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钙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化学元素知识:生物医学-含化学元素的生物医学应用

化学元素知识:生物医学-含化学元素的生物医学应用化学元素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化学反应中的媒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在诊疗、疫苗制造、药物开发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探讨含化学元素的生物医学应用。
一、钙元素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作用钙元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体内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系统中,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生长发育阶段,钙元素是骨骼生长的重要元素,而在成年后,钙元素继续维护骨骼结构和正常的骨骼代谢。
因此,当患者出现骨骼系统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等,钙元素的治疗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
钙元素可以通过口服钙剂来补充,或选择含有钙元素的药物治疗,如含有健骨成分的钙剂,针对骨质疏松症的二磷酸盐药物,或是维生素D与钙元素的联合应用等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维护患者的骨骼健康,从而减轻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二、金属元素的癌症治疗应用除了钙元素,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人类体内主要存在于铜、铁、锰和锌四种金属元素。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金属元素也可能与机体代谢不平衡相关,并导致癌症的发生。
例如,铜在体内的过多会导致心脏肥大和血液循环紊乱,而铁在缺少时则会导致贫血和免疫系统受损。
除了金属元素本身与癌症的直接作用,针对癌症的化学治疗中也广泛应用了含金属元素的药物。
例如,基于铂的静脉注射药物能够通过影响癌细胞DNA合成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基于锌的酶类结构可以作为一种针对肿瘤成像和治疗的载体。
三、放射性元素在核医学中的应用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已经不仅限于核能发电和辐射诊疗等传统领域,而在医学领域中也广泛应用。
放射性元素通过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放射性衰变和放射性标记等,广泛应用于核医学的诊断和治疗。
针对放射性元素的临床应用,根据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分为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放射性核素治疗两个方面。
放射性核素诊断广泛应用于病人的心脏、肝脏、肺部等器官成像检查中,以进行早期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和治疗监测等方面。
常用钙剂的选择与临床应用

三、选用钙剂时,需要注意“酸根”
1.特殊不良反应 碳酸钙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引起嗳气。
2.对铝吸收的影响 动物实验发现,枸橼酸钙和醋酸钙作为补钙剂,可能剂是一类临床常用药物,不仅可用于防治儿童佝偻病、老年 人骨质疏松,而且被广泛用于过敏性疾病、肾结石、慢性肾脏病矿 物质和骨异常、低钙血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一、临床常用钙剂
目前市场上钙制剂可分为四类:无机钙、有机钙、天然钙和新型 钙。
天然钙(牡蛎碳酸钙),是牡蛎壳经高温煅烧、转化制得的以碳 酸钙与氢氧化钙为主的混合物,本质上属于无机钙,无其他生物活 性。 新型钙(复方氨基酸螯合钙)是由氨基酸螯合钙、镁、锌、铜、锰、 钒、硅、硼,磷酸氢钙,抗坏血酸钙,维生素D3组成的复方制剂。 注意:
很多钙盐用的是水合物。
二、选用钙剂时,需要注意“水溶性”
胃酸的强弱与钙盐的溶解度有关! 碳酸钙不溶于水,只在胃酸中有较高的溶解率, 因此胃 酸缺乏的病人不宜选用。胃酸缺乏的病人,可考虑选用水溶 性好的钙剂,如醋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钙等。 钙盐的水溶性与胃肠刺激无关,极易溶于水的氯化钙对胃肠 道的刺激最大。
常见对钙的吸收有影响的物质如下:
