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810和HTC 8X或因销售不佳下架

合集下载

htc为什么衰落

htc为什么衰落

htc为什么衰落HTC为什么衰落近几年来,曾经风靡一时的HTC(High Tech Computer Corporation)逐渐衰落。

诸多原因导致了HTC的衰落,包括公司内部管理失策、市场竞争加剧、产品创新不足等等。

本文将就这些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HTC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以重新崛起。

首先,HTC的管理失策是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管理层的不当决策和缺乏战略规划,HTC在过去的几年中错失了重要的市场机遇。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HTC没有及时调整公司策略,转型为一家手机硬件公司,并在市场竞争中落后于竞争对手如苹果、三星等公司。

其次,HTC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未能保持领先地位。

过去几年来,中国公司如华为、小米等迅速崛起,给HTC的市场份额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些中国手机厂商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紧随市场潮流的创新能力,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

与此同时,苹果和三星等国际品牌也纷纷推出创新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HTC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导致了市场份额的流失。

此外,HTC的产品创新不足也是衰落的原因之一。

虽然HTC在过去推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例如HTC One系列手机,但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并未获得足够的关注和销量。

相比之下,苹果的iPhone和三星的Galaxy系列手机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吸引力。

HTC在产品设计上缺乏独特之处,未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期望,导致了衰落。

另外,HTC在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也存在不足。

相比之下,苹果和三星等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营销和宣传,从而扩大了他们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认知度。

而HTC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价值不高。

因此,HTC面临着推广和营销方面的挑战。

然而,HTC并非没有机会重新崛起。

为了重振品牌和公司声誉,HTC可以采取一些关键措施。

首先,HTC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优化流程,并加强团队协作,HTC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诺基亚们为何即将消失

诺基亚们为何即将消失

诺基亚们为何即将消失作者:刘波涛来源:《新营销》2011年第08期24/7华尔街是一个让CEO们胆寒的网站,这个著名的“乌鸦嘴”每年都会制作一份即将消失的品牌名单,上了这个名单的品牌大都会如其所料,它曾经准确预言了T-Mobile的消亡,而在今年的名单上,一些著名的品牌如MySpace、诺基亚、萨博等赫然在列。

这些品牌曾叱咤一时,曾被无数经营管理者视为偶像,为何时过境迁之后陷入困境?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不在品牌,而在于战略。

与其说是品牌的消亡,还不如说是企业的垮掉,因为即便企业陷入困境之后这些品牌被出售,它们依然有着相当的号召力,无论是在知名度上还是在美誉度上,仍旧是全球同行业的翘楚。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没有让品牌内涵发生改变,旧工业时代的品牌法则也没有过时,可是,如果不遵循市场规律,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发展的瓶颈中。

24/7华尔街这份名单给这些巨人敲响了警钟。

在这份名单中,既有因为坚持旧商业模式而将被淘汰的品牌,也有因战略经常变化而丢掉市场的品牌,更有因不适应经济形势变化而衰落的品牌,它们沉沦的理由无外乎两个:要么是企业肌体里潜伏的致命性疾病突然发作,要么是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急速变化,但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因为自身的抵抗能力与适应能力是应对日趋复杂经济环境的关键。

如果以MySpace、诺基亚、萨博为典型案例解读它们即将消亡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它们的共性:坚持旧的商业模式,拒绝变化。

事实上,这几乎是所有品牌即将消亡的主要原因。

旧商业模式“1美元现象”正在美国传媒界蔓延,继去年《新闻周刊》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音响大亨之后,老牌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也被标价1美元待售。

陷入困境的不仅这两本老牌杂志,还包括《财富》和《福布斯》。

据美国网站AdvertisingAge统计,1999年上半年,三家杂志有6193页广告,而到2009年,这一数字缩减到2204页,广告页数下降了64%。

广告减少似乎是其业务下滑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纸质媒体的商业模式在数字时代失去了竞争力。

著名企业由盛转衰的例子

著名企业由盛转衰的例子

著名企业由盛转衰的例子
1. Blockbuster: 长期以来,Blockbuster是美国最大的电影租赁商。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数字流媒体的兴起,Blockbuster的实体店业务逐渐衰落。

