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法专题研究2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概述》PPT课件

精选PPT
15
• (三)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不存在 一一对应关系
• 1.印欧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具有一 一对应的关系:
• 名词——主语、宾语
• 动词——谓语
• 形容词——定语
• 副词——状语 精选PPT
16
• 2.汉语则不然。词类的句法功能是多 重的。
• (1)名词主要充当主语和宾语 • 玻璃瓶子 青年公寓 古代文学 • 今天星期三 鲁迅浙江绍兴人 • 电话联系 明天见 屋里坐
精选PPT
43
• 2.中国文法革新运动
• (1)海派:以方光焘和陈望道为代表, 发起中国文法革新的讨论。批评了机
精选PPT
20
• 在一定的条件下,汉语的自由短语加上特 定的语调就可以独立成句,而作为短语的 形式与独立成句的形式完全相同,这与英 语截然不同。
• ——你在干什么?
• ——学习汉语。
• 你学习汉语。
• 我知道你学习汉语。
精选PPT
21
• 2.跟构词法比较
• 汉语复合词很多是从自由短语发展而
来的,因此结构大体一致。
观认识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主观 的认识是一门科学,客观事实必须通 过主观认识而得到提炼、归纳和整理。
精选PPT
10
• 国外有人认为语法(grammar)不但 包括词语的结构规律,而且还包括语 音、语义的规律,这就是广义的语法。 在广义语法中,一般所说的语法,即 狭义的语法被称为句法(syntax)。本 课所讲的语法是狭义语法。
精选PPT
40
• 3.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语法观的差异
• 形式主义把语法看作是完全独立于语 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环境之外的自足 的系统,着眼点是抽象的语言系统。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PPT课件

第14页/共179页
句类(根据句 子的语气分)
句子
句型(根据句 子的结构分)
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主谓句
单句
非主谓句
复句
第15页/共179页
名词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叹词性非主谓句
2.句子成分
句子结构的组成部分,是 按照不同的结构关系定出的。
第45页/共179页
● 对那些用“是”的句子,还可以用改为 否定句的办法来检验,看否定词加在什 么位置上,能加在“是”前,“的”是 结构助词,如上例a就可改为“这本书 不是新出版的。”只能加在“是”后, “的”是语气词。如上例b就可以改为 “他是不会来的。”
第46页/共179页
④区分语气词 “啊”和叹词“啊” 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
第18页/共179页
☆定语和状语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 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语(动词、形 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如:“他的态度”里,“态度”是中 心语,“他”是定语。“很坚决”里, “坚决”是中心语,“很”是状语。
第19页/共179页
☆补语和中心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 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数不清”里,“数”是中心语, “不清”是补语。“干净得很” 里,“干净”是中心语,“很” 是补语。
第57页/共179页
短语的分析
短语分类(结构层次多少)
简单短语
扩展 复杂短语
简缩
美丽的图画 非常美丽的图画 一张非常美丽的图画
我的一张非常美丽的图画
第58页/共179页
短语的分析 一、进行短语分析的理论依据 一家乡村小饭店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专题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专题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专题
1
绪论
一、关于语言 二、关于汉语 三、关于语法 四、语法和语音、语义 五、关于语法单位 六、三组重要的概念 七、语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2
一、关于语言
1、语言的功用 2、语言的本体 3、语言的表现形式 4、小结
3
1、语言的功用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
4
2、语言的本体
A、所有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 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人有目的的发 出的、而他人能个声音和意义 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5
2、语言的本体
B、语言是一个有规则的结构 何大安(1988)认为,作为一个结构应该
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基本上是一 对一的对应关系。主宾语---名词
谓语---动词 定语----形容词 状语---副词
汉语则不同:
主宾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名 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20
名+动 广播新闻 动+动 研究讨论 研究结束 养殖研究
广播事业
打算回家 访问回来
广播赵忠祥
挖掘出来 讽刺说
具备三种性质:整体性、可分割性和内含 规则性。 整体、成分、关系(规则)是结构的三大 要素。
6
2、语言的本体
C、语言是一个变动的结构
7
3、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有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三种形式, 口语是语义最根本的表现形式,书面语是 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而成。每一种语言 都有体态语这种表现形式。
28
1、音节数对语法的影响和制约
我送她一支玫瑰花。(玫瑰) 她很喜欢牡丹花。(牡丹) 那丁香花真醉人。(丁香) 她采了一大把菊花。(菊)* 我喜欢桂花。(桂)* 她摘了一支荷花。(荷)*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PPT课件