补钙时间要恰当,人们的体内含钙量低的时段处于早晨或是 深夜,因此,在钙制剂的使用过程中,时间选择在早晨或是睡觉 前最合适,此时身体的吸收率是最高的;若采取一日 3-4 次用, 最好是在饭后 1 小时后服用,以减少某些食物对钙元素吸收的 影响;若是选用含钙量高的制剂,采用一天一次的方法,则以每 晚睡前服用为最好。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3)》要点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共识(2023)》要点1 概述骨质疏松症(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所导致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根据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OP包括绝经后OP、老年OP和青少年特发性OP;继发性OP指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或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包括糖皮质激素性OP、接受雄激素阻断治疗的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男性患者骨量降低以及接受辅助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乳腺癌女性骨量降低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OP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估计全球约有2亿OP患者。
我国OP患病率已经明显增加。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OP 患病率达到32%,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据估算,我国OP患病人数约为9千万,其中女性约7千万。
OP的严重后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OP患者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50岁以上人群知晓率仅为7%,诊断率仅为36%,OP治疗药物使用率仅6.5%,亟须引起重视。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我国临床OP 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效的药物治疗能够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并显著降低骨折风险。
OP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药物和其他机制类药物。
尽管在药物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对于OP治疗药物的实际应用而言,制定基于患者骨折风险分层、临床情况和药物特性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并综合考虑其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及性等因素仍然是备受临床关注并具有挑战的问题。
2 OP的基本诊疗2.1 OP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疾病风险初筛工具包括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OP一分钟测试题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评估,推荐使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估患者未来10年髋部骨折及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根据评估结果可分为低、中和高风险。
临床使用钙制剂的临床药学分析

临 使用 床 钙制剂的 药 临床 学分析
李 荣
河南省开封市儿童医院药械科, 南开封 4 5 0 河 70 0 【 摘要 】目的 从 临床药学 角度分析 钙制剂使 用 中的问题及应用探 讨 。 方 法 从药学 角度分析钙 制剂 的种类 , 使用 中存在 的 问题 , 提 出针对 性 的钙 制剂选择 方法 和合 理使用方 法 。 结果 从 品种 、 并 剂量 、 生物利用 度 、 生素 D等角度合 理应用 维 钙制剂 , 充分 考虑机体 的吸收能力 , 对钙 制剂的合理 应用有较好 的指导效果 。 结论 临床应 用钙制剂应 从钙 的作用 、 机体 利用 度 、 同钙制剂 的特点和选 用等多 角度合理 的为患者选择 含量高 、 不 质地优 、 物利用度高 的钙制剂 , 生 达到最好 的治疗
有 目的性 的调节 c z浓 度对人类疾 病的预 防和治疗 、 a+ 抗衰 老等 研 究有 着重要 的意 义 … 目前 国 内药 品 、 。 保健 品和食 品 中相 应
在 目前 应用 的钙 制剂 中 由于其生 产 的原料 和方 法有所 不 同, 含 的钙 类 以外 成份 也 有 着一 定 的差 异 , 微量 元 素 、 所 如 肽
注 意 的是这 些生 物钙 制剂 所含 有 的对机体 有 害元 素如铋 、 、 镉
铅 等 的存在 , 因此长 期服 用 的话可 能产 生潜 在 的重金 属 中毒 ,
一
些碳 酸钙 和维生 素 b组 合的 药物 , 钙含 量较 高 , 其 维生 素 D
转化为 维生素 D , ,可促进肠 道的钙 吸收 【, 2 值得 推荐使用 。 1
的钙制 剂 已有 2 0多种 , 0 如何 选择 和使 用钙 剂 已成 为临床急 待 解 决 的问题 之 一。本研 究从 临 床药 学角度 分 析 了钙制 剂使用 中的问题及 合理使用 的建议 , 报道如下 。 现
口服钙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口服钙剂的临床合理应用钙是人体需要最多的矿物质,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临床上钙剂有止血、脱敏、镇静、抗惊厥、平衡电解质、中和胃酸等作用,同时还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功能。
市售钙剂总类繁多,商家宣传夸大其词,致使钙剂使用混乱。
合理使用钙剂关系人民健康。
