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专题第六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是灭亡 中国的既定国策。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南满铁路株式会社”、 “满洲重 工业股份公司”两大垄断企业,控制了东北的 经济命脉,
在关内,日本“华北开发股份公 司”和“华 中振兴股份公司”分别主管对华北和华中的 经济掠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汪精卫在伪政权办公室
汪精卫加入轴心同盟国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12月,震惊中外的 “南京大屠杀”,公 然进行杀人比赛,死者达30万人以上。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中国军民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
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武
在军事上大规模的扩军备战。1937年军事预算 占总预算的60%以上。军队由1934年的万人增加 到1937年的万人。
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苏联最早提供援助 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 英法提供了经济援助或军事合作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奴役的厄运 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 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 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 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1、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平型关大捷(1937.9) —抗战以 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袭击阳明堡机场 (1937.11)
创建抗日根据地(1940年达16块)
晋察冀 晋冀豫 晋绥、 冀鲁豫 豫鄂边 山东 皖南皖中
苏南苏中苏北
东江 琼崖
2、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国共合作 ,共赴国难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937.8)—八路军由朱德 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 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 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115 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第120师,师 长贺龙、副师长萧克;第129师,师长刘伯承、 副师长徐向前。全军共4.5万人。
南方红军改编为新四军(1938)—叶挺任军
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万 人。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 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蒋介石发表承认共产党 合法地位的谈话,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各党各派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少数民族人民抗日斗争 海外华侨支援祖国的抗战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
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六章中华

叶挺
项英
新四军改编誓师大会 八路军改编誓师大会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7年9月,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林伯渠任边区政 府主席。陕甘宁边区仍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林 伯 渠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9日,北平 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 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 动”、“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等口号,遭到国 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 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 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 会。会后,举行了更大 规模的示威游行。
(一)一二九运动与中共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1935年华北事变到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日军策动,拼凑了一 些地方性傀儡政权
日本在台湾设立的总督府
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 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 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伪“满洲国”执政就职典 礼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图”证如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于 1938年 10 月占领广州、武汉后,被 迫停止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调整侵华政 源自,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
对于国民党政府 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打击为辅
对于日本占领区
加紧扶植傀儡政权, 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资料:德、意、日“轴心国”的形成
轴心国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 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 “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 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 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 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 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 此前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 国际协定(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
