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毕业论文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作者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武汉理工所有特此声明作者专业:作者学号:作者签名:年月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Analysis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摘要近几十年,全球经济不断向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服务贸易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被称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我国服务贸易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顺利加入WTO,服务业的开放日益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焦点问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的,存在很多的问题,中国贸易对象还是以货物贸易为主,经济增长还是以货物出口来带动,其原因在于国家对服务贸易政策的轻视而倚重货物贸易。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今服务贸易的形势,就服务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从数据以及根据其他专家的看法,阐述我国服务贸易的进步、不足,就结构不合理、管理不当、法律制度缺乏、人才稀少等项总结,最后就这些情况给予本人的建议。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服务贸易的概念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第二部分具体地讲述了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第三部分则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的问题,第四部分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经济增长;政策建议AbstractIn recent decades,the global economy of gravity is undeniable inclining to service industry.Trade service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Standard of measuring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it is honored as the new engine of the 21st century.From Reform and Opening-up,our country’s servi ce trade was great developed.After years of efforts,Chinese has joined the WTO.Opening of service trad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pr oblem of China’s opening.But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y,China is in behind.It has many problems,Chinese trade market still is dominated by trade in goods,economic growth is promoted by export of goods,because the government contempt the service trade and value the good trade.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current trade services,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services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ata, elaborate the progress and inadequate of our country. It summary and give advice of the the irrational structure,the incorrect management,the incomplete legal and so o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service trade and economic impact.The second part to be specific about China's service trade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 and its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third part is analyzed the problem of China's service trade.The fourth part shows the author China's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Key words:service trade;economy growth;countermeasure目录引论 (1)一、服务贸易基本概述 (1)(一)服务贸易的概念 (1)(二)服务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2)二、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3)(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3)(二)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 5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6)(一)中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不合理 ...................................................- 6 -(二)中国服务贸易人才的匮乏 ......................................................- 6 - (三)中国服务贸易法律的不健全 (7)四、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8)(一)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体制 (8)(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8)(三)加大服务贸易开放程度 (9)(四)健全服务贸易法律制度 (9)(五)加大服务贸易人才培养 (9)结语 (10)主要参考文献 (11)引论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

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的研究

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的研究

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机遇及挑战的研究文/李瑞敏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迭代,相对于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服务贸易占比越来越高,由此可见,服务贸易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发重要,我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势在必行。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分析一、对中国的服务贸易总体状况进行分析(一)对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分析表 1 2018-202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根据有关数据,2016―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为9.4%,高于同时期全球的增速7.3%。

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平均增速分别为7.8%和12.8%,出口的增速高于进口的增速,这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大大提高,由表1可知,从数额来看,我国在2018年的进出口总额为52400亿元,到了2021年服务贸易总额为52983亿元,因为从2021年以来,我国外贸继续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开局比较好,主要是在持续改善外需和稳定国内经济的双手协管下出现的良好局面。

从增速来看,2019年增速较低,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增长的,2020年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是下降的,比2019年的服务贸易总额降低了15.8%,主要原因是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贸易总额和增速都急剧下降,但是进出口额的增速总体是增长的。

(二)服务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表2 2018-2022年前8个月服务贸易总额占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服务贸易总额占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2018年为17.17%,2019年为17.18%,与2018年相比,2019年所占比重只有较小幅度的增长,2020年为14.17%,比2019年所占比重降低3.01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是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服务贸易的发展受阻,2021年为13.55%,比上年降低0.62个百分点,2021年世界各地的疫情都非常严重,为了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对出入境贸易实行严格管制,导致2021年服务贸易增速大幅降低,但是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比重已然超过2021年的数据,由于全球疫情形势好转,所以服务贸易的发展势头良好。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doc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doc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透视,针对我国服务贸易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各个不同角度的观察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一一破解,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贸易结构一、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透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服务贸易迅猛发展。

2007年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服务贸易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入世后,中国全面履行了加入WTO时所做的开放服务的承诺,向外资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服务贸易各领域吸引外资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1982年到2007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都成倍增长,进出口总额由44亿美元激增到2509亿美元,占世界比重由0.6%升至4.0%,已经跻身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前十之列。

