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综合征最新资料

合集下载

代谢综合征最新资料ppt课件

代谢综合征最新资料ppt课件

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MS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UCP-3基因突变与BMI有关
PPAR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参与了血脂调控
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DM、高血压
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
炎症因素:中心型肥胖是低度炎症的关键因素
脂肪内分泌失调可产生大量的致炎因子
(如CRP、Resistin、TNF-α、IL-6、 PAI-1)
MS的概念
概念:由于胰岛素抵抗引发的多种物质代谢
失常的症候群。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IR、血脂异常。
表现:IGT、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或肥
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凝低纤溶、高酮型半胱 氨酸血症、内皮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
MS的概念
MS概念的演变
1980年,代谢综合征(MS)
1988年,X综合征、Reaven综合征 Hanefld
代谢综合征最新资料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以肥
胖、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聚集为一体的代谢 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率急 剧升高。
由MS导致的心血管损害明显增多
由MS导致的糖尿病明显增多
MS已成为一种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问题
MS具有预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价值 MS成为全球多学科研究的热点
MS的治疗(肥胖治疗)
监测目标:1年BW下降7~10%;监测内脏脂肪 含量变化
饮食:限制总热量摄入,谷物及纤维素食物为 主,以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或反 式脂肪酸 运动:每天60min,每周至少5次,中强度有氧 运动 药物: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西布曲明
增龄性MS:老年性器官退化、代谢异常

代谢综合征 最新课件

代谢综合征 最新课件
或有糖尿病史
PPT学习交流
5
(四)MS的危险因素
年龄 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20 岁人群患病率低于 10% ,而 60 岁以上人 群则达 40%以上
种族 黑种人、墨西哥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白种人,印度人和中国人也 有较高的发病率
肥胖 BMI 大于 25 ,腹部肥胖
糖尿病史 2 型糖尿病家族史 孕期糖尿病史
0 60 80 100 120
Waist circumference (cm)
PPT学习交流
16
腰围的测定方法
测量位点 - 肋骨下缘致髂迹上缘连线的中点( L2 – L3)
( IDF 2005)
- 脐 ( L4 – L5) -髂迹的高点
(AHA 2005)
站立位 呼气末
PPT学习交流
17
10
内脏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和体积增大
metabolism 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
PPT学习交流
28
抵抗素(resistin)↑
脂肪组织特异性的分泌因子(ADSF)
↓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
链接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PPT学习交流
29
游离脂肪酸(FFA)溢出
FFA的脂毒性
增加肝糖输出,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导致高血糖 抑制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受体后缺陷 受体后信号分子表达异常或酶活性异常
PPT学习交流
38
游离脂肪酸升高对糖代谢的影响
IRS一1酪氨酸磷酸化↓ IRS蛋白丝氨酸磷酸化↑ 骨骼肌GLUT4转位↓,葡萄糖转运↓ 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细胞摄取葡萄糖↓ 糖原合成↓ 代偿性β细胞的体积增大↓和β细胞有丝分裂↓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定义】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集结发病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诊断】一、≥10岁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腰围的90百分位值(P90)。

为儿童青少年MetS 基本和必备条件,同时具备至少下列2项:(1)高血糖:①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5.6mmol/L;②或糖耐量受损(IG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7.8mmol/L,但<11.1mmol/L;③或2型糖尿病。

(2)高血压:收缩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或舒张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

(3)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3mmoL)或高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76mmol/L)(4)高甘油三酯(TG≥1.47mmol/L)。

中心性肥胖的简易识别方法:建议应用腰围身高比(waist to-height ratio,WHtR)作为筛查指标。

WHtR切点:男童0.48,女童0.46。

高血压的快速识别方法:收缩压≥13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85mmHg 以上两方法主要用于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的快速筛查,如需明确诊断及研究.仍需查腰围和高血压的各年龄段百分位值表。

二、6≤年龄<10(岁)儿童6≤年龄<10(岁)年龄段儿童的生理特征处于快速变化中,不宜轻易诊断MetS。

然而,近期临床研究发现,该组肥胖儿童已经暴露多项代谢异常,故提出CVD危险因素并予以明确界定:1、肥胖:体块指数(BMI)≥同年龄同性别儿童BMI的P95或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5。

