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平行四边形D .等腰三角形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 .等边三角形B .矩形C .正方形D .圆4.点M(3,-2)关于x 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3,2)B .(3,2)C .(-3,-2)D .(2,3)5.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三角形的()A .中线B .高线C .角平分线D .以上都不对6.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第三边L 的取值范围是()A .2<L<15B .L<8C .2<L<8D .10<L<167.已知:△ABC ≌△DEF ,AB=DE,∠A=70°,∠E=30°,则∠F 的度数为()A .80°B .70°C .30°D .100°8.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点P 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PQ≤5B .PQ<5C .PQ≥5D .PQ>59.如图,△ABC 中,AB=AC ,∠A=36°,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D ,交AB 于E ,则∠BDC 的度数为()A .72°B .36°C .60°D .82°10.在ABC ∆中,已知::1:2:3A B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11.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60°,那么它是()A .正十二边形B .正十边形C .正八边形D .正六边形12.如图,已知AB⊥BC,BC⊥CD,AB=DC,可以判定△ABC≌△DCB,判定的根据是()A.HL B.ASA C.SAS D.AAS二、填空题13.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____°.14.已知点P(2,3),点A与点P关于y轴对称,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1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2+|b-c|=0,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 16.若n边形的内角和是它的外角和的2倍,则n=_______.1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18.如图是一个经过改造的台球桌面的示意图,图中四个角上的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四个入球孔.如果一个球按图中所示的方向被击出(球可以经过多次反射),那么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求出图形中x的值.20.在△ABC中,已知∠A=30°,∠B=2∠C,求∠B和∠C的度数.21.尺规作图:如图,在直线MN 上求作一点P ,使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不要求写出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结论)22.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C ,AB =DE ,BC =EF ,求证:△ABC ≌△DEF .23.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222222222a b c ab ac bc ++=++,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4.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 2,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25.数学中的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随处可见,在数的运算中就有一些有趣的对称形式.(1)我们发现:12=1,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请你根据发现的规律,接下去再写两个等式;(2)对称的等式:12×231=132×21.仿照这一形式,完成下面的等式,并进行验算:12×462=_______,18×891=_______.26.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①求证:△ADC ≌△CEB .②求证:DE=AD+BE.(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ADC ∆和CE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A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作答.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 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故选A .考点:轴对称图形.2.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判断即可.【详解】六边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都不具有稳定性;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所以它具有稳定性.【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所有的图形里,只有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是三角形的特性,应牢牢掌握.3.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矩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一般地,正多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等于边数.故选D.考点: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B【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关于x轴对称: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横坐标不变可以直接写出答案.【详解】点M(3,-2)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2).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变化规律.5.A【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解答.【详解】解: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熟知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其推论得:5-3<L<5+3,即2<L<8.故答案为:C.【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正确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7.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出∠D=∠A,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ABC≌△DEF,AB=DE,∠A=70°,∴∠D=∠A=70°,在△DEF中,∠F=180°-∠D-∠E=180°-70°-30°=8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准确找出对应角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点P到OB的距离为5,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解:∵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点P到OA边的距离等于5,∴点P到OB边的距离为5,∵点Q是OB边上的任意一点,∴PQ≥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9.A【解析】试题分析:∵AB=AC,∠A=36°,∴∠ABC=∠C=1801803622A︒-∠︒-︒==72°,∵DE垂直平分AB,∴∠A=∠ABD=36°,∴∠BDC=∠A+∠ABD=36°+36°=72°.故选A.