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抒情说课稿

合集下载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

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作文的表现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抒情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手法3. 修辞手法在抒情作文中的应用4. 生活观察与体验对抒情作文的重要性5. 作文修改和评价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手法,能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作文表现力。

2.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将情感融入作文中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抒情作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培养观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思考。

4. 评价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抒情作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抒情作文,让学生体会抒情的手法和修辞的应用。

4. 实践练习: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抒情作文练习。

5.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评改作文,讨论改进意见。

6.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总结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练习、作文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关注学生在抒情作文中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运用和生活观察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资源:1. 优秀抒情作文范文:用于分析和讲解抒情作文的特点和技巧。

2. 作文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互相评改作文。

3.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优质课教案《写作:学习抒情》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写作:学习抒情》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当你站在泰山之巅,会想起什么?当你站在西湖之畔,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动情之处,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抒情。

(板书课题)二、写作指导(一)什么是抒情?1.定义: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就是我们说的抒发感情。

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如果高兴,我们就会放声歌唱,如果你生气——使你悲痛。

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

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2.你能说说,你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过抒情的句子吗?比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

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这样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做荷叶,把自己比做红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歌颂,同时又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重语气,加深感情。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一、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好,学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例文:选取了几篇优秀的抒情作文,让学生感受抒情的表达方式,并从中学习抒情的技巧。

3.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用抒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练习:提供了几个写作话题,让学生进行抒情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好。

2. 让学生学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用抒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够做到语言优美、表达真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好,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身边的事物有哪些美好之处?”2. 学习例文: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优秀抒情作文,感受抒情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抒情的技巧。

3.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用抒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学生练习:提供几个写作话题,让学生进行抒情写作练习,如:“我最喜欢的季节”、“我最喜欢的动物”等。

5.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欣赏,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观察感受表达身边的事物美好抒情的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最喜欢的……”为主题,写一篇抒情作文。

2. 作业答案:我最喜欢的季节春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

它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春天的气候宜人,不冷也不热。

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享受阳光的温暖。

在春天的周末,我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放风筝。

看着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翱翔,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春天还是播种的季节。

我们在学校的菜园里种下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用心照料。

2024《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2024《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引入•抒情写作基础知识•抒情写作实践指导•经典抒情作品欣赏与解析•学生作品点评与改进建议•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引入抒情写作的定义与重要性抒情写作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写作方式。

抒情写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抒情写作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是创作优秀作品的重要手段。

010203抒情写作可以追溯到古代诗歌和散文,如《诗经》、《楚辞》等。

在现代文学中,抒情写作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抒情作品。

抒情写作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抒情写作的历史渊源抒情写作可以表达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通过抒情写作,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性本质,增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抒情写作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日记、信件、散文等,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抒情写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02抒情写作基础知识抒情写作的特点与分类特点以情感为主导,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和情感变化,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分类根据抒情方式和表达情感的不同,可分为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情等类型。

抒情写作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语言风格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注重音韵、节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表达技巧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抒发感慨等方式,将情感融入字里行间,使读者产生共鸣。

抒情写作的常见误区及避免方法误区情感表达过于夸张或虚假,缺乏真实感受;语言过于华丽或矫揉造作,失去自然之美。

避免方法注重真实感受的抒发,避免无病呻吟;运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03抒情写作实践指导主题选择与立意构思主题选择挑选与自身经历、感受密切相关的主题,如亲情、友情、爱情、自然等,确保有真情实感可以抒发。

立意构思明确文章要表达的核心情感或思考,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的构思,挖掘独特的角度和见解。

情感酝酿与表达技巧运用情感酝酿在写作前通过回忆、想象等方式,充分激发内心的情感,使自己进入一种情感饱满的写作状态。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抒情是人类进行创作的缘由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一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方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无心之文”,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时怎样抒情。

二、写作指导1.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即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②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③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④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1.选择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写作《学习抒情》教案1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融情于物”(间接抒情——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要求掌握一定的话语组织方式。

重点难点1、学会“融情于物”,亦即间接抒情。

2、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学情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记叙能力,但多数停留在记流水账的层面上,叙事干瘦,少润色,尤其不善把情感融合进来,或抒情生硬,直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抒情”,导入本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写作方法:融情于物。

所谓融情于物,就是在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当中寄托写文章的人或是文章中写到的人的内心情感。

这种方法好比给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穿上了一件隐身衣,你可能从字面上看不到“情”,但能体会到“情”,正所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二、读课文,归纳技法(一)例文示范:片段一: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蜡烛》八年级上)片段二: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台阶》八年级上)片段三: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芦花荡》八年级上)2、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以上片断写了什么“物”?是怎么写“物”的?表达了什么人的什么情感?片段一①蜡烛的火焰②大围巾①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情态)②黑色的(颜色);表达了老妇人内心的沉痛之情,对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哀思。

片段二①台阶②桃树③柳树④旱烟雾①别人家的高高的(形状)②遮出一片绿阴(情态)③树枝摇来摇去(动态)④飘来飘去(动态);“父亲”对有高台阶的人家的羡慕,对造高台阶的渴望、执着;暂时无力造高台阶的愁绪。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 学习抒情》说课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 学习抒情》说课教学课件

