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规范

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规范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可以使景观更加美观、生态更加平衡。
本文将介绍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的一些规范。
一、景观分区与植物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区域,可以将整个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分区,如庭院、花坛、绿化带等。
每个分区根据其特点和功能需求,需选择相应的植物。
1. 庭院区域庭院是园林空间中重要的休闲场所,宜选择观赏性强、造型美丽的植物,如花草、灌木等。
考虑到四季景致的变化,可以搭配选择具有不同季节花期的植物,确保整个庭院四季有花开不断。
2. 花坛区域花坛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区域,应根据花坛的位置、大小和周边环境,选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一般来说,花坛宜选择株型矮小、花期较长的植物,如草本植物、多年生花卉等。
3. 绿化带绿化带是园林空间中绿化效果的主要体现,宜选择具有较强耐寒、耐旱、抗逆性的植物,如乔木、灌木等。
同时,根据绿化带的功能,如隔音、遮挡等,选择高度适中、树冠茂盛的植物,可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
二、植物配置与景观组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组合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置与组合规范。
1. 色彩搭配在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中,要考虑不同植物的花色、叶色和整体装饰效果。
可以选择主色调相近的植物进行组合,形成整体协调的色彩搭配。
2. 层次感与对比合理的植物配置应该注重层次感和对比效果。
可以通过选择高矮错落的植物,形成立体感和景深感。
同时,对比不同形态和颜色的植物,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3. 季节变化根据不同季节的景致变化,选择具有不同花期和观赏特点的植物进行组合,使景观在四季都具有吸引力。
4. 微气候调节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还应考虑其对微气候的调节作用。
例如,在南向立面选择攀援植物,可以降低夏季的气温,增加绿色空间的舒适度。
三、栽植与养护规范正确的栽植与养护是确保植物生长良好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栽植与养护的规范。
简述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植原则

简述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植原则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植物配植原则是设计和创建一个美观和宜人的园林空间的重要步骤。
选择合适的树种和进行合理的植物配植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同时也考虑到树木的成长速度、适应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在选择园林树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适应性:树木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
因此,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其所需的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pH值等环境条件是否适合。
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可以增加树木的存活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2. 树种的成长速度和大小:树木的成长速度和最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园林空间的设计和维护。
快速生长的树种适合用于快速绿化和遮荫,但需要定期修剪和控制,以防止树木过于茂盛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而慢生长的树种可以用于创造稳定和成熟的景观。
3. 视觉效果:树木的外貌、花朵和叶片的颜色以及树冠的形状都可以为园林增添景观特色。
选择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树木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植物配植原则是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和相互作用来进行植物的布局和组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则:1. 植物的性格和高度:根据植物的性格和高度来进行植物的布局和组合。
例如,高大的树木可以用于遮荫和增加垂直层次感,而低矮的植物可以用于填充地面和边缘。
2. 色彩和纹理:选择植物的颜色和纹理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
植物的花朵、叶片和果实的颜色可以用于增加空间的亮点和焦点。
同时,选择不同形状和纹理的植物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
3. 季节变化:选择具有不同季节特点的植物可以使园林空间在不同时间段内展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例如,选择春季开花的树木可以增加春季园林的生机和活力。
4. 生态平衡:在进行植物配植时要考虑到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平衡。
选择具有相互合作或互相补充的植物可以提高空间的生态价值,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选择合适的园林树种和进行合理的植物配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考虑生态适应性、成长速度和视觉效果等因素,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美观宜人的园林空间。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公园植物选择配置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生态性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充分考虑其生态适应性,确保所选植物能在公园的生态环境中健康生长。
同时,应尽量选择本地植物,以降低养护成本。
美观性原则:植物的配置应与公园的整体景观相协调,提升公园的美观度。