考点: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0.B【分析】设∠A=x,∠B=2x,∠C=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方程求三个内角的度数,从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详解】解:∵::1:2:3A B C∠∠∠=设∠A=x,∠B=2x,∠C=3x.则x+2x+3x=180°,解得x=30°,∴∠A=30°,∠B=60°,∠C=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内角和定理.解答此类题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方程求解可简化计算.11.D【分析】根据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利用360除以外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详解】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60°=6.【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外角,根据外角和的大小与多边形的边数无关,由外角和求正多边形的边数,是常见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12.C 【分析】根据垂直定义推出90ABC DCB ∠=∠=°,AB=DC ,CB BC =,根据SAS 推出ABC DCB ≌.【详解】∵AB ⊥BC ,BC ⊥CD ∴∠ABC=∠DCB=90°又∵AB=DC ,BC=CB ∴△ABC ≌△DCB (SAS )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13.60°.【解析】试题分析: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而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结果.试题解析:∵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又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设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的大小均是x ,则3x=180°,解得:x=60°.考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14.(-2,3)【解析】点P(2,3),点A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则点A 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15.等边【分析】根据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和偶次方具有非负性可得:00a b b c -=-=,,再根据三角形的判断方法即可知道该三角形的形状.【详解】∵(a-b)2+|b-c|=0∴(a-b)2=0,|b-c|=0∴a=b ,b=c ∴a=b=c∴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偶次方的非负性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6.6【详解】此题涉及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和=180(n-2),外角和=360º所以,由题意可得180(n-2)=2×360º解得:n=617.8【分析】正方形为轴对称图形,一条对称轴为其对角线所在的直线;由图形条件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一半.【详解】解:依题意有S 阴影=12×4×4=8cm 2.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运用割补法是解题的关键.18.2【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轴对称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台球走过的路径为:∴该球最后将落入的球袋是2号袋.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注意结合图形解题的思想;严格按轴对称画图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x=60.【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列出等式,即可求得x 的值.试题解析:解:x+70=x+10+x ,∴x=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20.∠B=100°,∠C=50°.【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求出∠C ,再求解即可得到∠B .【详解】∵2B C ∠=∠,180A B C ∠+∠+∠=°,∴2180A C C ∠+∠+∠=°,即303180C ︒+∠=°,解得:50C ∠=°,∴2250100B C ∠=∠=⨯︒=°.答:∠B 等于100°,∠C 等于5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熟记定理列出并整理成关于∠C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1.答案见解析.【分析】作的平分线交直线MN于P点.【详解】解:根据题意,如图,作∠AOB的平分线,∠AOB的平分线与直线MN交于一点,则点P 即为所求.22.证明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首先根据AF=DC,可推得AF﹣CF=DC﹣CF,即AC=DF;再根据已知AB=DE,BC=EF,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即可证明△ABC≌△DEF.试题解析:∵AF=DC,∴AF﹣CF=DC﹣CF,即AC=D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23.△AB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变形,求出a=b=c,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如下:∵2a2+2b2+2c2=2ab+2ac+2bc,∴2a2+2b2+2c2-2ab-2ac-2bc=0,∴a2-2ab+b2+a2-2ac+c2+b2-2bc+c2=0,∴(a-b)2+(a-c)2+(b-c)2=0,∴(a-b)2=0,(a-c)2=0,(b-c)2=0,∴a=b且a=c且b=c,即a=b=c,∴△ABC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能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得出(a-b)2+(a-c)2+(b-c)2=0是解此题的关键.24.DE=2cm【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再利用△ABC面积是28cm2可求DE.【详解】解:∵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DE=DF,∵△ABC面积是28cm2,AB=20cm,AC=8cm,∴S△ABC =12AB•DE+12AC•DF=28,即12×20×DE+12×8×DF=28,解得DE=2cm.【点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25.(1)111112=1234543211111112=12345654321;(2)264×21;198×81.【分析】(1)分别观察112,1112,11112,…,得出结果的一般规律,再根据一般规律求值.(2)根据给出的题例,即把每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反过来写,乘积仍相等.【详解】(1)由12=1,112=121,1112=12321,11112=1234321,可知,这类数平方的结果为“回文数”,即从1开始按连续整数依次增大到最大,再逐渐减小到1,其中,最大的数字为等式左边1的个数,所以接下来的等式是:111112=123454321,1111112=12345654321.(2)124625544264215544⨯=⨯=, ,1246226421∴⨯=⨯1889116038⨯=,1988116038⨯=1889119881∴⨯=⨯【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关键是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找出这类数的平方的规律.26.(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ADC ≌△CEB ;理由见解析【分析】(1)①要证△ADC ≌△CEB ,已知一直角∠ADC=∠CEB=90°和一边AC=CB 对应相等,由题意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另一内角∠ECB=∠DAC ,再由AAS 即可判定;②由①得出AD=CE ,BE=CD ,而DE=CD+CE ,故DE=AD+BE ;(2)同理,根据上一小题的解题思路,易得△ADC ≌△CEB.