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合集下载

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千差万别。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1.以身作则作为家长,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则。

孩子天生模仿欲强,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他们往往会对一些行为进行模仿。

因此,家长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良好的榜样,用正确的行为引导孩子去学习和成长。

2.鼓励与表扬鼓励和表扬是激励孩子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

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在教育中要注意给予适度的奖励,不过多地溺爱孩子,也不要过于苛刻地批评孩子,以免给他们造成压力和挫折。

3.开展兴趣爱好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毅力。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各种活动和课程,如音乐、绘画、运动等,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4.培养独立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家长可以逐渐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情,如穿衣、整理房间等。

同时,鼓励孩子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定目标和规划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并规划行动步骤,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引导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步骤,逐步实现目标。

6.良好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是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在交流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建议,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增强亲子关系。

7.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有些孩子喜欢多动和自由发挥,这时可以采用游戏式的教育方式;有些孩子则偏好严谨和系统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例子和逻辑推理方式。

综上所述,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鼓励与表扬,培养独立性,设定目标和规划,良好的沟通交流以及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例子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例子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例子家长教育孩子时,应该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信服,让孩子听话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例子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例子一在孩子的教育中,往往做比说管用,家长的行为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发展。

当孩子范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要急着打骂,要追述一下原因,探索一下孩子的心理。

找到根源,治理源头。

儿子今年8岁,是个小顽固。

他做错事从不承认是他做的,即使当场把他抓住,他也咬着牙说不是他。

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大道理也讲了,可他还是那副德性。

这天早晨,我一起床就发现婆婆送来的花生被老鼠糟蹋了。

老鼠进了屋,抓抓不到,赶赶不走,请神容易送神难啊!如果不赶快把老鼠进来的路径堵住,家里可就要成鼠窝了。

我从这个房间找到那个房间,发现是厨房窗户惹的祸。

仔细看,乳白色的窗框上还留有老鼠脚印。

家里只有我和儿子两个人,我没开窗户,那就是儿子打开的了。

这个鬼儿子,不知跟他说过多少遍,打开窗户要随手关上,可他就是不听,得好好说说他了。

我把儿子喊过来,指着窗户还没来得及说话呢,儿子就说窗户不是他打开的。

铁的事实就摆在眼前,他还不承认。

我来气了,操起扫帚朝儿子的屁股就是一顿猛打。

可儿子宁可让我打,也不承认窗户是他打开的。

过了几天,楼下邻居喊我,我顺手打开窗户把头伸出去同邻居说话,蓦地想起,那晚的窗户就是我这样和邻居说话时打开的。

原来,我冤枉儿子了。

一阵内疚从心底涌起。

我走到儿子面前蹲下来,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儿子,窗户是妈妈打开的,妈妈冤枉你了,还打了你,是妈妈错了,对不起,儿子!”儿子什么也没说,尖起小嘴在我的脸上啄了一下。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竟发现儿子再没那么顽固了。

做错事了,不仅承认,还主动跟我说。

原来教育孩子靠打、骂、讲大道理是不行的,只有做父母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例子二古人云:“以教人者教已”。

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具备。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为一个家长,我们深知身教的重要性。

孩子们往往更加愿意模仿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听从我们的教诲。

因此,以身作则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以身作则,以及如何通过言传身教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一、以身作则的含义以身作则,意味着通过我们自己的行为示范来影响他人,特别是孩子。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交环境中,我们的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们会通过观察我们的表现和态度,来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情境和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并尽量做出正面的表率。

二、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作为家长,我们经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

但是,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对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

如果我们经常发脾气或者对孩子大声斥责,他们也会学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相反地,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孩子们也会学会处理情绪和冲突的正确方式。

三、注重言传身教除了自己的行为示范,我们还应该通过正确的言辞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谦虚、尊重和理解是我们和孩子沟通的基础。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并给予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辞,避免使用伤人的语言或者过于严厉的态度。

只有通过友善和谨慎的语言,我们才能有效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四、培养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还包括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们的行为、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我们自己不注意卫生,孩子也会忽视个人卫生习惯。

同样地,如果我们遵守规则并建立有条理的生活方式,孩子也会学会自律和责任感。

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此来影响和教导孩子。

五、与孩子共同成长通过以身作则,我们还能够与孩子共同成长。

虽然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我们可以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如何教育孩子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教育孩子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教育孩子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孩子让他懂得不攀比,不乱花钱,不物质,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下面给出几点建议:
1.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因此,父母应该首先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模范,从自身做起。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不要只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教导他们如何独立思考问题,自己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从而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理解金钱的价值,指导他们如何储蓄、投资和消费,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4. 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和责任感,让孩子也能感受到并理解这些价值。

比如,夫妻之间相互关心、照顾,帮助有孩子的邻居、朋友等等。

5. 着眼长远,注重孩子的综合素质。

不要单纯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成长,还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创造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

综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父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一些方法,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健康成长。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以身作则作为父母或监护人,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

