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的检测项目

曲轴的检测项目
曲轴的检测项目

曲轴的检测项目

1.连杆轴颈的圆度:(最大量-最小量)/2=(6

2.97-62.96)/2=0.005mm

连杆轴颈的圆柱度:(最大量-最小量)/2=(62.97-62.96)/2=0.005mm

标准连杆轴颈:63mm

2.主轴颈的的圆度:(最大量-最小量)/2=(69.97-69.96)/2=0.005mm

主轴颈的的圆柱度:(最大量-最小量)/2=(69.97-69.96)/2=0.005mm

标准主轴颈:70mm

3. 曲轴的颈项圆跳动(第四道主轴颈):0.18-0.20mm

曲轴的弯曲量:曲轴的颈项圆跳动/2=0.09-0.10mm

4. 活塞行程:212.82-83=129.8mm

曲柄半径:活塞行程/2=64.9mm

5.曲轴的扭曲量:一缸连杆高度-六缸(四缸)连杆高度=0

如果出现差值,则曲轴报废。

确定修理级别为:一级

注:外观检验:

车削余量:0.10mm

修理级别:六级

修理尺寸:一级:0.25mm

二级:0.50mm

三级:0.75mm

四级:1.00mm

五级:1.25mm

六级:1.50mm

铸铁检查井盖》检验标准

《铸铁检查井盖》检验标准(C J/T3012-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3012-93 铸铁检查井盖 Cast iron manhole top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 (1) 4、产品瑾和标记示例 (2) 5、承载等级 (2) 6、技术要求 (3) 7、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4) 8、检验规则 (5) 9、标志及证明书 (6) 附加说明 (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铁检查井盖的承载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2、引用标准 GB 9439 灰铸铁件 GB 1348 球墨铸铁件 GB 6414-86 铸件尺寸公差 3、术语 3.1检查井 通往地下设施(如自来水、排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火栓、阀门、环境卫生等)的出入口。 3.2检查井盖 检查井盖部的封闭物。由支座和井盖组成。 检查井盖中固定于检查井井口的部分。用于安放井盖。 检查井盖中未固定部分。其功能是封闭检查井口,需要时能够开启。 3.3嵌入深度 支座支承面至支座顶面的高度。 3.4缝宽 支座与井盖之间的间隙 3.5支座支承面 支承井盖的支座平面。 3.6井盖接触面 井盖与支座支承面相接触的平面。 3.7检查井盖净宽D(mm) 支座孔口的最大内切圆直径。 3.8试验荷载(井盖压力试验机) 在测试检查井盖承载能力时规定施加的荷载。 4、产品型号和标记示例 ×宽(mm),设计号四部分组成: 4.2标记示例 JG-D-600 5、承载等级 检查井盖按其承载能力不同分为重型与轻型两个等级(见表1)。 表 1

等级标志设置场合 重型重(Z)机动车行驶、停放的道路、场地 轻型轻(Q)除上述范围以外的绿地,禁止机动车通行和停放的道路、场地 6、技术要求 6.1原材料 a灰口铸铁。 b球墨铸铁 6.2检查井盖的形状宜为圆形,也可以是方形或矩形。 6.3井盖与支座间的缝宽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 2 检查井盖净宽JK(mm)缝宽a=(a1+a2)(mm) ≥600 8 +2 (-4) <600 6 ±2 6.4支座支承面的宽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检查井盖净宽JK(mm)支座支承面宽度b(mm) ≥600 ≥20 <600 ≥15 6.5井盖的嵌入深度。重型检查井盖应不小于40mm,轻型检查井盖应不于30mm。 6.6井盖表面应有凸起高度应不小于3mm。 6.7井盖与支座表面应铸造平整、光滑。不得有裂纹以及有影响检查井盖使用性能的冷隔、缩松等缺陷。不得补焊。 6.8井盖与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6414的要求。其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6414-86 CT10的规定并保证井盖与支座互换性。 6.9井盖接触面与支座支承面应进行机加工,保证井盖与支座接触平稳。 6.10检查井盖的承载能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检查井盖等级试验荷载(kN)允许残留变形(mm) 重型360 1/300?D 轻型210 1/500?D 6.11井盖与支座间宜采用镀锌链条联接或其它形式的锁定装置。 7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检查井盖应按成套产品(成套的井盖与支座)进行承载能力试验。 7.1试验荷载与允许残留变形应符合表4的规定。 7.2加载设备(井盖压力试验机) ±3%。 a刚性垫块 刚性垫块尺寸应为直径356mm、厚度等于或大于40mm、上下表面平整。 b橡胶垫片 7.3试验程序 以1-3kN/s速度加载,加载到2/3试验荷载,然后卸载。此过程重复进行5次。 第一次加载前与第5次加载后的变形之差为残留变形,其值不允许超过表4中的规定。 8、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与型式检验。 8.1批量与抽样 按批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取样。 产品以同一规格、同一种类、同一原材料在相似条件下生产的检查井盖构成批量。 一批为100套检查井盖,不足100套进也作为一批。 8.2出厂检验

