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电测深法勘查效果的对比解析
二维激电测深资料层析法处理研究与地质效果

第 1 卷
第 1 期
蔡 运 胜 等 : 维 激 电 测 深 资 料 层 析 法 处 理 研 究 与 地 质 效 果 二
的, 不太适 合野 外生 产 以及对 激 电测量 资料 的反 演 。
钻 孔 中 在 0~ 7 5i 深 度 上 为 矿 化 蚀 变 破 碎 层 ; 2 . l 1 在
形 态 变 形 , 样 给 人 产 生 较 大 的视 角 误 会 , 时 对 资 这 同 料 的解 释 和 利 用 带 来 了很 大 麻 烦 。 要 想 准 确 定 位 极
不可少 。一直 以来 物探 大 功率 直 流激 发极 化 法 , 在 寻找有 色多金属 硫化物 矿体 、 圈定 矿化蚀 变带范 围 、 确定和 评价深部 矿体 延 伸及 赋存 状 态 等方 面 , 到 起 了非常重要 的作 用 , 叮以 说足一 种传 统 、 熟 、 成 有效
头矿 、 浅部 矿 的 日渐 枯 竭 , 深部 地 质找 矿 已势 在 必 行 。找矿难度 越来越 大 , 深部地 质找矿 的勘查技 术 、
尤其 是物探技 术 的充分 发 挥 与利 用 , 日显 重 要 且 必
面 , 以原 始观测数 据是一 个叠加作 用产生 的结果 , 所 即浅 的 、 的 、 侧 的 以 及 地形 起 伏 影 响 的综 合 反 深 旁
1 问题 的提 出
虽然 , 电测深视极 化率 、 电阻率等值 线 断面 激 视 图 , 以指示 深部有 异常体存 在 , 却不能有 效确定 可 但 异常体 的形 态 、 深 及 产状 等要 素 。原 因是 测 深工 埋
作是 通过供 电极距 ( B 2 的逐渐 增大 , A /) 由浅 到深依
的方法技术 。
一
般 来 讲 , 对 金 属 矿 床 进 行 详 查 评 价 和 布 设 在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激电法是常用的物探方法之一,主要用来测量地下电阻率变化,从而推测地下结构和矿体存在的可能性。
激电法可以分为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两种方法。
激电中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适用于浅部地下结构的探测。
其测量原理基于地下物质对射频电流的阻抗作用。
在测量中,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频率范围,并将电极插入到地面或井孔中,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然后,通过改变电极间的距离,并记录相应的电阻抗数据。
根据电阻抗随电极间距离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存在与否。
激电中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极布置:电极布置的合理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合适的电极布置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常,可以选择直线排列或成环布置电极。
2.频率选择:频率的选择应根据需要探测的深度和地下结构的电阻率范围来确定。
较低的频率适合浅部结构的探测,而较高的频率适合较深的探测。
3.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时应控制测量环境的稳定性,减小干扰源对数据的影响,如尽量选择无干扰的测量地点、减少电源杂波等。
数据处理方面,应选择合适的滤波和去噪方法,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激电测深是一种用来测量地下电阻率随深度变化情况的方法。
其测量原理基于地下物质对射频电流的阻抗作用,并结合了测井技术中的电阻率测量原理。
相对于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深部探测能力。
在测量中,通常使用一根长电极作为发射极,将电流注入地下,同时在测量点处使用接收极观测电压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压随深度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存在与否。
激电测深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极布置:电极布置的合理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可以选择直线布置电极,或者使用特殊布置电极来减小背景杂音的影响。
2.电极长度:电极长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电极长度过短会导致较低的分辨率,而电极长度过长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失真。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电极长度来实现较好的深部探测能力。
激电测深法勘查效果的对比分析

关键词 : 定点源测深 固
对 称 四极 测 深 温 纳 测 深
随着地质 工作 程度 的提 高 , 表矿 、 地 易识 别矿 越 来 越少 , 找矿 难度 日益增 大 , 目前 地质工 作者 面 临 的
粗 颗 粒 铅 锌 矿 石
1. 9 8 5 3 6 ~2 . 6
3 1. 6 2 . 5 1 . 6 0 4 9 ~ 2 5 8 3
