庭观念

大学生恋爱观的婚恋观念与家庭观念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一代,他们的恋爱观、婚恋观念以及家庭观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个人成长和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角度探讨他们对于恋爱、婚姻以及家庭的观念和看法。

一、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恋爱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较于传统观念,大学生对于恋爱有着更为开放和自由的看法。

他们认为恋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和经验积累的方式,更多地看重的是彼此的共同语言、兴趣爱好和性格契合。

1. 独立性和自由选择大学生普遍更加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他们希望在恋爱中能够保有自己的独立性,享受恋爱带来的快乐和自由。

相对于过去婚姻中的依赖性和牺牲精神,大学生更追求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2. 注重情感和体验大学生对于恋爱更加注重情感和体验的积累。

他们认为恋爱是人生必经的阶段,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锻炼社交能力和获得情感支持。

情感与经验的累积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的婚姻观念大学生对于婚姻的观念相较于上一代有了较大的变化。

他们更倾向于把婚姻视为两个人共同追求幸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而不再把婚姻视为一种传统和责任。

1. 个人的自主选择大学生在面对婚姻时更加注重个人的自主选择权。

他们认为婚姻不应受到家庭、社会的强制影响,而是应该基于双方的自愿和爱情基础。

大学生更愿意在婚前充分了解对方,确保双方生活观念、价值观的契合。

2. 幸福感和个人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共同追求幸福和实现个人价值。

他们更关注婚姻带来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平衡。

大学生更倾向于一个富有情感、相互支持和有共同目标的婚姻关系,而非单纯的责任和附属关系。

三、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家庭观念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大学生婚恋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对于家庭的定义和期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1. 自主选择和平等关系大学生更强调自主选择并倾向于平等的家庭关系。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规划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规划

大学生恋爱观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规划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和婚姻观念与家庭规划息息相关。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对于婚姻的看法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婚姻观念和家庭规划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的恋爱观,并分析其中的变化和原因。

一、婚姻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开放,大学生的婚姻观念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与传统观念相比,他们更加注重婚姻平等和伴侣之间的精神契合。

相亲、包办婚姻等传统的婚姻方式逐渐被青年学子所抛弃,而更多地选择自由恋爱和个人自由选择的方式。

此外,大学生往往更加理性地面对婚姻,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更加注重双方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以及家庭背景和性格的匹配性。

他们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以共同经历和分享生活的喜悦和困难。

二、家庭规划的变化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和职业发展的追求,大学生的家庭规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观念中,男性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而女性则以家庭为重。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更加崇尚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发展。

大学生在考虑婚姻和家庭规划时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和事业成就。

他们希望能够在职业领域有所建树,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

因此,许多大学生选择在婚后一段时间内推迟孩子的生育,以便更好地追求事业和完成个人目标。

三、婚姻观念与家庭规划的关系大学生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规划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

从婚姻观念方面来看,大学生更加看重婚姻的平等和幸福感,因此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更加注重伴侣之间的沟通和情感契合。

而在家庭规划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发展,追求个人价值和幸福感的实现。

这两方面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理性和独立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

与此同时,婚姻观念和家庭规划的变化也受到了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

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地位提高和晚婚晚育的趋势使得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和事业追求。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中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规划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

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

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这个社会,相比以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有明显提高,一个社会需要进步,由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来决定,法律根据社会发展节奏与规律而采取相应的修改措施并完善各项条例。

然而,时代在发展,问题也在发展,在一些老问题被解决的同时,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

“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那么,拥有健康的心理,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一切事物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条件。

从恋爱到婚姻再到家庭,是人生必经的三个阶段,当代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时期,很少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然而,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是非常有必要的,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然而,当今社会,“傍大款”、“求包养”、“啃老族”、“四大名爹”等现象层出不穷。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和谐的现象,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折射了高速发展的社会的不和谐现象。

主要还是因为部分人不正确的的婚姻家庭观所导致的。

曾经看到过报道,一个大学女生在天桥上打着横幅“求包养”,我在想,难道自己没有双手,非得求包养才能活,也许不是,恐怕还是,思想观念和心里扭曲的表现,期望走捷径,一夜暴富。

另外,最近出现的“四大名爹”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钱爹、权爹、势爹、星爹,虽然这些现象的主角不是大学生,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不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当然,家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不到位,过度溺爱,导致年纪轻轻,横行霸道,狗仗人势的思想的蔓延。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大不中留”,这是传统的婚姻观念所提倡的,也就是所谓的“早婚”,在此,“大”这一词是指16—20岁之间的青年人。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摘要:本文是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的观念以及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并相互影响。

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 ,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

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 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