【详解】(1)①∵∠ACB=90°∴∠DCA+∠ECB=90°又∵AD ⊥MN∴∠DCA+∠DAC=90°∴∠ECB=∠DAC又∵AD ⊥MN ,BE ⊥MN∴∠ADC=∠CEB=90°在△ADC 和△CEB 中ECB DAC ADC CEB AC CB ∠=∠⎧⎪∠=∠⎨⎪=⎩∴△ADC ≌△CEB (AAS )②∵△ADC ≌△CEB∴AD=CE ,BE=CD又∵DE=CD+CE∴DE=AD+BE(2)△ADC ≌△CEB ;∵∠ACB=90°∴∠DCA+∠ECB=90°又∵AD ⊥MN∴∠DCA+∠DAC=90°∴∠ECB=∠DAC又∵AD ⊥MN ,BE ⊥MN∴∠ADC=∠CEB=90°在△ADC 和△CEB 中ECB DACADC CEB AC CB∠=∠⎧⎪∠=∠⎨⎪=⎩∴△ADC ≌△CEB (AAS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2024学年(上)期中考试初二年级数学科试卷(问卷)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常见的手机软件图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1,2,3.5B .4,5,9C .6,8,10D .7,11,3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5,1M -关于x 轴对称的点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4.下列几种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全等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如图1,墙上置物架的底侧一般会各设计一根斜杆,与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支架构成三角形,这是利用三角形的()A .全等性B .美观性C .不稳定性D .稳定性6.如图2,已知AF CE =,//BE DF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能判定ADF ∆≌CBE ∆的是()A .AFD CEB∠=∠B .//AD CBC .AE CF=D .AD BC=7.如图3,一把直尺压住射线OB ,另一把完全一样的直尺压住射线OA 并且与第一把直尺交于点P ,小明说:“射线OP 就是BOA ∠的平分线.”这样说的依据是()A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B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C .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D .以上均不正确8.如图4,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点F ,交DE 于点G .若105AED ∠=︒,16CAD ∠=︒,30B ∠=︒,则1∠的度数为().A .66︒B .63︒C .61︒D .56︒9.如图5,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F AB ⊥于点F ,点E ,G 分别在AB ,AC 上,且DE DG =,若24ADG S =△,18AED S =△,则△DEF 的面积为()A .6B .5C .4D .310.如图6,在Rt ABC △中,90C ∠=︒,20A ∠=︒.若某个三角形与△ABC 能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无重叠),则拼成的等腰三角形有()A .3种B .5种C .7种D .9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7,小明从坡角为30︒的斜坡的山底(A )到山顶(B )共走了200米,则山坡的高度BC 为米.12.如图8,是由射线AB BC CD DE EF FA ,,,,,组成的平面图形,若135170∠+∠+∠=︒,则246∠+∠+∠=︒.13.如图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A (2,0)、B (0,4)为顶点作等腰直角△ABC (其中90ABC ∠=︒,且点C 落在第一象限内),则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C '的坐标为.14.如图10,在△ABC 中,点D 是BC 边的中点,∠BAD =75°,∠CAD =30°,AD =3,则AC 的长为.15.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6cm 和15cm 的两部分,则该三角形的腰长为.16.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12AC =,BC =5,AB =13,(1)点C 到直线AB 的距离:.(2)动点P 在△ABC 内,且使得ACP △的面积为12,点Q 为AB 上的动点,则PB PQ +的最小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17.(本小题满分4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多90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18.(本小题满分4分)如图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4,0),(1,4),(3,1)A B C --,△ABC 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为△A 1B 1C 1,(1)画出△A 1B 1C 1;(2)写出点A 1,B 1,C 1的坐标.19.(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13,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CF AB ∥,DF 交AC 于点E ,=DE EF .求证:CF =AD .20.(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14,在△ABC 中,BAC BCA ∠=∠,CD 平分ACB ∠,CE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E 点,若∠DCE =54°,求BCE ∠的度数.21.(本小题满分8分)如图15,在ABC 中,AB AC =.(1)利用尺规,作AC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E ,交A 于点D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中,连接CD ,若BC=a ,AC=b ,求△BDC 的周长.22.(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16,△ABC 为等腰三角形,AC =BC ,△BDC 和△ACE 分别为等边三角形,AE 与BD 相交于点F ,连接CF 交AB 于点G ,求证:(1)G 为AB 的中点;(2)若∠FAG =15°,求∠BCE 的度数.23.(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17,在△ABC 中,∠ABC 的平分线与A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过点P 作PE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1)画出△PBE 关于直线PB 对称的△PBF ;(2)求证:AB +BC =2BE ;(3)若AB =7,BC =23,求AE 的长.24.(本小题满分12分)在Rt △ABC 中,AB =AC ,OB =OC ,∠A =90°,∠MON =α,∠MON 的两边分别交直线AB 、AC 于点M 、N .(1)如图1,当α=90°时,求证:AM =CN ;(2)如图2,当α=45°时,问线段BM 、MN 、AN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当α=45°时,问线段之间BM 、MN 、AN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25.(本小题满分12分)在等边△ABC 的AC BC 、边上各取一点P 、Q .(1)如图1,若AQ BP 、相交于点O ,若60BOQ ∠=︒,求证AP CQ =;(2)如图1,连接PQ ,若13AP AC =,AQ BP =,求CPQ ABC S S 的值;(3)如图2,若AQ 是等边△ABC 的中线,点E 是线段AQ 上的动点,AE =CP ,请直接写出当BE +BP 取得最小值时∠EBP的度数.图1图2图17。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卷一、精心选择(每小题3分,共24分)1.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都在三角形内B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C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不一定交于一点D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

