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戊戌六君子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2张PPT)
• 天津:严复在《国闻报》上强调“物 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
• 起到了启发民智、制造舆论的作用, 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二、百日维新
1、时间:1898.6.11—9.21(103天)
2、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 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 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 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也 少倡年导雄文体于改地良球的则“国诗雄界
于革地命球”和。“小说界革 中命《国”饮说。冰其室》著合梁作集—启合》《超编。少为年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 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 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 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 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 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 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 “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 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 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 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 门前请代奏。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3时26 分35秒 上午3 时26分0 3:26:35 21.8.5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道路
A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
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 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 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 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 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 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 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32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识记“公车上书”时间、内 容和维新派创办的刊物、政治团体; 2、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3、认识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进步运动, 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先进知识分子忧国忧 民、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从而培养以天下为 己任的人生价值观。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第6课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事?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清政府)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康、梁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万木草堂 后改名《中外纪闻》
1891~1897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了万木草堂,宣传维新理想。培养与造就大批变法维 新骨干(如梁启超等)。在万木草堂亲自讲学,前后历时7年。同时,在这里编写了《新学 伪经考》等维新变法著作。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
《时务报》书影
《时务报》《国闻报》刊头
“明定国是”诏书影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 于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有利于具 维新思想 (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的人参与 21 日 政治
戊戌变法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2)标志: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政治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官, 有利于民族 精简机构。 资本主义的
重要影响
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波及全国
中外纪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1张PPT

“明定国是”诏(节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进求时务,多
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皆经再三
……
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
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
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
除,众喙晓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
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
有限这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
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
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 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 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 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 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 是诏” ,宣布变法。
光绪帝像
1、民族危机严重, 不甘做 亡国之君。
2、帝党与后党争权,借变 法巩固自己的权力
戊戌变法运动的进程
1898年初,康有为呈《应诏统筹全局 折》,成为变法的施政纲领。
(4)怎样变?
开始标志:1898 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类别
经济
政治 文教 军事
内容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 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影响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有利于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参政。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
6月9日,光绪正式向慈禧提出变法计 划,慈禧没有表示反对。
6月10日,光绪起草《定国是诏》,送 给慈禧审查,慈禧批准。任命维新知识分子 参与变法。
6月11日,光绪的变法诏书发表,宣布 变法开始。
《应诏统筹全局折》, 提出“变则能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建议 皇帝效法日俄推行新政,当 务之急是大誓群臣以革旧维 新,开制度局,许天下人上 书”。实质是资产阶级维新 派的施政纲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一、不甘做亡国之君
二、与后党争权
(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光绪帝
慈禧太后
光绪帝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 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 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 ”,宣 布实行变法,“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进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迩者诏书数下……皆经再三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 行。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 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晓晓, 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 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 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 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 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 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 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 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 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 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总期化无 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将此通谕知之。 ——“明定国是”诏(节选)
第6 课
戊戌变法
动脑筋: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刺激列强 侵略
《马关条约》
宣告洋务运 动破产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仁人志士, 他们不仅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而 且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 上,部分地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这一部分人我们 称之为“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 复、谭嗣同等人。本节课的内容也由这四个人物的事 迹来贯穿的。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3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3张PPT)
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直接原因: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4、主张: 5、目的: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首要目的:救亡图存 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面临问题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发展艰难。
材料五: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 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 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 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1、戊戌变法的原因(背景)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创办报刊
康有创为创办办学的堂万木草

梁启超创办的时务学堂
以下人物的话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作用?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 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 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宣传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袁的世感慨凯:的“朕出虽有卖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
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
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部编人教版历史2019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17张PPT

部编人教版历史2019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共17张PPT
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时间和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后,群情激愤。导火线
康有为、梁启超
经过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
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 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果 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失败)
影响 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 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同 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 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 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 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 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戊戌 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 被迫停刊。
人物扫描: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其中影
光绪帝为什么同意变法?
A不甘作亡国之君,希望有所作为,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 B亲政后无实权,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C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强的思想。
百日维新:
时 间: 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开始标志: 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财政,编制国家京预师大算学。堂 ③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④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有利于军事强大
京师大学堂门额
北京大学
百日维新: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引起顽固 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 令的贯彻,并决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来破坏变法,打击维新 派人士——
1、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2、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3、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戊戌六君子.ppt