(一)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1.家庭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社会成员情感与经济的最基本的承载体.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多地发生在家庭中,家庭也是成员间物质经济的集散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功能不断转移和丧失.调查中发现,在问及"当你有心事或遇到困难时,经常和谁聊聊"时,而69.1%的同学选择了朋友或同学,其次是"自己憋着",占20.7%,而选择父母的只有10.3%,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家庭, 另一方面也凸现出中国大学生经济上还未独立, 虽然在校大学生年龄已经在 21—22 岁左右, 但是在经济上他们仍然需要依靠家庭供给.这是社会文化氛围造成的, "成年人"却未成"人" 的局面,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亟需改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对策分析婚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同时也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方式。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文化多元化和教育水平提高,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逐渐变得多样化。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 多元化的婚恋观现代社会婚姻的形式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化,婚恋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大学生们对婚恋的看法多种多样,有的人认为爱情是最重要的,而有的人则认为婚姻是家庭的基础,不应该只以爱情为前提。

有些人坚信一夫一妻制,也有人倡导多角度、多种方式的婚姻关系。

总之,当前大学生群体对婚姻的态度已经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化。

2. 婚姻年龄的延后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社会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婚姻年龄同样也延迟了不少。

传统观念中,男性30岁以前、女性27岁以前都应该结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迟婚或不婚。

他们认为婚姻不是唯一的幸福出路,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追求事业发展和自我实现。

3. 男女同权的比例增加与传统观念相比,当代大学生男女同权的观念更加普及。

男女之间不再是强弱关系,而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

这种观念在婚恋关系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夫妻双方在家庭中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协作创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4. 投资婚姻观的兴起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高学历,他们对婚姻的看法也逐渐凸显出对未来的考量。

在他们的婚姻观中,婚姻不仅仅是爱情的结晶,也是买方的投资,一位优秀的伴侣需要有稳定的收入和高素质的人格,这样才能够保证未来的家庭稳定。

1. 加强婚恋教育学校应该设立婚恋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婚恋关系的本质和前提,掌握健康的婚姻观和婚恋技巧,提高他们选择伴侣、处理婚姻问题的能力。

2. 推广家庭文化大学生的婚姻观不仅仅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还与家庭背景有关。

家长应该积极推广家庭文化,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家庭和婚姻的重要性,并向孩子灌输正确的婚姻观。

3. 建立恰当的社交环境大学生是年轻人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的社交环境很重要。

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论述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2007041016 法学院凌征宇在很多大学生眼中,关于婚姻家庭的定位并不是很明确,这是由于大学生的阅历所限制的,因为,大学生没有真正经历过婚姻,大学生们所了解的婚姻,主要还是从自己父母,亲友之间的婚姻生活,或者平时所见所闻去了解,没有切身体会过,所以很难真切的了解婚姻家庭的意义。

婚姻家庭这个词语其实离大学生并不遥远,我们所处的家庭,大都是由婚姻关系所组成的家庭,而且,大学生毕业之后也会面临婚姻问题,所以,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很重要。

在我国当代,婚姻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从特定的行为的角度出发,指一男一女形成或解除配偶关系的行为,比如“婚姻自由”、“借婚姻索取财物”等等,其中的“婚姻”都具有动态的特点,人们常用结婚、离婚等等具体行为概念来表述或加以说明。

另一种是从社会的角度着眼,指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比如“婚姻关系”、婚姻撤销“等等,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婚姻一词的;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在讲婚姻的时候是指静态意义上的婚姻。

因此,婚姻的概念可以简述为:由一男一女组成的配偶关系。

由婚姻而组成的家庭,产生了婚姻家庭关系,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具有其他一般人际关系所没有的特点,所以它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由于没有婚姻家庭关系就谈不到其他关系,所以它是全部社会关系中重要的基础环节;由于不能与世隔绝、孤立存在,所以它必然受着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

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满大学生以后所要面临的婚姻所存在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婚姻家庭问题:一、夫妻之间的相处问题。

在婚姻缔结之前,夫妻双方都属于不同的独立家庭,结婚之后,就把本来两个不相关的独立家庭联系在一起,并组成新的家庭。

对于女方来说,她所要嫁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嫁给男方的家庭,而男方也不仅仅是取一个人,而是代表要接受女方的家庭。

夫妻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个性特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要共同生活在一起,必然会有各种冲突和矛盾,相处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
摘要:本文是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对比的调查报告,文章首先运用文献资料对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进行论述,总结出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的一些特征,然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与传统的观念进行对比;论述当代大学生的婚姻家庭观的观念以及变化的原因,分析由于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等。

关键词:大学生婚姻家庭传统观念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家庭诞生的那天起,它就与社会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并相互影响。

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程度之上影响着人们的婚姻家庭观 ,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会有相应的婚姻家庭观念与之相适应。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变革,都不可避免的给婚姻家庭制度提出新的要求,灌注新的内容,赋予新的形式;婚姻家庭作为社会设置的一个方面,并不只是被动的受社会制度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起着反作用。

一种和谐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对一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中国近代社会经历过几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新中国的诞生,第三次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这次改革春风的沐浴之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国外的文化纷纷传入中国。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改变,家庭的功能在这样的冲击之下或多或少的丧失,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自然而然的受到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民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是全盘接受外来文化,还是有批判的继承; 父母,婚姻,子女对他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责任,累赘还是甜蜜的负担。