1钙的生理作用与代谢1.1钙的生理作用钙是人体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它在体内的含量位居第5位。
钙剂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主要构成骨骼,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参与凝血,维持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还可对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分泌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等。
钙缺乏症可引起的手足抽搐症、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1.2钙的吸收钙的吸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钙的吸收不仅取决于供给量或摄入量,还与钙的代谢调节密切相关。
钙的吸收是一种主动转运,受体内维生素D的影响。
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代谢物为1,25-二羟D3,可促进钙在肠道内的吸收。
甲状旁腺激素(PTH)控制1,25-二羟D3的生成,血清钙又反馈调控PTH的生成。
血清钙含量下降,PTH的合成和释放则呈增加趋势,进而增加钙的吸收。
同时,钙的摄入量影响钙的吸收,平均钙的净吸收率和成人24h尿钙排出量基本一致。
1.3钙的代谢钙主要在小肠吸收,绝大部分以羟磷灰石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组织及软组织中,0.1%游离存在与细胞外液中,与血清中白蛋白或各种离子结合。
血清中未结合的电离钙具有生理活性,血钙浓度一般为(2.3~2.8mmol/L),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相互作用,共同控制血钙的浓度,维持细胞内外钙浓度之比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1.4雌激素与氟对钙吸收的影响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其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分泌相对不足,长期雌激素缺乏,会降低1,25-二羟D3的活性,影响肠道内钙的吸收。
另外,雌激素不足又刺激甲状旁腺激素,使骨的吸收增加,导致负钙平衡,增强骨消融,减少骨中的矿物质,使骨的脆性增加,因此绝经期妇女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选用钙制剂时的注意事项

选用钙制剂时的注意事项【关键词】钙制剂随着医学进展,现已认识到钙失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认识到钙是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的药理所在。
近几十年国内外尤其在我国缺钙已成了当今谈论的热门话题,随着钙制剂的增多及应用的广泛,当前如何正确地选用钙剂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也成为妇、儿科等临床医生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将选用钙制剂的注意事项归纳如下。
1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尽管钙剂的毒副作用小,比较安全,但应用不当也可致高钙血症、异位钙化[1],严重的还可引起心律不齐、昏迷甚至死亡[2]。
因此在应用时也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禁用:高钙血症、维生素D中毒、正在使用洋地黄类强心药或使用后1周内、骨髓瘤、部分其他恶性肿瘤尤为溶骨性转移等均禁用钙剂;慎用:慢性肾衰有酸中毒趋势、高钙尿症、有肾结石病史、室颤等心律失常的患者则应慎用钙剂[3]。
选择理想的钙制剂与给药途径理想的钙剂应从化学活性(取决于钙含量高、溶解度及离子化程度好、pH 值呈弱酸性、钙化合物的粒度微细等)强、生物活性大(通常有机钙制剂大于无机钙制剂,而氨基酸螯合钙等分子型有机钙又优于葡萄糖酸钙等离子型有机钙)[4,5]、毒副作用少、价廉易得等多方面综合权衡进行选择[6,7]。
通常在低钙性搐搦症、镁等急性中毒及病程较急的过敏性疾病时,可采用注射方式给药;佝偻病、骨质疏松等一些慢性病则宜采用口服给药[3]。
3 合理计算钙剂的用量,钙用量不足及过量均非理想选择通常计算钙的剂量时须注意:应以钙剂中钙元素的含量进行计算,如0.5g的葡萄糖酸钙片只含元素钙45mg;每日投服钙量须依据病情轻重及每日饮食中钙的摄入量进行匡算,长期用钙者以补足或略超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宜;尽管钙是毒性小的元素,但钙的摄入量不宜超过我国新近规定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2000mg/d ,建议每日投用的钙剂以不超出UL的1/3~1/2为宜,投钙量超出UL 的2/3时,应监测血钙、尿钙浓度,血钙>2.9mmol/L,应停钙[6、8]。
钙制剂处方的审核与用药交待