最终,公司在2013年宣布破产。

2. Kodak: Kodak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器材制造商之一。

但随着数字摄影的流行,Kodak未能及时转型,错失了时机。

该公司在2012年从纽约证券交易所摘牌,并在同年申请破产。

3. Nokia: Nokia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但由于未能及时跟上智能手机革命的步伐,遭受了重大挫败。

2014年,诺基亚将其手机和设备业务出售给微软。

4. Sears: Sears曾经是美国最具标志性的零售商之一。

然而,在过去10年里,Sears的销售额一直在下降,宣布关闭大量门店和裁员。

最终,该公司于2018年申请破产。

5. MySpace: 在社交媒体的兴起之前,MySpace是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之一。

但在Facebook和Twitter兴起后,MySpace的用户群就开始流失。

最终在2013年被售给了广告营销公司Viant。

经典营销失败案例

经典营销失败案例

经典营销失败案例1.新可口可乐(1985年)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了“新可口可乐”(New Coke),试图取代原有的可口可乐配方。

这个决策是由可口可乐公司在进行市场研究后做出的,研究表明消费者对新配方的味道更为接受。

然而,新可口可乐在推出后迅速遭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抵制和批评。

消费者强烈关联着原有的可口可乐品牌和传统的味道,对新可口可乐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反应。

在面临消费者的抵制后,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重新投入生产原有的可口可乐,并将其重新命名为“可口可乐经典”(Coca-Cola Classic)以区别于新可口可乐。

这个失败案例表明了重要性的品牌情感连接和消费者对于传统产品和品牌形象的熟悉和信任。

2.白云山退烧贴(2024年)2024年,白云山(中国的一家医药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退烧贴”的产品。

该产品宣称可以通过在额头上敷贴来降低体温和减轻感冒症状。

然而,该产品在市场推出后迅速引发争议。

有消费者质疑该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担心可能造成额头过敏或皮肤疼痛的副作用。

随后,白云山在面临舆论压力后不得不召回了退烧贴并停止销售。

这个案例反映了在医疗行业中,产品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并且消费者对于健康问题有很高的关注度。

3.快乐水(2024年)2024年,百事可乐推出了一款名为“快乐水”(PepsiCo’s Bubly)的碳酸饮料。

然而,市场对于该产品的反应却不如预期。

快乐水的产品和包装设计与竞争对手百事可乐旗下的“百事可乐”品牌相似,导致消费者容易混淆两者。

这导致消费者对快乐水的认知度较低,销量不如预期。

这个案例表明了在推出新品牌或产品时,与已有品牌和产品的区分度非常重要。

4.香港迪士尼乐园(2005年)2005年,香港迪士尼乐园在香港正式开幕。

然而,在开幕后的一段时间内,乐园面临低迷的入园人数和收入。

原因之一是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人们习惯于庆祝各种不同的节日,而乐园在回到美国经营者的决策下,只庆祝美国的传统节日。

山寨机海外市场再遭封杀品牌厂商为保己利成背后推手

山寨机海外市场再遭封杀品牌厂商为保己利成背后推手
量 为 16 30万 部 ,而 20 0 8年 同 期 还 有 24 50
从 目前 来 看 , 中兴 、 为 、 佳 、C 华 康 T L等 国产 厂 商 的 出 口量 都 在增 加 。据 广 东 省 3 G
发 展联 盟 秘 书 长 黄观 辉 透 露 , 我 国品牌 手 在
受“ 锁码 ” 响较 大 的 山寨 机 厂 商 , 们 影 它 大 多 通过 社 会渠 道 进 入海 外 新兴 市 场 。 革 王 称 , 出 货 量 小 的 山 寨 机 厂 商 , 摊 到 每 台 对 平
行惩 罚性 收费 , 阻截 山寨 机 。 目前有 消息 来 显 示 , 度很 可 能 会 对 中 国手 机 进 口设 立 新 印 的 门槛 : 寨 机 厂 商 必 须 在 印 度 注 册 , 者 山 或 在 当地设 立 公 司 ,手 机 I E 也要 在 印度 当 M I
内 功 , 则 将 没 有 出路 , 像 今 天 的 山 寨 机 否 就

