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鄱阳湖的水利工程
建鄱阳湖拦水大坝

题目:建鄱阳湖大坝的优与患组号:队员:学校: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摘 要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头号工程。
当前,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仍存在一定争议,且正在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之中。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两种数学模型,对建鄱阳湖拦水大坝的优与患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模型一:水坝工程利弊关系分析,我们主要通过工程利弊量化指标公式a E C =和生态环境价值核算(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损失价值核算),显示出了鄱阳湖湿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将资源与生态环境因子内生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得出结论:当a<1,由工程的净效益小于损失的生态价值, 弊大于利, 反之则利大于弊。
模型二:利用皮尔曲线预测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此模型主要通过历年鄱阳湖区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来说明建坝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建设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有利、有弊,且利大于弊。
对于其存在的“弊”,应积极研究,主动应对,做到“防范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将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成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战略工程。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 利弊关系分析 经济损失分析一、问题的背景与重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有着自然调解长江旱涝灾害的重要作用。
保护好一湖清水是我们的重大责任。
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鄱阳湖的生态恶化趋势十分严重。
号称“长江之肾”、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最近几年从春季开始就面临用水困难、全力抗旱的空前水危机。
随着上游来水减少和枯水期的到来,鄱阳湖最低水位屡屡跌破历史记录,创下60年来最低水位,面积只剩下丰水期的1/20。
而在极枯水背后,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常态化缺水,且人为破坏水域的现象普遍。
当地官员表示,建水闸是解决鄱阳湖水危机的当务之急。
不过,能不能用建水坝来治理鄱阳湖却有截然相反的意见。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方案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方案一、引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鄱阳湖水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鄱阳湖水域面积不断缩小,水质也受到了各种污染。
因此,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湖泊资源,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必须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本文旨在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工程选址、设计原则、建设目标、工程内容、建设方案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可行的方案。
二、选址与设计原则1. 选址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综合考虑湖泊地形地貌和水资源分布状况,选择对湖泊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地点建设水利枢纽;二是考虑周边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情况,便于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三是考虑工程建设后的可持续发展性,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在选址时,还要充分考虑水利枢纽工程的地质条件、水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是合理且稳定的。
2. 设计原则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首要考虑,保证工程建设后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二是根据湖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合理安排水库的位置和容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三是考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工程的运行安全可靠。
