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第一章 复习 《走进实验室》(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学(学习)目标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物理实验室!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基地.在这里,有许多由物理学家精心设计的仪器,利用它们,我们可以研究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还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小制作、小发明,让我们像科学家们一样,走进科学的殿堂,体会科学探究的快乐之旅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页内容及图1-1-2,完成下列填空。

1.a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b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c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d图研究的是______现象。

2.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和。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3.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有规律地。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知识点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页内容及图1-1-3,完成下列填空。

1.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很多物理测量是通过仪器进行的,2.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名称:;用途:。

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名称:;用途: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0名称:;名称:;用途:。

用途:。

名称:;名称:;名称:;用途:。

用途:用途:3、拓展提高:请根据图示试读出各仪器的测量值:①②③④①被测物体的温度是:②所测物体的质量是:;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④所测液体的体积是:。

4.测量时间的仪器是________、 _________;电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教学设计学生活动2(1)结合教材观察各种测量仪器,思考每种测量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体会面对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不同规格、不同精度、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是小组讨论,然后交流方法。

(2)说并写出测量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评价任务2)(3)回答完成例2:(评价任务2)例2将下列仪器或工具按其用途分类。

a.弹簧测力计b.卷尺c.电压表d.杆秤e.体温计f.刻度尺g.量杯h.腕表i.电流表j.托盘天平k.电子秤l.激光测距仪m.红外线温度计n.停表o.量筒(1)力的测量工具(2)温度的测量工具(3)电的测量工具(4)时间的测量工具(5)质量的测量工具(6)长度的测量工具(7)体积的测量工具学生活动3(1)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①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③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④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2)回答完成例3、例4:(评价任务3)例3小明从书中读到些对声音的描述:优美的歌声;婉转的鸟鸣声...使人心情舒畅。

(1)他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2)小明猜想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3)他用两支铅笔、一把刻度尺、一根细橡皮筋组成实验装置。

(4)然后用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时发出了响声,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发声停止。

(5)根据以上现象,小明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角色扮演:扮演体验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过程,并分析说明此过程质量守恒。

例4如图,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去,请根据此情景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作业设计】A组基础训练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现象的是()A.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后,会出现七色光带B.没有被击打的音叉也会振动起来C.用两个平面镜和几只小彩灯做一个“无尽”的长廊D.北京香山上的枫叶在秋天会变红2.图中所列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时间的是()3.如图所示,请标出测量仪器的名称A是,用它来测量物体的;B是,用它来测量物体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学案 新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学案 新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学案新科版1、走进科学探究的基地1、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而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识点:2、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2、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请分别写出一种你熟悉的长度测量工具:;时间测量工具:;体积测量工具:。

知识点:3、科学探究历程3、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地重复出现,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的,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及规律。

当堂训练:1、走进实验室的首要目的是()A、认识各种各样的仪器B、初步了解仪器的使用规则C、了解实验室规则D、以上都是2、托盘天平是用来测量()的工具。

A、长度B、质量C、时间D、电流3、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在实验室内不可重现B、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熟悉各路食品的使用方法C、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D、实验完毕后,不需要整理仪器,这是实验员的事4、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A、猜想与假设B、交流合作C、提出问题D、分析论证5、玻璃杯从一定高度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

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抗里却不容易破碎呢?”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6、“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童谣中描述的主要的物理现象是()A、光现象B、电现象C、热现象D、核现象课后作业:1、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

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分析与论证2、做完“装满水的杯子中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强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决定放入回形针的多少的因素进行猜想。

(新)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同步练习(附答案)

(新)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同步练习(附答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重点、难点:1. 用刻度尺测长度2. 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知识点分析:〔一〕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根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和假设制定方案和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测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二〕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SI制〕:米〔meter〕〔m〕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在我们的物理学中统一国际单位制。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 1μm=10-6m1nm=10-9m〔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根本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