孩子往往会模仿身边的成年人,特别是父母的行为习惯。

如果父母经常说谎或是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孩子很可能会学到这些不好的行为。

因此,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示出诚实、尊重和其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明确规则和期望孩子需要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

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例如“尊重他人”、“遵守时间表”等。

规则应该明确、简洁且一致,以便孩子能够理解和遵守。

3. 奖励和赞扬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应该及时给予奖励和赞扬。

奖励可以是一个小礼物、一次外出活动或是一些特殊权益,例如额外的电视时间。

赞扬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强孩子继续保持良好习惯的动力。

4. 提供合适的指导和纠正当孩子展示出不良的行为习惯时,父母应该提供合适的指导和纠正。

首先,要保持冷静,并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释为什么这个行为不好,并表达自己的期望。

然后,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教他们如何改正错误并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5.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孩子需要知道他们可以与父母进行开放和诚实的沟通。

父母应该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孩子犯错误或有不良行为,父母应该鼓励他们主动向自己坦白,并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

6. 培养责任感家庭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家务任务,例如整理房间、洗碗、做家庭作业等。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孩子可以学会承担责任,并理解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7. 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父母应该教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认真刷牙等。

同时,还应该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等。

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用爱教育学生

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用爱教育学生

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用爱教育学生教育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工作者更是教育事业中的中流砥柱。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们的引路人和榜样。

在教育学生的教师们更应该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用爱来教育学生。

以身作则,是指教师们要以自己的行为和言行来影响学生。

教师要求学生要守时,自己首先要守时;教师要求学生要谦虚,自己首先要表现出谦卑;教师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自己首先要从自己做起。

只有教师们以自己的行动和榜样来影响学生,才能真正的起到引领作用。

作为教师,要想真正的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值得学生尊敬、信服的人。

以身立教,是指教师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示良好的师范形象。

教师对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学生的榜样,是否体现了一个合格的师范形象。

只有当教师们自身是良好的榜样,才能真正的起到教化和影响学生的作用。

用爱教育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当今社会,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学生们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关怀、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想办法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教育应该是一种基于爱和尊重的关系,而不是一种依靠惩罚和恐吓来维持的权威。

只有用爱去感染学生,用爱去影响学生,才能真正的教育好学生。

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品德,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而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身立教,以爱心和尊重来对待学生。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言行去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积极的行为表现。

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学习、认识、感受,从而去模仿,去学习。

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教育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的作用。

除了教育学生,教师们还要主动学习和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培养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培养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

培养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培养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培养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篇1如何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子女是每个家长渴望解决的问题,在此我简单的谈谈我在教育贵心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影响孩子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便是潜移默化。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地在影响着孩子。

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在影响着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诚实的家长才能培养出诚实的孩子;出口就说脏话的家长,不可能培养出文明的孩子;自私自利的家长培养不出大公无私的孩子。

要培养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家长自己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独特的教育作用。

在这点上,我有具体的体会,我有口头语是“滚”,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被贵心学去了,一点事不好,就说滚,而且还让幼儿园有些小朋友学去了,我一看这样不好,就不断的对贵心说:妈妈不对,我们一起改。

改了很长时间才有所好转。

一些坏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学起来很容易,但改起来很难,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特别注意。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现在很多家长以孩子学了多少东西,例如:会背多少唐诗、能认多少字等等来衡量孩子是否聪明好学,我感觉这样是不对的。

其实,对于我们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养成好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将他们的一些坏习惯改掉。

我们家贵心特别好动,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我就针对性的在平日多进行能够让他注意力集中的训练,例如我经常和贵心一起轮流数数,我数1他数2我3他4这样数下去,看谁先数错,贵心很爱玩;在玩具上,我和他爸有意识的多给他买积木,贵心很爱玩搭积木,有时一玩儿就是一个多小时。

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事例

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事例

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事例
在今天的社会中,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以下是一些关于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事例:
1. 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位妈妈每天都坚持吃水果和蔬菜,从不吃垃圾食品。

她的孩子也跟着她一起吃水果和蔬菜,从来不吃垃圾食品。

这位妈妈尤其重视在孩子的午餐里加入蔬菜,以及在晚餐时让孩子们尝试新的蔬菜和水果。

2. 保持身体健康
一个父亲每天早上都会去锻炼身体。

他的孩子们看到这一点后也开始积极锻炼身体。

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让他们更健康。

3. 注重学习
一位母亲经常鼓励她的孩子读书,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

这位母亲也会经常自己阅读,让孩子们看到她认真学习的样子。

这位母亲还会定期与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

4. 倡导诚实和正义
一位父亲教导他的孩子们不撒谎,并且要勇敢面对后果。

他还鼓励他们要站起来支持正义,不要纵容欺负别人的行为。

这位父亲自己也是一个诚实和正义的人,他的孩子们也受到了他的影响。

这些家长以身作则的事例表明,孩子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所以父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教育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儿教女先教己.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若教子”。