(一)大学生对父母的态度:
1.家庭功能: 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社会成员情感与经济的最基本的承载体.社会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多地发生在家庭中,家庭也是成员间物质经济的集散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功能不断转移和丧失.调查中发现,在问及"当你有心事或遇到困难时,经常和谁聊聊"时,而69.1%的同学选择了朋友或同学,其次是"自己憋着",占20.7%,而选择父母的只有10.3%,这个数据一方面说明中国的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家庭, 另一方面也凸现出中国大学生经济上还未独立, 虽然在校大学生年龄已经在 21—22 岁左右, 但是在经济上他们仍然需要依靠家庭供给.这是社会文化氛围造成的, "成年人"却未成"人" 的局面,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亟需改变的现状。

2.赡养方式: 传统的家庭观念要求子女为父母养老送终,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子女无法承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于是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相继出现,为人们解决这一负担。

但是在调查中,当代大学生赡养老人的方式并未有多大改变。

在问及"你认为那种赡养方式最好"时,其中选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男生占 41.4%, 女生占 60%;选择"各自生活,经常探望"的男生占 41.4%,女生占 29.2%。

可以看出,选择多数集中在"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及"各自选择,经常探望"之间,选择敬老院的少之又少,男生选择"送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占 10.3%,而女生占
3.1%;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后,在"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及"各自生活,经常探望"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在送敬老院这一选择上,却有了差距,其中男生的选择下降,占 3.4%,而女生的选择却上升了,
占到了 6.2%. 是什么导致了男生的选择下降而女生选择却上升这一变化,笔者
引入了另外一个变量,认为这与是否为独生子女有很大关系,传统的家庭观念中, "养儿防老"决定了最终继承家庭财产并进行养老这一活动的主角应是家中的男性继承人,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也影响着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

因此,在送敬老院这一问题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就可能造成前后两种答案的差异。

就男生而言,特别是对于独生子女或家里唯一的男性继承人,养老的责任自然而然的就成为无法推托和逃避的现实,因此在与自身相结合以后,送敬老院一项选择自然而然的上
升了;就女生而言, "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 ,依然是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女性在结婚之后,特别是当对方也是独生子女时,一般给男方的父母养老是社会
规范性的选择,所以,女生在结婚之后会没有过多的精力照顾父母,只好将其送往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即使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是她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
(二)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
在谈及大学生对婚姻的态度时,主要对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即最佳的结婚时间,对离婚的态度及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哪种形式的家庭.
1.结婚时间的选择:当代大学生都比较现实,一般都在有了足够的经济基
础之后才会去考虑是否应该成家,而并不像传统的观念那样要求男女双方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结合.
2.关于离婚现象: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传统的婚姻观念来说,都是以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为目的的。

由于男女双方在婚姻中地位的不平等, "离婚"一词并不常见,而常见的则是"休妻"等词;另一方面,离婚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禁忌,是不道德的行为。

但随着西方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的传播,追求浪漫爱情和个人享乐主义的婚姻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以单纯满足生理和传
宗接代需要为目的的互助式婚姻。

在本次调查中,问及你对离婚的态度时,只有10.6 的学生认为离婚仍是一种禁忌,而 59.6% 的学生选择了"不错,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解决家庭矛盾" 。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搭伙过日子"的婚姻模式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趋势,现代社会的夫妻双方更强调感情的融合,志趣的相投,生活的幸福.人们已不再满足高稳定,低质量的婚姻,现代年轻人对婚姻质量的期望值远远高于上一辈,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
期望产生矛盾且不可调和,离婚就是必然的选择。

一些研究显示,我国建国后出现的离婚率变化,一是在城乡和区域间分布不平衡,城市的增长一般高于乡村;另
据对离婚率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家庭规模小且总负担系数较低的省份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离婚率普遍较高;二是离婚率在不同文化和技术人群中分布不平衡。

由于本文未对城乡,民族等因素进行分层研究,所以并没有得出这一方面的数据,在以后的调查中会给予关注。

3.择偶与家庭形式:当代大学生已不再将"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为择偶的标准,而更加现实化。

被 , 众多国外研究所证明的, 对经济取向最敏感的影响因素是性别, 在研究中被得到再一次证明----女性在择偶中更关注
未来配偶的经济实力,择偶标准物质化趋向的结论后来又被其他研究者不断补充修正。

这一结论在本次调查中也被证实;另一方面,选择何种家庭形式成为了近代以来证实女性社会地位是否得以提升的另一参考因素。

(三)大学生对子女的态度:
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不再关注性别本身带来的先天的影响, 而是强调生男生女一样,注重对子女后天的教育及培养。

对大学生婚姻观念的这一调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与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的不同。

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观不仅会对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同时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婚姻家庭观不只是针对已经成家立业的公民而言,因为一种良好的风气的形成,是从小,从青少年时期培养的结果,而大学生是这个社会特殊的群体,年轻的一代,正处在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他们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期望与热情,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对大学生婚姻家庭观的调查有助于读者了解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更为主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对整个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