其次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即量程〕。

最后应看刻度尺的分度值。

分度值代表的长度值不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准确程度,而且还涉及到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量程和分值应从实际测量要求出发兼顾选择。

②使用时:使用时应注意正确放置和正确观察。

<1>正确放置的关键是做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的一边,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刻度尺的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2>正确观察的关键是视线在终端刻度线的正前方,视线与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数。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一般情况下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如学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测量长2cm的长度,假设正好对准在刻度线上时,正确记录应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准确读出的数,由于有估读数,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3〕长度单位的换算应掌握km、m、dm、cm、mm、μm六种单位间的换算。

〔4〕正确认识误差①误差产生的原因来自于测量仪器的准确程度、实验原理的局限性、环境与人为的客观因素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

《走进实验室》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为了方便国际间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
教师引导,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
射出距离
L/m
2.9
9.6
10.7
11.1
,应选用序号为
②为验证猜想的实验数据;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设计人:审核人: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零刻度线
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下列说法和做法中,
用分度值为
320.6cm B32.06cm C
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
射出距离
L/m
2.9
9.6
10.7
11.1
,应选用序号为
②为验证猜想的实验数据;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走进实验室》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学(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2.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学会“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和,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四、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1. 测量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基准进行的过程。

这个公认的基准量就叫,2.为了方便国际间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称为制。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符号。

4.长度的常用单位:二、实验:测量长度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103 103 103 103101010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m dm cm mm μm nm降落伞比赛达标检测1.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理课程,小刚很喜欢,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C.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2.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3. 1.60×106μm可能是()A. 一个人的高度B. 一本书的长度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 一座山的高度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78cm=78cm×10mm=780mm B.78cm=78cm×10=780mmC.78cm=78×10=780mm D.78cm=78×10mm=780mm5.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如果换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A.320.6cm B.32.06cm C.32cmD.32.1cm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是尽量减小,而不能消灭B.测量时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可以避免7.如图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 ml,量程为 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读要求:独立完成。

八年级物理上册走进试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走进试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学案教科版
《走进实验室》
8.小明同学感冒了,医生给他量了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
度值为℃,测量范围为__________ ,
小明同学的体温为____ ℃.
9.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
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
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
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二:彳:
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

点竺算一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仃
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
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 L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
设计人:审核人:
1 i
i i
i
i
i i
装i i
i
1
1
1 i
i。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复习课导学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复习课导学案
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等。
五、科学探究过程
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七要素)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诂→交流与合作。
2.控制变量法
当我们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通常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它因素_______。即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此类问题。
18.思考:我们的物理课本纸张非常薄,直接用刻度尺去测一张纸的厚度,能测出结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请把你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写下来,与大家比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好,测的更准确。
③“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
④“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
⑤“记”:测量结果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对于任何物理量的测量结果,只有标明单位,数据才有意义。
5.误差:__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误差。
C.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能避免的D.选用精密的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10.如图为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图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是()
A B C D
1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_。比它大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比他小的长度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算过程:24km=24×1km=24×103m=2.4×104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复习 设计人: 审核人: 学习 预设 问题与活动规则 与评价教 学 (学习)目 标 1.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2.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学会“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认真阅读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 和 , 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 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 、 、 、 、 。

四、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 测量是将待测量与一个 基准进行 的过程。

这个公认的基准量就叫 ,2.为了方便国际间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称为 制。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 。

4.长度的常用单位:二、实验: 测量长度要求: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装订线103 103 103 10310 10 10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km m dm cm mm μm nm降落伞比赛达标检测1.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理课程,小刚很喜欢,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C.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2.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3. 1.60×106μm可能是()A. 一个人的高度B. 一本书的长度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 一座山的高度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78cm=78cm×10mm=780mm B.78cm=78cm×10=780mmC.78cm=78×10=780mm D.78cm=78×10mm=780mm5.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如果换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A.320.6cm B.32.06cm C.32cmD.32.1cm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是尽量减小,而不能消灭B.测量时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可以避免7.如图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 ml,量程为 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ml,读要求:独立完成。

