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课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国家利益至上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
国家利益至上的保障能够为人民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社会 环境,减少社会动荡和不安定因素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国家利益至上的保障还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 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促进人民的 全面发展。
05
我们应该如何做
努力学习提高素质为国家做贡献
同时,国家利益至上还能够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从而 避免被动挨打、受制于人的局面。
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繁荣富强的保障
国家利益至上的保障能够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创造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
国家利益至上的保障还能够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推动国家在科技创新和转化方 面的快速发展,从而为国家繁荣富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维护国家统一
珍惜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 整,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 行为。
促进民族团结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 宗教信仰,增进民族间的 交流和团结,共同维护国 家的安定和繁荣。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不做违法乱纪之事。
不损害国家利益
要珍惜国家利益,保护国家财 产和尊严,不从事危害国家安
全和利益的活动。
举报违法行为
发现有人损害国家利益时,要 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国
家利益和社会正义。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01
02
03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了解国家安全形势,掌握 国家安全知识,树立国家 安全意识。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目 录
• 什么是国家利益 •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 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 国家利益至上的意义 • 我们应该如何做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1、家庭的概念: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2、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①结婚——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②出生——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③收养——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④再婚——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3、家庭的结构:①核心家庭——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②主干家庭——由主父母(或外主父母)、父母及第三代人组成的家庭③单亲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④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已婚同辈联合组成的家庭4、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①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不可选择②与父母的感情是最自然的一种亲情③要了解父母和家人的好品质、好家风5、家庭的作用 / 为什么要爱我们的家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我们在家中享受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家。
6、家庭的功能:①物质生产功能②人口生产功能③消费功能④抚育和赡养功能⑤教育功能⑥休息娱乐功能7、父母为什么要抚养教育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8、父爱和母爱:父爱和母爱的共同特点是至深至纯、无私、永恒、无微不至、不求回报。
母爱的特点是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父爱的特点是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9、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 孝敬父母的原因①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的抚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更为家庭做出了贡献。
我们与父母间的关系是无可选择,无法改变的。
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③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可归纳出是爱国情感。第 (2)问的答案要回归教材,结合材料可概括归纳出“国 家利益至上”的观点。第(3)问的理由要回归教材,运 用教材中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来回答,言之有理即 可。
【答案】 (1)爱国情感。 (2)国家利益至上。(3)①每 个人都渴望安居乐业、家庭和睦,都期盼社会稳定、 国家富强,这离不开国家利益。②国家独立自主、繁 荣富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就充满希望,内 心就感到自豪和骄傲。反之,如果国家利益得不到保 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人民就会遭受奴役、欺 凌和屈辱。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 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 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益是一个主体多元性的概念,在利益的众多主体 中,国家和民族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利益与民族 利益的关系状态影响着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对国家的认 同,也影响着各国现代化进程能否顺利推进。
材料解读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20 岁时到美国留学,学习结 束后,美国人请他当工程师,他没有接受聘请,直接决 定回国。有人劝他:“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的贡 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对人类的 贡献会更大。” 茅以升回答说:“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 家是有国界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我要回国为国效力!” 茅以升回国后,为祖国作出了巨 大贡献。 (1)上述材料体现了茅以升什么样的情感? (2)茅以升的回答表明他坚持怎样的观点? (3)茅以升为什么要坚持上述观点?请列出你的理由。
重点必背
B1. 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 是人__民__利__益__ 的 集 中 表 现 。 __国__家____ 利 益 至 上 , __人__民____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人__民__利__益__ 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__国__家____的工具, 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思想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重视个人利益而忽视国家利益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思想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思想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思想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于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强调国家利益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课时我与社会知识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从而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热爱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
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展示图片)分析: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过渡:今天就来学习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吧。
二、新课讲授(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图片欣赏(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提示:到敬老院参加义工活动;到景区旅游;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等。
4.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提示: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教师总结: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让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动二:社会关系网(展示图片)1.分析:你对这个网络是如何理解的?提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展示图片)识别几种社会关系:图1 图2提示:同学关系。
提示:师生关系。
图3 图4提示:母子(女)关系。
提示:消费关系。
3.分析:上面四幅图片及社会关系网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我们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电子教案)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国家利益至上设计说明此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
引言明确了此课的学习主题,具有统领全课的作用。
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包括哪些内容。
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从思想和行动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如何真正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
学习目标1.通过解析汉字、认识国家发展举措、分析人物故事等,让学生形成对国家利益的含义、内容及重要性的初步认识,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形成在负责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价值判断选择的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故事、解析汉字、认识国家发展举措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情感,能够主动为维护团结稳定的社会局面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教学难点: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捍卫国家利益的做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
资源与工具1.资源。
人物故事、相关漫画、新闻事件、历史资料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一、学习情境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深入了解此观点,需要我们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什么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又有着怎样的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国家好大家才会好”的相关知识。