在配置时,应注重植物的色彩、形态、季相变化等因素,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实用性原则: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植物的实用性。
例如,选择具有良好滞尘、隔音、降温等功能的植物,以提高公园的使用舒适度。
序列性原则:在配置植物时,应注重空间序列的营造。
通过合理地运用对景、借景、障景等手法,使植物景观呈现出良好的空间层次感和立体感。
安全性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到其生长速度、是否易倒伏、是否有刺等因素,以确保公园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文化性原则: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与公园的文化主题相契合,通过植物的寓意和象征意义,传达出文化内涵,提升公园的文化价值。
经济性原则: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到其养护成本。
尽量选择耐粗放管理、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植物品种,以降低养护难度和成本。
可持续性原则:在配置植物时,应考虑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保证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公园植物选择配置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美
观、实用、安全、文化、经济和可持续性等多个因素。
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恰当选择和合理配置植物,不仅可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
以下是园林景观常用规范汇总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原则。
一、生态适应性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优先考虑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即根据场地的具体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
例如,光照条件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植物,而阴暗潮湿的地方则适宜选择喜阴植物。
同时,还需考虑植物对土壤、水分、气候等方面的适应性。
二、景观效果原则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以景观效果为导向,以达到美化环境、增强景观的目的。
可以选择具有丰富层次感的植物,如高大乔木、中小灌木、地被植物等,它们的搭配可以形成独特的立体景观。
同时,还可以选用具有美丽花朵、丰富花色或者漂亮叶片的植物,增加景观的色彩和变化。
三、季节变化原则植物在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要考虑季节变化。
例如,选择一些具有四季景观效果的植物,保证四季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
春季选择开花的植物,夏季选择树荫浓密的植物,秋季选择变色的植物,冬季选择具有枝干纹理的植物等。
四、生长速度与空间限制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以及场地的空间限制。
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同,一些生长迅速的植物会导致场地过于拥挤,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和整体景观效果。
因此,需要选择适度生长速度的植物,并合理安排植物之间的距离,以防止日后因空间不足而需要频繁修剪、调整植物的情况发生。
五、文化与环境融合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时,还需要考虑植物与场地文化特色和环境的融合。
选择一些与场地背景相得益彰的植物品种,可以增加景观的独特性和魅力。
例如,在古建筑附近选择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植物,可以增添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六、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在植物选择与配置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选择那些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植物。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建议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建议根据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情况,可以判断该城市的发展水平。
在城市中打造园林景观,也能够让人们在闲暇之余有更多放松身心娱乐的场所。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植物的搭配和造景是非常重要的,其决定着整体的质量,所以必须要重点研究植物的配置和造景。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不同的方面,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以此增加美观性和实用性。
一、植物造景设计的意义植物造景环节对整个园林设计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的植物景观设计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美感,使其心情舒畅。
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了解设计的需求,抓住设计的核心,有针对性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提升设计的质量,为园林设计的实施奠定基础。
基于园林自然景观视域下,应将植物视为象征性元素,论述所有元素对应的要求。
相关人士在讨论与论述人的社会实践时,着重说明人对自然的渴望,同时植物是自然的核心象征,所以设计人员应重点考虑时代要素和实质要求,从植物景观入手,了解人类对精神文化的愿望。
对于现代植物景观设计来说,设计人员应从自然景观入手,探索其发展历程与法则,突出植物配置严谨性与标准性,使人眼前一亮,保障自然环境的温婉性与惬意性。
植物景观可供人们欣赏,直接影响环境改造质量及水平。
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应了解园林的环境和欣赏功效,抓住时间和空间的连接,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态,增加设计的文艺性和可欣赏性。
此外,植物能够净化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杂质灰尘,在一定范围内甚至能够达到调节气候、滋养水源的作用。