三、建设目标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减少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二是合理利用湖泊资源,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三是提高鄱阳湖水域的水质,净化湖泊水体,改善生态环境。
在实现以上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工程建设后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工程内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水库和水利枢纽,实现对湖泊水资源的调节和控制;二是修建相关的水利设施,包括引水渠、泵站、灌溉设施等,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三是进行湖泊水质治理,通过生态修复和水体净化等手段改善鄱阳湖水域的生态环境。
鄱阳湖水利工程争鸣

鄱 阳 湖 建坝 的呼 声 由来 已久 , 在 孙 中 利 工 程进 行论 证 。 与联 名 的这 些 院 士都 是 早 参 著 名 的生 态 学 专 家 , 中部 分 院 士还 是 江 西 其
“ 范堤 ” “ 和 闸船 坞 ”, 以便 抬高 水 位 , 打通 赣 省 山江 湖 开 发 治理 委 学术 委 员 会委 员, 江 对 粤运 河 。 后陆续 有 建坝 的言 论 , 鄱阳 湖终 西 生态 了解 颇 多 。 其 但 国务院 批 示 , 中国科 学 院 参
究 成 员。 生态 课 题 组 再 次 做 出了 “ 阳 湖维 持 现 鄱
一
口 家; 专 工程 设计 则委 托 了长 江 委所 属 单 位
~
长江勘 测规 划设 计 研究 院 。 岂料 , 风 骤 雨 自2 0 年 起 , o 学 者 疾 09 3位
华 、 兴土 、 其 为三位 院士 带领 的课 题 组研 联 名上 书温 家 宝总理 陈 述 鄱阳 湖 水利 工程 之 刘 韩 祸 。 家宝将 此书 转批 江西 。 温 胡振 鹏 对记 者 表示 : 我 看 了所 书内容 , “ 其 中有 很 多明 显 错 误 , 些 学 者对 鄱 阳 湖 知 这
再次 上 书 温 家 宝总 理 , 次 建 议对 鄱 阳 湖 水 再
中国 科 学 院原 副 院 长 孙鸿 烈 院 士 得 程 ) 得三 五年 才 能定下 来 。 省政府 等 不及 瑜 院 士 、 还 但
两个方案。 十年论证
山的 《 国 方 略 》中 就 提 及 : 鄱 阳 湖 建 造 建 在
得 以清 闲地 度过 2 世纪 。 o
进 入新 世 纪 , 旧话 重提 , 主要 是 为了解 决 鄱 阳湖 旱 涝 两季 湖 面面 积 过于 悬 殊 带 o 由中国科 学院 生物局 主持
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及影响分析

根据 《 江流域防洪规划报告》 如 遇 15 年洪 水再 长 , 94
现 ,湖 口控制水位仍维持 2 . 0米 ,则湖 口地区需要安排 25 分洪量为 17—17亿 立方 米 。 目前湖 口地 区仅设 置 了 5 1 2 O 亿立方米 分洪容 积 ,若 遇 15 9 4年 特大 型洪 水 ,则 湖 I控 Z l
第九届全 国人 大五次会 议的江西 代表 团 4 O位代表 向大会
递交议案 ,呼吁在 中国第 一大淡水湖鄱 阳湖上兴建 水利工 程。然而 ,省外和水利部专家提 出质 疑 : “ 控工程 ” 主 湖 要是想将洪水拒于鄱阳湖之外 ,减轻 省内防汛压力 。但是
这必将增加湖北 、安徽等 省的长江 防汛压力。同时 ,为 了
历史最 高洪水 位 2 .8米 ) 25 。鄱 阳湖 水位 受 省 内赣 、抚 、
初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 阳湖生态经 济区重 大战略 决策。省水利厅随 即提 出建设 “ 阳湖生 态 水 利枢 纽 工 鄱
程”设想 。“ 生态水利枢 纽 ”工程 在设计 理念上 有两个 明 显的变化 :一 是 “ 枯不 控洪 ” 控 ,即水 坝 闸门在洪 水来 时 全 面放开 ,联 通 “ 江湖 ”水 体 ,既 有利 于分 蓄长江 洪水 , 又有利于水生 动植 物洄游繁殖。二是将 水利枢纽 与湿地 保 护综合考虑 ,将 控制水 位 降到 1 6米 以下 ,以最 大 限度 地 保 留湿地 。显然 , “ 控枯 不控洪 ” 的设计理 念是将 水利工 程的主要作用 ,由防洪为 主要 目的转为水 资源 的配置保 护 与开发利用 。
影响 。
关 键词 :鄱 阳湖 ;生 态水 利 工程 ;影响 中图分 类号 :T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 5O (08 6 08 一 (2 I233 J 63 48 20 )0 - 07 0 )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影响的探讨

江
西
科
学
Vo I 8 No 4 l2 . Au . 01 g2 0
CI JANC S ENCE I XI
文 章 编 号 :0 1— 6 9 2 1 )4— 5 5— 4 10 3 7 ( 00 0 0 5 0
鄱 阳湖 水 利 枢 纽 工 程 对 水 生 生 物影 响 的探 讨
Co to rjc nAq ai B oo y nr l oeto u t ilg P c
HO G F n C E nj Z O u— ig , H N J —hn N eg , H N We -n , H U H i n C E i se g i m n
洪 峰 陈文静 周辉 明 , , , 陈金 生
(. 1水利部 中国科 学院水工程生 态研究所 , 湖北 武汉 4 07 ;. 3 0 9 2 江西省 水产科学 研究所 , 西 江 南 昌 30 3 ) 30 9
摘要 : 阳湖水利枢 纽工程是 鄱阳湖生 态经济 区一个 重要 组 成部 分 , 坚持 生态立省 的一 项 重大战略 举措 。 鄱 是
生 物 、 栖 生 物 、 生植 物 、 类及 珍 稀 生 物 的 影 响 进 行 分 析 和 探 讨 , 为 工程 实施 后 , 方 面 整 个 湖 区水 体 初 底 水 鱼 认 一
级生产力提 高 , 饵料 生物 资源量较 建坝前会有较 大的增加 , 水生 维管束植物会发 生结构调整和 生物 量变化 , 底 栖生物有增 大的趋 势。枯水期的蓄水 可使鄱 阳湖多年平均 浅层 水 面扩大 ; 内湖水位稳 定 , 有利 于湖 区鱼 类资
( . ns yo tr eo re, hns cdmyo t nier gIs t eo clg , b i hn4 0 7 R ; 1 Miir f e sucs C ieeA ae f e E gnei tu f o yHu e Wu a 30 9P C t Wa R Wa r n n it E o 2 J nx Poica Istt o i ei c n eJ nx N nhn 30 9P C .i gi rv i tue f s r sSi c ,i gi aca g 0 3 R ) a n ln i F h e e a 3
