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导读:本文高一语文必修一检测题及答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篇一】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颤栗/颤抖沁园/分泌湖畔/叛变B.长篙/蒿草遏制/拜谒悄悄/悄然C.峥嵘/狰狞强劲/干劲押解赴京/解甲归田D.百舸/磕绊漫溯/宿愿差可告慰/鬼使神差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音的能力。
A项,zhàn/chàn,qìn/mì,pàn;B项,ɡāo/hāo,è/yè,qiāo/qiǎo;C项,zhēng,jìnɡ/jìn,jiè/jiě;D项,ɡě/kē,sù,chā/chāi。
答案:B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作家翟泰丰曾在评论臧克家诗作的《融抒情与哲理于一体的世纪画卷》一文中指出:“如果说对人生哲理抒发得境界的,要算《有的人》这首现代诗,这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
这首诗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铿锵有力,字字力透纸背,句句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谛。
”A.淋漓尽致B.栩栩如生C.铿锵有力D.力透纸背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用来论述“人生伟大与丑恶”不妥,可改为“入木三分”。
C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D项,“力透纸背”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总书记12月7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3点半进入前海深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高校毕业生“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导语】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靠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渐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今天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期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篇一】1.字音辨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以为轮()②须臾()③吾尝跂而望矣()④假舆马者()⑤跬步()⑥驽马()⑦锲而舍之()⑧金石可镂()⑨蟹六跪而二螯()(2)给多音字注音:①木直中绳()中国()②其曲中规()歌曲()③槁暴()残暴()④日参省乎己()山东省()⑤君子生非异也()生命()⑥功在不舍()房舍()⑦下饮黄泉()饮马长城()2.词语释义①学不可以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④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而神明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圣心备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⑪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⑬青出于蓝(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句填空①__________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卷一、语言基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寥廓.(kuò)彷.徨(páng)长篙.(hāo)共.其乏困(gòng)B.瓦菲.(fēi)督亢.(háng)间.道(jiān)挥斥方遒.(qiú)C.青荇.(xìng)寡.人(guǎ)创.伤(chuāng)人为刀俎.(zǔ)D.峥.嵘(zhēng)彳.亍(chì)箕.踞(jī)夜缒.而出(zu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百舸挣流颓圮摇曳瑕不掩瑜B.浪遏飞舟勠没笙箫杞人忧天C. 一去不返苍芒斑澜意气风发D. 劳苦功高火钵戍守天伦叙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榖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七音。
变徽是徽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C.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D.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5.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C.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轲B. 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C.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夫晋,何厌之.有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7.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是寡人之过也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群臣侍殿上者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8.(1)她是有,,。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大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大全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人教版)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生物钟是一门跨学科科学。
生物钟学的中心概念是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一种十分奇特的机制。
它可以帮助生物体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每个器官和系统都有自己的节律,而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衔接的。
譬如,心跳平均每分钟70次。
而晚上只有60至50次。
处于运动状态时,心跳则会加快。
呼吸和新陈代谢也如此。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界就产生了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自然界产生的生物现象。
它存在于生命的各个阶段。
研究表明,生物节律对肌体适应不良生态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生物钟医学中还有一个概念——非同步。
它犹如钟表中的尺寸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相吻合时,就会不停地运动。
当齿轮出现故障时,肌体就有了毛病。
坐飞机到外地就是一个例子。
人已经习惯于晚上呆在某个地方,如果换了地方,肌体就需适应变化。
如果不适应,人就会懒洋洋、工作效率低下、头疼、精神紧张;自我感觉不佳等。
这一切都可称作非同步。
一昼夜中,人体的机能是不断变化的,病亦如此,而且是严格遵循规律的。
就拿高血压来说,早晨血压会升高,白天会下降并趋于正常,夜间又会升高。
借助血压计可以测量出血压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
人可以根据血压升降的规律服药,而不是死板地一日三次。
也就是说,一天服一次药就可以达到稳定血压的目的。
少服药可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又可省钱。
同样,针灸和理疗也要选择最佳时刻。
选择的时间不当,也许还会造成不良后果。
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
他们给家鼠注射了增加肌肉收缩力的药物。
药量相同,注射时间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早上注射,家鼠几乎全军覆没,而晚上注射则无一死亡。
现代生物钟医学的主要研究课题是,研究纠正人体生物节律的方法和药剂。
根据“生物钟”选择最佳时刻治疗疾病,能够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
