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贵州铜仁二中2016-2017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复习教学设计

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2、初步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3、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1、正确画出物体受力图;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学习难点】1、体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进行矢量运算.2、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相关力的计算【自主学习】受力分析的步骤: (认真阅读,体会)1、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的是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所以分析出的各力的受力物体必须是研究对象受到的力。
画受力图时,可以用一个点表示物体。
物体受到的各力一般画到同一点。
2 、受力分析的顺序(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按先找已知力,再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以上三种力要根据力产生的原因、条件、特点进行分析)3、画出研究对象所受各力的示意图4. 注意事项 (1) 不能总认为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即在画力时要明确该力的施力物体 是哪一个。
(2) 受力分析是分析物体受到的力,不能把研究对象对外界物体施加的力也画在受力图上。
(3)判断弹力的有无可假设把外界物体移走,通过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来判断接触面 处有没有弹力。
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可假设接触面光滑,通过物体是否发生相对运动 和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合作探究】、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力情况基础准备2、三物块均静止。
求: A , B , C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3、如图所示,重50N 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 370角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保持静止, F=30N 。
试求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cos37°=0.8,sin37 0=0.6 )应用训练4、如图所示,某装卸工人推着质量为 m 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卩,该工人推力与水平面间夹角为 a ,求工人推力的大小。
(重力加速 度取g )基础准备1、试画出A 的受力示意图(A 静止)C6二、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力情况基础准备5、试画出A的受力示意图例题6、如图所示,放在长木板上的木块质量为角为a时,木块静止在长木板上。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高中物理 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目标】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学会怎样由试验结果得出结论,3、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难点】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自主学习】一、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当质量一定是,加速度与力成;当作用力一定是,加速度与质量成。
二、实验原理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化,而研究其中的变化的方法。
本试验有F m a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我们先控制一个变量。
即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的关系;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的关系。
2、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和砂,细绳,导线,天平,,砝码。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
2、按图把实验器材装好,不挂小桶。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让小车能在其上面做匀速运动。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先接通电源在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上号码。
5、保持质量不变,做上述试验,把力对应的纸带标好。
6、保持力不变,做上述试验,将质量对应的纸带标好。
7、计算出加速度,作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及加速度与质量得到数的图像。
【合作探究】一、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 表一:表二:画出图像: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成反比,与物体成正比。
二、实验注意事项总结【当堂检测】1.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指A.位移的变化 B.速度的变化 C.加速度的变化D.质量的变化2.以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的是 ( )A.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B.枪弹在枪筒中做匀加速运动C.沿斜坡匀速下滑的汽车 D.汽车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弯3.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力一定运动,力停止作用后物体也立即停止运动B.物体所受的合力越大,其速度越大C.物体受力不变时,其运动状态也不变D.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其速度一定改变4.物体A的质量为10 kg,物体B的质量为20 kg,A、B分别以20 m/s和10 m/s的速度运动,则 ( )A.A的惯性比B大 B.B的惯性比A大C.A、B的惯性一样大 D.不能确定。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新)

弹力【教学目标】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3.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学习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自主学习】一、弹性形变和弹力1、什么叫做弹性形变?什么叫做非弹性形变?2、什么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二、几种弹力1、常见弹力有几种?举例说明,分析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的方向?三:胡克定律(涉及弹簧类问题很多,胡克定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胡克定律的内容:表达式:(你能分清各个字母的物理意义吗?)2、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是不同的,生活中所说的弹簧的“硬”、“软”指的就是劲度系数。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合作探究】1、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物体和地面受力情况的叙述中,形变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B.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C.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D.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2、如图所示图中的球和棒均光滑,试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弹力?(用铅笔、直尺规范作图,完成后组内交流,如有疑难上课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3、一根长6cm 的橡皮条上端固定,下端挂0.5N 物体时长度为8cm ,要再拉长1cm 则再挂多重物体?劲度系数是多少?4、.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 与所受拉力F 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 N /m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m N /1023C.当弹簧受F 2=800 N 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为x 2=40 cmD.当弹簧伸长为x 1=20cm 时,弹簧产生的拉力是F 1=200 N【自我检测】1、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 、一根铁丝用力折弯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C 、物体在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D 、物体在外力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2.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有可能不沿绳的方向D.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3、一弹簧受到8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14㎝,弹簧受到40N的压力作用时,弹簧长度为8㎝,试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原长.。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学高中物理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课件