2、高血压:血压≥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的P95。

快速识别:收缩压≥120mmHg或舒张压≥80mmHg。

3、脂代谢紊乱:①低HDL-C(<1.03mmol/L);②高non-HDL-C(≥3.76mmol/L);③高TG(≥1.47mmol/L)。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常有 个体聚集现象,提出了“X综合征”的概念,并认为IR是其 发病基础。
5
☆1989年,Kaplan将以高胰岛素血症为基础的内脏性肥胖、 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作为冠心病的危险 因素,概括为“死亡四重奏”。
☆1991年,DeFronzo将这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症候群命名 为“胰岛素抵抗综合症”。

同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等也可加速As的形
成,使肾功能受损,造成肾脏对尿酸的清除率下降,继发 血尿酸水平升高。
38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 )

SAS与MS密切相关,二者均是心脑血管疾
病的危险因素且有着很高的并存率,且肥
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引起SAS与MS并
存率高的重要因素;

肥胖可引起上呼吸道脂肪组织增厚,尤其 是口咽部脂肪浸润和沉积,导致上气道狭 窄,使吸气相上气道陷闭的危险性增大;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1
不健康的饮食与生活方式
12
先天性因素:“节俭基因”学 说
13
二、发病机制
1.腹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是贯穿多种功 能代谢异常的两条主线
2.慢性轻度炎症是联系多种代谢异常的 纽带
14
腹型肥胖
15
肥胖的发病机制
1.神经内分泌异常 2.病毒感染 3.遗传学缺陷
16
NEFA 非酯化脂肪酸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

目前研究认为,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中的早 期阶段 ;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主要机制包括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刺
激肝和胃肠道等内脏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以及促进骨骼肌、

代谢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代谢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
采用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从而控制体重和保持健康。
定期检测与早期发现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 题。
关注身体信号
留意自身的身体变化和信号,如疲劳、口渴、多尿等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症状,及时 就医检查。
诊断标准与分类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 威机构的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需满足中心性肥胖、高血 压、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等四个方面的指标。
分类
根据代谢紊乱的程度和临床表现,代谢综合征可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治疗和管理策略也有所不 同。
02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 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 力过高。
症状
可能无症状,或出现头痛 、头晕、耳鸣、视力模糊 、胸闷、心悸等症状。
影响
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 病、中风、肾脏疾病等严 重并发症。
血脂异常
定义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如胆 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或过
低。
症状
通常无症状,但长期血脂异常可能 导致黄色瘤、早发性角膜环等体征 。
均衡营养摄入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健康脂肪(如不饱和脂 肪酸)以及维生素和矿 物质等营养素,保持身 体正常代谢。
增加体育锻炼与运动处方
有氧运动
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等,每周 至少150分钟,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促进脂肪燃烧。
力量训练
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和力量,提高基础代谢 率。
心律失常
03
代谢综合征患者易出现心脏电生理紊乱,导致各种心律失常,

第三章代谢综合征

第三章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代谢综合征是一种以多种代谢异常发生在同一个体为特点的综合征。

如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肥胖或超重、高尿酸血症等等。

二、诊断标准(1)向心性肥胖(central obesity):男性腰围:欧洲≥94 cm,南美和中国≥90 cm;女性腰围:欧洲≥80 cm,南美和中国≥80 cm。

(2)血压升高(high blood pressure):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85 mmHg(3)血糖增加(elevated blood sugar):空腹血糖≥100mg/dl(5.6 mmol/L)(4)低水平的HDL(low HDL):男性<40 mg/dL (1.03 mmol/L),女性<50 mg/dL (1.29 mmol/L)(5)甘油三酯增高(elevated triglycerides levels):甘油三酯> 150 mg/dL(1.7 mmol/L)。

第二节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一、年龄因素大量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40岁以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二、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引起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1)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异常沉积。

(2)伴随着脂肪沉积在肝脏、肌肉和胰岛组织,脂肪组织分泌大量活性信号分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游离脂肪酸以及脂肪组织的活性巨噬细胞。