3.已知点A (x ,4)与点B (3,y )关于y 轴对称,那么y x +的值是()A .1-B .7-C .7D .1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4.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135°,则该多边形是()A .正八边形B .正九边形C .正十边形D .正十一边形5.在正方形网格中,∠AOB 的位置与图所示,到∠AOB 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应是()A .M 点B .N 点C .P 点D .Q 点第8题图第9题图第11题图6.如图,已知AB=AD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 ≌△ADC 的是()A .CB=CDB .∠BAC=∠DAC C .∠BCA=∠DCAD .∠B=∠D=90°7.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 E⊥AB 于E ,D F⊥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28cm ,AB=20cm ,AC=8cm ,则DE 的长是()A .4cm B .3cm C .2cm D .1cm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C=90°,BC=CD=8,过点B 作EB ⊥AB ,交CD 于点E 。

若DE=6,则AD 的长为()A .6B .8C .9D .10二、细心填空(每小题3分,共24分)9.如图,已知△ABC ≌△ADE ,若AB=7cm ,AC=3cm ,则BE 的长为。

10.若等腰三角形有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7cm ,则它的周长是cm 。

11.如图,在△ABC 中,AB=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D ,交AB 于E ,若△ABC 的周长为22,BC=6,则△BCD 的周长为。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方程2x + 3 = 7的解?A. x = 1B. x = 2C. x = 3D. x = 4答案:B2.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3B. -3C. 3或-3D. 以上都不对答案:C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那么这个数:A. 一定是正数B. 一定是负数C. 可以是正数或零D. 以上都不对答案:C4.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8,那么这个数是:A. 2C. 8D. -8答案:B5.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3x - 5 > 7的解集?A. x > 4B. x < 4C. x > 2D. x < 2答案:A6. 计算 (-2)^3 的结果是:A. -8B. 8C. -6D. 6答案:A7. 一个角是90°,那么它的补角是:A. 90°B. 180°C. 270°D. 360°答案:B8. 一个数的倒数是1/2,那么这个数是:B. 1/2C. 1D. 0答案:A9.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A. 16B. -16C. 4D. -4答案:A10.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A. 8B. -8C. 2D. -2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6,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42. 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是______。

