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9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湘雅)

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湘雅)

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李异蒋永芳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邮编410007【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

方法:46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各29例。

两组均常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及氨基酸类等药物治疗,治疗前均停用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注射液100-150mg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不良反应。

1月后治疗无效者换用其他治疗。

结果: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治疗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等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

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为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应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诊断标准药物性肝损伤定义:采用1990年国际标准[1]血清ALT(谷丙转氨酶)或DBIL(结合胆红素)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或AST (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和TBIL(总胆红素)同时升高,且其中一项指标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指以上肝功指标异常持续不超过3个月。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按1993年Danan等在总结国际共识会议意见基础上提出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因果关系评价标准[2],从服药至发病时间、病程、危险因子、伴随用药、除外其他原因、既往报告、再用药反应等7个方面进行评分,分值在3分或3分以上者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重症肝炎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重症肝炎诊断标准[3]。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的临床效果。

方法:我院2013年8 月~2016年3月收治的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及观察组50例。

对照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观察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疗程14天。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的复常天数上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在肝功能改善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显效率上高于对照组。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抗肿瘤药导致的肝损害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抗肿瘤药;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209-02恶性肿瘤除了手术切除外,多采用化疗药物治疗,但容易发生毒副作用,如肝损害等,据报道,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损害15% [1],而肝损害不利于抗肿瘤药物作用的发挥,影响化疗的预期效果。

因此一旦化疗后出现肝损害就应该应用药物及早的改善肝功能。

为了探讨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的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抗肿瘤药导致肝损害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为采用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及观察组50例。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5:21,年龄36~82岁,平均(61.52±10.46)岁,肿瘤类型包括:肺癌13例,乳腺癌9例,胃癌8例,直肠结肠癌8例,卵巢癌3例,淋巴瘤3例,食管癌2例。

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7:23,年龄37~84岁,平均(62.06±10.70)岁,肿瘤类型包括:肺癌15例,乳腺癌10例,胃癌9例,直肠结肠癌8例,卵巢癌4例,淋巴癌2例,喉癌2例。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异 甘 草 酸 镁 注 射 液 治 疗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的 临床 分 析
刘 广德 , 胡 耀 , 张艳 芳 , 宋锁 言 , 蒋 海琴 ( 华 北石 油 管理局 总 医院 , 河北 任丘 0 6 2 5 5 0 )
[ 摘 要] 目的 观 察 药 物性 肝 损 伤 患 者 采 取 异 甘 草 酸镁 注 射 液 治 疗 的 临 床 效 果 。 方 法 将 7 2例 经 化 疗 后 出 现
佳, 值 得 进 一 步推 广 。 [ 关键词 ] 异 甘 草 酸 镁 注射 液 ; 还 原 型 谷 胱 甘 肽 注射 液 ;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8 8 4 9. 2 01 4. 2 4. 0 2 2
态反应 从而对肝脏造成损 伤 , 引起肝组 织发炎 , 即 为 药 物 性 肝
1 . 2 方法
研 究组给予 异甘草 酸镁 注射液 治疗 , 用 药方 案 :
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肝功能衰竭终末期是其最终的不良转归结核药物由于毒性较强进入人体后经代谢可形成亲电子产物及超氧化离子通过共价结合促使脂质出现过氧化进而导致肝细胞膜和肝线粒体损伤引起肝细胞出现坏死和变dili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特异质或意外反应所致

2 6 8 0・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4 A u g , 2 3 ( 2 4 )
[ 中图分类号] R 5 7 5 . 2 9

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外 其 他 原 因 、 往 报 告 、 用 药 反 应 等 7个 方 面 进 行 评 分 , 值 既 再 分
在 3分 或 3 以 上 者 诊 断 为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重 型 肝 炎 诊 断 标 分
转肽酶(- )碱性磷酸酶 ( P 、 7GT 、 AL ) 白蛋 白 ( b ; 纤 维 化 指 Al) 肝 标 : 明质酸( 透 HA) 层 粘 蛋 白( N) 血 清 Ⅲ型 前 胶 原 ( C U) 、 L 、 P -I 、 Ⅳ 型 胶 原 (V c ; 常 规 、 I— )血 电解 质 、 常 规 、 脂 ; 、 、 脏 器 尿 血 肝 胆 脾 B超 、 疗 期 间 出现 的 与 用 药 有 关 的 不 良 反 应 。 以 上 指 标 均 于 治
肝 细 胞 中 1 10 / 0 0的 AL 进 入 血 中 , 可 使 血 中 AL 升 高 1 T 就 T
倍 。肝 细 胞 受 损 时 , T 释 出 细 胞 外 , AL 是 肝 细 胞 损 伤 AL 故 T 的一 个 很 灵 敏 的 指 标 。又 由 于 AL 的 半 衰 期 较 长 , 往 是 肝 T 往 炎 恢 复 过 程 中最 后 降 至 正 常 的 指 标 , 以 AL 是 反 应 急 性 肝 所 T 炎 及 慢 性 肝 炎 , 别 是 慢 性 活 动 性 肝 炎 一 个 很 好 的指 标 。AL 特 T
下降 , 因此 应 引起 我 们 的注 意 。② 这 种 影 响 可 能 与 病 毒 含 量 和