这样通过变换分析就将A是和B式区别 开了。把“名词语1+送+名词语2”分化为两 类:
A、名词语1+送(给)+名词语2
B、名词语1+送(到)+名词语2。
2、变换分析的局限
变换分析可以用来分化歧义句式,但 不能用来解释造成歧义句式的原因。这就 是变换分析法的局限性。要回答这个问题 又需要寻找其他的语法分析手段。
结束
偏正 定语+中心语
A 动+补(了)+名1+的+名2
咬死了猎人的狗 打碎了张三的玻璃杯 弄丢了家里的钥匙 吓坏了小王的妈妈
C把+名1+的+名2+动+(了)
把猎人的狗咬死了 把张三的玻璃杯打碎了 把家里的钥匙弄丢了 把小王的妈妈吓坏了
B 动+补(了)+名1+的+名2
咬死了猎人的狗 打碎了玻璃杯的张三 弄丢了钥匙的亮亮 吓坏了妈妈的小王
先了解一下NP + VP :
老虎还吃鸡吗? 老虎不吃鸡了。
老虎还吃鸡吗? 老虎不吃了。 NP + VP
鸡老虎还吃吗? 鸡老虎不吃了。
鸡老虎还吃吗? 鸡不吃了。 NP + VP
鸡还吃白菜吗? 鸡不吃白菜了。
鸡还吃白菜吗? 鸡不吃了。 NP + VP
白菜鸡还吃吗? 白菜鸡不吃了。
白菜鸡还吃吗?
白菜不吃了。 NP + VP
戏台上演着京戏
C名+动+在+名[处所]
京戏演在戏台上
是什么原因造成“名[处所]+动+着+名”A式、 B式歧义的呢?变换分析法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PPT课件

• 60%——百分之六十
• 口语中说“几分”、“几成”,也是表示分数。 例如:

九成——十分之九 五成——十分之五

4、小数

小数通常的读法是把小数点读作“点”:

0.7——零点七 3.1416——三点一四一六

5、倍数:由在数词后边加“倍”构成。如“三
倍”“五倍”。

两个数目相比,“大于”或“增加”用倍数,
意图() 限度() 特殊()
青年() 成绩() 坚决()
年青() 成功() 坚持()
疑问() 使用() 思想( )
怀疑() 效用() 思想性()
机械() 理想() 绿()
机械化() 理想者() 绿化()
盖() 夹() 约束()
精选ppt
16
盖儿() 夹子() 拘束()
• 练习二:辨别下列各组词的类别:
精选ppt
9
2、大多数动词能够带宾语。例如:
听故事 讲卫生 团结同志
少数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如“诞生、竞赛、开幕、 游泳、鼓掌、前进”等。
常带宾语的动词一般称作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一 般称作不及物动词。
3、动词能够重叠,形式是“AA”,“A了A”
“A一A”,还有“ABAB”,表示时间短暂、尝试一下或 者随随便便等附加意义。例如:
组合手段:语序和虚词。
精选ppt
1
语素和语素,词和词,短语和短语,句
子和句子,组合起来,就构成一定的关 系——结构关系,或者事理关系。由较小 的语言单位一层一层的组合成较大的语言 单位,就形成一定的层次——结构层次。 因此,一个较大的语言单位如句子都具有 一定的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
上面所说的都是语法的一些具体内容。

《现代汉语语法精讲资料PPT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精讲资料PPT课件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法专题)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限制关系构成的短语,由
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
A、 定语+中心语(名、代)
如:我的老师(代+名)
一个顾客(数量+名)
伟大的人民(形+名) 昨天的事(名+名)
前进的步伐(动+名)
B、状语+中心语(动、形)
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5)大师傅,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见怪。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法专题)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与谓语部分 的中心词——谓语;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 (3)他生〈于1918年。

• (4)他坐〈在桌子旁。

•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法专题)
独立语: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
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 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 叫,对事物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 气等。例如: (1)据说,最美的城市应该在山与湖之间。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法专题)
谓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不能无条件地单独做谓 语。 1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等、 简短的口语句子,例如:

变换分析法 现代语法专题教学PPT课件

变换分析法 现代语法专题教学PPT课件
时间 施事 处所 与事 动作 数量 受 事
1212
第一、结构关系和构成成分不同。
句法结构的成分为句法成分:主语、谓 语、述语、宾语等,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是主语—谓语、述语—宾语等。
语义结构的成分为语义成分:动作行为、 性质状态、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等, 结构关系为动作—受事、施事—动作等。
1212