答案:60°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可以是______。

答案:±54. 一个数的立方等于27,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5. 一个数的倒数是1/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3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解方程:3x - 7 = 8。

答案:x = 52. 已知一个角是45°,求它的补角。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北师大版)考试版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02(北师大版)考试版
D.函数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8.如图,一棵垂直于地面的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从高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
A.4.5米B.6米C. 米D.9米
9.已知点(﹣4,y1),(2,y2)都在直线y=﹣ x+b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B.y1=y2C.y1<y2D.不能确定
(2)如图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22.(10分)如图,已知直线y=﹣ x+1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点P为直线BC上一个动点.
(2)已知P为y轴上一点,若△ABP与△ABC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20.(8分)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甲地出发向乙地,轿车比货车晚出发1.5小时,如图,线段OA表示货车离甲地的距离y(千米)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折线BCD表示轿车离甲地的距离y(千米)与时间x(时)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第四单元(北师大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81的平方根为( )
A.3B.±3C.9D.±9
(1)轿车到达乙地时,求货车与甲地的距离;
(2)求线段CD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3)在轿车行进过程,轿车行驶多少时间,两车相距15千米.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2分)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数是平方根?A. 4B. 4C. √4D. √42. (2分)如果a+b=5,ab=3,那么a²+b²的值是?A. 16B. 18C. 20D. 223. (2分)下列函数中,哪一个是一次函数?A. y=x²B. y=2xC. y=x³D. y=√x4. (2分)下列等式中,哪一个是不等式?A. 2x+3=7B. 3x5>2C. 4x2=8D. 5x+1<35. (2分)在直角坐标系中,点(3,4)位于第几象限?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6. (2分)下列哪个比例是正确的?A. 3:6=9:12B. 4:8=6:12C. 5:10=8:15D. 7:14=10:207. (2分)如果|a|=3,那么a的值可能是?A. 3B. 3C. 0D. 6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8. (1分)所有的偶数都是整数。

()9. (1分)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10. (1分)如果a>b,那么a²>b²。

()11. (1分)平行线的斜率相等。

()12. (1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3. (1分)任何两个正数都有最大公约数。

()14. (1分)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5. (1分)若3x5=14,则x=______。

16. (1分)若a:b=3:4,且a=9,则b=______。

17. (1分)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一个锐角为30°,则另一个锐角为______°。

18. (1分)若|a|=5,则a的值为______或______。

19. (1分)若x²5x+6=0,则x的值为______或______。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上学期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上学期 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考查目标1.知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全部内容.2.能力: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际应用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分类讨论能力.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16页;其中第Ⅰ卷2页,第Ⅱ卷6页,答题卡7页。