二、预习检查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它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2.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3.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课件新人教版

④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作出了正确选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八分。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题干材料中的李兰娟院士等“最美逆行 者”的做法旨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白衣战士们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作出了正确选择,顾全大局,把国家利益放在首 位,①②④正确;③错误,白衣战士们既不是为了眼前利益,也没有放弃长远利益。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八课 国家利益至上
第2课时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八分。
易错警示 【误区】 捍卫国家利益,只需要我们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警示】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捍卫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我们放弃个人利益,甚 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还需要我们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当面对损害国家 利益的行为时,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通过合法的方式,制止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以保护 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报效祖国的认识。题干中的名言启示我 们个人利益的实现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应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报效祖 国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C符合题意;A错误,“人人为我”的前提是“我为人
人”;B错误,集体利益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错误,有了集体利益,个人利 益才有保障。
相互。联国系家利益是
,
集体整利体益利、益 个人利益是
。整体利局益部照利顾益到了大多数人民的
,符合
大多长数远群需体求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
。有时,
国家利一益致难的免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矛盾。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八点 十八分。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5篇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5篇以“政治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教科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节课教案1《友谊使青春更灿烂》《基础训练》P31训练一珍惜国家、集体、他人以及自己的财产。
【能力目标】能够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难点】辨别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多媒体:出租车司机捡钱捐助的故事。
法院判决,司机把钱退回失主。
思考:如何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和法院的判决行为总结:主体——出租车司机,乘客王某。
客体——钱,患病学生。
结果——退钱。
这个问题涉及到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公民的合法财产举例:(1)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捡到金元宝,私自带回家;(2)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据为己有;(3)小王的父亲是私营业主,年终缴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4)某市长受贿310000元,视为家产。
思考: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总结:(1)根据所有权的不同,社会上的财产应该归属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呢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存银行一部分,捐款一部分,买自己想买的,放兜里随时能摸到等。
引导:在你处理这个压岁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压岁钱行使所有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一课时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第1课时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总
第23课时)教学案
设计:辛伟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增强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知识:知道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学习重点: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学习难点: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
学法提示:自主学习课文、把握基础知识;回归生活、反思自我。
预习任务:(根据教师的方法指导,相信
你一定会出色的完成任
务)
任务一: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
内容,思考:本节课要学习什么?为什么
学习这一内容?如何学习和把握?(用铅
笔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
任务二: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的“基础检测”的“网络填空”
任务三:根据“综合能力训练”的“知识盘点”,再一次回扣教材,熟知本节课的知识点。
(标注到教材上)
【预习诊断】(认真预习了下面难不倒你,相
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预习诊断】(认真预习了下面难不倒你,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思考:我国法律为什么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预习质疑】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我的疑惑
四、导学过程: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情境案例一:(详见教材P96页)
情境一:14岁的张亮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被一台拖拉机撞倒,造成脑震荡和
小腿骨折,致使张亮3个月未能到校学习。
情境二:一妇女带着自己的宠物狗上街,小狗将一过路的学生咬伤。
议一议:
漫画中青少年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伤害?
我们为什么要依法维护这些权利?
(1)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意义
①什么是生命健康权
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情境案例二:(见教材P97页)
某餐馆服务员为提前下班,以扫地为名驱赶顾客,遭到顾客王某的批评。
服务
员杨某、邱某、张某一拥而上,用板凳、
盘子、碗碟和拳头殴打王某,将其头部、
鼻子和耳朵打伤,鲜血直流。
公安机关依
法分别给予杨某等三人治安拘留处罚,并
令其担负受伤者的医疗费用。
议一议:
杨某等人侵犯了王某的什么权利?
公安机关对杨某等人的处罚说明了什么?
(2)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
教师讲述: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害。
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
活费等费用。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3)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伤到侵害。
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因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8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第16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在我国的其它法律中都做出了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明确规定。
可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我国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
查一查:我国还有哪些法律对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作出了明确规定?
2.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案例。
(1)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的方法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99页)
议一议:
※自己同意以上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假如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正确的做法是: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100页)防患于未然
我们身边还会遇到哪些险情,应如何应对?
(2)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阅读教材P100页正文内容)
想一想: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既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又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收获平台:这节课我知道了
今后我要
限时作业:
一、请你选择:
1.张强路过一居民楼时,恰好四楼一家阳台上花盆被风吹下,砸在了张强的肩上,致使张强的肩部受伤,对这种行为理解错误的是()
A、使张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害。
B、花盆是被风吹落下来的,谁都没有办法,张强自认倒霉有。
C、张强应该运用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D、花盆的主人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2、2005年11月24日清晨,山西省沁源县第二中学的900多名学生在校外公路跑操,一辆大货车突然冲入人群,造成21名师生死亡,家长和亲属痛不欲生,请求有关部门追究肇事司机的法律责任。
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死伤师生获得经济赔偿,肇事司机李某等依法制裁。
此案例说明()
①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保护②生命至重,有贵于金③公民要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④要尊重爱护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在公民的所有权利中,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财产所有权
C、受教育权
D、生命健康权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一和责任。
B、轻生、自残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结果。
C、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即可,他人生命健康与我无关。
D、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是我们的义务,应避免伤害他人,远离暴力。
5、由于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假药导致了病人死亡,泰安市药监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紧急查封、扣押,停止销售和使用该厂生产的所有药品。
这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A、生命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自主选择权
D、名誉权
二、非选择题:
中学生李亮在课间经常与同学追逐打闹,在一次与同学打闹过程中因用力过猛,用手指将同学的左眼戳伤,虽经抢救,用伤势过重而摘除右眼,李亮也依法受到了处罚。
李亮侵犯了同学的什么权利?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