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四年级《别董大》
古诗诵读别董大

古诗诵读别董大【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初步理解故事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初步理解故事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初步理解故事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别。
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
2.介绍高适和董大。
)2.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大家读过了,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2.师简评(注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齐读“曛”)谁再来读。
3.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齐读)4.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5.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6.(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
四年级全年晨诵内容(可打印修改)

开启诗一师:亲爱的孩子们,早上好!生:亲爱的老师,早上好!师:我又迎来了新的一天!生:一切都是是新的!师:让我们放声朗读。
生:让我们用心感悟。
师:亲爱的孩子们,伴着第一缕阳光,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走进今天的晨诵课吧!第一周周三献给我敬爱的老师金风送欢笑,丹桂花香飘。
老师的节日,今天又来到。
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劳。
老师对我们的抚爱,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亲爱的老师,你辛苦了!我们永远爱你!周五《道德经》第三单元以退为进【一】[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
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说明】选自第九章。
第二周周三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周五《弟子规瑾》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第三周周三寻找秋天我问银杏树:秋天来了银杏树不说话,给了我一片黄色的树叶.我问蒲公英:秋天来了吗?蒲公英不说话,抓住风儿飞走了.我问小狗:秋天来了吗?小狗不说话,抖了抖身上新长的绒毛.我问妈妈:秋天来了吗?妈妈给我穿上新织的毛衣,这就是秋天啊.周五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第四周周三秋风秋风,你是红的吗?看,你把这么多的高粱,都染成了红色的火焰。
秋风,你是黄的吗?看,你把数不清的谷穗,都染得金光灿灿。
秋风,你是白的吗?看,你把一朵朵棉球,都染得像雪花一样洁白耀眼。
哦,秋风!你一定有一支看不见的五颜六色的彩笔;要不,你怎么能把整个原野,点染得这样绚丽,这样灿烂?周五《弟子规瑾》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第五周周三《道德经》第三单元以退为进【二】[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别董大》这首古诗的意思

《别董大》这首古诗的意思
哎呀,朋友,你知道这首古诗吗?这诗可太有韵味啦!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这开头,那漫天的黄云
把白日都搞得昏暗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前行。
这场景,就好像咱们在狂风大作、雪花飘舞的寒冬里赶路,多艰难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可太提气啦!董大你
别愁前面的路上遇不到知己,你这么厉害,天下谁不知道你呢?这就
好比一个超级明星,走到哪儿都有粉丝追捧,还怕没人欣赏吗?
在我看来呀,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氛围;
后两句则是鼓励和安慰,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整首诗既有对离别
的伤感,又有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朋友,你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
的感受呢?。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内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4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9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好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8)君:你,这里指董庭兰。
(9)翮:羽毛。
【译文】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
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别董大古诗原文

别董大古诗原文《别董大》原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别董大》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别董大》[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12首

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12首1《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8《浪淘沙》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9《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0《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1《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2《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别董大》其一古诗