被日本人屠杀后抛于野外的成堆的中国人尸体
日军在徐州会战中将被 俘的中国军人刺死。 (印有日本军方“不许 日军731部 可”发表字样) 南京大屠 队冻伤实验 杀
向井敏明(左)、野田毅(右)
潘家峪惨案
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731部队只是
日本把中国大片国土变成其肆行兽欲大屠场 的缩影。日本的大屠杀,并非“激昂的情绪” 导致,其原因深刻而复杂: 它是日本军事帝国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它是日本反动军国主义历史观的恶果; 它是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养成的毒瘤; 它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必然产物。
二、日本灭亡中国计划的实施
1、“九一八”事变
9月18日,日本关东平炸毁沈阳北部柳条湖
附近南满路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 路,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即向东北军驻地北 大营和沈阳发起进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板垣征四郎:直接策划制造了柳 条湖铁路爆炸事件
张学良被称为“不 抵抗将军”,19万 东北军不抵抗: 沈阳一夜间沦陷; 不到一星期日军占 领吉林、辽宁32座 城市;之后南下, 仅四个月零10天就 占领了东北110多万 的领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 争的开端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1932年3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
立了伪“满洲国”。
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深重灾难: 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三光政
策)
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工业产品和原料的掠
夺、铁路的占领、农 产品的垄断)
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宣布对日作战
1936年2月,改建为东北抗日联军,其同日军进行
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容:
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
领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即“三大法宝”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及抗日文化工作
1939年10月,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的宪政运动 1941年9月,中国民主同盟创办的《光明报》
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主张成立民主联合政
府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制定发动内战的方针
“抗战、团结、民主”口号和西南联合大学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 中流砥柱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的兴起
1932年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
第六章 近代史纲要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2、雅尔塔会议和《波茨 坦公告》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 首脑及外长在苏联的雅尔塔举 行会议,签订了《雅尔塔协 定》,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 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 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 《波茨坦公告》,宣布“盟国 对日作战直到它停止抵抗为止, 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无条件投 降”。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实施 “三光政策”,制造“无人 区”。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我军民35万 人。仅在晋冀鲁豫、山东、苏皖等7 个根据地,中国军民被杀戮者即达 318万人,房屋被焚烧达1952万间。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2、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
土地资源 农副产品 设立银行 垄断铁路、厂矿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868年明治维新后, 日本逐步确立了以武力征 服世界的方针,逐步形成 “北进”的大陆政策和 “南进”的海洋政策为主 要内容的基本国策。
明治天皇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冯玉祥(右1)和淞沪前线指挥官张治中(右2)、淞 沪战场浦东前线指挥官张发奎(右3)在前线指挥部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2、太原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 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 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 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 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 以上 。
在忻口战役中牺牲的第九军 军长郝梦龄
4、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抗战打乱了日本“南进”、
“北进”计划,使日、德、意在东西方配合作战, 共同瓜分世界的战略图谋破产,为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件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 表宣言,号召武装抗日。1932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宣布对日作战,红军派出北上抗 日先遣队。
(五)七•七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在卢沟桥 抗击日军的进攻
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 师师长赵登禹壮烈牺牲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一)制造惨绝人寰的迫害和屠杀
☆南京大屠杀
☆“三光”政策
☆毒气战和细菌战
☆劳工和慰安妇
总共战争死伤者达3500万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瓦“窑八堡一会宣议言旧”址
(二)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国民 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张学良为了迫 使蒋介石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发动“兵谏”,扣押了 蒋介石。 ☆事变的和平解决为进行全国性抗战 创造了必要前提。