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起使用的方法是借助理疗仪。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测试题含答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出题人:XXX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XXX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2.“自力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XXX,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XXX,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XXX自力,湘江北去。
D.XXX,自力橘子洲头,湘江北去3.对《再别康桥》鉴赏不得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蜜意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想象中,构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XXX、彩虹、XXX,得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XXX 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A.③②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③①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yǎn)B. 振聋发聩(kuì)C. 纷至沓来(tà)D. 贻笑大方(y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我们要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B.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艰辛。
C.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D.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因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赤壁之战,曹操大军败走麦城。
B. 他的演讲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C.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毕业多年。
D. 美丽富饶的家乡,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在中间B. 加之以师旅——加:增加C. 比及三年——比:等到D. 浴乎沂——浴:沐浴5.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子路/率尔/而对曰B.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C. 子曰/吾与/点也D.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孔子的提问和四个弟子的回答,展现了他们不同的理想和抱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检测试题(有答案)(高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册检测试题(有答案)(高一)必修一检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75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萦青缭白。
D.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自余为僇人。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外.与天际。
C.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顺流而东.。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上.食埃土。
6、与“萦青缭白”中“青”和“白”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故为之文.以志。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惑而.不从师。
D.泣孤舟之.嫠妇./故为之.文以志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而登..师之。
B.攀援C.然后..不如师。
..知是山之特立。
D.是故弟子不必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则凡数州之土壤..生于吾乎。
..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日参省乎己。
..者。
D.君子博学10、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觉而起,起而归。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惑而不从师。
D.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专题检测新沂市棋盘中学命题人:刘建辉2015.10.11一、选择题(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百舸.沉疴.苛.求南柯.一梦B.遒劲.苍劲.劲.敌疾风劲.草C.寥.廓姓廖.谬.论未雨绸缪.D.碣.石枯竭.渴.盼浪遏.飞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你看他多么慷慨,对朋友多么讲义气啊,我们三个意.气.相投,为了理想而共同努力吧。
B.这首词写于1925年。
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发之际,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C.我们县“夕阳红”歌舞团的演员们虽然平均年龄有65岁了,但他们个个风.华正茂...,精神矍铄。
D.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3.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闻之.,欣然规往。
C.吾尝跂而.望矣舍生而.取义者也D.不拘于.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孔子云:何陋之有?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无情郎安在?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是()A.吾从而师之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B.云霏霏兮欲雨。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C.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认为……不同D.朝而往,暮而归。
朝:名词作状语,早上二、填空题(10分)1.词,又称,按长短分为、、。
2.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破题)、第二联为、第三联为、第四联为尾联(结句)。
3.“意象”是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是,“象”是,“意象”是。
三、名句默写(15分)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吾师道也,。
5.子曰:“三人行,。
,其不善者而改之。
”6.余嘉其能行古道,。
7.看万山红遍,;,百舸争流。
8.携来百侣曾游。
9. ,激扬文字,。
10. ,而今迈步从头越。
四、翻译句子(15分)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分)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分)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分)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分)五、文言短篇阅读(1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①。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②,释褐③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④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
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⑤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注释】①王化基:北宋人,官拜参知政事。