设计人员一定要把握植物景观的特点,考虑人们对居住的具体需求,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学价值。
二、植物选择及配置的基本原则(一)植物选择的基本原则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是由不同类型的植物共同搭配而成的,所以要想合理地设计园林景观,还需要设计人员科学选择搭配植物。
每一种类型的植物都有不同的外观和形态,所选择的植物类型不同,搭配出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第六章园林树木的选择与配置

规则式配置
3. 列植: 将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排列种植的方式 通常为单行或双行,多用一种树木组成,也有用两种树种间植搭配,如一株桃 树、一株柳树的传统栽植方式,形成桃红柳绿的春景。在必要时亦可植多行。 列植多用于行道树、绿篱、林带及水边种植等。幻灯片 2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正方形种植: 按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树木,株行距相等。 优点是透光通风良好,便于抚育管理和机械操作。缺点是容易造成树冠密接。 一般在园林中应用不多。
但是天安门广场绿化的政治意义和艺术效果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油松的观赏特性比侧柏和圆柏的观赏特性更能满足这第一位的要求所以即使其适应性不如后二者但仍然被选种
第六章
园林树木的配置
第一节
观赏树木的配置方式
配植方式——指在环境绿化美化中搭配观赏树木的样式。观赏 树木的配植方式有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 规则式——树木按一定的几何图形栽植,又称为整形式配置。 显得整齐、严谨、庄重、端正,以行列式或对称式为主,具有 一定的株行距,且按照固定的方式排列。有的需要进行整形修 剪,模拟立体几何图形、建筑形体或各种动物形态等。若处理 不当则显得单调呆板。 自然式——树木栽植不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又叫不整形配置。 自然、灵活、参差有致,没有一定的株行距和固定的排列方式。 似树木自然生长在原野上而形成的自然群落,形式不定,因地 制宜,力求自然,有居城市而享园林之乐的感觉。故环境设计 宜再现自然,顺乎自然。
①先面后点:就是先从整体考虑,大局下手,然后再考虑局部 穿插细节,作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 ②先主后宾:在一个景区里,树木配置,要主宾分明,先定主 景树种,再选择配景树种。 ③远近结合:树木配置时,不但考虑一个景区内树木搭配,还 要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和背景及其他景物能彼此相呼应, 才能取得园林空间艺术构图完整性。 ④高低结合:一般说在一个园林空间或一个树丛、树群内,乔 木是骨干。配置时要先乔木,后灌木再草花。要先定乔木的树 种、数量和分布位置,在由高到低分层处理灌木和草花,这样 才能有完美艺术形象的立体轮廓线。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探讨园林绿化是指在城市、乡村、工厂、学校、社区等各类园林绿地中,通过对地形、地貌进行合理设计和布局,利用各种园林绿化技术手段,规划和建设各种景观,以丰富园地的综合效益为目的,以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市容为宗旨,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增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促进城市发展的一项工作。
绿化植物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植物并进行适当的配置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将就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进行一些探讨。
一、园林绿化植物选择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对当地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绿化。
2.生态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要注重植物的生态效益,不破坏生态平衡,促进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
3.美观性原则:选择植物要注重其景观效果,要考虑植物的株型、叶型、花色、果实和对环境的装饰作用,提高景观绿地的美观性。
4.生长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生长特性,包括植物的根系、生长速度、枝条特点等,避免因植物生长过快、过大而导致园林管理难度加大。
5.抗逆性原则:选择植物要考虑其对病虫害、干旱、盐碱、重金属等的抗逆性,选择能够适应外界逆境的植物进行绿化,提高绿地的抗逆性。
1.乔木类植物:树木是园林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乔木类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常见的乔木类植物有榉树、柳树、梧桐、槭树、海棠、樱花等,它们树形美观、树干高大,对城市环境起到遮阴、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也是城市鸟类的栖息地。
2.灌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也是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植物,其具有矮小且密集的灌木架构,能使绿地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园林灌木包括丁香、栀子花、丝槐、木槿等,它们不仅具有美丽的花朵,还起到装饰园地、遮挡风沙和隔音的作用。
3.地被植物:地被植物是用于园林覆土层上,能覆盖土壤,达到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杂草数量、保护土壤等功能。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要点

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选择与配置要点园林绿化是指利用植物、花草树木等自然要素来美化环境、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选择和合理配置植物,不仅可以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还能够达到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氧气含量、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
下面将从植物选择和配置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园林绿化施工的要点。
一、植物选择要点1. 地区适应性:植物的选择应当以地区的气候、土质等环境条件为依据。
