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台风

合集下载

气象灾害(3)台风、冰雹、火灾

气象灾害(3)台风、冰雹、火灾

总之,从风向变化的规律,可以判断船舶处在台风 区的哪一个半圆;再从风力、气压变化的规律,能够 判断出船舶处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前方还是后方。运用 这方法,船舶处在台风区的哪一个半圆与哪一个象限, 就能大概地确定了。
菲 律 宾
菲 律 台风形成过程 宾
热带扰动,台 风形成前一天
热带低压形成
菲 律 宾
菲 律 宾
2010.03.01强烈温带气旋“辛加”连续两日肆虐欧 洲西部,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德国均受到吹袭, 造成最少62人死亡,陆空交通严重受阻。法国西部 和中部灾情最为严重,51人死亡30人失踪,法国总 理菲永形容这场风暴带来的是“全国性灾难”。
3月1日在法国西部,狂风吹起
大浪冲击海堤,导致海堤毁坏
船舶遇上台风,若在可航半圆航行,也并不是没 有危险;在危险半圆,虽有狂风巨浪,但也绝不是不 能航行。海员必须及时判定自己的船舶,是处在台风 区域的哪一个部位,以便采取正确措施
广大海员利用风向的变化,可以简便地判定出船舶 处在台风中的哪一个半圆。例如:在北半球某海区, 遇到了风向作顺时针方向变化时,它就说明船舶处在 台风区中的危险半圆;风向作反时针方向变化时,说 明船舶处在可航半圆内。如果风向不变,这说明船舶 处在台风移动路径上。若风向不变,风力加强,说明 船舶处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前方;风向不变,风力减弱, 则船舶处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后方。除了这种利用风向、 风力的判断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气压的变化,来判 断船舶处在台风中的哪一个部位。例如:气压逐渐降 低,这说明船舶处在台风区的前部;若气压逐渐上升, 则船舶处在台风区的后部。
台风预警信号 及防御
•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 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 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 热带低压影响, 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 8级并可能持续。

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方案

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方案

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方案一、前言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常常在暴风雨、强风、洪水等情况下发生。

在灾害发生时,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能够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本文将阐述针对三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台风、暴雨和山体滑坡的应急处置方案。

二、台风应急处置方案1. 全民准备在台风来临前,公众应该做好准备,存放足够的食物、饮用水、紧急救援用品和燃料。

确保房屋的门窗、屋顶和下水道的功能正常,并将易受台风影响的物品置于安全处。

2. 信息发布各级政府和媒体应及时向公众发布台风情况和预报,以便公众及时做出反应,减少损失。

3. 预警系统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气象预警系统,向各级政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备灾害发生时应急处置。

4. 疏散操作在台风到来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疏散,确保退后到安全区域,减少人员伤亡。

5. 恢复工作台风过后,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工作,以恢复运输、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功能。

三、暴雨应急处置方案1. 信息发布各级政府和媒体应及时向公众发布暴雨情况和预报,以便公众及时做出反应,减少损失。

2. 提高警惕当发生暴雨时,公众应及时采取避雨措施,同时注意避免搭建过度的防雨设施,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3. 加强导向在城市建设时,应合理规划城市各通道,避免道路积水,对于已经存在的积水问题,应加强格栅、河道、桥梁等设施的改造。

4. 监测系统应建立公共气象预警系统,向各级政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调度和疏散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四、山体滑坡应急处置方案1. 提前规划当发现有可能滑坡的山坡时,应当及时对土地进行调查,制定相应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降低山体滑坡的发生概率。

2.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预警系统,以便在山体滑坡即将发生的时候能够提前预警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3. 疏散工作发生山体滑坡时,应该立即对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的人员进行疏散工作,并采取其他措施,及时治理灾情。

4. 应急处置应当采取紧急的监测和应急处置措施,以降低山体滑坡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4种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4种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14种灾害性天气预警分为14种突发气候灾害预警信号:4个级别: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5种)3个级别:沙尘暴、高温、雷电、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7种)2个级别:干旱、冰雹(2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级划分。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

一、台风预警信号(台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二、暴雨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三)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四)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三、暴雪预警信号(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一)暴雪蓝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

(二)暴雪黄色预警信号标准: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气象灾害学 台风灾害

气象灾害学 台风灾害



一次普通的台风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几颗原子弹爆 炸释放的能量,1分钟的能量等于美国50年的用电量, 破坏力极强、往往是毁灭性的(能否台风发电?)。