你认为这是 一次偶发事
变吗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对抗日根据地 集中大量兵力 进行“扫荡”
(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汪精卫一派
1938年底汪精卫等人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 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 据地。 ▲蒋介石一派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章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抗战兴起与统一战线的形成(一)日本入侵中国的根源日本入侵中国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日中两国综合国力的悬殊差距,以及国际社会的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根源作用的后果。
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洲、四国、九洲四岛组成,面积37.2万平方公里。
在19世纪后半期,日本都面临着成为西方国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危机。
但是,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发生,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日本在发展资本主义时受到了国内原料和市场的限制,使其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
1、政治方面1872年,日本强迫琉球国其承认是日本的藩王,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琉球为日本的冲绳县。
1876年,强迫朝鲜与之订立《江华条约》,日本势力渗入朝鲜,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朝鲜。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次年,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除向中国勒索2.3亿两白银的“赔款”外,还霸占了中国领土台湾及附属岛屿。
1904年,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引爆了日俄战争,获取了沙俄南部库页岛之外,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面积3460平方公里),改名为“关东洲”;获得了南满铁路(大连至长春、奉天至安东等路段共计1100多公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等,以及控制了这些岛屿附近的海面。
到这时,日本的版图便由37.2万平方公里扩张到680平方公里,一跃成为东方的一等强国,与美、英、德、意等世界强国并驾齐驱。
1931年6月,日本军部制定了以武力侵占东北的《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认为掌握东半球大陆与美国平分世界的时机业已成熟,敦促军部早日对东北采取行动。
至此,进攻我国东北,已势在必行。
2、在经济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工业,到1930年,日本的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1.7%。
到1929年,日本钢产量为15.7万吨,生铁产量为111万吨,煤产量为3440万吨,发电量为151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 四 毒 气 伤 人 事 件
拓宽视野
八 四 毒 气 伤 人 事 件
2005年3月22日,侵 华日军731部队细菌 战受害者、诉讼原 告何英珍(前左一 )、周福菊(前右 一),以及前日本 律师联合会会长土 屋公献(前右二) 、731部队细菌战诉 讼原告团团长王选 (前左二)等在日 本东京街头参加游 行。
雷桂英,1928年生, 江苏南京人,9岁起遭 日军强奸,13岁被骗 入日军慰安所,是南 京站出来指证南京慰 安妇历史的第一个人 证。
(三)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强占大量耕地; 掌握钢铁、交通等的经营 东北有160个日 ②工矿方面: 权,到 1942年,东北的钢 本移民点;低价 ③金融方面: 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1/3, 收购农产品、直 铝产量占日本总产量的 接掠夺粮食等农 40%,日本所需的38种军 产品、对粮食统 需物资有 14种由东北供给.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制; 滥发伪币; 苛捐杂税, “清乡献金”、 “国防献金 ①农业方面: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 全民族的抗战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二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四节 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推荐阅读文献
1.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月) 2.《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 决定》(1937年8月25日) 3. 胡锦涛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 讲话》(2005年9月3日)
全面侵华 七· 七事变
(二)1930年代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
局部侵华
九· 一八事变,侵占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建伪满洲国 ;占领热河 华北事变,策动五省自治
全面侵华
七七事变
二、日本侵华罪恶
(一)建立傀儡政权,实行残酷殖民统治 (二)屠杀、奴役中国人民 (三)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和财富 (四)实行奴化教育
1936年12月12日凌晨,爱国将领张学 良、杨虎城 “兵谏”蒋介石。这就 是西安事变。
张学良 杨虎城 (1893~1949) (1901~2001) 第17路军总司令 东北军总司令
在华清池后山 蒋介石被抓的 地方盖着一个 纪念亭, “正气亭”— —“捉蒋亭”— —“兵谏亭”。
1.张、杨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3.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 策
抢光 烧光 杀光
4.掳掠、残害中国劳工 ——目前,全国已发现的劳工万人坑80 余处,死难同胞超过70万人
鹤岗煤矿万人坑
济南琵琶山万 人坑
大同煤矿万人坑
4.掳掠中国女性为慰安妇 ——受害者达20万人以上
林石姑,1920年生, 海南省陵水县人。 19岁时被日军关押 于军部,期间因反 抗日军性虐待,胳 膊被打断,几度自 杀。
释放 蒋介石
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由张学良陪同经洛阳回南京。
图为准备离开西安的蒋介石与陕西省主席邵力子 等人告别。
3.和平解决意义
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基本 实现,国共开始谈判合作抗日。