力学单位制【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含义及力学中三个基本单位。
2.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3.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教学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自主学习】一、单位制(认真阅读教材p77-78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基本量,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 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3.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4.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的物理量都用同一单位制的单位表示,未知量的单位肯定也是表示,从而可省去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带入,使计算简便。
5.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关系。
因此在解题中,可根据物理量的来粗略的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如果所的物理量的不对,结果一定错误。
注意:高中学习阶段,要求计算时一律用力学国际单位制,故一定要掌握好力学国际单位制中物理量的单位(名称和符号)。
【合作探究】1、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是多大?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说明】题中的已知量都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来表示,得到的答案也是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来表示的,因此,解题时就没有必要在式子中一一写出各个物理量的,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就可以了.2、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0kg,在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力作用下,3 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3 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3、一列车的质量为800 t,以72 km/h的速度行驶,运动中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
若欲使列车在200 m内停下来,制动力应多大?(g取10m/s2)4、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2016届贵州铜仁市第二中学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学设计交变电流01(新人教版)

交变电流01教学目标:1.掌握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2.理解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3.知道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感抗和容抗教学重点:交流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交变电流的产生1.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当闭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线做匀角速转动时,闭合线圈中就有交流电产生.如图所示.设矩形线圈abcd 以角速度ω绕oo ' 轴、从线圈平面跟磁感线垂直的位置开始做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线圈都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等于零.经过时间t 线圈转过ωt 角,这时ab 边的线速度v 方向跟磁感线方向夹角等于ωt ,设ab 边的长度为l ,bd 边的长度为l',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为t l Bl e ωωsin 22'=当线圈平面转到跟磁感线平行的位置时,线圈转过T /4时间,ωt =π/2,ab 边和cd 边都垂直切割磁感线,sin ωt =1,线圈中感应电动势最大,用E m 来表示,E m =BSω.则e =E m sin ωt 由上式知,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做匀角速转动的线圈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t RE R e i m ωsin ==,令RE I m m =,则 i=I m sin ωt路端电压u=iR=I m R sin ωt ,令U m =I m R ,则u=U m sin ωt如果线圈从如图所示位置开始转动,电路中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和路端电压将按余弦规律变化e=E m cos ωt i=I m cos ωt u=U m cos ωt2.中性面当线圈转动至线圈平面垂直于磁感线位置时,各边都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感应电流,这个特定位置叫做中性面.应注意:①中性面在垂直于磁场位置.②线圈通过中性面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③线圈平面通过中性面时感应电动势为零.④线圈平面每转过中性面时,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改变一次,转动一周线圈两次通过中性面,故一周里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两次.3.正弦交流电的图象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轴做匀角速转动,线圈里产生正弦交流电.当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转动,在一个周期中:在t (0,T /4)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从0达到最大值E m .在t (T /4,T /2)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从最大值E m 减小到0.在t (T /2,3T /4)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从0增加到负的最大值-E m .在t (3T /4,T )时间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值从负的最大值-E m 减小到0.电路中的感应电流、路端电压与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相同,如图所示.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瞬时值:它是反映不同时刻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正弦交流瞬时值表达式为:t e m ωεsin =,t I i m ωsin =.应当注意必须从中性面开始。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力学单位制》名师教案