1 李 立 明 .流 行 病 学 . 5 .北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5 4 8 第 版 人 2 0 :7
2 刘 强 , 平 先 .乙 型 肝 炎 患 者 HB Ag 前 s 高 e 、 1抗 原 、 心 抗 体 IM 与 核 g AL 升 高 的 比 较 .检 验 医 学 与 临 床 ,0 5 24 : 6 T 2 0 , ( ) 16 3 戴 东 梅 , 振 云 . 2 0的 HB 五 项 标 志 物 检 测 阳 性 结 果 分 析 .实 刘 70 V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疗效分析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疗效分析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了我院收拾的9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ALT,AST,GGT及TB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GGT及TB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疗效较好,具有护肝降酶作用。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疗效【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107-02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是指在抗结核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所致的疾病[1]。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内显著上升[2]。

2012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拾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其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拾的9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22~65岁,平均(40.5±3.5岁)。

全部患者经过肝功检查均符合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诊断标准[3],排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

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两组患者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均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维生素B、C)、能量合剂(ATP、肌酐)治疗。

观察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5%葡萄糖溶液250ml+异甘草酸镁150mg,1次/d,静脉滴注,疗程3周。

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异甘草酸镁(glycyrrhizic acid magnesium)是一种来源于甘草的天然药物,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近年来,研究发现异甘草酸镁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异甘草酸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异甘草酸镁是一种复杂的三萜甘草皂苷,其主要成分是异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异甘草酸在体内可被肠道细菌水解为甘草次酸,进一步经胃肠道酶水解为甘草酸,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异甘草酸镁具有抗病毒、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多种效应,有助于改善化疗引起的肝损伤。

二、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机制恶性肿瘤化疗药物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

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炎作用: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肝损伤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的发生,而异甘草酸镁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肝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

2. 活性氧清除作用:异甘草酸镁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损伤。

3. 肝细胞保护作用:异甘草酸镁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并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三、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为了评估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中的疗效,许多临床研究纳入了大量患者进行观察和分析。

这些研究表明,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的总有效率在80%以上,且安全性良好。

以一项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患者进行的临床研究为例,研究结果显示,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的患者,在化疗后的肝脏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并且肝损伤程度较轻。

同时,异甘草酸镁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针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表明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改善化疗药物所致的肝损伤。

四、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尽管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肝损伤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仍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和适用范围。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风湿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观察及经济学分析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风湿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观察及经济学分析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风湿药物性肝损害疗效观察及经济学分析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抗风湿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指标。

方法观察组以异甘草酸镁治疗抗风湿药物所致肝损害30例.对照组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风湿药物所致肝损害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经济学指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甘草酸镁可明显改善抗风湿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肝功能指标(P均0.05)。

2.2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指标均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组间相比,异甘草酸镁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甘草酸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效率异甘草酸镁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昏、轻度四肢乏力,测血压稍偏高,血钾稍偏低,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不影响治疗,停药后症状消失。

2.5成本效益分析检测及床位费等费用相当,仅计算药物费用。

我院同期异甘草酸镁价格45元/支,总费用45×2×15=1350元,复方甘草酸苷23元每支,总费用23×5×15=1725元,异甘草酸镁组成本与效益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3。

3讨论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药物后代谢产物引起在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2]。

据统计有1000余种药物可致肝损害[3],急性肝功能衰竭中,13%~15%是由药物性肝损害所致[4],其中抗风湿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也较常见,所以重视抗风湿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发展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复方甘草酸苷是甘草酸的第 2 代制剂,由β体甘草酸、甘氨酸和盐酸半胱氨酸组成,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由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细胞损害[5]。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论著#临床论坛医学专业半月刊2010年第13期(第12卷总第238期)45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陈 涛 邓永聪518020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摘 要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临床疗效。

方法:将74例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停用抗结核药物。

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

再次予以抗结核用药,且两组护肝用药不变,疗程2周,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 <0105)。

结论:异甘草酸镁有较好的护肝、降酶作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药物性肝炎 异甘草酸镁 治疗 抗结核药do:i 10.3969/.j i ssn .1007-614x .2010.13.046Abstrac t Ob jec tive :The go al is observe M agnesi u m Isog l ycyrrh izi nate In j ec tion to treat t he m ed i c i ne hepatitis c li nical curati ve effect w hich the anti-tubercu l o si s m edic i ne causes .M et hods :74m edic i ne hepa titis pa -ti ent caused by anti-t uberculosis m edic i ne d i v i des into rando m l y the treat m ent g roup 38cases and t he contro l g roup 36cases ,t wo g roups stop usi ng the anti -tubercu l osis m ed ici ne ,t he treat m ent group w as g i ven M agnesi u m Isog l y cy rrhizi nate In j ec ti on treat ment ,the contro l g roup return to o rig-i nal state G u Guanggan the pepti de trea-t m ent ,the treat ment course is 2weeks ,ob -serv e the blood b i ochem i stry targe t change ;G ives t he anti-t ube rculosis m edic i ne once m ore ,and pro tect t he li ve r m edicati on t o be invar i able ,trea t m ent course 2w eeks ,obser -va tion treat m ent group and con tro l group b l ood b i ochem istry target change s i tuati on .R esu lts :T reat m ent group pati ents li ver f unc -ti on change fo r t he better situa ti on surpasses the con tro l group (P <0105).Conc l usi on :M agnesi u m Isog l ycyrrh izi nate In jecti on has w e ll protec ts the li ver ,fa lls the enzyme ac -ti on ,has no t seen responded no t good .K ey words M ed i c i ne assoc i ated hepatitis ;M agnesi u m Isog l ycyrrh izi nate Injecti on ;T reat m ent ;A nti -t uberculosis m ed i c i ne 临床抗结核治疗中,常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和疗程长,而多种抗结核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毒性,故常发生肝功能损害而影响化疗的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9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8-06T16:52:37.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梅海信
[导读] T药物性肝炎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毒性损害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肝脏疾病,也称药物性肝损害。