2017年中职发动机缸盖拆装评分表

2017年中职发动机缸盖拆装评分表

发动机气缸盖、气门组拆装检查作业评分表 选手号码: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成绩: 作业项目作业要求及注意事项分值扣分说明扣分 一、维修准备(总分值4分)1.检查确认工具、量具、零件及辅料 1 工具,未确认检查扣1分 量具,未确认检查扣0.5分 未确认检查零件及辅料扣0.5分2.检查发动机翻转架及发动机安装状况 1 未检查翻转架状况扣1分 未检查安装状况扣1分 二、凸轮轴的拆卸(7.5分)1.拆卸第一道凸轮轴轴承盖 1)使用合适工具按图示顺序释放分两次拧松1号凸轮轴盖力矩。 2)拆下4颗螺栓后用塑料锤轻敲以松开凸轮轴盖并将其拆下,敲打时用手扶住防止掉落。 1.5 没有使用合适工具(指针扳手)扣0.5分 没有按规定的卸力顺序卸力扣1分 没有分两次拧松螺栓扣1分 未用塑料锤在规定位置敲击扣0.5分 2.拆下排气凸轮轴 1)确认排气凸轮轴轴承盖标记。 2)使用合适工具以1/2至1圈的增量从内到外螺旋式一次拧松8个排气凸轮轴轴承盖螺栓固定力 矩。 3)拆下8个排气凸轮轴轴承盖螺栓,注意螺栓不能互换。 4)从汽缸盖上拆下4个排气凸轮轴轴承盖6至9,并依次摆放至零件盆中。 5)取下排气凸轮轴并摆放零件盆中,注意轻拿轻放 3 拆卸前没有确认4个排气凸轮轴轴承盖安装顺序扣1分 没有按规定卸力顺序卸力扣1分 没有分3次释放1/2至1圈的增量,扣1分 没有使用合适工具(指针扳手)扣0.5分 拆下部件没有按顺序摆放扣0.5分 拆下凸轮轴过程中发生磕碰扣0.5分 3.拆下进气凸轮轴 1)确认进气凸轮轴轴承盖标记。 2)使用合适工具以1/2至1圈的增量从内到外螺旋式一次拧松8个进气凸轮轴轴承盖螺栓固定力 矩。 3)拆下8个进气凸轮轴轴承盖螺栓,注意螺栓不能互换。 4)从汽缸盖上拆下4个进气凸轮轴轴承盖6至9,并依次摆放至零件盆中。 5)取下进气凸轮轴并摆放零件盆中,注意轻拿轻放 3 拆卸前没有确认4个斤气凸轮轴轴承盖安装顺序扣1分 没有按规定卸力顺序卸力扣1分 没有分3次释放1/2至1圈的增量,扣1分 没有使用合适工具(指针扳手)扣0.5分 拆下部件没有按顺序摆放扣0.5分 拆下凸轮轴过程中发生磕碰扣0.5分 三、气门挺杆拆卸(2分)1.检查气门挺柱标记 2.使用EN-845抽吸装置(或吸棒)拆下16个气门挺柱。 提示:标注位置可以正确区分进排气侧气门挺柱安装顺序,防止在安装过程中装错。 2 使用使用EN-845抽吸装置(或吸棒)扣1分 没有按顺序摆放气门挺柱扣1分 *先对气缸盖力矩卸力前取下气门挺柱,裁判可以提醒,但扣 除该项分值。