小张明年打算考研究生。

上述例句中处于主语位置上的名词性成分“小芹、我、
张明轩、小张”都是感事。句中的感知动词规定感事,从意
义上来看,意义。常见的有:“爱、恨、喜欢、讨厌、希望、
想念、打算、知道、了解、认识、明白、怀念、热爱、期望、
盼望”等,这些词有的既可以带名词宾语,也可以带动词宾语。
感事在语义上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人类]的语义特征,只有人

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
1212
句法结构分析的内容
句法层次分析
形式分析
句法关系分析
句法结构分析
句型分析
语义关系分析
语义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
语义特征分析
一、“语义”的含义
“语义”是指词语进入句子以后,词 语与词语之间形成的词汇意义之外的一种 关系意义。
这种关系意义是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 式来表现的,是词语在语句结构中体现出 来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同于词汇意义,不 同于言语意义,也不同于句法意义,但他 还是属于语法意义。
1212
语义关系
动作行为 + 施事 动作行为 + 结果 动作行为 + 工具 动作行为 + 受事 动作行为 + 处所 动作行为 + 目的 动作行为 + 方式 动作行为 + 时间

现代语法专题研究3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现代语法专题研究3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使用限制:
• (1)插入成分必须是一个语言单位,例如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不行。
• (2)插入后不能跟A或B直接构成一个词, 否则即成为同形替代法(用AC替代A,或用 CB替代B),例如“机枪——机(关)枪”则 不行。
• (3)扩展格式与原格式必须同构,例如 “马车——马拉车”则不行。
适用范围:
• 这种方法如果碰到黏着语素也许有用,如果碰 到自由语素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因而作者补充说, 这两个标准有时要并用,例如“黄河”虽然可以 转换为“这河是黄的“,但不能把“黄河”叫做 “黄的河”,故而它仍是词。可见第二条标准还 得服从于第一条标准。
• 作者还说:这种实验是容许加字的,例如“马车” 可以说成是“用马拉的车”,又可以转成“这车 是用马拉的”,所以结论“马车”是短语而不是 词。
• 萨丕尔“词是由句子分解成的许多最小的孤立的 意义片断。”
•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词是最小的自由形式, 词是可以单说的,但不可以再分析成可以单说的 部分形式。”
• 朱德熙“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活动的有意义的语 言成分。
• 词是语言中音义结合、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
1.词与语素的区分
• 曾提出过两个鉴别标准: • (1)意义,看它是否表示一个完整的明确的
C.量词和方位词
• “四斤糖”“五斗米”“六尺布”: “斤”“斗”“布”
• “家里”“门内”“校外”: “里”“内”“外”
• 一般不能根据能否单独回答问题。但是, 根据数量词的组合、名词同方位词的组合 是一个短语,所以承认它们是一个词的。
D.一般不单用,但在专科文献里 可以单用。
• 氧气(一般);氧(化学) • 叶子,树叶(一般);叶(植物学)
倒”收了两个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张语素说的还有三条补充理由
• (一)从语言发展历史来看,语素在复合词产生之前就存在。 例如“引申”,原来有“引而申之”;“和平”,原来有 “既和且平”,把它说成是从词内划分出来的,不符合汉 语词汇从单音词到复音词的历史发展过程。
• (二)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采用语素的说法可以更合理地 解释某些比词大的语言单位,如成语的组合,因为成语不 是词,而其内部的构成成分也不一定是独立的词,例如 “食不知味”、“目不识丁”中的“食”、“目”称为词 素,可能欠妥。
• 部分音译词中的非语素音节“语素化”。 • 第一个音节称代全词。比如:“马克思”有
人称他为“马翁”、“姓马的大胡子爷 爷”;“奥林匹克”的“奥”:“奥运 会”、“奥委会”、“奥运村”;“苏维 埃”的“苏”:“苏军、苏共、苏式、苏 联、美苏”等等。但这些称代性的音节在 其原来纯音译的词语当中并不具有称代作 用。因此我们认为b类译音词的几个音节合 属于一个语素,但是当它的第一个音节起称 代作用与其它语素进行组合的时候,我们则 把它单独作为一个语素来处理。
• (2)汉语中的合音字,如“甭、孬、 仨、俩、廿”等形式上只有一个音 节、一个汉字,但语义却是复合的。 一般也认为是两个语素,但也有人 认为应坚持形义结合的原则.只能 算一个语素。