1937年2月,中共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 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 和“四项保证”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 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 国共第二次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被关在这里的其他姑 娘都和我一样从附近各 村被抓来。我当时18岁 ,长得又漂亮,因此天 天都要遭到很多日本兵 欺负。”
卓天妹,1924年生,海南省陵水县人。 18岁时被日军抓走,充当日军慰安妇达3 年时间。
高银娥,1924年 生,山西省盂县人, 1942年(18岁) 被日军抓进炮台, 由于遭受极度性摧 残,终身不育。
1.南京大屠杀。日军 以各种惨绝人寰手段屠 杀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 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 (72卷,4000万字)
罪证如山
南京大学张宪文教 授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 版, 2011年7月全部出 齐。
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 ——“图”证如山
被烧死的同胞
被集体屠杀的同胞
死难者的遗骨堆成了小山
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此乃 之成为内外人士安居之所,作为接 为保护内外人士安居与发展之地而不 明治大帝之遗策,亦是我日本帝国 壤之邻邦,尤须具有责任感。 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施。 之存立上必要之事也。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日本 先后发动制造的一系列侵华史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
北 平 学 生 游 行 队 伍
三、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一)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 2)1935 年 ( 1 ) 年 8月 1日,中 (二)红军与东军、西北军停止敌对行动 ( 31935 )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1936.9)瓦
12月中共提出 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 窑 堡中 国同胞书》(即八一宣 了在抗日的条 (三) 蒋介石试探“政治解决”共产党和红军途 共 会 言),号召停止内战,一 八 径。 件下与民族资 议一 致抗日; 宣 旧 产阶级重建统 言 址 (四)西安事变及和平解 —— 十年内战基本 一战线的新政 结束,国共为合作抗日开始谈判。 策。
日本731部队 人体实验工厂
细菌部队 人体实验
拓宽视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拓宽视野 2003年 8月4日清晨4时,齐齐哈尔市一台挖掘机 在施工时,从地下挖出5个金属罐。9时,5只金 属罐中的4只罐被两民工转卖给一小贩。这名小 贩将金属罐拿到附近居民区内的废品收购站进行 切割。切割时造成罐内油状溶剂(芥子毒气)外 泄,现场多人被污染。18时起,被污染者陆续开 始出现中毒症状,造成40多名中国公民受伤、1 人死亡。60年前战争的余痛又惊醒了国人。不久, 日本政府以中国已放弃战争赔偿请求为由,拒绝 赔偿有关受害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导入 新课
近年盛行的雷人抗日神剧
《箭在弦上》 剧中一人持弓 与数名十持枪 鬼子对射,鬼 子被打的落荒 而逃。
《永不磨灭的番号》第34集里,孙成海营长 向天上扔了一颗手榴弹,竟把一架日本飞机打 《女子炸弹部队》里用炸弹引爆山上的石 了下来。 头将日本飞机打下来 《抗日奇侠》中抗日英雄手撕日本鬼子 《抗日奇侠》剧中人物一拳击穿鬼子腹部。
中华民族要想摆脱这种深重的民族 灾难,就必须进行抗日战争。
思考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殖民 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 么?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变化 二、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三、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变化
9.18事变 对日态度 军事不抵 抵抗与妥 渐趋强硬 抗妥协原因 协并存 1935年底 1932—1935 依靠国联 至1936年 1.实行“攘外必 强硬原因 ) 先安内”政策 1.民族危机日益 深重, 上海抗战——《淞沪停战协定》 2. 积蓄国力 2.救亡运动高涨 长城抗战——《塘沽协定》 3.美日矛盾深化 与日谈判不 《何梅协定》、《秦土协定》 4.国力有所增强 再妥协; 绥远抗战
被日军砍头的中国同胞
日军刺死中国儿童
一位怀抱婴儿的中国母亲被砍头瞬间
遭日军凌辱残 害的中国妇女
目击者日记
拉贝 (德国)
魏特琳(美国) 魏特琳 (美国)
大屠杀参与 者日记
东史郎 (日本)
2.日本731部队对中国军民活体实验
对儿童的活体 解剖 一些研究者认 为超过10,000 名中国人、朝 鲜人、以及联 军战俘在731部 冻伤试验 队的试验中被 试验目的是为了严寒 害。 地区作战的需要
(1)严重的民族危机 (2)全国救亡运动的影响和推 动 (3)与中共达成停战抗日协定 (4)张、杨与蒋介石的矛盾
张、扬主张 停止剿共
矛 盾 激 化
蒋介石要求 张、杨围剿红军
2.和平解决原因及过程 12月23~24日
周恩来
宋子文
张学良
为团结国 谈 民党抗日
判
蒋介石承诺停止 “剿共” 、联合 红军抗日等6项。
教学目的与要求
3. 懂得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 力量是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教学目的与要求
4.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 要原因和基本经验,了解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 地位。
教学重点
1.日本侵华罪恶
2.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
4.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经验
四、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二)国共合作 共赴国难
(三)全民族同仇敌忾 奋起抗战
(一)全面抗战开始
1.中国守军----29军奋起抵抗
◆1937年7月
7日,卢沟桥事变 爆发。中国守军 奋起抵抗日军的 进攻。中国的抗 日战争进入全国 性抗战的新阶段。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真的是如此轻而易举吗?
“各军无论据守一点抑或转战匝月,其伤亡之 重均感痛苦,苟为情况所许则抽调整理补充早 “它(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 在计划中,然为顽敌所迫,势有难能,当此时 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 若非以最后五分钟坚忍之精神难保已得之胜利。 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 试观前此残寇负隅峄枣,虽极小部之敌,在我 家中的一个”。 包围攻击之下亦保持攻击精神堪资借镜。”
(四)实行奴化教育——腐蚀我们的民族 意识,消灭民族爱国思想,摧残民族气节
①教科书以“中日亲 善”、“共存共荣”等 谬论为基本内容 ②日语定为“国语”
③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 图、不得讲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