2. 6 2 9
含浸染状黄铁矿铅锌矿石 3 1. 8 2 4 1 . O 0 4 5 ~2 . 3 8 5
中粗 粒 铅 锌 矿 石
斑 状 花 岗岩 铅 锌 矿 石 正 长 斑 岩
在确定 勘查 目标 的几 何 形 态 、 存 状 态 等 方 面 的差 赋 异 尚未进 行 深入研 究 。我们 在某铅 锌 矿 区同时 投入
了 固定 点源测 深 、 称 四极测 深 、 对 温纳 测深 等 3种测 深 方法 , 获取 了在 同一剖 面上 不 同装 置 的测深 资 料 ,
含粗 粒黄铁 矿铅锌 矿石
明显 的极 化 率差 异 。而一般 铅锌 矿 石与 富铅 锌矿 石 之 间 的极 化 率差 异不 甚 明显 , 粗 粒 黄 铁 矿 的铅 锌 含
时, 为了得到极化体 ( 或矿体) 有关埋深 、 几何形 态、
赋存 状态 等 资料 , 往 需要 投 入 激 电测深 工 作 。2 往 O
世纪 8 O年 代我 国 由前 苏 联 引进 了一 种 电探新 方法
1 6
1 6 1 4 1 2 1 0 8 6 4 2 0 10 0
苑守成 激电 等: 测深法 勘查效果的 对比分析
激电测深法勘查效果的对比解析

激电测深法勘查效果的对比解析摘要: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典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金属矿勘探及地下水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研究区域内通过激电测深法,获得了研究区域的视电阻率数据,并通过广义线性反演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解释,获得了视电阻率的反演成果图,从中圈定出了异常带位置,为后期的钻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关键词:激电测深法;广义线性反演;视极化率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勘查的深入,近年来露头矿、易识别矿,地表矿、浅部矿越来越少,找矿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潜在的资源主要是难识别的和埋藏较深的隐伏矿床(体),这就需要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应用,来探测和圈定有利的金属成矿地段,确定钻孔的孔位,提高钻孔见矿率。
激发极化法可以根据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是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勘查中,激发极化法是一种公认的、极其有效的勘查手段。
1、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特征1.1 地层某地区矿区,区内铜矿等矿化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控制。
目前发现的铜铁矿(化)体多产于北西向、北北东向、近东西向等断裂构造中,构造交汇部位往往矿化规模和强度增强。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其次为蓝铜矿、硅孔雀石、氯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镜铁矿、褐铁矿等。
而含铜铁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褐铁矿等,另有少量的孔雀石、镜铁矿等。
1.2 构造某地区点矿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南北向DOMEYKO走滑断裂带构造单元中,区域内以断裂构造为主,构造线呈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具有向北撒开、向南收敛的“入”字型帚状断裂构造特征,目前所发现的矿产点就赋存与“入”字型构造的夹持部分。
即不同相的构造岩块分布区内。
其中含断裂主要呈北北西―北西向展布。
1.3 地球物理特征某地区矿区在面状蚀变和围岩接触部位多见受构造控制的脉体或网脉群,脉体规模较大,长约700~1000m,宽约10m~50m,脉体边部见角砾岩化,角砾岩中含铜矿化。
激电测深法在非洲刚果(金)某铜钴矿区的勘查应用

某铜钴 矿 区开展 电法找 矿工 作 , 工作 区位置 如 图 1 。 在该 区投入 了 自然 电场 法 、 流激 电 中梯 和直 流 激 直 电测 深等方 法 , 文 主要 介 绍 直 流激 电测 深 的应 用 本 效果 。该方 法前 人也 有 很 多 成功 的应 用 , 在金 属 矿 找 矿方 面成果颇 多 ( l r2 0 )。工作 的主要 目 We e,0 0 l 的是 在测 区范 围内 , 测一 定 深 度范 围 内极化 体 引 探 起 的异 常信 息 , 并结 合 区 内地质 、 矿产 特征 及岩石 物
化较 强 。第 二亚 群 ( : R ) 上部 ( ) R , 为含 泥 质 滑石
白云岩 、 细砂 岩 、 岩等 ; 页 中部 ( ) 白云 质 页岩 R 为
夹砂 岩 、 层 状 白 云 岩 ( 化 后 成 砂 糖 状 ) 下 部 厚 风 ; ( ,) R . 为块 状 、 状 、 层 状 硅化 白云 岩 , 部 为绿 层 纹 底
1 前 言
非 洲 自然 资 源 丰 富 , 刚果 ( ) 矿 储 量 约 为 金 铜
60 5 0万 吨 , 世界 上 铜 储 量 最 多 的 国家 之 一 ; 的 是 钴
资 料和依 据 。
2 矿 区地 质 特 征
2 1 地层 .