②擢(zhuó)第:被提拔。
③释褐:脱下粗布做的衣服。
④课:考察督促。
⑤专修吏干:专心治理县事。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一项是()(2分)A.知.杭州仁和县(知道) B.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信)C.于是不复冀.其相知(希望) D.不患.不达(担心)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A.彼童子之.师B.得以文字相乐之.意C.鞠咏之.才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1)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2)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4.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他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2分)六、古诗词鉴赏(30分)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2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的词牌是____ ▲_ __,它跟词的___ ▲____有关;词题是___ __▲ _,它跟词的___ ▲___有关。
(每空1分)(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每空1分)(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4)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本诗前四句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对情感表达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
▲(6)首联哪两个字含义深刻,请你找出来,并通过这两个字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完成写作(10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用高超笔墨描绘出来早春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内容,展开合理想象,描绘出作者笔下的早春图景。
要求:1.书写工整,标点规范,语句通顺; 2.想象合理,内容符合诗句情境;3.字数不少于100字。
▲七、名著阅读1.下列选项中,关于名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坚于洛阳城中偶得朝廷传国玉玺,欲偷携回江东,被人告发给袁绍。
孙坚死后,玉玺传给孙策,孙策将其质押给袁术以借兵。
B.王允为了除掉董卓,利用貂蝉设计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王允先将貂蝉嫁与吕布,后欺骗董卓说是吕布抢了貂蝉,致董吕不和,吕布为此而杀了董卓。
C.汉献帝落难于洛阳,曹操为了自己利益,前来保护献帝,后胁迫献帝迁都许昌,自此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程D.刘备受命征讨袁术,留张飞守徐州,临走时嘱咐张飞不可饮酒误事。
刘备走后,张飞却不听嘱咐而饮酒,并于席间鞭打曹豹,曹豹心生怨恨,联络女婿吕布,吕布夜袭徐州,张飞仓皇出逃,徐州失守。
2.判断题(2分)(1)《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三人合力将吕布战败。
()(2)曹操在王允前自荐刺杀董卓,被董卓识破后仓皇逃命,在逃跑路上因误会而错杀了吕伯奢的八个家人,并在已经知晓误会的情况下而杀了吕伯奢。
()3.简述名著《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包括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5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0分)1.B [解析] B项全读“jìng”。
A项,gě/kē/kē/kē;C项,liáo/Liào/miù/móu;D项,jié/jié/kě/è。
2.C [解析] 使用对象有误,“风华正茂”是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处用在老年人身上,不正确。
3.A 代指他们的 B 代指“青”,这(件事、种情况) C 表修饰表并列 D 表被动比4.C 定语后置,其他为宾语前置。
5. C.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认为……奇怪二、填空(10分)1.“长短句”或“诗余”“曲子词”“乐府”等,小令、中调、长调2.颔联颈联3.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中的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或:融入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最后一空2分,其余一空1分)三、名句默写(15分)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6.作《师说》以贻之7.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8.忆往昔峥嵘岁月稠9.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 10.雄关漫道真如铁(每空1分,书写错误或不规范不给分)四、翻译句子(15分)1.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使用火烤使它弯曲的办法让它变成这样的。
(“虽”、“暴”、判断句各1分)2.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假”、“水”、“绝”各1分)3.如今的一般人,他们不及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众人”、“下”、状语后置句各1分)4.不理解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不”、“小学”、宾语前置句各1分)5.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不必”、“贤”、状语后置句各1分)五、文言文阅读(10分)1.A(知:掌管)(2分)2.D(D解释为“这,这些”,其余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意思)(2分)3.(1)鞠咏听说这件事后(1分,“之”译错不得分),才把王公看作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1分,“以……为”译错不得分)。
(2)等到(鞠咏)上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礼遇,非常急切地考核他的公务。
(省略1分,状语后置1分)。
4.王化基故意压制鞠咏是担心他恃才傲物(1分,答“担心他才高气傲、骄傲自满”也得分,但直接写“气峻而骄”不得分)。
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主要是知人善任(1分,答“真正了解人,重德重才”也得分,直接写“知人”不得分)。
【翻译】鞠咏参加考进士,(他)凭借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
等到王化基掌管杭州(知府)后,鞠咏被提拔进士及第,经考试(被朝廷)授官为大理评事,掌管杭州仁和县。
将要去做官,鞠咏先写了书信和所写的诗寄给王化基,来感谢(王化基)平日曾经对他的栽培,(并表达了)现在自己也担任官吏,希望能够用文字书信(与王化基)交往同乐的意愿。
王化基没有回复。
等到(鞠咏)上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礼遇,非常急切地考核他的公务。
鞠咏非常失望,于是不再期望得到王化基的知遇,而是专心干政事。
后来,王化基被召入朝廷做参知政事,(他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向皇帝)举荐鞠咏。
有人问他原因,(他)答道:“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
担忧的是他恃才傲物、气盛为骄,我故意抑制他,来成就他的德行罢了。
”鞠咏听说了这件事,才把王化基作为真正和自己相知的人。
六、古诗词鉴赏(30分)1.(1)江城子、曲调、密州出猎、内容(每空1分,共4分,答错不得分)(2)密州出猎(1分)(或答“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都可得1分)杀敌卫国(1分)(或答:“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也可得1分)(3)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1分)运用典故,(1分)使表达委婉含蓄。
(1分)(4)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1分)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