全卷共三大题,28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在第Ⅰ卷、第Ⅱ卷指定位置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16分)一、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中国古典建筑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以下四个纹样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3.如图是尺规作图中“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该作法运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这一性质,那么判定图中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SSSB.SASC.AASD.ASA 4.如图,在中,边上的高是()32m m m -=326m m m ⋅=624m m m ÷=()239m m =ABC △BCA. B. C. D.5.如图,在中,,于D ,点B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是点,若,则的度数为( )A.8°B.10°C.20°D.40°6.已知式子的计算结果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a 的值为()A. B.3 C.1.5D.07.根据下列已知条件,不能画出唯一的是()A.,, B.,,C.,, D.,,8.如图,和分别是的内角和外角的角平分线,,连接.以下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4分)二、填空题(共16分,每题2分)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10.若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1.如图,摄影师在拍照时为了确保照片的清晰度,往往会放一个三脚架来固定和支撑相机,这里用到的数学道理是______.BD CE BE AFABC △90BAC ∠=︒AD BC ⊥AD B '50B ∠=︒B AC '∠()()23x x a +-3-ABC △10AB =6BC =5CA =10AB =6BC =30A ∠=︒10AB =6BC =60B ∠=︒10AB =6BC =90C ∠=︒BD AD ABC △ABC ∠CAE ∠AD BC P CD AB AC =2BAC BDC ∠=∠4EAC ADB ∠=∠90ADC ABD ∠+∠=︒()021x -12.如图是一个五边形,图形中x 的值为______°.13.如图,在长方形中,,垂足为E ,交于点F ,连接.请写出一对面积相等但不全等的三角形______.14.若,,则______.15.如图,在等腰中,,,,,点C 的坐标是______.16.如图,等边的边长为5,点E 在上,,射线,垂足为点C ,点P 是射线上一动点,点F 是线段上一动点,当的值最小时,的长为______.ABCD AF BD ⊥AF BC DF 3a x =2b x =3a b x +=Rt ABC △90CAB ∠=︒AB AC =2OA =3OB =ABC △BC 2CE =CD BC ⊥CD AB EP FP +BF三、解答题(共68分,其中第17-21,23题每题5分,第22,24,25,26题每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17.计算:.18.因式分解:.19.因式分解:.20.已知,求代数式的值.21.如图,中,,于点E ,于点D ,与相交于点F .求证:.22.如图,已知.(1)根据要求尺规作图:①作的平分线;②在上取点C ,作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D ,连接;(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所作的图中,求证:.解:平分 垂直平分线段(____________)(填推理依据) (____________)(填推理依据)()2533a a a⋅--2328x y y -()()314x x +-+2410m m --=()()()22311m m m ---+ABC △45ABC ∠=︒BE AC ⊥AD BC ⊥BE AD BF AC =AOB ∠AOB ∠OP OP OC MN OA CD CD OB P OC AOB ∠AOC BOC ∴∠=∠MN OCDO DC ∴=AOC DCO ∴∠=∠BOC DCO ∴∠=∠CD OB∴P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顶点坐标如下:,,.(1)画出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其中A 、B 、C 分别和、、对应;(2)点P 在y 轴上,若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的个数是______个.24.如图,是等边三角形,于D ,为边中线,,相交于点O ,连接.(1)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求的长.25.如图1有三种纸片,A 种纸片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B 种纸片是边长为b 的正方形,C 种纸片是长为b ,宽为a 的长方形,老师用A 种纸片一张,B 种纸片一张,C 种纸片两张拼成如图2的大正方形.(1)观察图2的面积关系,写出一个数学公式______;(2)根据数学公式,解决问题:已知,,求的值.26.我们已经学习过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多项式一般可用竖式计算,例如:计算,可用竖式除法.