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混合运算

合集下载

四则混合运算公式

四则混合运算公式

四则混合运算公式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运算式。

它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领域。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一、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出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运算式。

例如,2 + 3 × 4 ÷ 2 - 1,其中包括了加法、乘法、除法和减法四种运算。

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需要根据运算的优先级和结合律来确定运算的顺序。

二、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一定的运算顺序,即先乘除后加减。

这是因为乘除法的优先级高于加减法。

例如,2 + 3 × 4 ÷ 2 - 1,按照运算顺序,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最终得到的结果是3。

三、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场景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购物时,需要计算商品的价格和优惠后的价格,就需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又如,在工程计算中,需要计算材料的成本和工时的费用,也需要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还广泛应用于金融、统计、物理等领域。

四、四则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运算的顺序,按照乘除法优先于加减法的规则进行计算。

其次,要注意括号的使用,括号内的运算要先进行。

此外,要注意除数不能为零,否则运算结果将无法得出。

最后,要注意对运算结果进行合理的取舍,保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五、四则混合运算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下面通过一个实例进行分析。

假设小明去超市购买了一箱苹果,每箱有12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3元。

小明想知道购买一箱苹果需要多少钱。

这个问题可以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

需要计算一箱苹果的总价格,即12 × 3。

然后,将计算结果与其他费用进行加法运算,得到最终的购买总费用。

假设其他费用为10元。

则整个运算过程可以表示为:12 × 3 + 10。

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便计算我们如何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呢?以下是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例如:75+124+225=124+75+225=424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例如:25×37×466=37×25×466=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减),即(a+b)×c=a×c+b×c【(a-b)×c=a×c-b×c】。

例如:(40+4)×25=40×25+4×25=10006、减法的性质: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几)个数,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这两(几)个数的和,即a-b-c=a-(b+c)。

【a-b-c-……-n=a-(b+c+……+n)】例如:875-324-376=875-(324+376)=1757、除法性质基本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除以后几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除数,再除以第二个除数。

a÷b÷c=a÷(b×c)=a÷c÷b。

例如:2500÷4÷256=2500÷(4×256)=2.xxxxxxxx综合练:2×6.6+2.5×611-6-14.6+3+6+5.43×(-÷) = 2583.xxxxxxxx4以上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简便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1.运算法则: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运算法则:1.1加法法则:两个数相加,结果等于这两个数的和。

例如:2+3=51.2减法法则:两个数相减,结果等于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

例如:5-3=21.3乘法法则:两个数相乘,结果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3=61.4除法法则:两个数相除,结果等于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

例如:6÷3=21.5括号法则:在括号中的运算先于其他运算进行。

例如:(2+3)×4=20。

2.运算顺序: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来进行。

具体的运算顺序如下:2.1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括号内的运算优先级最高,要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例如:(2+3)×4,先计算括号内的2+3,得到5,再将5与4相乘,最终结果为20。

2.2其次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乘法和除法运算的优先级高于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5×3+2÷4,先计算5×3得到15,再计算2÷4得到0.5,最后将15加上0.5,得到15.52.3最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加法和减法运算的优先级较低,要在前面的运算完成后进行。

例如:15+5-3,先计算15+5得到20,再将20减去3,最终结果为17需要注意的是,当存在同一优先级的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例如:6÷3×2,先计算6÷3得到2,再将2与2相乘,最终结果为4综上所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法则,运算顺序为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然后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最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遵循这些法则和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3—94页,练习二十的第;一10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运算定律教师:“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

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十2.5)×4=4.3×4×2.5×4(700十1)×68=700×68十68153×(220十57)=153×220十5763×8十37×8;(63十37)×(8十8)还可以做练习二十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a×10)×b=a×10×b=a×b×10=(a×b)×10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

谁能举个例子?”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运算定律。

说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指的是:包括有加、减、乘、除以及括号(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算式运算。

四则指的是:加、减、乘、除。

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运算中,先算括号内的数,括号从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后从高级到低级。

扩展资料:加法运算性质: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得到:几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几个加数相加再和其他的加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例如:34+72+66+28=(34+66)+(72+28)=200。

减法运算性质:①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

例如:134-(34+63)=134-34-63=37。

②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个数先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减数。