到的“魔鬼训练”,而科比却从来没有一刻停下脚步。在赛场上,他的一个转身,一
个停顿,一个后退,让篮球在他手中随意玩转。一个轻微的抬手假动作,一个看似简
单的空中停滞,让球飞出了漂亮的弧线,直至飞射进篮筐。每一次的力挽狂澜,都让
全场的球迷热血沸腾。他们热切地挥手、狂欢、呼喊,他们见证着科比的辉煌。
技能点
人物特点 典型事件 细节描写
活 动
三 画骨说人
“欲求人物之生动,不全在相貌的 特殊,而多赖性格与行动的揭露与显示。 性格与处境相值,逼出行动;行动乃内 心的面貌。”
——老舍《略谈人物描写》
(一)明确人物精神 包括人物的性格、品质、气质、品格等方面。
第一组:活泼 幽默 热情好客 第二组:善良 真诚 舍己为人
转。一个轻微的抬手假动作,一个看似简单的空中停滞,让球飞出了漂亮的弧线,
直至飞射进篮筐。这是每一场比赛都能看到的场面。而这所谓的“司空见惯”,是
他在训练场用成吨的汗水换来的辉煌。
片段2:
18岁起,每天凌晨3点起床训练,晚上9点结束。训练场空旷冷清,唯有一架篮筐,
一盏孤灯,一个篮球,和一个从未停歇的背影。艾弗森说,这是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达
一 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 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二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 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 怀有怎样的情感?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 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 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写作时,有鲜活的材料,有表达的欲望,并不意味 着写出来的的作文就一定有真情实感。甚至自己写得 泪雨滂沱,别人看了却无动于衷。原来,写作文还需 要一定的表达技巧。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书写表达的要求越来越高。

写作作为一门语言技能,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的学习中,写作作为一环不可或缺,在教学中应该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学习抒情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概念和写作要点;2. 掌握抒情作文的三种基本体裁:议论文、表达文、抒情诗;3. 能够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提高写作水平;4. 能够在具体写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抒情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 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素和规范3. 抒情作文的三种基本体裁:议论文、表达文、抒情诗【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由于本课程是针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来介绍一下抒情作文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类型,激发学生对于抒情作文的兴趣,为下一步具体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知识传授(25分钟)1. 抒情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向学生详细介绍一下抒情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让学生从宏观上理解什么是抒情作文。

通过将文章、诗歌等文本进行分类,并举一些例子进行解析,让学生明确的掌握抒情作文的概念和种类。

2. 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素和规范在掌握了抒情作文相关基本概念之后,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下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素和规范。

在这里,我们可以聚焦于写作中的一些常见规范,如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恰当、构思合理等方面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写作规范,提高写作水平。

3. 抒情作文的三种基本体裁:议论文、表达文、抒情诗在此部分,我们需要对抒情作文的三种基本体裁:议论文、表达文、抒情诗,进行详细介绍及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抒情》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学习抒情》。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以及课文小结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文章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以情动人,抒情是写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

但是抒情比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学生很难把握。

因此,要“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2.七年级下学期,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

但是,记叙文中应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的抒情就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切不可喧宾夺主。

因此,将“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作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抒情。

3.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

本单元就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

应联系所学课文,做到课内学范例,课外善模仿。

写作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应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学习两者基本的抒情方法。

二、说学情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

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

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

学生:提前一周思考写作题目:《乡情》和《我的烦恼》。

二选其一挖掘可写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了解抒情(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导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3.反馈指导:(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即抒发感情。

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

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

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

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导语: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

”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

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

1.出示任务: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进行对比,体会抒情的好处。

片段一: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

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

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

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片段二: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

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

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支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妈妈,谢谢您!2.反馈指导:(1)学生反馈:片段一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片段二除叙述外还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2)教师补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这种表达方式叫抒情。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二、名篇引领,感知抒情(一)名篇指路,初识抒情导语:叶圣陶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也有间接表现作者情感的名篇。

研读这些名篇有利于我们区分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间接抒情,并继而掌握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技法。

1.出示任务:让我们阅读名家名篇,体会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不同。

区分哪些是直接描写,哪些是间接描写?(PPT显示3页)片段一: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羚羊木雕》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片段三: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最后一课》片段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片段五: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散步》片段六: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土地的誓言》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片段八: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走一步,再走一步》2.反馈指导:(1)学生反馈:片段一、二、三、四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采用间接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表达比较直接,篇幅较短;间接抒情表达委婉,要将人、事、景、物融为一体,篇幅较长。

(2)教师引导: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

根据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

比如:片段三《最后一课》中,文章充分讲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特殊经历,并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展现了这节课的悲壮情调之后,才让小弗郎士用一句话抒发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这就显得自然而然,真切动人。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体悟,用我的心去味万象,那么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

比如:歌词“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借太阳和花来表达感情。

(二)比较分析,体会不同1.出示任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填表区分。

(1)学生活动:结合课本p44页圈点勾画两种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达效果。

(2)教师引导:准确区分两者的概念及表达效果,可以让我们在作文中更好使用两种抒情方式,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三)区分类型,体会间接抒情导语: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比,必须得有一种凭借,即要有一种“附着物”作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议论中、或叙述时,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创造一种诗意的意境,让你去感受、去品味。

因此,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出示任务:间接抒情,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或者说,间接抒情有几种类型呢?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隐,隐到不直说别人也能感觉到。

借写景抒情,关键是选择善于引发真情的景物。

比如:片段五《散步》通过对田野、绿芽、冬水等描写,展示了春天的浓厚气息,对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描摹景物,处处充溢着作者莫怀戚的情感,正所谓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浑然天成。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

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比如:片段六《土地的誓言》就是融情于物,借东北特有物产,抒发了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与爱恋。

记事抒情(融情于事):借叙事抒情,叙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过程,而是要把浓郁的情感融入叙述之中。

要选择生动感人的细节作为情感的凝聚点,着力用情。

比如:片段七《最后一课》刻画了韩麦尔先生用全身力气写下“法兰西万岁!”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义的“最后一课”,震撼每个心灵!议论抒情(融情于理):议论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结尾表达作者的观点。

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议论。

比如:片段八《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在文末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啊!(1)学生活动:结合文中间接抒情经典名篇(片段五——八),区分间接抒情的四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