但从我国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服务贸易一直呈逆差状态,所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围绕9%上下波动,远低于主要服务贸易国甚至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不同服务贸易行业竞争力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是建筑服务业, TSC指数为正数,RCA指数大于0.8,具有中等程度的国际竞争力;第二类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TSC指数为正数,RCA指数小于0.8,国际竞争力较弱;第三类是运输服务、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特许使用费和许可费以及个人文化与娱乐服务TSC指数为负数,RCA指数远低于0.8,国际竞争力极弱。

以2006年为例,运输出口210.2亿美元,进口343.7亿美元,逆差达到133.5亿美元,成为我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行业;同期旅游业顺差额为96.3亿美元,是我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顺差行业。

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的TC指数为负,RCA指数小于0.6,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低,处于比较劣势。

因此,找到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改变这一现状乃当务之急。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自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1.外贸总额不断增加:中国的外贸总额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31.5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为17.23万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为14.31万亿元人民币。

外贸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中国加强市场开放和减少贸易壁垒的努力,中国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高科技产品、机电产品、通信设备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中国的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这有助于提高贸易的附加值和利润率。

4.贸易模式创新: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模式也发生了变革。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贸易,这不仅提高了贸易的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还促进了贸易的多样化和创新。

5.贸易伙伴不断扩大:中国的贸易伙伴也在不断扩大。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欧盟、东盟等。

6.“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也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倡议为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并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贸易模式的创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继续发展壮大。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进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构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生产方式和价值链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因此,探讨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分析,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在全球经贸中的地位和作用,引领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价值链基本概念所谓“价值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到售后服务等不同环节的产品或服务,形成了相对相互关联、组成整体的生产流程。

价值链是分析企业或产业竞争优劣、发展方向的最基本工具和方法之一。

在进出口贸易中,若以出口为例,那么一个商品的价值链可以概括为:原材料采购、初步加工、生产制造、包装与运输、销售与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各有所长或所短。

因此,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优势,就需要了解到贸易商品价值链的结构和构成,并合理分配和整合资源。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和优势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和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全球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进出口贸易是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时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也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五大贸易顺差。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五大外贸国之一,大量进出口贸易和外汇储备的积累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

3、重视贸易的国家。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进出口贸易,常常从多个层面出发对进出口贸易进行支持和保障。

这也增强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中国作为全球进出口贸易的核心地区,其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1、新兴行业的竞争。

随着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传统竞争格局面临失衡的局面。

2、贸易保护主义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市场准入和贸易信任等方面的挑战也同步而至。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结构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之一,其外贸业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的进出口总体情况以及商品结构两个方面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自开放以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32.16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为17.23万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为14.93万亿元人民币。

与2001年相比,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3倍以上。

这种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外贸政策的和全球化的推动。

其次,中国的商品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的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例如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

而进口商品则主要是石油、钢铁、汽车等资源性产品和高技术产品。

这种商品结构的调整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中国继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渐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型,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亚洲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等。

其中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尤为频繁,双方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了彼此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增加。

但是,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抬头。

这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导致一些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中国的竞争力。

此外,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波动也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推动国内的创新能力提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新的出口竞争优势。

同时,积极寻求多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扩大市场开放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多样性和质量。

综上所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并且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强与各国贸易伙伴的合作,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这份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并着重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快速扩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32.2万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了1.9%。

其中,出口总额为17.93万亿元,进口总额为14.27万亿元。

此外,中国的贸易伙伴也逐渐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日益深入。

然而,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不断加大,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人民币汇率也在不断上升,对中国出口产生了压力。

未来趋势分析在未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势将会更加复杂。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趋势将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险有可能加大,特别是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情况下,美中经贸关系面临不确定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将会朝着更加优质、创新、绿色、平等的方向前进。

具体而言,未来几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点:1. 服务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服务业的逐步开放,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增长将会继续加速。

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些新兴服务领域的领跑者,有望成为未来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

2. 创新驱动的贸易将逐渐成为主流。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从生产效率低下、低技术含量的阶段转向了高端、高价值、高品质的阶段。

在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推动下,未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会更加注重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等创新型产品的输出。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本文利用2001年至2014年的数据,从规模、结构、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逆差扩大、结构不协调和竞争力差等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标签:服务贸易;现状;问题;对策一、引言在2001年入世之后,中国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042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随着中国经济向第三产业转型升级,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这对于改善贸易与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和问题分析1.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但贸易逆差扩大入世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取得了快速增长。