积极动脑,做完后,举手回答。

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相平.8.小明同学感冒了,医生给他量了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为℃,测量范围为,小明同学的体温为℃.9.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实验序号射出点高度h/m射出速度v/(m·s-1)射出仰角θ射出距离L/m1 0.5 5 30° 2.92 0.5 10 30°9.63 0.5 10 45°10.74 1.0 10 45°11.15 1.5 10 45°11.56 0.5 10 60°97 0.5 15 30°20.7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①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②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③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的实验数据;④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答:10.一天,小明的妈妈为小明煮了鸡蛋,小明一边吃一边玩,他让鸡蛋在桌面上转动。

这时他突然想:生鸡蛋和熟鸡蛋转动得一样快吗?他猜想:应该是熟鸡蛋转动得快些。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找来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用同样大小的力让两个鸡蛋在桌子上转动,他发现熟鸡蛋转动得快,生鸡蛋转动得慢,而且很快停下来。

这证实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分析以上材料,小明在实验中进行了科学探究的哪些环节?作业完成《互动训练》单元综合测试(一)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一章《走进实验室》复习设计人:审核人:学习预设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教学(学习)目标1.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2.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学会“控制变量”等科学研究方法。

认真阅读明确目标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装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

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三、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合作交流。

四、建立你的家庭实验室第二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1. 测量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这个公认的基准量就叫一个单位,2.为了方便国际间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称为国际单位制。

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 m 。

4.长度的常用单位:二、实验:测量长度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刻度尺使用前要观察:①量程;②分度值;③零刻度线的位置以及是否磨损。

3.刻度尺的使用:①选;②放;③读;④记。

4.误差是测量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消灭,只能减小,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三、实验:测量时间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 s ,测量时间的仪器有停表、秒表。

时间单位的换算:1h = 60 min = 3600 s第三节:活动:降落伞比赛控制变量法:研究时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要求:1、先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讨论,补充完善3、十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老师完善,评价激励103 103 103 103101010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m dm cm mm μm nm因素不变,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盘点收获绘制思维导图第1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第一章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走进实验室第3节活动:降落伞比赛学生小结,然后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以多种多样,用不同颜色的笔等。

达标检测1.这个学期起开设了物理课程,小刚很喜欢,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正确的是(B)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相信书本上的知识,因为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C.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D.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要求:独立完成。

积极动脑,做完后,2.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3. 1.60×106μm可能是( A )A. 一个人的高度B. 一本书的长度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 一座山的高度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D )A.78cm=78cm×10mm=780mm B.78cm=78cm×10=780mmC.78cm=78×10=780mm D.78cm=78×10mm=780mm5.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一块玻璃的长度是320.6mm,如果换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玻璃的长,测量结果应该是( D )A.320.6cm B.32.06cm C.32cm D.32.1cm6.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A.误差只能是尽量减小,而不能消灭B.测量时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测量中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可以避免7.如图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 1 ml,量程为 0-100 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50 ml,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8.小明同学感冒了,医生给他量了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为 0. 1 ℃,测量范围为 35-42℃,小明同学的体温为 38.9 ℃.举手回答。

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9.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实验序号射出点高度h/m射出速度v/(m·s-1)射出仰角θ射出距离L/m1 0.5 5 30° 2.920.510 30°9.63 0.5 10 45°10.74 1.0 10 45°11.15 1.5 10 45°11.56 0.5 10 60°97 0.5 15 30°20.7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①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 3 、 4 、 5 的实验数据;②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 1 、 2 、7 的实验数据;③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 2 、 3 、 6 的实验数据;④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答:提高掷出铅球点的高度、增大掷出铅球时的速度、选择合适的射出仰角10.一天,小明的妈妈为小明煮了鸡蛋,小明一边吃一边玩,他让鸡蛋在桌面上转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