• (3)汉语中的联绵词、音译词、口 语词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 汉字,但只能以整体形式表示一个 意义,拆开后单个音节或单个汉字 都没有意义,故而只能算一个语素, 如“苗条、沙发、溜达”。
• 对于这两类译音词,我们以为应当作两
(2)音义兼译的
• 基因、引得、俱乐部、香波 (shampoo)、可口可乐、幽默、浪漫、 绷带、引擎、图腾、霓虹、乌托邦、 维他命、模特儿、嬉皮士。
• 一个音节(字形)为一个语素。
• 2.以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为 代表,用三种不同标准把语素分为三类:
• (1)以能否单独成句为标准,能单独成句的叫自由 语素,不能单独成句的叫黏着语素;
• (2)以能否单独成词为标准,能单独成词的为成词 两素,不能单独成词的为不成词语素。
• (3)以语素在组合时位置是否固定为标难,组合时 位置固定的语素叫定位语素,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叫不定位语素。
• 有些联绵词甚至可以拆开来使用。例如: • 尴尬:不尴不尬 堂皇:堂而皇之 慷慨
一一慨而慷 • 鉴于它们在语言活动中的能力,我们将这类
联绵词的两个字分别划为一个语素看待。
2.叠音问题:
• 叠音式语素包括两种类型: • a、AA式: • 姥姥、太太、宝宝、摸摸、兜兜、某某、
单单、斤斤、滔滔、熊熊、悖悖、往往、 万万、侃侃、恰恰、毛毛、蒙蒙、歪歪、 汪汪、呼呼、喷喷、巴巴。 • b、AABB式: • 磕磕撞撞、骂骂咧咧、挤挤插插、吞吞吐 吐、密密麻麻、花花绿绿、慢慢腾腾、结 结巴巴、悠悠荡荡、战战兢兢、熙熙攘攘、 洋洋洒洒。
语素和词素各有其特定的涵义, 谁也不能也不必取代谁。
• 朱德熙《说“的”》(《中国语文》1961, 12)认为:“morpheme有两种涵义,或指 词内部的有意义的组成部分(词根、词头、 词尾等等),或指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 位。就前一种涵义说,译作‘词素’是合 适的,就后一种涵义说,译作‘词素’会 让人感到先有词,从词里头再分析出‘词 素’来。”因此比较明智的办法是,两个 术语并存且有明确分工:作为独立的语法 单位之一称为“语素”,在构词法中作构 词成分时则可称为“词素”(包括词根、词 缀等)。
• 国内第一个采用“语素”的是朱德熙。他 在《说“的”》(《中国语文》1961,12) 的附注中对“语素”与“词素”的不同译 法作了分析,并认为语素是指“最小的、 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从这以后,“语素” 这一术语才普遍被采用。
• 1.1979年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强 调了语素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 并指出使用“语素”比用“词素”更好些, 其主要理由是:“因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 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 分,而汉语的词的划分是问题比较多的。”
实词素又叫词根,虚词素又叫词缀。(张寿康《略论汉语 构词法》,《中国语文》1957,6) • 2.分为四类: • (1)实语素,包括名素、动素、形素等; • (2)半实素,如”你”、“这”、“谁”、“哪”; • (3)半虚素,如“第”、“名”、“者”、“员”; • (4)虚素,如“而”、“的”、“了’、“吗”。(张志公 主编《现代汉语》,人民教语出版社]980)
• 叠音形式可否原还,能够原还的那就是词语 的变形,否则,这个叠音形式就是一个语素。 比如:安安稳稳,噜噜嗦嗦,婷婷袅袅这三个 AABB式叠音,前二者都能还原作安稳、噜 嗦这两个有意义的单位,(不过“安稳”是词 重叠变形而“噜嗦”则是语素重叠变形)而
第三者却不能还原作“婷袅”。“婷婷袅 袅”是一个语素。

