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木专业
《工程测量实习》大纲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工程测量》教学实习是在学生学完《工程测量》专业基础课后,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一次重要实习。

其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测量方法以及施工放样等测量基本知识和技能,将课堂教学容与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实习的具体任务是:
1.布设一个测区的高程控制网,完成高程测量的外业工作。

2.布设一个测区的平面控制网,完成平面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

3.测绘一幅1:500的20*30cm的地形图,并整饰。

4.现场施工放样。

5.撰写实习报告,提交测绘成果。

二、实习计划与注意事项
1.实习时间:教学实习时间一周(包括四次实验)。

其中:
(1)高程控制测量1天。

(2)平面控制测量1.5天。

(3)地形图测绘1天。

(4)施工放样1天。

(5)撰写实习报告1天。

2.实习组织形式:由实习指导教师具体指导,以实习小组为单位,每组人数为6~10人。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小组设小组长1人,仪器保管员1人。

组长负责实习任务的具体安排和组人员的分工调配等工作。

全组人员应服从组长的指挥,组长应认真听取组员的建议和意见,齐心协力完成实习任务。

仪器保管员负责测量仪器的保护工作。

3.注意事项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野外实习条件艰苦,每个学生都应注意安全,讲究卫生防暑防病。

(2)切实保护好测量仪器,仪器旁边必须始终有人,绝不允许将仪器架在路中而无人照看。

损坏仪器,一律按照有关规定赔偿并追究责任。

(3)外业记录必须完整、规,业处理必须列表计算并进行平差和精度分析。

三、主要实习容和要求
(一)高程控制测量
实习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2.实习容
(1)外业工作
四等水准测量通常采用双面尺法或变更仪器高法进行观测。

采用双面尺法时,每个测站的读数顺序为后—前—前—后(或黑—黑—红—红);采用变更仪器高法时,仪器变更的高度应大于10cm。

每一测站测完后应立即求出高差并检查是否满足技术要求,如果超限需马上重测。

只有符合要求,才能搬动仪器测量下一站。

记录人员用铅笔记录,字迹工整,不得涂改观测数据。

所有数据一律填在设计好的记录表格,并注明观测者,记录者及前后视扶尺人员。

(2)业工作
水准测量的业计算包括对外业记录的检查、计算并分配闭合差,最后算出各待定点的高程。

要求列表计算、精度评定并绘水准路线图。

(二)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测量按照一级图根控制导线测量的要求进行。

2.实习容
①水平角观测
用J6经纬仪采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观测者必须按照规定的观测顺序进行测量。

每站测定后要立即检查,符合限差要求后方可将仪器搬到下一站,
否则重测。

②业处理
根据已知的各边边长和各组测量的水平角,平差计算各控制点的坐标,要求进行精度评定并列表计算,绘导线示意图。

具体实习地点草图及任务分工见动员大会课件。

(三)地形图的测绘
每个实习小组测绘一幅20cm*30cm的1:500地形图并整饰。

具体步骤如下:
1.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1)测图工具:全站仪器1台;铅笔、橡皮、记录本、绘图板等。

(2)图纸:选用优质的专用绘图纸。

(3)绘制坐标方格网
在绘图纸上精确绘制10cm*10cm的直角坐标方格网,并检查:小方格边长误差不得超过±0.2mm,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大于±0.3mm。

方格网用0.2mm 细线画。

在图廓外注明格网线的x、y坐标值。

(4)展绘控制点
将测区的控制点展绘到方格网上,要求各控制点之间图上距离限差为±0.3mm。

并按图示注记点号及其高程。

(5)测图工具:经纬仪1台;视距尺2把,铅笔、橡皮、记录本、三角尺、量角器、绘图板等。

(6)图纸:选用优质的专用绘图纸,不允许使用一般白纸或稿纸。

(7)绘制坐标方格网
在绘图纸上精确绘制10cm*10cm的直角坐标方格网,并检查:小方格边长误差不得超过±0.2mm,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大于±0.3mm。

方格网用0.2mm 细线画。

在图廓外注明格网线的x、y坐标值。

(8)展绘控制点
将测区的控制点展绘到方格网上,要求各控制点之间图上距离限差为±0.3mm。

并按图示注记点号及其高程。

补充:使用全站仪器进行测图:
(1) 安置好全站仪器,拨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观测水平
角,测量出水平距离;
(2)
利用计算器,计算测点坐标; (3)
公式: (4) )
sin(),cos(111111βαβα++=++=BA B B BA B B D Y Y D X X
(5)111tan δB B D H H +=
2、 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图
具体方法见《测量学》P94-95页。

(1) 安置经纬仪:将经纬仪安置在图根点上,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

(2) 定向与校核:将望近镜瞄准另一图根点(定向点),拨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测出该点与另一已知点的夹角,用量角器检查图上角度与实际角度是否相符,用以检验测点的坐标是否正确。