储 量为 4 0万 吨 , 0 占世 界 钴储 量 的 7 % , 占世 界 5 独
( 南 大 学信 息 物 理 工 程 学 院 , 沙 中 长 408) 10 3
[ 摘
要] 非洲刚果( 是世界 上铜钴储 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中刚果 ( ) 金) 其 金 南部的加丹加省是铜钴
大功率激电测深在半截沟一带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 大功率激电测深在半截沟一带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刘 娇,肖坤林(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 要:大功率激电勘探是目前地球物理探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大功率激电勘探主要用于勘察各种金属矿产和油气资源等。
大功率激电法相比于传统物探方法,勘探更加精准、效率更高,具体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以白山市江源区鹿圈沟—半截沟一带金矿激电测深为例,首先从地层、矿化带等方面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大功率激电测深技术的具体运用以及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信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功率激电测深;金属矿;地球物理特征;应用中图分类号:P631.3;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5-0097-2Application of High Power IP Sounding in Metal Mine Exploration in Half Cutougou AreaLIU Jiao, XIAO Kun-lin(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cademy of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Bureau,Baoding 071000,China)Abstract: High-power IP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in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t present. High-power IP exploration is mainly used for exploration of various metal minerals and oil and gas resource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method, the high-power IP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and has obvious advantages. Taking the IP sounding of Luhuangou-Banjiaogou Gold Mine in Jiangyuan District of Bais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from the aspects of strata and mineralization zones, and at the same time, analy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high-power IP sounding technology and the abnormal information appearing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Keywords: high-power IP sounding; metal ore;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1 项目概况区内主要由太古宙花岗岩系、表壳岩和基性岩墙组成,初步勘查成矿条件良好。
不同电测深法在某铅锌矿区的勘查效果对比

伏 矿 。故 此 , 充 分 发 挥 地 球 物 理 方 法 在 地 质 找 矿
中的作 用 显 得 越 来 越 重 要 , 而 在 进 行 多 金 属 硫 化
化 率略 高于铅 锌 矿 石 的极 化 率 , 黄 铁矿 石 的极 化 率
最 高 。另 由本 区的矿 化 蚀 变 特征 看 , 该 区 内 的黄 铁 矿 均与铅 锌 矿紧 密伴生 , 根据 以往 地质 勘探 成果 , 该
2 工 作 方 法
使 用 仪器 为 北 京 地 质 仪 器 厂 生 产 的 DWJ 一1
作者简介 : 楚福录( 1 9 6 8 一) , 男, 高级 工程 师 , 长 期 从 事 物 探 专 业 技 术 勘查 _ T作。
4 0 型 微机 激 电仪 。
河 北 地 质
2 0 1 3年 第 2期
随着 我 国经 济 建 设 的 飞 速 发 展 , 对 矿 产 资 源
的需 求 日益 增 加 , 而 随 着 地 质 工 作 程 度 的提 高 , 地 表矿 、 易识别 矿越来 越少 , 找 矿 难 度 日益 增 大 , 因
而 目前摆 在 地 质 工作 者 面 前 的 主要 任 务 是 寻 找 隐
供 电点 。为 了便 于 对 比 , 对 称 四极 测深 和温 纳 测 深
工 作 中 共 布 置 剖 面 2条 , 分 别 与 V 号 矿 体 的
的测 深 点位置 与 固定 点源测 深 的供电 点位 置相 同 。
2 3 、 2 7地 质勘探 线相 重合 。为 了准 确确 定 激 电异 常 的位置 与异 常分 布特 征 , 首 先 在 各 剖 面 上 进行 了激
锌矿 石 的 电极 化 率值均 大 于 1 O , 即矿石 和 围岩 之
常规激电测深反演效果对比研究