戊戌六君子.ppt

杨锐(1857—1898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
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
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
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
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强学会被封禁后, 又联合会中志士抗争。
杨锐
清廷在强学会旧址基础上设立官书局,命其参与选书事宜。 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的《劝学 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4月列名保国会,而每于集 会时常当众假寐。在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 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 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妄”,声称要对新法“稍加裁 抑”。戊戌政变时被捕,张之洞营救不及,被害。遗著编为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 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生母徐氏出身贫寒, 作风勤朴,督促谭嗣同刻苦学习。10岁时,嗣 同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 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思想发生了兴趣,受
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
1897年夏秋间,写成重要著作《仁学》,它 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他认为物质性的 “以太”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础,世界万物处 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而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 的“好恶攻取”、“异同生克”。他把“以太” 的精神表现规定为“仁”,而“仁”的内容是 “通”,“通之象为平等”,“仁――通―― 平等”是万物的发展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
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 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 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 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 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 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 嗣同始。”

百日维新之戊戌六君子之死.ppt

百日维新之戊戌六君子之死.ppt

康广仁(1867—1898)名有溥,字广仁,号 幼博。广东南海人。康有为胞弟。自少鄙弃 八股科考,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塞人才 所致。曾纳赀为小吏,深感官场黑暗,挂冠 而归。从美国人嘉约翰学西医,计划在上海 创设医学堂,未成。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2月和徐勤等在澳门创办《知新报》,宣传维 新变法。后到上海倡设女学堂。和梁启超、 谭嗣同等发起成立戒缠足会。创设大同译书 局,刊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1898年春挟金赴京,协 助康有为开展维新运动。主张废八股,开民智。与御史宋伯鲁谋 议上书,请变生童岁科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得旨 允行。由于看到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变法难以进行,屡劝康有为 离京南归,收徒讲学,培养维新人才,待机变法。戊戌政变时被 捕,在狱中说:“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从容就义。
代表诗作
【梦中】
梦中失叫惊妻子,横海楼船战广州。 五色花旗犹照眼,一灯红穗正垂头。 宗臣有说持边衅,寒女何心泣国仇。 自笑书生最迂阔,壮心飞到海南陬。 【望峨嵋山】 插天菡萏是疑非,万古名山布迹归。 香象渡河腾白足,澹峨江影照青衣。 寸心尘外寻烟客,一笑云端见王妃。 绰约何人说冰雪,始知庄叟意深微。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 别署东海褰冥氏,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 主义运动中的激进派,谭嗣同为变法事业 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谭嗣同是近代著名的 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清 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 了犀利的批判,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 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后来资产 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谭氏富有文学才 华,诗文都写得有气势,有词采。诗作表 现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 想,有些山水诗融入了个人的生命感受, 抒发了他冲破网罗、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 进取精神。诗风恢阔豪迈、刚健遒劲,所 谓"拔起千仞、高唱入云"(谭嗣同《报刘淞 芙书》),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有 《谭嗣同全集》。 光绪(中)谭嗣同(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君子”与康有为结党 杨悦和刘光弟二人相当厌恶康党
杨锐曾明言康氏“缪妄”:杨锐好友高树在其《金銮 琐记》记载,杨锐对同为军机章京的铁杆康党谭嗣同、林 旭相当不满,私下里形容谭嗣同为“鬼幽”、林旭为“鬼 躁。康党开设保国会,刘光弟仅前往一次,因厌恶其言论, 再未有过交往。刘光第死后,查抄其家,曾搜得弹劾康有 为之奏疏一份,尚未完稿。
杨锐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举人出身。 1889年授内阁中书。曾入张之洞幕府,1895年参与发起强 学会。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 的《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在百日维新中受 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 政。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 妄”,戊戌政变时被捕,被害。遗著编为《杨叔峤文集》 和《杨叔峤诗集》。
康党谋围颐和园诛杀慈禧
杨深秀被杀的直接原因,是 他于戊戌年9月19日呈递了康党拟 定的一份涉及武装政变计划的奏 折。奏折中,不但要求光绪调袁 世凯军队入京,还提议聘请李提 摩太和伊藤博文为新政顾问,甚 至建议皇帝考虑与英、美、日三 国“合邦”;而最让慈禧心惊胆 战者,莫过于该折附片中要求开 掘颐和园内的“秘密金库”,并 请皇上准募300人。
谭嗣同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是改良主 义运动中的激进派,为了变法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谭 嗣同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猛烈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和 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并对封建纲常伦理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其思想之激进和深刻,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平,并成为 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的先导。
康广仁
林旭