样 。20 09年 1 月 1 2 8日, 中国移动联合三
星 、G、 派 、 L 酷 中兴 等 9家 T D厂家 在 北 京 召 开“ 中国 移 动 T D手 机 联 合 研 发 基 金 产 品发
布会 ” ,首 次集 中展示 1 款 由 T 1 D专 项激 励
基 金 研 发 的新 品手 机 ,其 中酷 派 F 0 手 机 80
的上 市 , 为上 市 最 早 的一 款 高端 手 机 。 成
酷 派 作 为 T 产业 最 坚 定 的 支持 者 , D 一
直对 T D产 品 的研 发 大 力 投 人 。 据 透 露 , 酷
派 已经 推 出 了近 1 款 T 0 D产 品 , 括 首款 支 包 持 C MB数 字 电 视 的 T M D手 机 、首 款 WA I P

诺基亚遭遇市场滑铁卢

诺基亚遭遇市场滑铁卢

诺基亚:退出中国还是读懂中国2011-08-09 08:31:47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有718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19)近来公布的一份十年内可能消失的十个品牌的名单里,诺基亚赫然在列。

一种夹杂着怀旧的伤感和无奈的割舍的情绪萦绕在很多人心中。

然而,这个中国人曾经最钟爱的品牌已经不懂现在的中国了。

市值蒸发、高层变动、退出日本,诺基亚会成为下一个摩托罗拉吗?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随着Android系统的风靡,iPhone的热销,诺基亚正在走下坡路,逐步失去市场宠儿的地位。

尽管诺基亚已经意识到了颓势的显现,换了领导,但似乎根本没有办法抑制市值的持续下降。

谁打败了诺基亚?回想起来,似乎是一夜之间,人们便开始向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倒戈了。

“不是诺基亚不努力,诺基亚一直都非常努力。

”在诺基亚中国公司原高级副总裁、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董事长刘持金的印象里,诺基亚一直都保持着强烈的创业精神,领导人都怀着一颗谦虚的心。

“当时无论是美国的《财富》杂志、《福布斯》,还是《商业周刊》都登载了封面故事,诺基亚手机或者诺基亚CEO的巨幅照片,但是我们的领导跟我们说,我们远没有杂志上面说的那么成功。

”刘持金认为,诺基亚只是实施动作上慢了一步。

“早在2000年,诺基亚就曾展示过集视频播放、网页浏览和搜索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手机概念机,当时的样机与如今的iPhone神似。

”诺基亚一直都很努力,但谷歌的Android和苹果的iOS的出现太突然了,优势又太明显了,让诺基亚措手不及。

“苹果让手机变成了一个小型的个人电脑,开放的Android又给了人们将手机变成小型个人电脑的方式。

”在这一次遭遇战中,诺基亚败下阵来。

然而,最难打败的敌人其实是自己。

Frost & Sullivan中国区总裁王煜全在央视《对手》节目录制现场说,“诺基亚在产品设计、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都存在问题。

首先,早期诺基亚的产品设计其实是很成功的,用户在用过诺基亚的手机之后,再用摩托罗拉、三星什么的都不习惯。

HTC岌岌可危

HTC岌岌可危

HTC岌岌可危市场低迷及专利纠纷导致HTC在欧美市场的销售受阻,“高不成低不就”、渠道薄弱等问题又使得HTC在中国市场处境尴尬,这共同导致了HTC的业绩下滑。

得益于最早采用Android系统和圆弧边角设计,HTC智能手机曾红极一时。

2008年,HTC率先推出了首款Android 智能手机,被认为是其后来崛起的主要原因——HTC手机机身正面和背部的边角轮廓多采用圆滑设计,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独具特色的外观风格。

2011年4月6日,HTC的市值超过335亿美元,首次超过诺基亚,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

然而,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HTC全球业绩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不乐观。

2011年第四季度,HTC净利润同比下降约26%,201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约70%.2012年7月6日,HTC发表声明称,公司未经审计的2012财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新台币74亿元,同比下降约58%。