三、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的发病与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四、疾病因素有糖尿病史(2型糖尿病史,孕期糖尿病史)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加。

高血压既是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之一,也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疾病均可能成为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

五、遗传因素代谢综合征各成分的遗传度显示,中心性肥胖为25%~40%,高血压为50%,甘油三酯为25%~40%,总胆固醇为50%~60%,HDL-C(高密度脂蛋白)为30%~55%。

(精品)老年医学课件:代谢综合征

(精品)老年医学课件:代谢综合征

《(精品)老年医学课件:代谢综合征》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代谢综合征概述•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代谢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老年患者代谢综合征的个体化治疗•典型病例分析01代谢综合征概述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

定义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代谢综合征可分为肥胖型和非肥胖型两大类。

分类定义与分类1流行病学特点23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全球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肥胖流行病学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肥胖率升高密切相关。

糖尿病流行病学高血压是代谢综合征的常见表现,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种族和饮食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流行病学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

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有所不同。

常见诊断标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版指南等。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VS02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随着年龄增长,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

家族中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

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血糖升高和脂肪堆积。

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炎症反应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促进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部分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病因,如脂肪细胞因子基因突变、线粒体基因突变等。

基因突变代谢综合征患者通常存在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

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容易出现高血糖,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高血糖代谢综合征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高血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代谢综合征医学课件