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今 福州)人。举人出身。1897年进张元济创办的西学馆学习。 1898年创立闽学会,推动维新运动。4 月参与发起保国会, 因仰慕康有为,受业于康。曾为康有为的《春秋董氏学》 作跋。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 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年仅 24岁。遗著有《晚翠轩集》。
百日维新之戊戌六君子
主讲人:刘吉泰
参考资料:腾讯历史频道·今日话题历史版 ·掩盖百年的“戊戌六君子”被杀真相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指1898 年 6 月至 9 月 21 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 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 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 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 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因 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 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 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 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 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君子被杀,至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刘光第

刘光第( 1859 — 1898 )字裴村,四川富顺人。 1883 年中 进士,授刑部主事。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上书建议 变法图强,1898年春列名保国会。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 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曾 与谭嗣同一起批驳守旧派曾廉请杀康有为的奏疏,但又经 常依违于维新与守旧之间,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

康广仁(1867年-1898年)名有溥,字广仁,号幼博, 广东南海人。早年不事举业,认为国家弱亡,皆由八股锢 禁人才所致。 1897 年初,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旨在 “发明民政之公理”,后闻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 即积极响应,主张在外交上联合英国,在内政上废八股取 士之制,1898年春,与梁启超入北京,参与新政,助康有 为拟新政奏稿。戊戌政变时被捕入狱,谈笑自如,宣称 " 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
六君子”与康有为结党

林旭与康广仁均与康党不和
林旭在被捕前后曾言“不得以康党相待”。而康广仁 早在政变之前就曾致信友人,抱怨过康有为一意孤行,大 事难成:“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 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挤者、谤者盈衡塞巷,而 上又无权,安能有成?”。但康广仁为康有为胞弟,其 “康党”身份不予评论
六君子被杀的罪名
“六君子”当年被杀的罪名是与康有
为结党,朝廷下达杀害“六君子”之 上谕,称:“康广仁、杨深秀、杨锐、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大逆不道, 着即处斩,派刚毅监视,步军统领衙 门派兵弹压。”次日,内阁所奉硃谕 将“六君子”之“大逆不道”的罪名 具体化。

1、康党谋围颐和园诛杀慈禧; 2、“六君子”与康有为结党;
杨深秀

杨深秀(1849—1898)字漪邨,本名毓秀,山西闻喜 人。1889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1897年底授山东道监察 御史,次年 3月和御史宋伯鲁发起关学会,讲求变法。与 康有为过从甚密,6月 1日上新政条陈 5篇,又多次奏劾阻 挠变法的守旧大臣。曾对文悌说:“八旗宗室中,如有徐 敬业其人,我则为骆丞矣!”(《戊戌履霜录》卷四)被 文悌告发。戊戌政变时被捕,遇害。遗著有《雪虚声堂诗 钞》、《闻喜县新志》。
唯谭嗣同甘愿为其反满革命理想而流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人中唯谭嗣同一人甘愿为其反满革命理想而流血 所谓“戊戌六君子”,唯有谭嗣同一人,清楚地了 解自己因何而死,且确实愿意为之而死。谭氏之绝命诗有 “留将公罪后人论”之句,《仁学》中谓:“谋反,公罪 也”,此乃谭氏临终,隐晦表示自己乃为反满革命而死, 非为维新而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