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我国对外开放各个阶段的经典历史事件,如深圳特区的设立、加入世贸组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2.结合时事政治,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面临的挑战,如“一带一路”倡议、国际贸易摩擦等。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思考对外开放政策对其利益的影响,如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普通民众等。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系统讲授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历程和主要特点,如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区政策、加入世贸组织等。
2.深入分析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吸引外资、促进技术创新、拓展市场等。
3.阐述对外开放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要影响,如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
4.结合现实案例,讲解对外开放政策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如“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等。
4.创设讨论情境,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辩论,如对外开放是否应该放弃本国利益、如何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如“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等。
2.通过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揭示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过程,如“为什么我国要在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特区?”、“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如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提出有深度的观点,是否能够倾听他人意见等。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第一步——经济特区的建立 1、建立 2、含义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它地区 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 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 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特”的表现: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是:大陆社会主义制度下特殊的经济区域, 港澳特别行政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高度自治地方行政区域。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环顾全球,今
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
关自守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
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
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
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历史的
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二步:连线——沿海城市的开放
1984年,80岁
“除现在的特 区外,以考虑 再开放几个港 口城市……”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 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开放城市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厦门 深圳 珠海 广州 汕头 北海 湛江 海南
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第一步“试点”
1.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国家为什么选择在这些地区兴办经济特区?
1、靠近港澳,华侨多,有利于引进外资。 2、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3、广东、福建两省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 4、资源丰富。
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格局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持开放态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并主动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建立广泛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

这种开放格局体现了国家或地区的包容性、广泛性和互利性,有利于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促进共同繁荣。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国互相依存度加深,开放格局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不仅对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

在经济方面,对外开放促使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得到加强。

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并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

同时,中国主动参与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互联互通,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政治方面,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各国之间的政治交流与合作。

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组织与论坛,发表自己的声音和主张,积极推动国际事务的解决与决策。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作出了积极努力。

在文化方面,对外开放格局有助于国际文化交流与互鉴。

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与推广,吸引了更多外国人士研究和学习。

中国的电影、音乐、美食等文化产品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

同时,中国也积极引进外国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推动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各方共同努力。

各国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互信,加强合作,解决争端与分歧。

同时,各国也应加强国内改革,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总而言之,对外开放格局是国家或地区追求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探究:思考感悟
一、加1入、W抓T住O机为遇中,国迎的接改挑革战开;放和经济 建设营2造、一深个化有改利革的,国坚际持环开境放;; 二、有利3、于发加展快科国教内,产提业升结实构力调整,充分 利用国4际、资坚源持增科强学中发国展企观业,的实竞施争力; 三、提高中国的可国持际续地发位展,参与国际贸易 新规定的制定; 四、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促进 经济发展。
• 1948年,中国为关贸总协 定创始会员国之一
• 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 员列席总协定主持召开的 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 议;
• 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 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 缔约国地位;
• 2001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正式成员。
基础知识掌握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新阶段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1)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陆省会城市
中 西

推进步骤 点
线

开放范围 沿海
内地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基础知识掌握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开放新阶段 历史再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是中国代表
石广生在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的议定书 上签字。
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 11月10日18时34分,随着卡 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 卡迈尔槌子的落下,中国 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 成员。
④开发开放沿江港口城市(以上海浦东为龙头)
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扩大
开放的浦东
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成为经济建设的 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形成的过程
①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垃圾发电厂 “中国第一塔” “中华第一楼” 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 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茂大厦 全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和定位的开发 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法庭
第一个法律援助中心
第一个“110”电话报警系统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第一台“999”市民救助电话
数字对比 140 120 100 数值 80 (亿) 60 40 20 0 136 95 1993年 2002年 5.53 财政收入 项目
12 外贸出口
上海,作为中国长江三 角洲城市带的中心城市, 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 大规模的城市扩张,有 步骤的城市改造,高起 点的城市建设,犹如 “法术”一样,呼唤出 一个日新月异的上海。 今天的上海,不仅处在 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 而且处在中国古代传统 和现代传统的交汇点上。 面对国际化、全球化趋 势,上海继续保持开阔、 雅致、精明、沉稳的城 市品格,永远向世界一 流看齐,真正成为世界 的上海。
1、十年“文革”使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急需恢复 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并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已经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
形 成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开辟
过 程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经济特区的创办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划出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含义: 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引 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 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它的前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 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文化上坚 持社会主义方向。 成果展示

公开课第12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公开课第12课_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探究成果
改革是立国之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 ‚改革开放是强国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 开放是强国之路。
之路‛—— ——江泽民 是正确的 ‛——邓小平 中共十七大报告 国‛ ——胡锦涛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 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坚持社 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 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且必须 坚持走符合中国自身的发展 道路。‛ ——邓小平 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与 建国后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这是中国代表 石广生在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的议定书 上签字。
感悟身边的历史:你感觉中国
入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 些变化?
手机便宜了;汽车车型多了
大家都买得起电脑了;境外游的国家多了 学中文、学外语的人多了;人民币越来越 值钱 沃尔玛和家乐福开到家门口了;和好莱坞 同步欣赏大片……
国际的名牌 进入中国…….
‚‘请进 来’与‘走出 去’是对外开 放的两个轮子, 必须同时转动 起来。
——江泽民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机遇与挑战并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 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 11月10日18时34分,随着卡 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 卡迈尔槌子的落下,中国 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 成员。
总结历史经验: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为什么要开放: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由于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 生产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 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 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步骤)1. 创办经济特区(1)过程(史实):①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第一批经济特区。

②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2)特点:①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③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④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①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②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从1984年开始,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8年开始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划定一定区域建立。

5.开发和开放浦东(1)决策时间:1990年。

(2)目的:①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②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意义:①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②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加入,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温馨提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的“特”主要表现在特殊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问题导思】1.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答案:特点:集中在东南沿海(福建和广东)。

原因: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毗邻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历史上海外交往、贸易的传统,交通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以依托,海外华侨、外籍华人众多。

►预习检测1.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以引进外资为主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形成时间21世纪初。

2.体系构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形成什么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什么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什么对外开放格局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经过3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进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1、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而且也对发展中国家,对原苏联东欧地区的国家开放。

但我们对外开放的重点还是发达国家。

2、多层次: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对外开放格局。

3、多渠道、宽领域:就是向世界市场开放,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开放格局
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即不仅在经济领域开放,还要在科技、体育、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二、对外开放新格局是什么?
对外开放新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实行对外开放,一个关键是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们要有计划、有原则地引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

既不能因噎废食,对国外的东西一概加以拒斥,从而放慢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不能对国外的东西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甚至以各种形式主张全盘西化。

扩展资料: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

在当代,世界最新通讯技术的运用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变革,使各种交往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国际经济生活的时空大大缩短,使国际交往互惠更加便利。

资源、劳力、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普遍纳入经济生活国际化的洪流之中,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社会化、国际化、一体化普遍要求各国打开国门,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

世界市场的扩大,要求各国实行开放政策,既发展自己,也推动全世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