每站测完后要归零,以检查度盘是否有变动。

(3) 观测与读数:顺时针瞄准跑尺员在地形特征点上所立的地形尺,用十字丝中丝切往等同仪器高处,读水平度盘读数β和上丝与下丝读数,求出尺间隔,将指标水准管调平,读竖盘读数L 。

(4) 记录与计算:记录员逐项记录。

计算者:计算测站到立尺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1)计算平距:δ2cos S K l •=
2)计算高差:
δ2sin 21S K h •= 3)计算高程:h H H i +=站
(5) 画板:司板者用绣花针将半园仪中间的小孔插到图板上的测站点上,将
尺面与定向点成一连线,依计算者提供的水平角、水平距、高程,依比例尺展绘到图纸上。

到此完成一个地形点的测绘工作。

同样测绘出其它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

注意:高程注记到厘米。

字头一律朝北,用小数点代替地形点位置。

(6) 测站校核与搬站
每站测完后重新照准定向点,检查水平度盘读数是否为0°,若变化围超过15′,说明定向有错误需要重测,确认无误后才能搬站。

(7) 铅笔地形图的勾绘:测出一定数量的地形点之后,按实际地形情况在图上勾绘出等高线,地物要随测随绘。

3.思考题
(1) 什么是地形、地物的特征点,为什么测绘地形图时要测定这些特征点?
(2) 何谓地物、地貌?你组所测地形图中哪些是地物、哪些属于地貌,用什么图例符号表示它们?
4. 地形图整饰
整饰的顺序为先图后图外,先地物后地貌,先注记后符号。

按图示绘制地物、地貌符号,并写出图名、图号、比例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施测小组、测绘这和测绘日期。

所有注记全用宋体书写,不得潦草。

(四)施工放样(测设)
任务要求:每个小组在已经测好的地形图上的空旷处,标出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利用三点附近的控制点,将三点实地标定到地面上,并进行检核。

(五)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根据实习的容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必须独立完成,不许抄袭。

容文句通顺、简明扼要,应包含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实习的收获体会以及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

实习报告要求书写工整,图文表并茂。

实习报告必须装订成册。

实习报告格式如下:
封面:(实习名称、班级、组号、、班级序号、成绩)
一、前言
二、目录
三、高程控制测量
四、平面控制测量
五、地形图测绘
六、施工放样
七、实习体会及其它
四、考查方式
每小组须提交一整饰好的地形图和全部野外观测记录受薄,每位实习学生须提交一份规的实习报告,方能参加实习成绩评定。

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挡评定。

个人评定成绩的依据为:
(1)该小组的地形图和实习成果
(2)实习报告
(3)实习态度(包括该组其他成员协作情况等)
(4)指导教师现场记录
(5)实习中表现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主动性等
说明:本次实习与课堂实验放在一起,实习报告可组合在一起。

编写者: 于宁锋审核者:书毕
说明:计算者,记录等必须必须填写清楚,每人必须有排序。

实验一认识水准仪及普通水准测量(4学时)
(Part I:认识水准仪,2学时)
一、实验容
1.了解S3型水准仪的构造,熟识该仪器各部件名称及作用;
2.练习整平、瞄准,学会消除视差以及中丝在水准尺上的读数方法; 3.用水准仪测定地面上任意两点的高差并计算出高程。

二、实验要求
1.每个学生必需熟悉实验容并进行练习;
2.在相距三十米左右的任意两点上立水准尺,水准仪至两尺距离要大致相等;
3.用双面尺法或变仪器高法,每人测出两组高差,其差值≤8毫米; 4.观测时应消除视差,手不要扶三脚架,水准尺必须竖直。

三、实验步骤
1.安置仪器于距两尺大致等距处,使架头基本水平并将三脚架尖踩入泥土中。

2.用中心螺旋将三脚架头与水准仪固紧。

3.用脚螺旋对园气泡进行粗略整平。

4.调节目镜螺旋使十字丝清晰。

5.松开制动螺旋用水准仪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后视尺并制动。

6.调节望远镜对光螺旋使目标清晰,若有粗差反复调节目镜螺旋及望远镜调焦螺旋予以消除。

7.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竖丝平分尺面。

调节微倾螺旋使管水准气泡符合,之后立即读数,估读到毫米。

旋转尺面再次读数。

8.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对准前视尺,按照同样要求读数。

以上操作程序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简称为:“后后前前”。

四、记录格式
五、仪器及工具
水准仪 l台水准尺 1对
六、思考题
l.什么叫视差、如何消除?
2.水准测量时为什么符合气泡居中的时候读数才是正确的?园水准器起什么作用?
七、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合并入《测量实习》报告。