梅海信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观察其不良反应。

方法随机抽选2011年2月以来,在我院确诊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异甘草酸镁组51例,给予异甘草酸镁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
B组复方甘草酸单胺组39例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并在其治疗7天和14天后对两组的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r-GT)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7天异甘草酸镁组有效率56.10%,甘草酸单胺组30.77%(P<0.05),治疗后14天异甘草酸镁组有效率90.42%,甘草酸单胺组56.41%(P<
0.01),各项肝功指标对比提示异甘草酸镁的降酶作用显著。

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胺异甘草酸镁药物性肝损害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226-02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是近几年来临床常用的护肝用药,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作用。

本文随机抽选2011年2月以来,在我院确诊的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90例,研究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并以甘草酸单胺注射液作为对照组,以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随机抽选2011年2月以来在我院确诊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90例分为2组,年龄最小30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52±5)岁。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均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
分组例数男女平均年龄 AST(U/L ) ALT(U/L ) r-GT(U/L )
异甘草酸镁组 51 32 19 52±5 138±56.3 101±41.2 102±57.1
甘草酸单胺组 39 19 20 52±5 132±65.2 98±47.3 98±42.0
(二)分组及治疗方法
采取平行对照随机分组,异甘草酸镁组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由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天1次共14天;甘草酸单胺组用甘草酸单胺注射液(石家庄欧意公司生产)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4天,两组均未采用其它降酶和退黄的药物治疗。

(三)观察指标
用药后第7天、第14天清晨空腹查肝功能观察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r-GT)。

(四)疗效评定
显效:三项均恢复正常;有效:任两项均较治疗前下降增高数值的50%以上;无效:未达有效的标准。

总有效率等于显效+有效的百分比。

(五)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一)两组疗效比较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甘草酸单胺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第7天、第14天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见表2)。

表2 两组第7天、第14天肝功能恢复比较(n)
(P<0.01)
(二)药物不良反应
异甘草酸镁组在治疗中2例出现呕吐,1例出现高血压;甘草酸单胺组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浮肿,3例出现高血压,1例出现荨麻疹。

所有症状轻微,无中断任何治疗。

三讨论
T药物性肝炎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毒性损害或过敏反应所致的肝脏疾病,也称药物性肝损害[1]。

多数表现为恶心、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转氨酶、胆红素增高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和皮疹,病程常可逆转;重症者可出现肝坏死,易致死亡。

目前已发现有600种以上药物可引起肝损害,其中包括医药处方药及人们因治疗、营养等目的使用的非处方药,也包括中草药。

药物在代谢的各个环节均可影响肝脏,肝脏既是药物代谢的场所,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靶器官[2]。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的国家一类新药,为传统中药甘草中的单一立体异构体,体外研究发现,异甘草酸镁在一定药物浓度范围内具有对肝细胞明显的促进增值作用[3]。

动物实验及临床的药效、药理和毒理研究表明,异甘草酸镁对四氯化碳、D-氨基半乳糖及硫代乙酰胺引起急慢性肝损害具有明显作用保护,能显著减轻D-氨基半乳糖对肝脏的形态损伤,改善免疫因子对肝脏形态的慢性损伤,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作用[4,5],
另外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异甘草酸镁在健康志愿者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间较长,方便患者给药[6],是一种疗效优于其天然异构体、毒性小、安全性大的高纯度药。

异甘草酸镁做为新一代肝细胞保护剂,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在治疗慢性肝炎及药物性肝损害被证明有明显的疗效。

本研究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并以甘草酸单胺作为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2.16%,明显高于对照组56.41%(P<0.01),为临床上提供了一个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且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厉有名.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类型及诊断策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7):445.
[2]吴寒寅,孟德胜.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因素及防治[J].药物专论,2006,15(18):4.
[3]陈尉华,徐中南,陆伦根,等.异甘草酸镁对培养肝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J].肝脏,2006,11(1):15.
[4]王佩,吴锡铭.异甘草酸镁对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12):833.
[5]董丽萍,于锋,柳静,等.异甘草酸镁对D 氨基半乳糖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06,17(12):902.
[6]孙黎,曹惠明,沈金芳,等.静滴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1):13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