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基础写作形考一参考答案
《基础写作》电大形考任务一_0001讲课稿

《基础写作》电大形考任务一_0001《基础写作》网考题任务一_0001试卷总分:100 测试总分:0一、单项选择题(共 6 道试题,共30 分。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材料的作用()。
A.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B.在写作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C.在写作后,材料可以来用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完全客观的,不带了作者的主观发挥。
正确答案:C 满分:5 得分:52.创造的前提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捕捉灵感的能力,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A. 个体性B. 实践性C. 创造性D. 通变律正确答案:C 满分:5 得分:53.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A.个体性B. 实践性C. 创造性D. 通变律正确答案:A 满分:5 得分:5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的特殊属性()。
A.化生性特征B. 书面性特征C. 参与性特征D. 交流性特征正确答案:C 满分:5 得分:55.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A.个体性B. 实践性C. 创造性D. 通变律正确答案:B 满分:5 得分:56.写作应遵循文有大法,无定法;字字古有,言言古无,体现的是()的写作基本规律。
A. 写作化生律B. 写作整合律C. 写作通变律正确答案:C 满分:5 得分:5二、多项选择题(共 4 道试题,共20 分。
)1.广义材料的选择要求包括()。
A. 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B.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C.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D.应当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材料正确答案:ABC 满分:5 得分:5 2.对材料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国开作业《基础写作》形考任务1参考608

1. 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
材料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和观点的。
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表达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
这里就有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思想的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
“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
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有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是可以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 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说:“思想”。
“思想”就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及情感。
“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
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掌握大量的资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进行创造性思维。
2. 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 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 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 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 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 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 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 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 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 因此, 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
在。
2021年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电大〔基本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从中央电大《基本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窗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普通属性,写作活动主体性特性体当前主体精神活动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
请结合教材有关阐述和自身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性理解和结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普通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均有三个小点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因此,一定要结合自己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种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后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个人色彩,例如一种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种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文章定会风格迥异。
同样,两个同样年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文章也不会同样,这跟她们性格特点、兴趣兴趣、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同样是紧紧相联。
这就是所谓“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
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取适合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因此,整个过程就是一种实践(行动)过程。
这就是写作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觉得这是作家干活,科学家干活,这是不对。
普通人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由于每一种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那么每个人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第一种特点“个体性”,因此每一种人写出来文章都是“唯一”一篇,举世无双。
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体现。
固然,创造性也有不同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三个境界。
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贡献是功德无量,这也是咱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最高境界因素所在。
2023年国家开放大学基础写作形考任务1答案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教材中谈到的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内容和材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材料的涵义:材料是写作者用来提炼和表现文本思想的那些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
二、材料的作用:1、在写作之前,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2、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材料是准确地表达思想的支柱。
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广义材料选择的要求:1、要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2、要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3、要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狭义材料的选择: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2、材料要具有思想启迪效果。
3、材料要具有可读性。
四、思想的涵义:即指通过文本写作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
五、提炼思想的途径:其一、在尽可能全面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其二、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其三、在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2、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磨合阶段是与自己的阅历。
经验磨合,去增加自己的实力,寻找真谛。
去和自己作斗争,和自己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作斗争,一旦磨合成功。
你就会越来越成熟,思想就会与时俱进,富有哲理。
提炼与磨合的差别就在于提炼是旧思想的演变,而磨合是不断成熟的标志。
3、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答:读了台湾作家陈之藩的散文<<谢天>>有很多感想,这篇散文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散文。
作者从生活琐事入手,娓娓道来,由小及大,由浅入深,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的认知。
而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对一些人物的言行描述,披露自己的心路历程,印证自己思想的升华。
从而产生一种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读后感到收获颇丰。
电大基础写作答案