2.最早出现“词素”在1955年,出于汉语构词法研 究与汉语拼音正词法研究的需要。
1955年陆志韦在为《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人民出 版社1953)修订本作补记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某种观点看来, 这词汇所收的单音词,有的只是词素或是词根。”
• 词素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被普遍使用,是在陆志韦 等《汉语构词法》(科学出版社1957)出版后。该 书明确提出:“最方便,也是最合理的办法是把 凡是有意义的音节都当作词素。”
• (三)从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看,例如对“鞠躬、洗澡、睡 觉、理发”等离合词以及某些词的临时分解用法,如“可 不可以”、“应不应该”、“高不高兴”等语言现象都有 较强的解释力。如果用词素这一术语,解释就要受到一些 约束。
• 从发展趋势看,“语素”已逐步取代了“词素”。
• 2、邵敬敏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完全合 适,还有待于商榷。因为现在在分析 词的结构时还用词根、词缀等名称, 如果构词成分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在实际操作时会带来某种不便。
1.联绵词使用中较为灵活的现象有以下 两种
• a、重叠 • 受类聚功能规律支配的缘故,一部分联绵词也带上了词形
变化的特点。
• 形容词重叠 为AABB式: • 恍惚—恍恍惚惚,从容—从从容容,浩荡—浩浩荡荡,
忸怩—忸忸怩怩,含糊—含含糊糊,拖沓—拖拖沓沓; • 动词重叠 为ABAB式: • 挣扎—挣扎挣扎,怂恿—怂恿怂恿,嘀咕—嘀咕嘀咕,吩
• 1981年《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第一次 明确地把语素定为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 短语、句子、句群)的第一级,并作为语法 教学的基本内容。
• 建立起语素概念的意义:
• 第一,有助于构词法向纵深方向发展;
• 第二,加强了对语素直接组成词以上语法 单位(短语、句)的认识;
• 第三,加强了词义的精细分析。
• 3.以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 社1995)为代表,用“能否单独成词”(能单独成 词的为自由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为不自由语素)、 “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否固定”(位置固 定的为定位语素,位置不固定的为不定位语素)两 条标准,把语素分为四类:
• (1)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如“胆”、“动”;
• (一)按语素音节多少来分类。可以分为: • 1.非音节语素(只有“花儿”等儿化音节
中的“儿”); • 2.单音节语素,如“泳”; • 3.双音节语素,如“尴尬”; • 4.多音节语素,如“高尔夫”。
(二)按语素意义的虚实分类。
• 这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分法: • 1.分为两类: • (1)实词素(如“人”、“民”、“和”等); • (2)虚词素(如“画儿”、“喷子”中的“儿”、 “子”)。
• (2)自由的定位语素,如“们”、“吗”;
• (3)不自由的不定位的语素,如“习”、“袖”;
• (4)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如“阿”、“子”。
确定语素的原则和方法
• (一)语素与音节、汉字的关系 • 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但实际情况
却并非如此简单,原因在于语素、汉 字、音节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 • (1)汉语中的儿化音节,如“花 儿”huār)念起来是一个音节,写下来 是两个汉字,一般认为是两个语素 (“儿”是词缀),但也有人认为文字形 式应服从语音形式,只能算一个语素。

•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语素可以分为 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两大类,从构词角度 讲,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粘着语素不 能单独成词.但可以跟别的语素结合成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构词成份来讲,语 素也可以叫词素。词素分为两大类:词根 和词缀。
三、语素的分类
• 语素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 标准。常用的有音节、意义、功能三个标 准:
• 但当时中学试行的《汉语》课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56)与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 印书馆1962)中还都没采用“词素”这一术语。
3.第一个使用“语素”这一术语的是 吕叔湘
• 在《汉语里”词”的问题概述》(俄译本, 载苏联《语言学问题》1959,5)中说: “在现代汉语里,很多‘字’已是一个语 素。”
现代语法专题研究
第2讲 语素
一、语素
• “语素”来自西方语言学中的morpheme , 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提出来的。
• 定义是:每一个音素序列,如果本身具有 意义,而其中又不包括更小的有意义的音 素序列,便叫语素。
•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最小的语 法单位是语素,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 语音语义结合体”。
二、语素名称的演变
• 1.字说 •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曾指出:“有时
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如‘人’、‘马’、 ‘红’、‘来’等。有时要两个字以上组 合起来才成为一个词,如‘鹦鹉’、‘老 头子’、‘便宜’、‘吩咐’等。” • 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字与词并不相同,但 没认清中间还存在着语素这一级语法单位。
咐—吩咐吩咐;哆嗦—哆嗦哆嗦,劳叨—劳叨劳叨。 • 属形态变化,是受类聚功能支配的结果,与单位的大小无
关,因此,我们只把它当作两个语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