《力学单位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由于这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计算和推理,这是学生采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的很好的一节课,通过引导、让学生以总结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课标解读1、知道力学中的几个基本量及他们的单位;2、知道除上述基本单位外,力学中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3、知道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并在物理计算中规范使用和表示。
核心素养通过《力学单位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解单位的重要性和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并能在生产生活中熟练运动;了解单位发展的历史,能够对人物和事件做出历史性的评价。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基本单位、导出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和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3、知道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4、明确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2、物理公式和物理量的关系;3、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1、能够自己推导物理量的单位;2、能根据单位制判断结论的正确性。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课前: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
根据优教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优教提示:请登陆优教平台,发送本节预习任务)一、引入从电视上和书籍上经常听到“七尺男儿”这个词,感觉就是个赞美男生的词语,英俊潇洒,气宇轩昂。
所以自己发誓,做人就要做一个七尺男儿。
后来慢慢长大了,越来越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词,为什么呢?因为:三尺等于一米,一尺等于33.33厘米,七尺就得两米三十多。
我去网上一搜索,发现关注这个词语的人还挺多,估计都是都是向我这样受到打击的人,打开一看,终于明白了,原来古代对尺的定义与现代是不一样的。
二、以长度的测量为例阐述测量工具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商代,一尺合今16.95cm周代,一尺合今23.1cm秦时,一尺约23.1cm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三国,一尺合今24.2cm南朝,一尺约25.8cm北魏,一尺合今30.9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学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课件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学习难点】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自主学习】一、力和力的图示1、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定义力的单位是 .力的三要素有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2.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如何画力的示意图.....?二、重力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可以根据公式G=mg计算,(其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
3、重力的方向总是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和因素有关.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
【合作探究】一、力的认识拓展1.辨析下列关于力的说法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B、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C、物体相互作用时,总是先施力后受力D、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关于力的认识总结:二、重力的认识拓展2、下列关于重力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C.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支持物体的支持面垂直D.由于地球是一个大球体,所以重力的方向是无法确定的3、关于物体的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C.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用线悬挂的静止物体,细线方向不一定通过物体的重心4、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B.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受重力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当堂检测】三、四种相互作用的本质了解5、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原子核内质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B.在天然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C.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远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D.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不离去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四、区分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6、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7、画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3.O×106 kg的木箱受重力的图示。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中物理匀变速运动的研究复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匀变速运动的研究【教学目标】系统的掌握本章知识
【重点、难点分析】
匀变速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对各规律灵活的掌握
【学习难点】对各规律灵活应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基本公式应用巩固训练
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一定的加速度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24t-3t2,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第2s末 B.第4s末 C.第6s末 D.第8s末
2.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 内的平均速度为()
A.5.5 m/s B.5 m/s C.l m/s D.0.5 m/s 3.汽车以2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司机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汽车刹车后6s内的位移为()
A. 30 m
B. 40 m
C. 210 m
D. 120 m
4、一石子从楼顶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现测得石子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是25 m,求楼有多高?(g=10m/s2)
5、一辆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从刹车开始计时,2s末速度v2=6m/s,从2.5s到3.5s 内汽车的位移S=4m,求汽车刹车后6s内的位移S是多少?
6.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a点时,速度大小为4m/s,方向向右,经过1s,该质点在b点,速度大小为10m/s.求(1)该质点的加速度. (2)ab之间的距离.(3) 这一秒内质点路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单位制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含义及力学中三个基本单位。
2.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3.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什么是基本单位,什么是导出单位. 2.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教学难点】统一单位后,计算过程的正确书写.
【自主学习】
一、单位制(认真阅读教材p77-78页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基本量,什么是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都有哪些,分别对应什么物理量? 2.什么是导出单位?你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是导出单位?借助物理公式来推导.
3.什么是单位制?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共有几个?它们分别是什么?对应什么物理量?
4.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的物理量都用同一单位制的单位表示,未知量的单位肯定也是表示,从而可省去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带入,使计算简便。
5.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关系。
因此在解题中,可根据物理量的来粗略的判断结果是否正确。
如果所的物理量的不对,结果一定错误。
注意:高中学习阶段,要求计算时一律用力学国际单位制,故一定要掌握好力学国际单位制中物理量的单位(名称和符号)。
【合作探究】
1、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kg,在14N的恒力作用下,5s末的速度是多大?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说明】题中的已知量都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来表示,得到的答案也是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来表示的,因此,解题时就没有必要在式子中一一写出各个物理量的,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就可以了.
2、一个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0kg,在两个大小都是50N且互成120°角的水平外力作用下,3 s末物体的速度是多大?3 s内物体的位移是多少?
3、一列车的质量为800 t,以72 km/h的速度行驶,运动中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
若欲使列车在200 m内停下来,制动力应多大?(g取10m/s2)
4、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根据测试,这辆车在这种路面上紧急刹车时,汽车所受的制动力为4。
求汽车刹车后5秒内的位移。
1.210N
【当堂检测】
1、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下列哪一组?
A.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
B.米尺、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C.量筒、天平、秒表
D.米尺、天平、秒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有关力学的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制,不能采用其他单位制
B.力学单位制中,选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长度、物质的量和速度
C.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因他在力学中出现频率很高
D.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达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力学单位制中,若采用cm、g、s作为基本单位,则力的单位为牛顿
B.在力学单位制中,若采用m、kg、s作为基本单位,则力的单位为牛顿
C.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D.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采用国际单位的一个导出单位
4、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填序号字母)
A.密度
B.米/秒
C.牛顿
D.加速度
E.质量
F.秒
G.厘米
H.长度
I.时间
J.千克
K.厘米/秒
(1)属于物理量的是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物理量有
(3)属于基本单位的是,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4)在国际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属于导出单位的是
5.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基本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其导出单位不一定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D.物理公式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确定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6.关于力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单位是根据公式F=m a和基本单位推导出来的
B.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用“牛”是为了使牛顿第二定律公式中的比例系数k=1 C.1N=100000g.cm/s2
D.在力学中,N是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