从2001年到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量从719亿美元增长为6043亿美元,增长了8.4倍。

其中,服务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从2001年的390亿美元、329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821亿美元、2222亿美元。

进口额年均增长率为17.8%,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15.8%。

中国服务贸易世界占比提高,但出口占比较低。

2001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世界占比为2.4%,2014年升至6.3%。

其中,服务贸易进口世界占比从2.6%提高到到8.1%,中国成为服务贸易第二大进口国。

由此可见,中国对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然而,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占比仅为4.6%,落后于美、英、德、法居于世界第5。

服务贸易逆差扩大。

从2001年到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如图1)。

2001年贸易逆差为61亿美元,2014年高达1599亿美元。

尤其在2011年至2014年四年中,服务贸易逆差年均扩大345亿美元。

2.服务贸易以传统服务为主,贸易结构逐渐优化根据生产性服务的要素密集属性,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主要包括运输、旅游等服务,这类服务的附加值较低;另一类是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主要包括通信、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电影和音像等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务行业出口贸易利益分析姓名:王林丽学号:1071806129 班级:财管1071摘要: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服务业将逐渐取得国民经济活动的主导地位。

本文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因素及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如何构筑国家竞争优势以及从产业结构、管理体制、现行政策等角度提出了若干战略思考。

关键字:服务业国际贸易结构分析政策建议一、引言中国实现对外开放战略以来,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不断加快,服务出口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服务出口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是,总体上中国依然是服务贸易小国,且服务业出口层次低,与中国作为制造业出口大国的地位形成鲜明反差。

服务进出口贸易在持续稳定增长的同事,内部结构不断变化。

作为外贸构成中重要一环的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在这种趋势下,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最终改变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因此,从不同角度分析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内在机制和实现途径及方式,对与制度可持续的适应经济长期增长的服务贸易发展政策尤为重要。

尤其是服务贸易作为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紧密联系的贸易形势,不断扩大和累积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对于提升我国以工业制品为主的贸易结构和通过服务进口的技术外溢不断缩小国内外技术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增长进程中的中国服务贸易:现实描述(一)中国服务贸易参与全球化的特征和事实在全球贸易快速发展和中国货物贸易强劲增长的支持下,中国服务贸易克服了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20亿美元。

其中,服务贸易出口(或收入)467亿美元。

单一的从服务贸易指标的绝对值和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难以准确衡量中国参与服务全球化的程度,必须结合中国在全球服务业发展中的相对低位和服务业的中国经济中的相对地位才能较为准确把握服务全球化的内涵。

以下两个指标为测算中国服务贸易全球化指数和制造业贸易全球化指数: STRG=(STRD/TTRD)/(SGDP/TGDP) MTRG=(MTRD/TTRD)/(MGDP/TGDP)式中,SGDP 为服务业GDP,TGDP 为总量GDP ,STRD 为服务贸易额,TTRD 为贸易总额,MTRD 为制造业贸易总额,MGDP 为制造业GDP 。

该指标值若等于1,表明中国服务贸易(或制造业贸易)在中国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与服务业(或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相同;若小于1,表明中国服务业贸易(或制造业贸易)在中国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低于服务业(或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若大于1,则表明服务业全球化(或制造业全球化)相对水平较高。

根据1983—2007年的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中国服务贸易全球化指数的平均值仅为0.31,相对于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服务贸易在中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偏低,而制造业全球化指数远远高于我国的服务业,这也符合了我国作为劳动密集型国家的特征。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参与全球化的程度非常低,但也预示中国服务贸易参与服务全球化的潜力非常巨大。

(二)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的生产中包含三种要素:体力要素、人力资本要素和实物资本。

这三种要素决定了服务贸易价值的大小,从而也决定了某个国家在这种服务项目上有无优势。

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方面分析,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部门是旅游业、运输和其他商品服务等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三大传统服务部门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85%以上。

与此相对比,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部分出口规模不大,所占服务贸易总额的份额较低,增长速度缓慢。

(三)服务贸易竞争力从贸易竞争指数角度分析,在数多数年份为正数,表明在改革开放之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内,中国服务贸易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在1991年中国服务贸易竞争指数达0.26。