1900年,美国得克萨斯洲遭一场飓风袭击,死亡6000人。
1954年,日本北海道,一条大型渡船被台风击沉,1000人
死亡。 1970年,飓风袭击孟加拉国,引起大浪潮,吞灭20万人。
四、台风灾害特点与我国台风灾害 时空分布
(一)台风发生的规律及特点



(1)台风形成具有季节性。 (2)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以准确预报。 (3)强台风发生常伴随有其他灾害发生,如大暴雨、 大海潮、大海啸。 (4)台风灾害损毁性严重。 (5)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我国台风灾害时空分布


(一)狂风
引起台风灾害的首先是狂风。台风附近风速可达12级 (Vmax≥32.7米/秒),最大可达110米/秒,风速瞬间可以达 到每秒几百米,台风半径可达几千米,对工业、农业和通讯、 交通及人民生命财产产生重大的威胁。 在陆地上,由狂风引起的损失主要与建筑物的质量和最大风 速有关。
建筑物的损失增加 可以看做是最大阵 风风速的函数。

台风形成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 (2)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射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 扰动。 (3)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小, 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 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4)要有足够的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 气旋性涡旋的生成。
动力分内力和外力两种
内力是台风范围内因南北纬度差距所造成的地转偏向力差异 引起的向北和向西的合力,台风范围愈大,风速愈强,内力 愈大。 外力是台风外围环境流场对台风漩涡的作用力,即北半球副 热带高压南侧基本气流东风带的引导力。

气象灾害台风知识点总结

气象灾害台风知识点总结

一、台风的形成原因1.海洋温度:当海水温度达到26℃以上时,可以提供台风生成的热源。

2.热带低压:热带低压是台风生成的基础,当热带低压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后,可能会演变成台风。

3.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是台风生成的重要环境条件,它可以为台风提供有利的环流条件。

二、台风的分类台风可以根据其风速强度来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四种级别。

其中风速超过17.2米/秒的为台风。

三、台风对人类的危害1.破坏建筑:台风登陆时往往带来狂风暴雨,造成房屋倒塌、树木折断等严重破坏。

2.洪水灾害:台风登陆时往往会伴随着暴雨,导致山洪、城市内涝等洪水灾害。

3.飞沙走石:台风登陆时会带来强风,导致飞沙走石、滑坡等灾害。

4.海啸:一些强台风登陆时还可能引发海啸,给海岸线上的居民带来巨大的威胁。

四、台风的预警和预报1.气象预警:当台风即将来临或正在逼近时,国家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应的台风预警,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2.气象预报:国家气象部门会根据卫星遥感、海面观测和数值模式等手段对台风进行预报,提前预测台风的路径、强度和登陆时间,以便人们做好准备迎接台风。

五、台风的防范措施1.加固建筑:在台风频发的地区,人们应该加固房屋结构,采取防风防水措施,确保建筑物能够抵御台风的袭击。

2.疏散安置:当台风预警发布后,人们应该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受到台风的威胁。

3.船只避风:海上船只在台风来临前应该提前寻找安全的避风港口,避免遭受台风的巨大危害。

4.加强沿海防护:沿海地区应该加强风雨墙、护堤等防护设施,以防止台风引发的海啸、洪水等灾害。

1.救援工作:台风过后,应该尽快组织救援队伍,进行灾害评估和救援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

2.恢复重建:灾后恢复重建是台风灾害的长期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城市重建和灾后恢复。

总之,台风是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台风的认识,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

科普气象灾害防治措施

科普气象灾害防治措施

科普气象灾害防治措施概述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气象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险的灾害事件。

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大雪、雷电等。

气象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随机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安全。

因此,科学有效的气象灾害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科普气象灾害防治措施。

台风防治措施台风是一种强风系统,具有风力强、半径大、降雨量大等特点。

台风来临时可能引发暴雨、洪水和风暴潮等灾害。

对于台风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预警和监测工作:及时发布台风警报,提醒人们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损失。

2.做好室外设施的防护:加固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等室外设施,避免被台风破坏。

3.做好物资储备:提前储备食物、水、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备台风来临时使用。

4.防范风暴潮和洪水:加强海堤、河堤、堤坝等防护工程的建设,减少风暴潮和洪水对沿海和河流地区的损害。

暴雨防治措施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较大的降水现象。

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造成城市内涝、农田浸水等问题。

为了预防和减少暴雨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2.积极防治山洪灾害:加强流域整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

3.预警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暴雨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森林保护和植被恢复:加强森林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暴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降低洪水的发生概率。

大雪防治措施大雪天气会严重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造成道路堵塞、交通瘫痪等问题。

为了应对大雪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雪铲和融雪剂的使用:清除道路上的积雪,保障交通畅通。