电大基础写作答案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1、P26、言之有物之”物”,即通常所说的文本内容,包括文本材料和思想两方面因素.(以下为观点)一、文本的材料[一]文本的含义与作用(一)材料的含义(二)材料的作用.1、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2、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二]材料的分析与综合(一)材料的分析1、分析为实现对材料的意义与价值的全面认识和深入把握奠定了基础。
2、分析为实现对不同材料之间意义与价值关系的整合奠定了基础(二)材料的综合。
所谓综合,正好与分析相反是指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的方在、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一)广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1、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科学2、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3、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二)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1、材料要最具代表性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3、材料检具有可读性二、文本的思想[一]思想的含义与作用[二]形成文本思想的方法。
1、归纳概括法2、主客遇合法3、纵横比较法[三]思想的提炼及要求(一)思想的提炼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二)思想的要求1、文要思想要真实2、文本思想要深刻3、文本思想要新颖2、P26 33-34 34-38(以下为观点)广义的“材料”概念,是泛指已被写作者关注并意识到具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搜集积累以备选用的一切原始资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据形态的等等。
狭义的“材料”概念则是专指经过写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要写入文本中,因则成为文本的构成因素之一的那一部分取自原始资料的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各种数据。
3、P34-38(以下为观点)(1)材料要最具代表性(2)材料要最有精神启迪效果(3)材料要具有可读性4、P40(以下为观点)(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工业上提炼思想(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作业2:1、P52(以下为观点)“言之有序”就是要求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够符合语言表达的线性特征所体现的本质要求,使文本思想内容的表现过程具有严密而又灵活的线性表达秩序,其目的在于使阅读者能够循此而最有效地实现与写作者的精神交流。
国开电大基础写作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答案见后几页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5分):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2.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3.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开始阅读
◆请将3个问题分别拷贝到word中,然后在相应的问题下写上你的答案(字数不限,但要能清楚准确表达出你的观点)。
◆在本页面中点击“添加提交”,然后根据提示将你的作业上传。
◆如果你想作业进行修改,请点击“编辑我已提交的作业”
答案: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国开作业《基础写作》形考任务1参考657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写作中的“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部分。
“言之有物”是中国传统的写作理论,是写作时经常遵循的一种规律。
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文理>篇中就特别强调“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
“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要能有效地运用-定的材料表现丰富而具体的思想内容,从而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
从写作本质上看,写作应当体现出人的精神创造性质。
“言之无物”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写作的意思。
从写作的价值上看,写作应当能够满足人的精神交流需要。
言之无物或言不由衷,就从根本上丧失了写作的意义。
我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离骚>反映了诗人善于用周围的环境气氛来烘托、抒发主人公的形象。
诗人还善于把人的形象放在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中来塑造。
《离骚》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充满着浪漫主义情调。
传统写作理论历来强调的是“言之有物”。
我们写作时要讲究。
结构安排,语言表达。
构成写作的三要素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和言之有文,三者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整体关系,但在这三个环节中“言之有物”是决定写作意义和价值的。
也是最关键的。
2.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写作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繁杂的。
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要求,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例如我曾写过《我最尊敬的人》这篇文章。
我收集了很多的材料,主要想写我尊敬的人是我的父亲。
突出父亲是一个没有文化,朴实、勤劳、善良大度的人。
例如通过几件与邻里之间的事情,没有什么文化的父亲都能够妥善地解决。
父亲像千万的中国农民一-样,在农忙时节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没有事情做的冬季,父亲要么上山打柴。
要么出去做工。
父亲虽没有什么文化,却也重视儿女的教育。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汇总

电大【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从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学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
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
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
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
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
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
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
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
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
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
这里就有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
“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
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又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是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看“思想”。
“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以及情感。
“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
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写作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属于感受一般、印象不深的类型,有些则是感受深刻甚至铭心刻骨,令写作者难以忘怀。
比如我写《我的妈妈》这篇文章,其实,关于妈妈的材料很多,但我主要想突出妈妈的勤劳、善良,所以我在写作过程中,首先选取新颖的,比如妈妈在学校义务为学生补衣服,打扫院子、为教师义务打水,这些都比较新颖,对突出妈妈善良勤劳的高尚品质很有帮助作用,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把重心放在这里,可见“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
三、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
《谢天》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推联想到了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用雨果的话,点出主题,“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
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最后指出:文章的每一个材料都精心组织的,没有多余的、枝蔓的东西,对表达思想起到了非常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