步骤如下:①把被除式、除式按某个字母降幂排列,并把所缺的项用零补齐;②用被除式的第一项除以除式第一项,得到商式的第一项;③用商式的第一项去乘除式,把积写在被除式下面(同类项对齐),再把两式相减;ABC △xOy ()3,1A -()1,2B --()1,3C ABC △111A B C △1A 1B 1C ACP △ABC △BD AC ⊥AE BC AE BD DE CDE △2OD =OB 7a b +=2229a b +=()2a b -()()43267121x x x x ---÷+46x 2x 33x 33x ()21x +()4363x x +④把相减所得的差当作新的被除式,再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演算,直到余式为零或余式的次数低于除式的次数时为止.被除式=除式×商式+余式.若余式为零,说明这个多项式能被另一个多项式整除.余式为0,可以整除.请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直接填空):(1)请在两个方框内分别填入正确的数或式子;(2)多项式除以商式为______,余式为______;(3)多项式的一个因式是,则该多形式因式分解的结果为______.27.已知,,,连接和.(1)如图1,①求证:;②当时,的延长线交于点F ,写出与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与的延长线交于点P ,连接,直接写出的度数(用含的式子表示)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过点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记为直线,过点且垂直于y 轴的直线记为直线.给出如下定义:将图形G 关于直线对称得到图形,再将图形关于直线得到图形,则称图形是图形G 关于点M 的双对称图形.(1)已知点M 的坐标为,点关于点M 的双对称图形点的坐标为______;()3210x x-- 432671x x x ∴---21x +2357x x +-2x +324839x x x +--1x -AB AC =AD AE =BAC DAE α∠=∠=BD CE BD CE =AD BD ⊥ED BC BF CF CE DB AP APB ∠αxOy (),M m n (),0m x m =()0,n y n =x m =1G 1G y n =2G 2G ()0,1()2,3N 2N(2)如图,的顶点坐标是,,.①已知点M 的坐标为,点,点,线段关于点M 的双对称图形线段位于内部(不含三角形的边),求n 的取值范围;②已知点M 的坐标为,直线l 经过点且平行于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当关于点M 的双对称图形与坐标轴有交点时,直线l 上存在满足条件的双对称图形上的点,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5.ACADB 6-8.CBD二、填空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12 10.1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2.121°13.和(和,和,和)14.24 15. 16.3.5三、解答题(共68分,其中第17-22题每题5分,第23-26题每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17.原式18.原式19.原式20.解:原式当时 原式21.证明:, ABC △()2,3A -()4,1B -()0,1C ()1,1-()4,P n ()4,1Q n +PQ 22P Q ABC △(),3m m -+()0,k ABC △222A B C △222A B C △12x ≠ABF △DBF △ABD △AFD △BCD △AFD △ABE △DEF △()5,2--66698a a a=-=-()()()2224222y x yy x y x y =-=+-()222234211x x x x x =+-+=++=+2224129131210m m m m m =-+-+=-+2410m m --=31013=+=BE AC ⊥ AD BC ⊥90ADB ADC BEC ∴∠=∠=∠=︒, 在与中 22.(1)图略(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等边对等角23.解:(1)图略 (2)524.(1)等边三角形证:在等边中,,, 又为边上的中线 又 是等边三角形(2),,,为边上的中线, 在中, 25.解:(1)(2)9又 26.解:(1)2,(2),(3)27.解:(1)①证: 90EBC C ∴∠+∠=︒90DAC C ∠+∠=︒EBC DAC ∴∠=∠45ABC ∠=︒ 9045BAD ABC ∴∠=︒-∠=︒ABC BAD∴∠=∠AD BD ∴=BFD △ACD △ADB ADC BD ADEBC DAC ∠=∠⎧⎪=⎨⎪∠=∠⎩()ASA BFD ACD ∴≌△△BF AC∴=ABC △AB BC AC ==60C ABC BAC ∠=∠=∠=︒AB BC = BD AC ⊥12CD AC ∴=AE BC 12CE BC ∴=CD CE ∴=60C ∠=︒ CDE ∴△AB BC = AB AC =BD AC ⊥AE BC 1302ABD ABC ∴∠=∠=︒1302BAE CAE BAC ∠=∠=∠=︒ABD BAE ∴∠=∠OA OB ∴=BD AC ⊥ 90BDA ∴∠=︒ Rt AOD △30CAE ∠=︒24OA OD ∴==4OB OA ∴==()2222a b a ab b +=++7a b += ()249a b ∴+=()()()22222a b a b a b ++-=+ ()2229499a b ∴-=⨯-=32105x x--31x -5-()()2123x x -+BAC DAE α∠=∠= BAC CAD DAE CAD ∴∠+∠=∠+∠在与中 ②法1:延长至G ,使,连接。