代谢综合征医学课件

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 查,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建议控制血糖和血压,改善生活 方式,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对 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 特别关注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情况 ,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Nhomakorabea06
相关医学知识拓展
肥胖与减肥手术
肥胖的危害
减肥手术的适应症
肥胖可导致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高血压的分级
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1级、 2级和3级。
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 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的原则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是使用最小 剂量、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 控制血压的目的。
糖尿病的分型与诊断
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 不足或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佳,导致血 糖水平升高。
社区干预措施
建立健康社区
通过改善社区内的环境,如增加运动设施、改善饮食设 施等,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组织活动
组织各种健康活动,如健身俱乐部、跑步团等,鼓励社 区居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和集体活动。
提供奖励
为积极参与健康活动的社区居民提供奖励,如健康食品 、健身器材等,以激励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代谢综合征的 预防和管理。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特 殊类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检测结果。 此外,还可能包括其他指标,如糖化血红蛋 白等。
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 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饮食结构不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S的治疗(高脂血症的治疗) 的治疗(高脂血症的治疗) 的治疗
他汀类:降低 他汀类:降低LDL-C、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改 、改善内皮功能、抗炎、 患者LDL-C下降 善IR。辛伐他汀使 。辛伐他汀使MS患者 患者 下降 37%,冠心病事件危险下降40%;阿托 ,冠心病事件危险下降 ; 伐他汀治疗有MS比无 受益更大 比无MS受益更大 伐他汀治疗有 比无 贝特类:降低 、抗炎、改善IR 贝特类:降低TG、抗炎、改善 Field研究:非诺贝特治疗肥胖,DM发生 研究:非诺贝特治疗肥胖, 研究 发生 率下降41%,推迟2年,心肌梗死减少 ,推迟 年 心肌梗死减少24% 率下降 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可增效,但可引起骨骼 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可增效, 肌病
MS诊断标准及定义评价 诊断标准及定义评价
MS诊断标准评价 诊断标准评价
WHO诊断标准对 要求高,不适合基层单位操作 诊断标准对IR要求高 诊断标准对 要求高, NCEP诊断标准适合于临床,但肥胖的腰围标准不 诊断标准适合于临床, 诊断标准适合于临床 适合中国人体质情况 IDF标准与 标准与CDS标准有较好的相关性,但IDF标准 标准有较好的相关性, 标准与 标准有较好的相关性 标准 标准尺度更宽, 较CDS标准尺度更宽,更易查出 标准尺度更宽 更易查出MS,利于早期防 , 治 CDS标准较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征,但缺乏流行病 标准较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征, 标准较适合中国人的体质特征 学证据,是否恰当,需进一步证实。 学证据,是否恰当,需进一步证实。
MS发病的关键环节 发病的关键环节
腹型肥胖和脂毒性 IR及高胰岛素血症 及高胰岛素血症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MS的主要后果:心血管疾病、DM 的主要后果:心血管疾病、 的主要后果
MS的诊断 的诊断
1999年WHO诊断标准 年 诊断标准 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纲要成人治疗方案第 年美国胆固醇教育纲要成人治疗方案第 三次报告(NCEP—ATPⅢ)标准 三次报告( Ⅲ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 )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CDS)标准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 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 )
MS的临床特征 的临床特征
环境因素诱导性MS:无心血管及代谢病背景, :无心血管及代谢病背景, 环境因素诱导性 由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这类 正构成MS患 由不良生活方式所致,这类MS正构成 患 正构成 者群的主体 T2DM为MS的一个亚型 为 的一个亚型
MS的治疗
目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目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达目标值 血糖: 血糖:FPG<5.6mmol/L;PPG < 7.8mmol/L, < ; , HbA1c<6.5% < 血压: 血压:130/80mmHg 血脂: 血脂:TG <1.7mmol/L;LDL-C <2.6 mmol/L ; HDL-C:男性>1.1mmol/L; :男性> ; 女性> 女性>1.4mmol/L
MS诊断标准及定义评价 诊断标准及定义评价
ADS/EASD:首先质疑是否存在 :首先质疑是否存在MS
由于诊断标准及定义不统一, 由于诊断标准及定义不统一, 建议不使用MS 建议不使用 MS XS IRS MS现已被广泛接受 现已被广泛接受 MS的意义:及早关注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 的意义: 的意义 防止ASCVD和T2DM 预; 防止 和
MS的危害 的危害
MS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的患病率(5倍) 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的患病率( 倍 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的患病率 MS可明显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5倍) 可明显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 倍 可明显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病死率,称为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病死率, 死亡四重奏” “死亡四重奏” 又称为CHAOS:C:冠心病;H:高血压、 : :冠心病; :高血压、 又称为 血症、 高Ins血症、高血脂;A:成人 血症 高血脂; :成人DM;O:肥胖; ; :肥胖; S:综合征。 :综合征。
MS的概念 的概念
概念:由于胰岛素抵抗引发的多种物质代谢 概念:
失常的症候群。 失常的症候群。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 、血脂异常。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IR、血脂异常。