对于温带地区,应选择耐寒、耐旱的植物,而热带地区则应选择耐热、耐湿的植物。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耐盐碱、耐污染等特性,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品种。
2. 观赏价值:植物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装饰元素,观赏价值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植物的颜色、形态、花期、花香等特点都会影响整体景观的美感。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是否具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和花朵的吸引力,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效果。
3. 生长特性: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规模大小、根系特点等各不相同。
在选择时应根据园林的规划和设计要求来确定植物的生长特性。
例如,对于需要快速形成绿化景观的地方,可以选择生长迅速、枝繁叶茂的植物;而对于小型庭院或花坛,则需要选择生长较缓慢的小型植物,以保持整体的协调与平衡。
4. 生态适应性:园林绿化应该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
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尽量选择具有良好生态适应性的品种,以提高绿化效果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选择具有草本植物或藤蔓植物等缠绕特性的植物,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生态丰富度。
二、植物配置要点1. 形状对比: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要注意形状的对比和搭配。
形状对比可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并持久引人注目,使整个园林绿化效果更加丰富多样。
例如,可以将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灌木搭配,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同时,也可以通过搭配不同形态的植物,如翠绿的竹子与花朵绚丽的花卉相互衬托,增加园林的美观性。
2. 色彩搭配:园林绿化中的色彩搭配也是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群状配置
树群的株数一般从十几株到七八十株不等。 树群是由许多树木组合而成的群落,其规模比孤立 树和树丛大;组成可以是单一树种构成,也可以是多个 树种混植;可以是乔木混交,也可以乔、灌木混交;可 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的。 选择植物要更多的考虑群落的内外环境特点,正确 处理种内与种间的关系,层内与层间的关系等。不但有 形成景观的艺术效果,而且有改善环境的较大效应。 配置时应注意树群的整体轮廓以及色相和季相效果, 更应注意种内与种间的生态关系,必须在较长时间内介 质相对的稳定性。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正方形配置
行距相等的成片种植,实际上就是二行或 多行配置。树冠和根系发育比较均衡。
有正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等配置方式。二 行或成片种植,实际上就是多行列植。正 三角形方式有利于树冠与根系的平衡发展, 可充分利用空间。 按一定的株行距将植株种植成圆环。这种 方式又可分成圆形、半圆形、全环形、弧 形及双环、多环、双弧等多种变化方式。 株行距不等,其特点是正方形配置的变形。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陈昊子· 清 《 花 镜 》
杜鹃花极烂熳,性喜阴晴热, 宜置树下阴处 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 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部在去年底启动的创建“国家生态园林” 活动今年将全面铺开,各地的生态园林建设由此会 迈上一个新台阶。从最初的“乡土树种”、“适地 适树”、“人工复层群落”到近两年园林科研人员 提出的“地带性植被”,生态园林建设理论更完善、 技术更科学、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明显。生态园林 建设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5年,在重视生态园林建设的大框架下,具 备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湿地公园将吸引 更多关注的目光。北京和上海又将走在前列,两地 湿生和水生植物产销、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市场温 度还会上升,并辐射到周边地区。
首先选择乡土树种
• 对于具有相似适应性和同等功能的外来树种与乡土树种,应以乡 土树种为主; • 乡土树种又有其中心分布与边缘分布区的差别,但以其中心分布 区生长效果最好; • 在边缘分布区,应特别找出影响其生长的主导因子,有针对性地 对立地进行改造和回避。
选择外来树种
• 在选用外来树种时,引种历史长,并已基本强化的树种,在相应 地区可视为乡土树种。如悬铃木、刺槐等。 • 新引进树种或类型,要注意分析栽植环境与其原产地自然环境的 差异,特别是气候因子中的温度与水分的相似性更为重要; • 分析引进树种的自然历史发慌过程和遗传可塑性,对引进树种进 行试栽,取得经验后才能逐步推广。
1、高层建筑中的狭窄街巷绿地
特点 多位于城区的新老商业中心,街道
狭窄,建筑物相互遮蔽,直射辐射量较少,日 照时间短;夏季气温偏低、冬季气温偏高;风 速偏低,有时狭管效应,会使风速增大;街道 走向会影响光照条件。裸露地面极少,多为水 泥铺装。 植物要求 应选择窄冠耐荫、抗污染、抵 抗多种不良条件又耐粗放管理的小乔木。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二)按种植效果的景观配置(七种配置方式)
1、单株配置(孤植)
功能:单株配置(孤植)无论以遮荫为主,还是以 观赏为主,都是为了突出树木的个体功能,但必须 注意其与环境的对比与烘托关系。 位置:选择比较开阔的地点,如草坪、花坛中心、 道路交叉或转折点、岗坡及宽阔的湖池岸边等外种 植。 植物特性:应以阳性和生态幅度较宽的中性树种为 主。一般情况下很少采用阴性树种。如:白皮松、 黄山松、圆柏、侧柏、雪松、水杉、银杏、七叶树、 鹅掌楸、枫香、广玉兰、合欢、海棠、樱花、梅花、 碧桃、山楂、国槐等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一、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特点
(一)城市生态环境特点
温室效应 (热岛效应)
CO2
NO CH4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生长空间局限
地面硬化
(一)城市生态环境特点
土壤填充化钙化严重 水、气等污染严重
荫蔽面多
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生长空间局限