例如:100一(32—15)=100—32+15=68+15=83。

乘法运算性质:①几个数的积乘一个数,可以让积里的任意一个因数乘这个数,再和其他数相乘。

例如:(25×3 ×9)×4=25×4×3×9=2700。

②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让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例如:(137-125)×8=137×8-125×8=96。

除法运算性质:①若某数除以(或乘)一个数,又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则这个数不变。

例如:68÷17×17=68(或68×17÷17=68)。

②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积,可以用这个数依次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例如:320÷(2×5×8)=320÷2÷5÷8=4。

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1. 介绍四则混合运算是指包含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数学运算。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以求得正确的结果。

四则混合运算常见于数学课程中,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运算方式。

2. 加法加法是四则混合运算中最简单的一种运算方式。

在加法中,我们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例如,2 + 3 = 5。

3. 减法减法是四则混合运算中另一种常见的运算方式。

在减法中,我们将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例如,5 - 2 = 3。

4. 乘法乘法是四则混合运算中比较复杂的一种运算方式。

在乘法中,我们将两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例如,2 * 3 = 6。

5. 除法除法是四则混合运算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运算方式。

在除法中,我们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商。

例如,6 / 2 = 3。

需要注意的是,除法中不可以被除数为0。

6. 运算顺序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运算,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我们遵循以下运算顺序:1.首先进行括号中的运算;2.其次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运算;3.最后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这样的运算顺序可以保证运算的准确性,避免了运算顺序带来的结果错误。

7. 示例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

例子1计算表达式2 + 3 * 4 - (5 + 2)的结果。

首先按照运算顺序计算括号中的运算(5 + 2) = 7,然后计算乘法和除法的运算3 * 4 = 12。

接下来,将得到的结果代入原始表达式中,继续进行运算2 + 12 - 7 = 7。

所以,表达式2 + 3 * 4 - (5 + 2)的结果为7。

例子2计算表达式(8 + 4) / (2 * 3)的结果。

首先按照运算顺序计算括号中的运算(8 + 4) = 12和(2 * 3) = 6。

接下来,将得到的结果代入原始表达式中,继续进行运算12 / 6 = 2。

所以,表达式(8 + 4) / (2 * 3)的结果为2。

五年级四则混合运算题

五年级四则混合运算题

五年级四则混合运算题一、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 + 75÷5,先算除法75÷5 = 15,再算加法25+15 = 40。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例如:12×3+20,先算乘法12×3 = 36,再算加法36 + 20=56。

3.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小括号:(25+15)÷8,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25 + 15=40,再算除法40÷8 = 5。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12×(5 + 3)]÷4,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5+3 = 8,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12×8 = 96,最后算除法96÷4 = 24。

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及解析1. 360÷(70 4×16)解析: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4×16 = 64。

再算小括号里的减法:70 64 = 6。

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360÷6 = 60。

2. 158 [(27 + 54)÷9]解析: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27+54 = 81。

再算中括号里的除法:81÷9 = 9。

最后算括号外的减法:158 9 = 149。

3. 25×4+120÷5解析:先算乘法和除法:25×4 = 100,120÷5 = 24。

再算加法:100+24 = 124。

4. 18×(30 18÷3)解析: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18÷3 = 6。

再算小括号里的减法:30 6 = 24。

最后算括号外的乘法:18×24 = 432。

5. 420÷[(205 198)×4]解析: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205 198 = 7。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7篇)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7篇)

四则混合运算教案(通用17篇)四则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同学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理解并把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运用运算挨次进行计算。

3、培育同学养成先看运算挨次,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同学的运算力量,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目标解析: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并把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在练习的设计中留意层次性,让同学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把握运算挨次。

教学重点: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的运算挨次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教学预备: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同学认真观看,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意同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依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1)同学独立列式并计算。

(2)同学汇报、沟通。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2)同学独立列式并计算。

可能消失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4×3=12(人)4×3+7 7+(4×3)12+7=19(人) =12+7 =7+12=19(人) =19(人)3、指解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设计意图:例2贴近同学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洁,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同学还有过学习乘加的阅历,给老师指导同学观看和处理信息供应了很大的便利,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