钙制剂处方的审核与用药交待赵源浩;张莹莹【摘要】目的促进钙制剂的合理应用.方法结合工作实践,并参考相关文献及药品说明书,提出药师在审核钙制剂处方时应注意的问题结果与结论医院临床上所用钙制剂品种多样,因此药师审方应注意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剂量、用法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问题,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1(020)023【总页数】1页(P60-60)【关键词】钙制剂;审核;用药交待【作者】赵源浩;张莹莹【作者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学部,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学部,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R977.5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生活习惯等会造成人体缺钙,而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以及特殊生理群体如孕妇、哺乳阶段妇女等,均可能缺钙。
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症、骨肿瘤及糖尿病等,则应适量给予钙制剂作辅助治疗。
因此钙制剂在临床应用非常普遍,且品种多样,对药学人员审核处方和用药交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在此依据新的《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谈谈药师在审核钙制剂处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依据《处方管理办法》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处方应注明临床诊断。
药师应审核处方中的药品是否与诊断一致。
钙制剂在临床常用于以下科室[1]:老年病科,骨质疏松症;妇科,缓解乳胀、头痛、腰酸背痛等症状,可有效改善子宫平滑肌的过度兴奋,解除痉挛,缓解痛经;产科,补钙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儿科,对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加用钙剂辅助治疗,能有效缩短疗程,明显减少复发;心血管科,钙能有效地协助降压、降糖、控制并发症;内分泌科,联合使用钙剂和维生素D3可更加有效地纠正骨矿异常代谢和预防骨质疏松;皮肤科,钙制剂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有消炎、消肿和抗过敏作用,故钙制剂加用于皮炎、湿疹类疾病中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钙制剂的临床使用

钙制剂的临床使用摘要:钙制剂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临床中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钙制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1]。
在人体内调节钙离子浓度大小,对于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衰老等症状。
当前我国临床中应用的钙制剂种类非常多,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如何选择适宜的钙制剂非常关键。
关键词:钙制剂;慢性疾病;钙离子;[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YS1钙制剂应用时存在的主要问题1.1生物利用度低[2]钙制剂在传统工艺制作时,水溶性存在很大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钙制剂的吸收率下降,或者是出现了一部分无机钙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对于胃酸解离的依赖性过高,因此医务人员在钙制剂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对临床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控制,结合患者具体实际病情状况,从而选择科学准确的钙制剂,避免其他一些病症因素,影响了钙制剂使用效果。
1.2钙制剂用量不当在当前临床调查研究中显示,我国钙制剂在临床中主要以口服方式,是治疗缺钙、补钙的主要用药形式,钙制剂在临床中的使用剂量主要是在1~3g,由于当前一些条件的限制,使得加工出来的钙制剂里钙离子含量偏低,最终引起钙制剂剂量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患者身体需要,引起不良反应症状[3]。
1.3药物经济学不科学当前我国医疗市场上对于钙制剂价格的规定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标准对钙制剂单位的价格进行统一定价,新型的钙制剂单盒价格在几十元,在长期使用时,钙制剂的支出是非常高的,因此钙制剂在药物经济学角度看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
2临床应用钙制剂优化措施2.1钙制剂生物利用度综合认识是对钙制剂的利用效率等各个方面评价的一个综合指标,是判断人体可以获取钙制剂有效含量的一个重要标准[4],当前我国临床中对于钙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检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检测方式,产品宣传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诱导因素影响,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应用钙制剂时,需要重视对生物利用度方面的关注和认识,加强管理监督,从而保证使用剂量能够充分满足机体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钙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钙代谢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钙缺乏可导致多种疾病,如低钙血症、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等。