使用融雪剂可以加速积雪融化。

2.提前做好保暖准备:给居民提供足够的取暖设备和物资,保障生活的正常进行。

3.预警和监测:建立完善的大雪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做好准备。

4.做好农田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农田,防止大雪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

气象灾害:台风学案

气象灾害:台风学案

气象灾害—台风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台风的形成;2)了解台风侵袭的路径、影响地区及危害;3)了解人们在抗御和减轻台风灾害方面采取的措施。

【过程方法】1)启发探究教学法、质疑讨论法;2)读图分析法;3)课件辅助教学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3)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观。

【重点】台风的危害、防灾减灾的措施【难点】防灾减灾的措施【知识准备】查找与台风相关的材料,明确台风的形成、产生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学习内容】一、台风灾害的形成和结构:(观看视频,讨论完成下列问题)【合作探究】1.概念:台风是在洋面上形成的巨大的空气旋涡,是发展的强烈形式。

形成于的强热带气旋称台风,形成于、和的强热带气旋称飓风。

海域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月,都可能有台风登陆我国,尤其以月登陆的次数最多。

2.台风的形成条件①广阔的洋面;②合适的流场(涡旋);③合适的力。

3.台风结构【合作探究】1.为什么在高纬度和赤道附近没有台风?2.为什么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生成热带气旋最多的海区?二.台风的危害:(观看视频,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台风伴有、、,常常从侵入地区,有着强大的破坏力。

2.我国的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2)我国台风发生的时间:至(3)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台风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受其影响程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呈现重,内陆轻;重,北方轻的特点。

【合作探究】台风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呢?三、抗御和减轻台风灾害方面采取的措施:(1).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2).建立防御措施:工程措施;生态措施视频讲解内容:防御原则;制订预案;监测预警;指挥决策;转移避险;抢险救灾;灾后恢复【巩固练习】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

气象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的概念

气象灾害的概念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天气变化或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二、气象灾害的分类1. 暴雨洪涝灾害:指由于暴雨导致的河流泛滥、山洪暴发、城市内涝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台风灾害: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其强度有时可达到十级以上。

台风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强风暴潮、大雨等现象,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3. 霜冻冰雹灾害:霜冻是指低温天气下地面或植物表面结露而形成的一层薄冰;冰雹则是指空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

这两种现象都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4. 干旱灾害:干旱是指长时间缺乏降水,导致土地干燥,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5. 风暴潮灾害:风暴潮是指台风等气象灾害引发的海水暴涨现象,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气象灾害的影响气象灾害对人类、动物和植物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危害。

具体表现如下:1. 人员伤亡:气象灾害常常导致人员伤亡,特别是洪涝、台风等灾害。

2. 财产损失:气象灾害对房屋、交通设施、农作物等造成巨大的破坏,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3. 生态环境破坏:气象灾害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4. 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气象灾害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四、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1.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固房屋、改善排水系统等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对财产的破坏。

3. 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4. 发展科技手段:利用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等方法,提高气象灾害监测和预报的精度。

五、结论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应对能力提升和科技手段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用四位数码,如0312号表示2003年第十二 号台风。自2000年1月1日开始,西北太平洋地区在 对台风编号的同时,采用新的命名,命名大多使用 花草植物及动物等名字,每个国家提供10个共140个 名字。如2003年的第十五号台风(0315)命名为彩云 (香港提供),2006年的第八号台风(0608)桑美(越 南)。由我国提供的10个名字是:海葵(龙王)、玉 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 海棠。
台风形成
4、台风的移动路径及预报:
台风移动的路径千变万化,历史上几乎没有两条 完全相同的路径。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移动的 基本路径大致有三类即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及转向路 径等。热带气旋的移动速度平均约20~30km/h,转向 时移速较慢,转向后移速较转向前要快些。
实际上每个台风移动的路径都不一样,有的台 风在原地打转、蛇行、停滞、倒退等等,这些不规 则的路径称为特殊路径。在西太平洋这种特殊路径 出现的频率约占台风总数的29%。
◆台风的结构与天气
外围大风区
涡旋区
台 风 眼 500~1000 km
外围大风区
涡旋区
旋涡风雨区




台 风 眼
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 半径5~
30km
半径50~ 100km
外围大风区
半径200~ 300km
台 风 的 流 场
云柱向上发展旺盛
垂直高度:15-20km
下:逆入;上:顺出
3、台风的天气
总之,从风向变化的规律,可以判断船舶处在台风 区的哪一个半圆;再从风力、气压变化的规律,能够 判断出船舶处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前方还是后方。运用 这方法,船舶处在台风区的哪一个半圆与哪一个象限, 就能大概地确定了。