实验一认识水准仪及普通水准测量(4学时)
(Part II:四等水准测量外业实测及业计算,2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水准路线的检核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2学时。

实验小组由4~6人组成。

2.实验设备为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l对,尺垫2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

三、方法与步骤
l.选定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

沿线桩定待定点的地点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之间设站,按以下顺序观测:
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后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这种观测顺序简称“后一前一前一后”,也可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的观测顺序。

3.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随即计算:①前、后视距(即上、下丝读数差乘以100,单位为米);②前后视距差;③前后视距累积差;④基、辅分划读数差(即同一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常数K一红面读数);⑤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⑥高差中数。

检查各项限差要求。

4.依次设站同法施测其它各站。

5.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①路线总长(即各站前、后视距之和);②各站前、后视距差之和(应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相等);③各站后视读数和,各站前视读数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应为上两项之差的1/2);④路线闭合差(应附合限差要求);⑤各站高差改正数及各待定点的高程。

四、注意事项
1.每站观测结束应当立即计算检核,若有超限则重测该测站。

全路线施测计算完毕,各项检核均已符合,路线闭合差也在限差之,即可收测。

2
3.实验结束时每组上交“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和”高差误差配赋表”各一。

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合并入《测量实习》报告。

实验二 认识经纬仪及练习测角(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主要部件的名称与作用。

2.掌握经纬仪的操作方法及水平度盘、竖盘读数的配置方法。

3.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二、计划与设备
1.实验时数安排4学时。

也可分两次进行,即:(一)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二)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

实验小组由4~6人组成。

2.实验设备为DJ6光学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伞1把。

三、方法与步骤
(一)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1.在指定点位上安置经纬仪并熟悉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经纬仪的操作
对中 挂上垂球,平移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并注意架头水平,踩紧三脚架。

稍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精确对准测站点(应附合限差要求),最后旋紧螺旋。

整平 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同时相对旋转这两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90°,再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如此反复调试,直至照准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在水准管的偏移都不超过分划线的一格为止。

瞄准 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目标,使目标位于视场,旋紧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的目镜螺旋,使十字丝清晰;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十字丝的单根纵丝平分,或被双根纵丝夹在中央。

读数 调节反光镜的位置,使读数窗亮度适当;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套,使度盘及分微尺的刻划清晰;读取度盘刻划线位于分微尺所注记的度数,从分微尺上该刻划线所在位置的分数估读至0.1′(即6″的倍数)。

(二)测回法观测水平角
1.度盘配置:设共测n 个测回,则i 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n i
1801-。

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在该测回的度盘位置,扳下复测扳手;瞄准起始目标,扳上复测扳手(或采用度盘变换手轮配置度盘)。

2.一测回观测
盘左 瞄准左目标A ,进行读数记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 ,进行读数记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11a b L -=β。

盘右 瞄准右目标B ,进行读数记b2;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A ,进行读数记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22a b R -=β。

检查上、下半测回互差是否超限。

计算一测回角值()R L βββ-=21
3.测站测完毕后,当即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计算平均角值。

4.水平角观测注意事项:
(1)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以减少目标倾斜引起的误差。

(2)同—测回观测时,切勿误动复调扳手或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错误。

(3)观测过程中若发观气泡偏移超过一格时,应重新整平重测该测回。

(4)计算半测回角值时,当左目标读数a大于右目标读数b时,则应加360°。

(5)限差要求为:对中误差小于3mm;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40″,超限重测该测回;各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24",超限重测该测站。

(三) 竖直角观测和计算
竖直角观测,至少要用盘左和盘右各观测一次,构成一个测回。

1.先在测站点上安置经纬仪,用盘左瞄准目标点A,使十字丝横丝切于目标顶端,转动竖盘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进行读数。

设盘左读数L。

2. 倒转望远镜,用盘右位置再瞄准A点,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后,进行盘右读数R。

3. 计算竖直角δ。

竖直角δ是观测目标的读数与望远镜视准轴水平时的竖盘读数(即0°、90°、180°、270°)之差。

但哪个是被减数,哪个是减数,则应按竖盘的注记形式来确定。

为此,在观测之前,将望远镜大致放平,读取竖盘读数。

然后将望远镜上仰,若读数增大,则竖直角等于瞄准目标时的读数减去视线水平时的读数;若读数减小,则竖直角等于视线水平时的读数减去瞄准目标时的读数。

经Ⅲ型经纬仪的竖盘为顺时针刻划,竖直角计算公式为:
盘左:δL=90°-L
盘右:δR=R-270°
将盘左、盘右取中数,则一测回竖直角为:δ=(δL+δR)/2
4. 计算竖盘指标差
竖盘指标差:x=(R+L-360°)/2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不同目标时,指标差的变动围,对于J6级经纬仪不应超过25″,否则成果不合格,需重测。

四、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合并入《测量实习》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