鄱阳县水利工作总结及思路

鄱阳县水利工作总结及思路
鄱阳县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管理和
利用方面的挑战。
近年来,鄱阳县在水利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此,我们对鄱阳县水利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思路。
首先,我们要肯定鄱阳县在水利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
鄱阳县加大了对水库、水文站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鄱阳县还积极开展了水土保持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然而,鄱阳县的水利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是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
的滞后和不足,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依然突出。
其次是水利设施的老化和损坏严重,需要加大投入进行维护和更新。
另外,水土保持和水环境治理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首先,鄱阳县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制度,完善水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鄱阳县要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和维护力度,更新老化设施,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另外,鄱阳县还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总之,鄱阳县的水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
们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鄱阳县水利工作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谈谈鄱阳湖的水利工程

谈谈鄱阳湖的水利工程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姓名:李翠学号:0911021051 摘要:鄱阳湖,这个孕育赣鄱儿女的“母亲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它以承纳江西五大江河来水的宽广胸怀,孕育出赣鄱文明.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均汇聚到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每年7~9月长江主汛期来临时,鄱阳湖成为长江的一个蓄滞洪区,接受江水倒灌,堪称长江的天然调节器。
同时,由于其“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水文特质,多年来让“母亲湖”不断出现了种种“病症",旱涝交替、血吸虫患难、湖面缩小、鱼类资源衰退……,现在安湖,则成为赣鄱儿女一直的梦想。
于是在鄱阳湖建闸调枯畅洪的这个梦想,经过赣鄱儿女几代的努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关键词:鄱阳湖水利工程意义问题我的观点如今,鄱阳湖已不再具有原生态,鄱阳湖正日渐萎缩和退化.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以及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湖区洪、涝、旱等自然灾害频繁。
特别是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枯水位偏低且持续时间长,造成鄱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差,血吸虫病猖獗且不断反复,丰富的水土(草洲)资源、渔业资源、水能资源、水运资源等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在流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情况下,入湖水体的水质日渐变差,鄱阳湖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未来鄱阳湖生态环境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
而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就可以缓解或者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现在进入21世纪以来,旱情又一年重似一年,不管是洪灾还是旱灾,受害者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鄱阳湖的鱼、草、鸟等各个生态子系统,就像最近几年,江西遭受了严重的秋旱,鄱阳湖水位连创新低,给湖区生态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迫在眉睫。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供水、生态保护、血吸虫病防治、航运等为主要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坝址位于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公里,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公里。
争论了19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一波三折,反对声为何强烈?