但人们对口服补充钙剂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导致钙剂的使用比较混乱。
本文从钙的代谢及生理作用等方面讨论补钙应注意的问题,以促进口服钙剂的应用更加科学和合理。
标签:口服;钙剂;合理应用;不良反应
钙是人体需要最多的矿物质,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临床上钙剂有止血、脱敏、镇静、抗惊厥、平衡电解质、中和胃酸等作用,同时还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功能。
市售钙剂总类繁多,商家宣传夸大其词,致使钙剂使用混乱。
合理使用钙剂关系人民健康。
1钙的生理作用与代谢
1.1钙的生理作用钙是人体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它在体内的含量位居第5位。
钙剂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主要构成骨骼,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参与凝血,维持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还可对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分泌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等。
钙缺乏症可引起的手足抽搐症、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1]。
1.2钙的吸收钙的吸收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钙的吸收不仅取决于供给量或摄入量,还与钙的代谢调节密切相关。
钙的吸收是一种主动转运,受体内维生素D的影响。
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代谢物为1,25-二羟D3,可促进钙在肠道内的吸收。
甲状旁腺激素(PTH)控制1,25-二羟D3的生成,血清钙又反馈调控PTH的生成。
血清钙含量下降,PTH的合成和释放则呈增加趋势,进而增加钙的吸收。
同时,钙的摄入量影响钙的吸收,平均钙的净吸收率和成人24h尿钙排出量基本一致[2]。
1.3钙的代谢钙主要在小肠吸收,绝大部分以羟磷灰石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组织及软组织中,0.1%游离存在与细胞外液中,与血清中白蛋白或各种离子结合。
血清中未结合的电离钙具有生理活性,血钙浓度一般为(
2.3~2.8mmol/L),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相互作用,共同控制血钙的浓度,维持细胞内外钙浓度之比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2]。
1.4雌激素与氟对钙吸收的影响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其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分泌相对不足,长期雌激素缺乏,会降低1,25-二羟D3的活性,影响肠道内钙的吸收。
另外,雌激素不足又刺激甲状旁腺激素,使骨的吸收增加,导致负钙平衡,增强骨消融,减少骨中的矿物质,使骨的脆性增加,因此绝经期妇女极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氟离子可与钙离子结合,取代骨骼磷灰石中的羟基,使骨的代谢发生异常,引起氟中毒、骨软化、关节痛,增加老年人的骨折发生率[2]。
2口服钙剂的合理应用
2.1钙摄入的日推荐量RDA 钙的需要量因年龄、性别、生理及病理状态不同而异。
儿童需要提供足够的钙保证生长发育,此时钙呈正平衡状态。
孕妇需要动员大量骨钙供给胎儿发育,此时钙呈负平衡。
成人每天摄入与排出钙量大致相等呈平衡状态。
中国营养学会根据全国营养学会调查资料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以及参考国外数据于1998年提出每天膳食中钙元素营养供给RDA[3]。
中国推荐的钙摄入量标准RDA:≤6个月为400mg;>6个月~2岁为600mg;>2~9岁为800mg;>9~12岁为1000mg;>12~15岁为1200mg;>15岁为1000mg。
成人800mg;孕妇和乳母1200~1600mg,绝经期妇女1000mg,绝经后妇女(不服用雌激素)和老年男性1500mg。
2.2膳食补充钙剂药补不如食补,补充钙剂首先应重视膳食补钙。
通过均衡或有所侧重的饮食补钙,饮食宜多样化,以高钙饮食为主,饮食中的营养素之间相互补充,可促进钙的吸收,安全、经济、无副作用,是补钙的首选方法。
平时可多食用牛奶及豆制品,以及鸡蛋、奶酪、虾米、紫菜、海带等。
另外新鮮绿色蔬菜也是钙的良好来源,因此,每日应进食大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证钙的供给。
另外注意烹饪方法,一些含草酸较多的蔬菜,如菠菜、冬笋等,应先用水焯一下,减少蔬菜中的草酸含量,防止草酸钙的生成。
2.3药物补充钙剂当食物中钙供给不足或体内钙丢失过多时,或发现有钙缺乏症状和有钙磷代谢障碍表现时,才需补充钙剂。
2.4补充维生素D 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