表现: 、血脂异常、高血压、 表现:IGT、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或肥
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凝低纤溶、高酮型半胱 高尿酸血症、高血凝低纤溶、 氨酸血症、内皮功能异常、 氨酸血症、内皮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
脂肪内分泌失调可产生大量的致炎因子 (如CRP、Resistin、TNF-α、IL-6、 、 、 、 、 PAI-1) )
MS的发病机制 的发病机制
胰岛素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 胰岛素与胰岛 细胞分泌功能缺陷 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 激素作用: 激素作用:皮质醇增多 激素水平下降 细胞因子:脂联素水平与 细胞因子:脂联素水平与BMI、腰围、瘦素及 呈负相关 、腰围、瘦素及IR呈负相关 血管紧张素:促进脂肪组织形成, 血管紧张素:促进脂肪组织形成,使BP升高 升高 心理因素:Baikkonen研究:高度沮丧、紧张、生气、焦 心理因素: 研究:高度沮丧、紧张、生气、 研究 虑,使MS易感性增加 易感性增加 药物因素:奥氮平、 药物因素:奥氮平、氯氮平 IR 中心型肥胖、 、高血脂; 中心型肥胖、IR、高血脂;性
运动
药物: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 羟色胺 羟色胺药物: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西布曲明
MS的治疗(IR和高血糖) 的治疗( 和高血糖 和高血糖) 的治疗
TZD: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改善IR,调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改善 , 降压,减少尿蛋白, 血 脂,降压,减少尿蛋白,抗炎 (CRP、TNF-α、IL-6),抗凝 、 、 ),抗凝 ), α-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卡搏平 糖苷酶抑制剂:拜糖苹、 糖苷酶抑制剂 Ins促泌剂:SU类、格列奈类 促泌剂: 类 促泌剂 双胍类 Ins
MS的概念 的概念
MS概念的演变 概念的演变
1980年,代谢综合征(MS) 年 代谢综合征( ) 1988年,X综合征、Reaven综合征 Hanefld 年 综合征、 综合征 综合征 1991年,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DeFronzo 年 1998年,代谢综合征(MS) WHO 年 代谢综合征( ) 1999年,WHO;2001年NCEP-ATPⅢ和2005年 年 ; 年 Ⅲ 年 IDF给出 给出MS定义后,MS的命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定义后, 的命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给出 定义后 的命名被学术界广泛接受
MS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与BMI有关 遗传因素:UCP-3基因突变与 基因突变与 有关
PPARr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参与了血脂调控 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参与了血脂调控 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 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症、DM、高血压 、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 炎症因素: 炎症因素:中心型肥胖是低度炎症的关键因素
MS的临床特征 的临床特征
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为 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为MS的主要组成 的主要组成 成分,但并不等同于单纯的高血压、糖尿病、 成分,但并不等同于单纯的高血压、糖尿病、高 脂血症及肥胖症, 脂血症及肥胖症,也不是几种疾病的简单相加 MS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代谢和心血管异常表现 发展的不同阶段, 发展的不同阶段 形式有所不同, 形式有所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亚型和不同 的组合 遗传相关性MS:继发于肥胖症、家族性高脂血 :继发于肥胖症、 遗传相关性 症、T1DM、原发性高血压 、 增龄性MS:老年性器官退化、代谢异常 :老年性器官退化、 增龄性
MS流行病学情况
美国患病率: 美国患病率:23%(20 ~ 70岁) 1994年 ( 岁 年 29%(20 ~ 70岁) 2000年 ( 岁 年 北美及欧洲患病率: 北美及欧洲患病率:20%~25% ~ 中国患病率: 中国患病率: 一般人群: 城市: 一般人群:13.3% 城市:14 ~20% 上海市: 上海市:16.9% 45岁以上 岁以上 38.3% 65 ~69岁 岁
MS的治疗(抗炎治疗) 的治疗(抗炎治疗) 的治疗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降低 小剂量阿司匹林:降低MS心血管 疾病风险,可 心血管 疾病风险, 作为M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一 患者心血管疾病的一 作为 级预防措施 大剂量阿司匹林:改善 、 大剂量阿司匹林:改善IR、降糖 副作用: 副作用:消化道出血
MS的治疗(肥胖治疗) 的治疗(肥胖治疗) 的治疗
监测目标: 年 下降 下降7~ 监测目标:1年BW下降 ~10%;监测内脏脂肪 ;
含量变化
饮食:限制总热量摄入, 饮食:限制总热量摄入,谷物及纤维素食物为
主,以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或反 式脂肪酸
运动:每天60min,每周至少 次,中强度有氧 运动:每天 ,每周至少5次
代谢综合征中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 谢春光 2010.09.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以肥 胖、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聚集为一体的代谢 综合征( 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发病率急 , ) 剧升高。 剧升高。
MS的治疗 的治疗
初级干预: 初级干预:ATP-Ⅲ强调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Ⅲ
控制总热量摄入:低热、低脂、 控制总热量摄入:低热、低脂、高维 生素及可溶性纤维素饮食为宜 增加运动量, 增加运动量,降低体重
二级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不明显, 二级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后效果不明显,或在心
血管疾病高危状态的个体, 血管疾病高危状态的个体,可在生活 方式干预的基础上, 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代谢异 常进行有 针 对性的个体治疗
MS的流行特征
发达国家高收入人群MS患病率低 患病率低 发达国家高收入人群 发展中国家高收入人群MS患病率高 患病率高 发展中国家高收入人群 印度MS患者较早就出现 患者较早就出现IR 印度 患者较早就出现 韩国MS患者胰岛细胞功能障碍较 突出 患者胰岛细胞功能障碍较IR突出 韩国 患者胰岛细胞功能障碍较 高加索人MS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是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 高加索人 西方人以冠心病多见, 西方人以冠心病多见,东方以脑血管疾病多见 MS在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在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我国: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 我国: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 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