1997年以后,各年服务贸易竞争指数为负数,贸易比较优势表现明显。

2003年,在美国和亚洲经济改善的带动下,全球经济增长好于预期。

货物和服务贸易走出了2001年以来的低迷状态,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3年全球服务贸易额年增长率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未经价格调整的服务贸易出口17630亿美元,同比增长l2%,较2002年增速加快了6个百分点。

三、影响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因素分析(一)高等生产要素相对贫乏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的电讯、高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

高等要素是后天开发的,对机、通信、金融等国际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整体上,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基础要素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而高等要素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

我国大力发展国际、国际运输以及与农业有关部门的服务具有较好的先天条件;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资金相对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发展滞后、劳动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

从中长期看,高等要素的贫乏将成为制约我国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

(二)服务需求潜力巨大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取决于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较状况,即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

一国国际贸易的扩张,必须基于充足的国内需求及强烈而独特的需求偏好。

这主要体现在需求的导向和规模的差异上,如果某种服务的消费能引导世界新潮流,或者国内需求规模巨大,这种服务的生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随之市场国际化逐步加快,国际竞争力才会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大多数居民在已经解决了基本吃、穿、和部分用的基础上,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大大提高,消费与储蓄偏好发生变化,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对包括旅游在内的休闲服务,以及与信息、教育、房地产、汽车、电信、金融、保险等行业相关的服务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加,前景十分广阔。

这一服务市场优势,是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

(三)相关产业支持不力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竞争已不单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是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集体行为,单靠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单打独斗,是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的。

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相关产业间合作的紧密程度;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相关产业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

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条块分割仍局部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恶性竞争俯拾即是(如旅游业),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

其实,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产业的支持。

(四)政府的辅助作用比较弱化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政府作用不可忽视。

政府作用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产业、行业、企业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孵化与激励,以及对竞争规则的完善与监督。

我国政府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干预轻孵化的倾向,对教育、研究、开发的投入和指导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对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很不利。

但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政府完全有能力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

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研评估与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关于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思考(一)从战略上要重视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改变过去重视第一、第二产业,忽视第三产业;重视货物贸易,忽视服务贸易的观念。

要把国际服务贸易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就业、国际收支和经济平衡增长的战略性大事来抓。

要充分认识到国际服务贸易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服务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全面提高我国服务业竞争能力,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国家要继续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使产业政策适度向第三产业倾斜,并明确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其次,要注意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发展服务业中的作用。

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服务业门类多,层次高低悬殊,仅靠某一方面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由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一起上。

(二)抓住机遇,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第一,要切实改善状况,加强对高新技术等高等要素的孵化。

高等要素的供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

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供给能力,促进国际服务贸易长足进展,对于我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要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予以政策倾斜与扶持。

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财政、信贷等优惠措施,辅之以积极的产业结构、组织、技术政策,努力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第三,要加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微弱的,特别是物流、保险、计算机数据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很难与外商抗衡。

我们应该尽量多考虑困难,加快建立起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做到有备无患。

(三)建立健全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我们正处在协同制胜的经济,知识和技术使得各产业只有相互支持才能持续发展。

服务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离不开相关产业的支持,这种支持既包括服务业内部诸于批发、零售、餐饮、运输、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公共管理、教育、卫生等各业间的相互支持,又包括农业、工业对服务业的促进。

由于传统体制的约束,我国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还不够健全,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盘调度全国的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

尤其是在规划服务业内部企业规模和市场秩序,处理竞争和垄断的关系,推动服务技术进步方面,我们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服务业内部,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基础还十分薄弱,三次产业间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与升级。

因此,彻底改变重产品轻服务的思路,建立高效的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是十分必要而紧迫的。

(四)在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开放服务业的开放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封闭状况,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进入和退出,它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个方面。

我国有些服务业的垄断性很强,如电信、银行、保险等。

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导致服务业创新不足、效率低下和竞争力缺乏。

这些行业也是我国加入WTO 的谈判中,主要缔约方要求我国开放呼声最高的部门。

在这种条件下,服务业的大幅度开放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势必对国内服务业造成严重冲击。

因此,在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应该实行对内开放,降低国内市场的垄断性,适当放宽对内资企业的审批标准,允许国内有条件的行业或企业投资和经营这些行业,通过充分的国内竞争来鼓励创新,提高国内企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