初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1B. 23C. 27D. 30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5厘米,那么第三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A. 3厘米B. 23厘米C. 17厘米D. 25厘米3. 下列哪个数是偶数?A. 101B. 102C. 103D. 1044. 下列哪个数是负数?A. 5B. 0C. 3D. 85. 下列哪个数是立方数?A. 8B. 27C. 64D. 125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2. 所有的偶数都是2的倍数。

()3. 1是质数。

()4. 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

()5. 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1的相反数是______。

2. 9的平方根是______。

3. 2的立方是______。

4. 24的因数有______。

5.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是______度。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解释什么是质数。

2. 解释什么是偶数。

3. 解释什么是因数。

4. 解释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5. 解释什么是立方数。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长是7厘米,求宽。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8厘米,腰长是5厘米,求周长。

3. 一个数的平方是36,求这个数。

4. 一个数的立方是27,求这个数。

5. 一个数的因数有1、2、3、4,求这个数。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2. 分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原因。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等边三角形。

2. 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正方形。

八、专业设计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这个命题。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所有的偶数都是2的倍数”这个命题。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1是质数”这个命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半期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四个图形分别是北大、清华、复旦和浙大4所大学的校标LOGO,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 cm,3 cm,5 cm
B. 3 cm,3 cm,6 cm
C. 5 cm,8 cm,2 cm
D. 4 cm,5 cm,6 cm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5)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2,5)
B. (-2,5)
C. (-2,-5)
D. (2,-5)
4.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6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 )
A. 正五边形
B. 正六边形
C. 正七边形
D. 正八边形
5.在△ABC和△A′B′C′中,AB=A′B′,∠B=∠B′,补充条件后仍不一定能保证△ABC≌△A′B′C′,则补充的这个条件是()
A. BC=B′C′
B. ∠A=∠A′
C. AC=A′C′
D. ∠C=∠C′
6.在△ABC中,∠A:∠B=5:7,∠C-∠A=10°,则∠C的度数为()
A.40°
B.50°
C.60°
D.70°
7.如图,在Rt△ABC中,∠B=90∘,ED是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 已知∠BAE=10∘,则∠C 的度数为()
A. 30∘
B. 40∘
C. 50∘
D. 60∘
7题9题10题11题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顶角的度数为()
A.30°B.30°或150°C.60°或150°D.60°或120°
9.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90∘,∠B=50∘,将此三角形绕点C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三角形A′B′C,若点B′恰好
落在线段AB上,AC、A′B′交于点O,则∠COA′的度数是( )
A. 50∘
B. 60∘
C. 70∘
D. 80∘
10.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B于D点,交边AC于E点,若△ABC与△EBC的周长分别是40,24,
则AB为( )
A. 8
B. 12
C. 16
D. 20
11.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6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PMN周长的最小值是
6cm,则∠AOB的度数是( )
A. 25∘
B. 30∘
C. 35∘
D. 40∘
12.如图,在Rt△ABC中,AC=BC,∠ACB=90∘,AD平分∠BAC,BE⊥AD交AC的延长线于F,E为垂足。

则结论:(1)AD=BF;
(2)CF=CD;(3)AC+CD=AB;(4)BE=CF;(5)BF=2BE,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3.木工师傅现有两根木条,木条分别是70cm和100cm,他要选择第三根木条,将它们制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设第三根
木条长x cm,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1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15.如图所示,ABC
△中,︒
=
∠90
A,BD是角平分线,BC
DE⊥,垂足是E,AC=10cm,,CD=6cm,则 DE的长
为__________cm。

15题16题17题18题
16.如图,在ABC
△中,已知︒
=


=

=
=45
85
,
,C
A
BE
AB
BE
AD,,则∠CDE=_______。

17..三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40∘,则∠1+∠2=________.
1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6,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边于E,F点,若
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9.在△ABC中,∠A=∠B−10∘,∠C=∠B−5∘,求△ABC的各个内角的度数。

20.如图,AB 、CD 交于点O ,点O 是线段AB 和线段CD 的中点。

(1)求证:△AOD ≌△BOC ; (2)求证:AD ∥BC.
21.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顶点均在格点上,在所给直角坐标系中解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点A. B 两点的坐标;
(2)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1B1C1,并分别写出点A1、B1两点的坐标; (3)请求出△A1B1C1的面积。

22.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AC ,AE ⊥BC ,垂足分别为D. E ,AE 、BD 相交于点O ,连接DE.
(1)判断△C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O=12,求OE 的长。

23.如图所示,已知AE ⊥AB,AF ⊥AC,AE=AB,AF=AC.求证: (1) EC=BF;
(2) (2)EC

BF.
2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分别在x 、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0,1),∠BAO=30∘. (1)求AB 的长度;
(2)以AB 为一边作等边△ABE ,作OA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B 的垂线AD 于点D. 求证:BD=OE ; (3)在(2)的条件下,连接DE 交AB 于F. 求证:F 为DE 的中点。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