《別董大》其一古诗
嘿,朋友!你知道其一这首古诗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
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哇塞,这诗简直太绝了!
就说开头这“千里黄云白日曛”,你想想啊,那漫天的黄云,把白日
都给遮得昏暗了,这画面感,是不是超强?就好像你站在一片茫茫的
沙漠中,四周都是黄蒙蒙的一片,太阳都透不出多少光亮来。
“北风吹
雁雪纷纷”,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雁在风雪中艰难飞行,那场景,多凄
凉啊!就像你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走在大街上,雪花不停地往你脸上扑。
但是,重点来了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哇哦,
这两句可太提气了!这不就跟你在低谷的时候,有人跟你说“别怕,你
这么棒,肯定会成功的”一样嘛!它告诉你别担心未来的路上没有知己,你这么厉害,天下谁不知道你呀!这就好像一个人在黑暗中突然看到
了一束光,瞬间就有了希望和勇气。
我记得我有一次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感觉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
那
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两句诗,心里就想,对啊,我怕啥呀,我也有自己
的闪光点啊,肯定会有人欣赏我的!然后我就咬咬牙,坚持了下去。
这首诗真的太有力量了!它能在你失落的时候给你鼓励,在你迷茫
的时候给你指引。
它告诉我们,人生的路虽然有时候很难走,但只要
我们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所以啊,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想其一,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诵读与诗歌故事
四年级
《别董大》(唐高适)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最美诵读的课堂,我们先来分享几句关于送别的诗句,请大家一起读: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送别诗是《别董大》。
这是一首特别的送别诗。
为什么说它特别呢?我们还是先读一读再说吧。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通过诵读,可能有的同学已经发现了,这首诗有别于一般送别诗的哀婉、伤感,不但乐观向上,而且充满了豪情壮志。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他与大诗人岑参被人们并称“高岑”。
高适的人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场华丽的“逆袭”——在50岁之前,他穷困潦倒,甚至沦落到乞讨度日。
后来他毅然投笔从戎,十年间就从舞文弄墨的诗人一跃而成为纵马疆场的将军。
《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他也成为唐代历史上仅有
的因军功而至封侯的诗人。
要想读好这首诗,我们先要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诗人高适一共写了两首《别董大》,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诗写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当时高适在睢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县南。
题目中的董大,是诗人的好友董庭兰,他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因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所以被称为“董大”。
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后,门客董庭兰也离开了长安。
这年冬天,董庭兰与高适在河南会面了。
在离别之际,诗人劝当时身怀绝技却不得志的董庭兰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认可,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就会遇到知己。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当时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两人可谓是惺惺相惜。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的吟唱。
(播放《别董大》吟唱。
)
听了这个吟唱,你是否被高适送别友人时的深情厚谊所深深打动?是否被他深处逆境却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深深感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吧。
我们在诵读这首诗的时要把节奏放慢,读得缓慢些。
特别是诗歌中加粗的这几个字,在诵读时试着拖长读音。
跟随老师/音频,试着读一遍。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们先来看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诗人寥寥数笔就描绘出了送别时的情景:冬天,寒风呼啸,低垂的天空积聚着黄色的云层,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诗人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送别好友董大。
我们诵读的时候,要把“云”字、“风”字拖长,边读边想象黄云千里、遮天蔽日、狂风大作、大雪纷飞的景象,韵字“曛”、“纷”长读,渲染出雄壮、悲凉的气氛。
来,让我们把前两句连起来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悠长而又低沉的诵读,让人倍感苍凉。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惆怅和伤感,但是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在鼓励友人:不要担心前方道路上没有知己,以你的才华,天下又有谁会不认识你呢?这两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被无数人吟咏和引用,就是因为它一改送别诗的凄凉哀婉,语气中透出一股豪情,这既是诗人对朋友才华的肯定,也是对友人最真挚的祝福。
在这寒冷的冬日中,无疑带给友人一缕缕融融的春意,格外的暖心。
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把“莫”字强调重读,读出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勉励的坚定语气;“人”字要拖长腔,能表现出人多;韵字“君”一定要拖长读,表达出诗人对好友未来道路的深深祝福。
说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对这首诗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了?来,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再诵读一遍,注意加粗的字要拖长腔哦!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可能有同学会问,那后来的董大和房琯他们怎么样了?有没有走出这次的挫折?这个故事还真是有后文。
房琯后来官做得非常大,一直做到了宰相,在安史之乱中,一度受到唐肃宗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子的重用。
但是房琯这个人好大喜功,在几次重要的战役中,都失败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琯受到了别人的谗言迫害,再加上没有显赫的政绩、战功,使得肃宗渐渐对他失去了信任。
最后房琯被贬谪,而董庭兰也不得不再一次离开了他。
当然,高适后来的经历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
高适,字达夫,果然是盛唐著名诗人中仕途最通达的。
高适早年曾经因为安史之乱觐见唐玄宗,得到玄宗的器重,他被晋封为谏议大夫。
后来永王李璘在南方起兵叛乱,此时在位的唐肃宗也非常信任他,便任命高适为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简单来讲就是东南方面军的最高首长,他负责剿灭了永王李璘。
再到后来蜀中发生了叛乱,肃宗再次任命高适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也就是四川地区的最高的行政长官。
最后,高适被封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并进封为渤海县侯,终于成为一代王侯。
同学们,我相信除了这首《别董大》,你们一定也积累了很多和送别有关的诗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古代会有这么多送别诗流传至今吗?因为古人长途远行,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都不便,山河阻碍,跋涉艰难,且风餐露宿,路上艰难险阻,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所以在中国古代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长亭”、“柳”、
“酒”等都是送别诗中常见的景物。
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送别之地,以长亭居多,而“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临别之时,人们往往设宴饯行,举杯畅饮,酒也成为传递朋友间情谊,消释愁苦的重要媒介。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跟着音频多加练习,学会这首诗的吟唱。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