常规激电测深反演效果对比研究孙磊;蔡海涛;张丽【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常规激电测深数据采用多个软件反演的效果对比,结合地质情况,选取较为合理的断面,从而为实际生产提供更准确的地球物理依据.【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激电测深反演;二维反演【作者】孙磊;蔡海涛;张丽【作者单位】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保定,071051;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保定,071051;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保定,071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目前,激电数据的正反演方法已基本趋于成熟,国内外对正反演方面的研究也较多,但常规激电测深反演的找矿效果方面存在着提升的空间,反演结果存在着多解性,能够把反演结果与地物化情况相结合,更为直观的判断矿(化)体的情况,并为下步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是我们物探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采用多个软件对其数据处理后,结合地质情况判断了反演结果的合理性,对实地找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激电异常解释任务是对发现的异常进行评价、定性,确定引起异常地质原因,并确定极化体的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分布范围。
进行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的解释。
了解测区及相邻已知“矿区”的地质情况。
根据已知“矿”体的产状、埋深、走向以及与地层、构造的关系,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与产生ηs异常的极化体的产状及地质环境对比,判断是否为“矿”异常;结合其他物化探方法综合判断。
例如结合磁法,可以判断“矿”是否为有磁性的高极化体;结合电阻率法判断“矿”是低/高阻高极化体;结合化探,判断“矿”是否为含有某种金属元素的高极化体等。
反演计算的目的是确定极化体的形状、产状、空间位置和分布范围。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量解释。
需要借助相应的软件,对未知的地质体进行计算成图。
2.1 一维反演水平地层(一维)情况下的层参数反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者在电阻率一维反演基础上,通过等效电阻率法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和广义逆矩阵法对温纳和等比装置的激电测深曲线,进行了直接拟合视电阻率的反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电测深法勘查效果的对比解析
发表时间:2018-11-29T17:58:58.71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王树祥
[导读] 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典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金属矿勘探及地下水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陕核工业集团二一四大队有限公司陕西省 710000
摘要: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典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金属矿勘探及地下水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研究区域内通过激电测深法,获得了研究区域的视电阻率数据,并通过广义线性反演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解释,获得了视电阻率的反演成果图,从中圈定出了异常带位置,为后期的钻探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关键词:激电测深法;广义线性反演;视极化率
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勘查的深入,近年来露头矿、易识别矿,地表矿、浅部矿越来越少,找矿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潜在的资源主要是难识别的和埋藏较深的隐伏矿床(体),这就需要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应用,来探测和圈定有利的金属成矿地段,确定钻孔的孔位,提高钻孔见矿率。
激发极化法可以根据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是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勘查中,激发极化法是一种公认的、极其有效的勘查手段。
1、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特征
1.1 地层
某地区矿区,区内铜矿等矿化明显受断裂-裂隙构造控制。
目前发现的铜铁矿(化)体多产于北西向、北北东向、近东西向等断裂构造中,构造交汇部位往往矿化规模和强度增强。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其次为蓝铜矿、硅孔雀石、氯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镜铁矿、褐铁矿等。
而含铜铁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褐铁矿等,另有少量的孔雀石、镜铁矿等。
1.2 构造
某地区点矿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南北向DOMEYKO走滑断裂带构造单元中,区域内以断裂构造为主,构造线呈北东向、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具有向北撒开、向南收敛的“入”字型帚状断裂构造特征,目前所发现的矿产点就赋存与“入”字型构造的夹持部分。