争论了19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一波三折,反对声为何强烈?作者 | 冯丽妃沈春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效果图(鄱建办供图)“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必须的。
'不搞大开发’并非是不要发展,而是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关于鄱阳湖建闸新一轮舆论关注,南昌大学教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振鹏在对《中国科学报》的最新回复中如是说。
胡振鹏也是该工程环评技术顾问。
今年3月开始实施的长江保护法首次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就在这一法规实施前夕,沉寂多年的鄱阳湖水利项目重回公众视野。
媒体关注起因于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年初发布的《关于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的批前公示》(以下简称《公示》)。
质疑者认为,该省这一做法似在与长江保护法生效时间赛跑,并未对鄱阳湖建闸工程的生态影响等进行充分考量。
不过,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鄱建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回应:“年初工程用地预审公示只是依法推进可研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不应被别有用心的人借机联系长江保护法生效时间加以炒作。
”如今,距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立项申请已近12年,但知情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项目仍处于可研阶段,环评报告仍在修改完善中,今年上半年或进行环评二次公示。
从“坝”到“闸” 一波三折今年1月5日,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公示》,其中涵盖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用地面积、选址地图,并称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已纳入国家2020-2022年拟开工建设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
《公示》还表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将采取“调枯不控洪”的方式运行,主要目标为恢复和科学调整江湖关系、提高鄱阳湖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但很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发会)就此做出回应,并质疑“一闸隔断江湖,建闸能解决鄱阳湖生态问题?”。
至此,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争议已持续数十年,至今未有定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鄱阳湖的水利工程
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姓名:李翠学号:0911021051 摘要:鄱阳湖,这个孕育赣鄱儿女的“母亲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它以承纳江西五大江河来水的宽广胸怀,孕育出赣鄱文明。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江西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均汇聚到鄱阳湖,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每年7~9月长江主汛期来临时,鄱阳湖成为长江的一个蓄滞洪区,接受江水倒灌,堪称长江的天然调节器。
同时,由于其“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水文特质,多年来让“母亲湖”不断出现了种种“病症”,旱涝交替、血吸虫患难、湖面缩小、鱼类资源衰退……,现在安湖,则成为赣鄱儿女一直的梦想。
于是在鄱阳湖建闸调枯畅洪的这个梦想,经过赣鄱儿女几代的努力,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关键词:鄱阳湖水利工程意义问题我的观点
如今,鄱阳湖已不再具有原生态,鄱阳湖正日渐萎缩和退化。
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以及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湖区洪、涝、旱等自然灾害频繁。
特别是近年来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枯水位偏低且持续时间长,造成鄱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差,血吸虫病猖獗且不断反复,丰富的水土(草洲)资源、渔业资源、水能资源、水运资源等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在流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情况下,入湖水体的水质
日渐变差,鄱阳湖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未来鄱阳湖生态环境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
而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就可以缓解或者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现在进入21世纪以来,旱情又一年重似一年,不管是洪灾还是旱灾,受害者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鄱阳湖的鱼、草、鸟等各个生态子系统,就像最近几年,江西遭受了严重的秋旱,鄱阳湖水位连创新低,给湖区生态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建设鄱阳湖水利工程迫在眉睫。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供水、生态保护、血吸虫病防治、航运等为主要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
其坝址位于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公里,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公里。
坝址左岸为长岭山,右岸为屏峰山,两山之间湖面宽约2.8公里。
工程总投资约为96亿元,加上配套工程,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该工程如建成运行,无疑对江西将有极大裨益。