地面硬化
(二)植物生长的局部环境类 (六种类型)
2、丛状配置 形成树从通常由2~10株同种或异 种乔木组成。
功 以庇荫为主—— 一般由单一乔木树种组成 能 以观赏为主—— 可不同种类的乔木与灌木混交,
还可与宿根花卉搭配 树丛的组合,一方面要体现群体美,另一方面要表 现组成树丛单株树木的个体美。因此,树丛既要有较强 的整体感,又要求某些单株具有独赏的艺术效果。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功能标准只有在树木生长发育的前提下才能充 分发挥。如果栽不活,长不好,根本谈不上其他功 能效益;如果功能标准达不到要求,就失去了园林 树木栽培的意义。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适 地 适 树 的 途 径
选树适地
对应选择 选地适树
改树适地
简单 可靠
通过抗性育种增强耐寒 性、耐旱性、抗污染性
整地、换土、灌溉、排 水、施肥、遮荫、覆盖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三角形配置
圆形配置
长方形配置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多边形配置
按一定株行距沿多边形种植。它可以是单行 的,也可以是多行的,可以是连续的,也可 以是不连续的多边形。
多角形配置
包括单星、复星、多角星、非连续多角形等。
2、不规则式配置 亦称自然式配置,不要求株距或行距一 定,不安排中轴对称排列,不论组成树木的株数或种类多少, 均要求搭配自然。其中又有不等边三角形配置和镶嵌式配置的 区别。 3、混合式配置 在某一植物造景中同时采用规则式和不规 则式相结合的配置方式,称为混合式配置。在实践中,一般以 某一种方式为主而以另一种方式为辅结合使用。要求因地制宜, 融洽协调,注意过渡转化自然,强调整体的相关性。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4、公共绿地
4、公共绿地
位置 是市内人民文化娱乐游憩的场所,包
括文化休息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 陵园等。
特点 面积大小不一,有较多的植物覆 盖、水面和裸露的土面。光照条件较好,蒸发
量和蒸腾量较大,空气湿度较高;冬夏气温偏低, 土壤条件较好。游人踩踏土壤较坚实,环境也受污 染的影响,自净能力较弱,属于半自然状态。 植物要求 树种选择较为灵活多样,要注 意选择较耐土壤紧实、抗污染的树种。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二)植物生长的局部环境类型 (六种类型)
• • • • • • 高层建筑中的狭窄街巷绿地 宽阔的街道与广场绿地 建筑绿地 公共绿地 特用绿地 风景区或森林公园
二、园林植物的选择
(一)选择的意义与原则 树木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 择,逐步适应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条件,并把这种 适应性遗传给后代,形成了它对环境条件有一定 要求的特性——生态学特性。在园林树木栽培事 业中,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景成败的关键之一。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3.建筑绿地
3、建筑绿地
位置 房屋建筑之间的小块阵地,包括工厂、
机关、文教、卫生、房屋建筑附近的小游园、小公 园、公共庭院等。 特点 日照时间较短,光照条件较差,接受 的直接辐射较少;夏季气温偏低,冬季气温偏高, 年温差较小;风速也减弱。绿地暴露的土壤面积较 大,通透性稍好,但建筑垃圾、灰渣较多,土壤污 染,PH值偏高。 植物要求 应选用耐土壤坚实,有一定抗 污染能力的树种。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主讲朱瑞琪ຫໍສະໝຸດ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一、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特点 二、园林植物的选择 三、种植点的配置方式 四、栽植密度与树种组成 五、各类园林绿化用途植物的选择
园林植物绝大多数是经过人们的选择人工栽 植的。园林植物栽植地的条件相当复杂,体现了 各种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因子的综 合,特别是人为活动对栽植地特性的影响十分强 烈。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植物的景观配置方式,群 集栽培中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复层混交)及 植物搭配等内容,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在配置 中要解决好树种间、植株间、树木与环境和树木 与景观间的关系。
5.特用绿地
苗
圃
苗
圃
苗
圃
苗
圃
防护林带
5、特用绿地
位置 大部分分布在城镇郊区,以生产、科
研和防护为主要目的,但也可供游览和休息。生产 苗圃、防护林带、果园等。 特点 光照条件好,蒸发蒸腾作用强,空气 湿度较大,土壤侵入体较少,污染较轻,基本上属 于自然化或已熟化的土壤。 植物要求 适生的树种较多。
功能要求
纪 念 性 园 林 游 乐 园 林
突出庄严肃穆气氛
姿美花繁无毒无刺
因地制宜 景 观 需 求
因时制宜
因材制宜
园林树种选择,一方面要考虑树种的生 态学特性,另一方面要使栽培树种最大 限度的满足生态观赏效应的需要。前者 是树种的适地选择,后者是树种的功能 选择。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宅旁植树
东种桃柳,西种栀榆
南种梅枣,北种奈杏
门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
宅旁植树
“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槐百鬼不近” “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
“前不栽柳,后不植桑”
庭院植树
玉 棠 春 富 贵
紫 玉 兰
海 迎 棠 春
牡 丹
桂 花
(二)适地适树
1、适地适树的概念 适地适树就是使栽植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 性和栽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技术、经济 条件下的较高水平,以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 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观赏功能。这一树木栽植 的基本原则,是其他一切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于园林工作者来说,掌握适地适树的原则,主要 是使“树”和“地”之间的基本矛盾在树木栽培的主要 过程中相互协调、能够产生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效应; 其次是在“树”和“地”之间发生较大矛盾时,适时采 取适当的措施,调整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不适为较 适,变较适为最适。使树木的生长发育沿着稳定的方向 发展。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