律 宾
台风形成过程律

热带扰动,台 风形成前一天
热带低压形成






加强为热带风暴
西移路径:台风在菲律宾以东地区形成后向西行,
进入南海,在我国华南沿海、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 陆。对我国华南地区影响最大。春(6月前)、秋季 (9月后)台风在我国移动的主要路径
台风“洛克”, 2005
西北路径:西北路径 台风在菲律宾以东
形成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我国台湾、福建或 穿过台湾海峡在浙江、江苏一带登陆。对我国华东 地区影响极大,所以有人称这条为登陆型路径。夏 季(7~8月)台风在我国登陆的主要路径。
台风“丽莉”
国际空间站,2002年
台风-杰拉华Jelawat
马来西亚-淡水鱼,2000年
印度洋 热带风暴
1、台风的等级标准及命名:
名称
底层中心附近的最大平均风速及风 力等级
超强台风 风速≥51.0 米/秒, 即16级或以
(Super TY)

强台风(STY) 41.5~50.9 米/秒, 14~15级
降水量:一次台风过境,常常可造成几百至上 千毫米的降水量。如台湾新寮1967年10月17日受当 年18号台风的影响,日降水量达1672mm,三天的总 量达2749mm。1975年8月5日受当年第三号台风的影 响,河南省出现的特大暴雨,日降水达1600mm多。
台风风暴潮:是台风引起的一个重要天气现象, 酿成重大灾害,其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
船舶遇上台风,若在可航半圆航行,也并不是没 有危险;在危险半圆,虽有狂风巨浪,但也绝不是不 能航行。海员必须及时判定自己的船舶,是处在台风 区域的哪一个部位,以便采取正确措施
广大海员利用风向的变化,可以简便地判定出船舶 处在台风中的哪一个半圆。例如:在北半球某海区, 遇到了风向作顺时针方向变化时,它就说明船舶处在 台风区中的危险半圆;风向作反时针方向变化时,说 明船舶处在可航半圆内。如果风向不变,这说明船舶 处在台风移动路径上。若风向不变,风力加强,说明 船舶处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前方;风向不变,风力减弱, 则船舶处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后方。除了这种利用风向、 风力的判断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气压的变化,来判 断船舶处在台风中的哪一个部位。例如:气压逐渐降 低,这说明船舶处在台风区的前部;若气压逐渐上升, 则船舶处在台风区的后部。
大风天气:台风中心附近的风速一般可达25m/s 以上,海上高达100~120m/s。
强对流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如强雷暴、龙卷、 飑线等。龙卷也常常伴随着台风出现,根据在美 国登陆的飓风资料的统计,约25%的台风中出现 龙卷,其中每个平均出现10个,而在1967年的一 个飓风中出现了141个龙卷。
台风是海上航行的敌人,在海上,伴随台风而来 的多是狂风、暴雨和巨浪。台风来袭时,它的路径是 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眼睛顺看台风中心运动的方向, 在北半球,台风的危险区域,只是在台风移动路径方 向的右边;人们把这右边半圆,称为“危险半圆”, 左边半圆称为“可航半圆”。当然“危险半圆”与 “可航半圆”也是相对而言的。
2、台风的结构
台风是近似一个圆柱状,各种气象要素如气压、 温度、风等大致呈对称分布。
台风的水平范围一般为600~1000km,最大可达 2000km,最小的只有100km左右。台风的垂直范围 有15~20km,发展旺盛的台风可扩展到平流层的 下部。垂直与水平范围之比约一比五十。
风速在32~50m/s,大的可达110m/s,甚至更大。 台风中心的气压一般在970~870hPa之间。
国家气象局根据热带气旋的强度和登陆时间、 影响程度发布有关台风的预报:
台风“碧利斯”, 2000
转向路径:台
风在菲律宾以东地 区形成后先向西北 方向移动,进入我 国东部海面或在我 国沿海地区登陆后 转向东北方向,使 路径呈抛物线状, 是最为常见的台风路径。台风“电母” Nhomakorabea2004
在我国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约有8个,最多有12 个,最少也有4个。其登陆地点以温州和汕头之间最 多,其次是汕头以南,温州以北机会最少。
台风(TY) 32.7~41.4 米/秒, 12~13级
强热带风暴 (STS)
24.5~32.6 米/秒, 10~11级
热带风暴(TS) 17.2~24.2 米/秒, 8~9级
热带低压(TD) 10.8~17.1 米/秒, 6~7级
中心附近风力达到8级或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按 照每年发生时间的先后次序进行编号,近海区域出 现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7级时应及时编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