许多父母都希望能教育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却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的坏毛病,难以教化,却不知道,自己的日常言行,已在无形中引导了孩子,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生活中,有些父母喜欢打牌,孩子便常会凑过去看;有的父母喜欢看电视,孩子也会坐在一边跟着看;父母喜欢打游戏机,孩子从小便也会打游戏;父母常常高声说话,或是讲粗话,孩子便也学了去;同样,父母身上的优点,孩子也会模仿,我们在孩子的身上,不难看到父母的影子。

记得在读高中时,有一回学校大扫除,当我们都在地上忙着拔除杂草,清理石阶时,却突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这里,还有这里,要弄干净了。

”听到时不免心中一惊,是谁?抬头一看,竟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只见他两只手背在身后,仰着头,有些趾高气扬的样子。

我有些奇怪,他在跟谁说话呢?没料到,小男孩走了过来,用那小小的手指到处指一指,严肃地冲着我们说:“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要扫干净了。

”我一看,都很干净啊,不一会,他又指着另一处,说这边也要弄干净,见我们没反应,又连续指了好几处,我才发现,原来,这小男孩是闹着玩的。

终于有一个同学受不了,站起来,对孩子说:“来来来,你来做一下给我们看,要不然我们不知道怎么弄干净。

”孩子一听,马上吓得逃开了,可是不一会儿,竟又跑回来,继续指手划脚。

我很纳闷,问同学,这孩子怎么回事?怎么说话动作,像老师教学生似的。

同学这才笑着告诉我说,孩子的父亲是一位初中老师,他经常跟在他爸身后,看他爸教学生,一下就学去了。

没过一会儿,我便看到孩子的父亲过来了,双手背在身后,那神情,与孩子刚才的样子真是相像,孩子此时就跟在父亲的身后,也仍背着手,一前一后,真是一对父子。

我当时便很惊讶,孩子的模仿能力这么强,父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形中都被孩子学了去,学得那么像。

之后,当我学习了传统文化才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常的言语行为,就在教育孩子。

曾看到一则报道,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考试都是名列前茅。

而这个孩子,不但成绩好,品德也很好,性格文静、和善。

可奇怪的是,当记者去采访他的父母时,父母却说,从来没有教过孩子!没有叫孩子读过书,也没有为他请过家教,孩子好像天生就很乖,不用教似的。

后来,记者才发现,原来孩子的父母都是很喜欢读书学习的人。

每当他们下班回家后,吃过饭,大家一起收拾完家务,父母便都到房间里去学习钻研去了。

虽然家里有电视,但从来不看电视,因此,孩子看到父母那么勤奋好学,自然而然就去读书,根本不用催。

这真是身教的力量!
而这对父母,除了平常好学之外,彼此还很和睦,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互相尊重,互相礼让,整个家庭因此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与和睦的磁场,孩子天天在此熏陶下,不仅学习成绩很好,品德也像父母一样,和善而端正。

当我看完这则报道,便非常敬佩孩子的父母,他们用自己的立身处事,给予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无形中,就教化了孩子,使他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反之,父母不能正确引导孩子,便会对孩子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有位朋友告诉我,一个孩子,他的父亲教他说:“如果有人打你,你就狠狠打他,不要怕,打出什么问题,有爸爸在,爸爸负责。


于是,这个孩子在学校特别坏,老师都管不了他,怎么教都不肯听,因为父亲先入为主,就这样教他的。

然而试想一下,从小让孩子养成好斗的习气,长养的不是孩子的宽容心、仁爱心,反是一颗暴戾、无所畏惧的心,想用武力征服身边的人,那孩子一生,会走向哪个方向?
在眼前看,好像孩子不吃亏,却看不到,对孩子一生而言,确是吃了大亏了。

强暴的性格,会使孩子在人生中,更易与人结下怨仇;遇事不能忍耐,争强斗胜,遇到比自己更强暴的人,恐怕孩子那鲁莽的态度,会将自己推向绝路;不能克制自己的性情,急暴易怒,也会使他在人生中遇到更多的挫折与障碍;不能宽容,喜欢打斗,别人对他也会敬而远之,当遇到困境,便少有人愿意帮助他;而若真的将别人家的孩子打出问题来,父母真会心安吗?长大后,孩子无法自控自己的行为,一旦触犯了法律,难道不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吗?
有时我们以为是在爱孩子,实际却是在害孩子。

在孩子生下来后,幼小时期,心中是没有是非标准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因此,会自然地将父母的话当成行为准则,一旦误导孩子,便会给孩子一生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怎么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呢?
“养不教,父之过。

”抚养、教育孩子,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教他们正确为人处事的态度,才能让孩子一生立于不败之地。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人、敬人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关爱与敬重,同样,也会让孩子在遇到挫折与低谷时,得到他人的善意相助,这样对他的一生才真正有帮助因此,父母就像是孩子的领航人,是要带领孩子越过茫茫大海,到达光明幸福的彼岸的,但倘若连父母自己都认错方向,又如何将孩子引到幸福的对岸呢?故有言“教儿教女先教己”,能用正确的立身处事,给孩子最好的示范,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带领孩子走出一条光明幸福的大道来,这便也是“以身作则”啊!为人父母,又怎能忽视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