紫外线的照射,可使人体皮肤中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
某些日晒不足的人群,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D制剂,以补充紫外线照射不足所致的维生素D缺乏,促进钙的吸收。
此外还应做适量负重运动,每天做站立活动2h或步行30min。
2.5钙剂的选择
2.5.1钙剂的分类钙剂分为两种[4]:①根据钙盐的性质分类:包括无机钙、有机钙、中药钙和钙调节剂类。
②依据钙剂的发展分类:第1代钙剂的钙含量较低、吸收较差,代表性的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及中药龙牡壮骨冲剂等;第2代钙剂为活性钙及其制剂,氧化钙含量为主,碱性较大,服用时需大量饮水,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其中砷、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大多超标,如盖天力、益钙灵、活力钙等;第3代钙剂的溶解性强、好吸收,生物利用度非常高,且无胃肠刺激性,其成分主要为超微粉化碳酸钙制剂如钙尔奇D、氨基酸钙制剂如氨基酸螯合钙(乐力钙)等。
2.5.2钙剂选择的标准选择钙剂时应符合下列标准:①含钙量大;②溶解度大;③肠道吸收率高;④生物利用度好;⑤重金属含量低;⑥经济;⑦应根据年龄以及机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剂型。
2.6口服钙剂的方法口服钙剂以清晨和临睡前各服用1次为佳,若采取3~4次/d用法,最好是在饭后1.0~1.5h服用,以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
若是选用含钙量高的制剂,采用1次/d的用法,则以每晚临睡前服用为最佳。
对于需长期补钙者,以间歇补钙为佳,每服用钙剂2个月,则停服1个月;如此重复循环服用。
如需补充维生素D,则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执行服用剂量、疗程、及服用间隔时间,以免造成维生素D中毒。
3適合口服钙剂的疾病
3.1佝偻病(维生素D和钙缺乏所致)每日给以维生素D400~1000U,并给以钙达RDA要求。
3.2佝偻病或骨软化症(维生素D依赖性)维生素D的剂量20000~50000U/d,或相当剂量的阿法骨化醇或钙化三醇及钙剂。
服用剂量及时间以维持血钙及尿钙正常为准。
3.3佝偻病(维生素D抵抗性)或骨软化症(低血磷症)补给中性磷酸盐为主,辅以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
3.4骨质疏松(绝经后和老年性)采用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适当选用性激素、降钙素或二膦酸盐等辅助治疗。
3.5肾性骨病α羟D3或钙化三醇为主,同时补充钙剂口服。
3.6慢性氟中毒骨病碳酸钙2.4g+氧化镁0.3g+维生素D3000U/d,可快速缓解其症状[5]。
3.7糖尿病:高糖血症时,机体处于负钙平衡状态。
糖尿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应补充适量的钙剂及维生素D。
4钙剂的不良反应
钙是构成骨骼及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钙剂缺乏可引起低钙血症、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等。
常用钙剂的不良反应少,偶见便秘、胀气等。
但钙剂补充过多,或剂量过大,可引起高钙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钙症、肾结石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影响铁、锌、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并可使肾脏、软组织及血管等发生异位钙化[6,7]。
采用大鼠做实验,给予大鼠大剂量的维生素D,可增加大鼠动脉组织中的钙含量,导致血管组织钙化,提示钙剂可加重血管的钙化程度[8]。
钙代谢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过度盲目补充钙剂会造成不良反应和危害,只有正确认识和应用钙剂,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
参考文献:
[1]竺小影.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994.
[2]杨刚.内分泌生理与病理生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76.
[3]周天杰,杨定焯,安珍.钙剂的临床应用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4):299-301.
[4]王晓芝.钙制剂的合理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7,5(6):20-21.
[5]王湘兵,屈国云,伍汉文,等.40例氟骨症患者钙代谢的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8,7:196-198.
[6]王振纲.对补钙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5):326-329.
[7]李思汉.过量钙与人体健康[J].实用妇幼卫生,2003,14(1):9-11.
[8]吴胜英,蔡嫣,薛林,等.高钙血症加重大鼠血管钙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16(5):33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