该净利润低于在路透社一项调查中21位分析师的平均预测水平82.5亿元新台币。

HTC方面称,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和全球经济放缓。

在中国市场上,据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HTC的市场份额仅有2.7%;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三星为21.8%,苹果为7.6%。

内外交困究其原因,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HTC业绩下滑。

首先是市场低迷及专利纠纷,直接导致HTC在欧美市场销售受阻。

2012年之前,HTC的主要市场一直是海外,欧美市场的表现对HTC的整体业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011年,HTC美国市场收入占其整体收入的40%~50%;2010年,HTC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为50.6%,欧洲市场占比为32.3%,亚洲及其他市场仅为17.1%.欧美市场很注重专利,专利积累不足的HTC频频遭遇诉讼,导致业绩下滑。

2009年,一家名为IPcom的公司向德国法院起诉,要求禁止HTC手机在德国销售,最后的结果是一款HTC手机不再在德国销售。

经典营销失败案例

经典营销失败案例

2002年十大营销失败案例2002年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不仅仅是成功案例,为数众多的不成功案例具有更强的警戒意义。

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证明中国市场并不完全是“流着牛奶与蜜的迦南地”。

一.爱立信手机:反应迟缓,屡失良机2001年10月,索尼手机和爱立信手机合并的时候,双方高层为这个合资公司制定了高远目标——5年内成为移动多媒体产品业界全球第一。

爱立信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前柯德川在合并时表示:“爱立信和索尼强强联手、互有所长。

这家合资公司在世界通信业向移动互联网迈进的发展中将处于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

”然而互补性在合资公司成立的前一年半时间内并没有显现出来。

倒是2003年2月传出消息,曾为索尼爱立信手机的合并描下美好蓝图的柯德川黯然下课,间接证明索尼爱立信的合并,并未达到理想效果。

市场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更是证实索尼爱立信手机市场表现异常糟糕。

2002年3季度,索尼爱立信全球销量比2001年同期两公司的销量下降约40%,而同期却成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丰收之期。

在全球最大的中国手机市场上,2002年国产手机迅速崛起。

相比迅速崛起的波导、TCL、厦新等本土新贵,曾经占据中国市场30%份额的爱立信手机表现惨不忍睹——研究数据显示,爱立信的市场占有率自去年年底的11%降至6月底的2%不到。

索尼爱立信怎么了?反应速度慢、工作效率低下、缺乏明确的市场应对措施是其糟糕表现的主要原因。

在手机已经完全成为时尚产品的今天,新机型和新概念产品必须不断推出,才能保持住市场领先地位。

而索尼爱立信2002年推出的新机型数量偏少;其推出换代概念产品的速度也严重滞后。

以拍照手机为例,曾被爱立信寄以厚望的T800已成业界笑柄,其上市日期一推再推,直到今天还没能在中国正式上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甚至国内的一些二线手机厂商都已经推出了同类产品。

在中国市场上,面对急速崛起的本土新贵,处于磨合期的索尼爱立信不但没有采取应对措施,更几乎停止了其市场宣传工作,销量急速下滑并不奇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基亚810和HTC 8X或因销售不佳下架
据多方面消息证实,由运营商T-Mobile定制的诺基亚810以及HTC WP 8X在上架不到半年之后,生命周期已宣告结束。

不久前有消费者发现,诺基亚810和HTC 8X这两款WP8手机双双从T-Mobile 网上商城的货架上消失,只剩下翻新机有出售。

外站TMoNews从T-Mobile文件处证实,两款手机的生命周期已经结束。

此前广告商AdDuplex曾公布数据,尽管诺基亚诺基亚系列手机在WP市场中占据了八成的江山,但诺基亚810仅占其中的5%,HTC 8X自然更不用提。

WPCentral 认为,这就是T-Mobile早早宣布两款手机寿终正寝的原因。

不过,这并不代表T-Mobile已经完全放弃WP8阵营。

运营商将于4月24日发售低端定制机诺基亚521,以取代诺基亚810。

/news/60334.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