即不同相的构造岩块分布区内。
其中含断裂主要呈北北西―北西向展布。
1.3 地球物理特征
某地区矿区在面状蚀变和围岩接触部位多见受构造控制的脉体或网脉群,脉体规模较大,长约700~1000m,宽约10m~50m,脉体边部见角砾岩化,角砾岩中含铜矿化。
有些脉体具褐锰矿化、黄铁矿化,推测为金、银矿脉。
含铜矿磁铁矿具有较强的极化率,总体来说,矽卡岩、安山斑岩极化率较高、电阻率较低,其余围岩极化率平均较低。
综上所述,从区内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具备投入电法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
2、激电测深数据处理解释方法
本次工作投入的仪器主要是WDFZ-10大功率发射机,WDJS-9型激电接收机和GPS。
各测区面积性电法工作采用激电中梯方式,AB最大极距1500m,MN为50m,一共设计了7条剖面,采集激电物理点1659,检查点55个,质检率为3.31%,视电阻率3.46%,视极化率相对误差1.91%,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实测的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是收-发电极周围电性分布特征的综合反映,收-发极距越大,影响范围越大,所以勘探深度越深,达到测深的目的。
反演解释的目的就是将地表实测的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通过一定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获得地下各测点不同深度介质的电阻率值和极化率,这一过程也称之为定量解释,它给出勘探剖面地下的电性分布断面。
2.1 某地区矿区L0激电测深剖面 L0号剖面激电测深电阻率断面,极化率断面。
在电阻率断面中主要分布三个高阻区,分别位于水平标记-275m~40m之间(1号高阻体),190m~520m之间(2号高阻体),710m~910m之间(3号高阻体)。
在1号高阻体和2号高阻体之间、2号高阻体和3号高阻体之间以及3号高阻体的北侧表现为相对低阻特征,推测应为断裂破碎带的反应,此外断面显示浅部为低阻特征,并且断面由南至北高阻体埋深由深变浅。
其中1号高阻体和2号高阻体之间的低阻异常、2号高阻体和3号高阻体之间的低阻异常均对应极化率断面的高极化率异常,高极化率异常分别位于极化率断面的约80m处(1号极化率异常)和550m处(2号极化率异常),断面中显示1号极化率异常范围较小,异常强度弱,反演极化率极值>3%,延深约120m,倾向北。
2号极化率异常范围较大,强度较高,反演极化率极值>5.7%,延深约170m,倾向南。
该断面中两处异常均为低阻高极化异常,认为由位于破碎带中的含硫化物矿化体引起,为找矿有利异常部位。
2.2 激电测深三维反演及综合分析
①激电测深二维反演结果显示,测区内发现两个主要的高极化率异常带,地表对应均有矿化显示。
极化率异常反应,北部异常带异常范围和强度均高于南部异常带。
其中尤以L1号剖面异常强度最高,其次为L3剖面和L4剖面。
②极化率异常三维反演结果显示,在北部异常带的中部,极化率异常明显错位,西部北移,东部南移,表明测区存在近南北向平移断层,该断层的西侧,极化率异常强度和范围均高于东侧。
③极化率异常三维反演结果采用反演极化率3%圈定异常的异常为两条近东西向(北西西)条带状异常,当采用反演极化率2.7%圈定异常时,极化率异常向深部有合拢趋势,预示两条极化率异常带之间的深部可能存在含硫化物岩体。
3、地质成果解释
本区的矿种以铜为主,伴生矿种多为金、银等。
矿物类型以金属硫化物(辉铜矿、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为蓝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褐铁矿等。
矿石类型则以块状金属硫化物、侵染状金属硫化物、细脉状金属硫化物矿石为主。
矿床类型近地表以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为主要表现特征,深部则有曼陀型铜矿或IOCG型铜金矿产隐伏的大概率存在,同时也不排除小型斑岩型铜矿的隐伏产出。
上述矿种、矿产类型均是物探激发极化法具有良好应用前提条件的典型类型。
通过目前的工作不仅圈定了一些较好的矿化异常,也取得了该区岩矿石物理特性的大量基础数据,更是积累了许多矿体、含矿构造破碎带的电阻率、极化率电性特征,这对今后的物探解释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条件。
由于该地区地表的矿体多以小型的脉状、透镜状、豆
荚状为主,面对这类矿体,仅仅依靠传统的工程手段是难以取得有效的探矿成果的,此时物探激电法在该区是行之有效的探矿手段和方法。
4、结语
为了有效利用探矿资金,有必要充分利用物探激电中梯及激电测深手段,一方面确定深部矿化异常的规模、另一方面确定矿化异常的埋藏深度和大致产状。
先对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地形条件较好的地段积极采用物探激电手段进行矿化异常的初步圈定,然后逐步扩大物探测量的范围,由小到大,由浅到深逐层次推进深部盲矿体及隐伏矿体探矿程度,最后采用钻探、坑探手段进行异常验证。
前人的智慧取得的探矿资料也许并不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但并不能完全弃之不顾,只要对该区的探矿前景充满信心,辅以科学有效的探矿技术和手段,探矿效果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孙健.浅析甚低濒电磁法在地下水勘探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5(24)
[2]张彬,陈小玮,张海荣.激发极化法在矿井地下水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
[3]兰干江,王举平,李海良,等.物探技术在湘西南岩溶丘陵区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16,(4)
[4]李杰.高密度电法勘探在岩溶地区地下水勘查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