按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要求控制相对稳定的鄱阳湖水位,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灌溉)、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而且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拟分为江湖连通期、鄱阳湖闸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期、补偿调节期、低枯水期等5个时段进行不同的调度。
其中,江湖连通期(4月1日~8月31日)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鄱阳湖闸蓄水期(9月1日~9月20日)利用鄱阳湖洪水尾巴下闸蓄水,水位一般控制在16~17.5m;三峡水库蓄水期(9月21日~10月31日),将闸前水位
由17.5m降至16m左右;补偿调节期(11月1日~12月31日)和低枯水期(次年1月1日~3月31日)按下游用水需求和候鸟习性科学调控水位,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目的。
同时,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特别选择在三峡水库蓄水前进行蓄水,一方面可以缓解当时长江的洪水压力,另一方面又利用长江中下游径流量较大的9月初下闸蓄水,为应对三峡蓄水期间江水的减少储备了水源。
为三峡蓄水期间江水的减少储备了水源。
三峡水库9月21日一进入蓄水期,鄱阳湖水利枢纽闸门一开,就可为长江补水,从而减缓三峡蓄水对下游水资源的影响,三峡水库和鄱阳湖二者密切配合,大大优化了鄱阳湖和长江的关系。
鄱阳湖水利工程虽然有非常多的好处,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它是在改造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兴建,多多少少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得影响。
就像最近的媒体报道称,江西受大旱影响,欲在鄱阳湖修建2800米长的大坝拦住水源,以此对抗干旱。
国际生态领域的专家担心,鄱阳湖筑坝会使长江中下游的水问题更加严重。
“随着长江流域干支流各地抢水的加剧,今后武汉、南京壮阔的江面也许会变成一条水沟。
”
目前鄱阳湖的水利工程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质疑:
(一)鄱阳湖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是否会对水量的调度造成危害。
很多人认为建了闸之后,在蓄水期会对下游有不利影响。
因为水少了,咸水就会上来,在下游的长江口,比如上海的自来水厂取水就比较困难。
这就叫所谓的集中蓄水期的咸水上溯。
(二)鄱阳湖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会对候鸟的栖息地与食物链造成不利的影响。
鄱阳湖是我国重要水产养殖基地,国际重要湿地,素有候鸟天堂之称,每年冬春季节,都有大量候鸟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抵鄱阳湖越冬栖息。
目前一些动物专家和环保主义者担心,鄱阳湖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会影响鄱阳湖湿地生态,改变鄱阳湖原有的正常的生态环境,有可能使得候鸟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影响到侯鸟生存。
(三)鄱阳湖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会影响到水生生物和四大家鱼的迁徙。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没有富营养化的“一湖清水”。
有人担心,鄱阳湖拦湖建闸会影响水体的自然流动,破坏鄱阳湖“一湖清水”。
影响到水生生物的自然生长,而且每年4~8月是长江“四大家鱼”洄游到鄱阳湖的季节,所以这个水利工程也很有可能影响到四大家鱼的迁徙和繁殖问题。
(四)鄱阳湖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是否会导致鄱阳湖水环境的变化和水体的富营养化。
在中国的四大淡水湖泊中,鄱阳湖曾被认为是惟一没有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有着中国“最后一盆清水”之誉。
鄱阳湖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改变了水的自然流通,有可能会使得水的环境彻底的改变,而且有可能会使水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导致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
(五)鄱阳湖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会使得血吸虫的控制更加的艰难。
血吸虫病是鄱阳湖区的心头大患,血吸虫病是“大水效应”,一般在鄱阳湖流域出现洪水后的第二年到第三年的夏季最为猖獗,鄱阳湖水利工程建成之后鄱阳湖是枯水期间蓄水会不会导致湖区环境变化,使得血吸虫病更加的猖獗,更加的难以控制呢。
(六)鄱阳湖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是否影响当地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泽、彭泽、彭湖等多种称谓,“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唐代诗人王勃笔下所描绘的美丽的鄱阳湖。
虽然如今,鄱阳湖已不再具有原生态,但是当地的群众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而且他们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已经固定了,可能建成之后会使得当地的居民不适应。
即使鄱阳湖水利工程遭到了众多的质疑,甚至有人反对,但从其综合效应来说,他们的质疑都是可以消除的,因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尽显生态的治水工程,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巨大,具备蓄水净水、保护湿地、保护鱼类鸟类、防治血吸虫病等诸多功能。
而且该工程建成后将会产生产生十大效益:一是有利于改善鄱阳湖枯水期水质,总体水质变得更好;二是有利于湿地保护,对生物多样与湿地均能产生积极影响;三是可减少湖区有螺洲滩面积72%以上,有巨大的血防效益;四是将大大改善沿湖圩区的灌溉水源条件;五是枯水期湖水位将有一定的抬高,使沿湖城市、乡镇用水更方便;六是有长江干流补水作用,有利于增加长江下游遭遇突发水环境事件的水资
源调度的灵活性;七是航运效益,可改善湖区航道条件,新增湖区三级航道200km以上;八是水产养殖效益,可使鄱阳湖多年平均新增浅层水面290万亩,是发展水产养殖的良好场所;九是旅游效益,为发展湖区旅游事业、开发利用沿湖地区矿产资源等创造了条件;十是水能利用效益,可利用鄱阳湖水系丰富的径流资源和本工程内湖、外江的水位差发电。
综上,我觉得鄱阳湖水利工程是非常值得建设的,它将产生重大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