检测报告模板

检验报告 报告编号:LC-QP-B17-JL06 产品名称:汽车空调滤清器 样品编号:AP-1919 检验类别:型式检验 检验单位:杭州绿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质量部) 检验报告 NO:LC-QP-B17-JL06 样品名称汽车空调滤清器样品编号AP-1919 抽样地点工厂(现场)抽样日期2016-7-14 样品数量5套抽样人王玉霞 规格30*215*195 受检单位杭州绿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 抽样基数500个检验日期2016-7-14 检验依据GB/T13554-2008《高效空气过滤器》、《易可滤质量检验标准》序号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或测试方法单位标准值实测值判定 1 外观目测- - - 合格 2 尺寸 偏差 密封棉 宽度:±1 mm 30 30 合格 厚度:±0.3 mm 6 6 合格包边框 架 宽度:±1 mm 30 30 合格 厚度:±0.2 mm 1.5 1.5 合格 产品整 体尺寸 长度:±3 mm 215 216 合格 宽度:±3 mm 195 196 合格 厚度:±1 mm 30 30 合格 对角线:≤4.5 mm 225 223 合格 垂直度:±1 °90 90 合格两端面平行度:≤1.6 mm 1 1 合格 3 滤芯密度 10cm内折数±1 空调滤清器标准卡尺 个14 14 合格 4 过滤效率高效过滤器成品检测仪 (300m3/H) % 95≤E< 99.5 97 合格

5 风速高效过滤器成品检测仪 (300m3/H) m/s 0.95≤S< 1.1 0.97 合格 检验结论经检验,所测项目均符合GB/T13554-2008《高效空气过滤器》及《易可滤质量检验标准》相关标准,检验合格。 主检:审核:批准: 说明: 1、报告无检验单位“检验专用章”无效。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2、非经本公司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检验报告;经同意复制的检验报告(全文复制),应由我公司加盖“检验专用章”确认,未经我公司盖章无效。报告改动无效。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公司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曲轴的拆装

曲轴的拆装 一、项目编号: 二、实训课时:2 三、主要内容及目的 (1)熟练检测曲轴的轴向间隙。 (2)掌握曲轴飞轮组的拆装要领。 四、技术标准及要求 (1)曲轴主轴承盖螺栓拧紧力矩65N·m。 (2)曲轴前后密封法兰紧固力矩M8为20N·m,M10为10N·m。 (3)曲轴后端滚针轴承应低于曲轴后端面1.5mm。 (4)飞轮紧固螺栓按对角线,分2—3次旋紧,拧紧力矩为75N·m。 五、实训与考核器材 (1)桑塔纳发动机1台。 (2)常用工量具1套,桑塔纳专用工具1套,机油少许。 (3)相关挂图或图册若干。 六、操作步骤及工作要点 1.曲轴飞轮组的拆卸 (1)将汽缸体倒置在工作台上,拆卸中间轴密封凸缘。 (2)拆卸缸体前端中间轴密封凸缘中的油封,装配时必须更换。 (3)拆卸中间轴,拆卸皮带盘端曲轴油封,拆卸前油封凸缘及衬垫。 (4)旋出飞轮固定螺栓,从曲轴凸缘上拆下飞轮。 (5)拆下曲轴主轴承盖紧固螺栓,不能一次全部拧松,必须分次从两端到中间逐步拧松。 (6)抬下曲轴,再将轴承盖及垫片按原位装回,并将固定螺栓拧人少许。 注意:推力轴承的定位及开口的安装方向,轴瓦不能互换。 2.曲轴飞轮组的装配 (1)将经过清洗和擦拭干净的曲轴、飞轮、选配及修配好的轴承、轴承盖等零件依次摆放整齐,准备装配。 (2)将曲轴安装在缸体上。在第3道主轴颈两侧安装半圆止推垫片,其开口必须朝向 曲轴。定位半圆止推垫片装于轴承盖上(注意:轴承盖按J—5序号安装,不得装错和装反。1、2、4、5道曲轴瓦,只有装在缸体上的轴瓦有油槽,装在瓦盖上的无油槽;但第3道轴瓦两片均有油槽);从中间轴承盖向左右对称紧固螺栓。

铸铁检查井盖检验标准

《铸铁检查井盖》检验标准(CJ/T3012-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3012-93 铸铁检查井盖 Cast iron manhole top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术语 (1) 4、产品瑾和标记示例 (2) 5、承载等级 (2) 6、技术要求 (3) 7、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4) 8、检验规则 (5) 9、标志及证明书 (6) 附加说明 (6)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铁检查井盖的承载等级、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2、引用标准 GB 9439 灰铸铁件 GB 1348 球墨铸铁件 GB 6414-86 铸件尺寸公差 3、术语 3.1检查井 通往地下设施(如自来水、排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消火栓、阀门、环境卫生等)的出入口。 3.2检查井盖 检查井盖部的封闭物。由支座和井盖组成。 检查井盖中固定于检查井井口的部分。用于安放井盖。 检查井盖中未固定部分。其功能是封闭检查井口,需要时能够开启。 3.3嵌入深度 支座支承面至支座顶面的高度。 3.4缝宽 支座与井盖之间的间隙 3.5支座支承面 支承井盖的支座平面。 3.6井盖接触面 井盖与支座支承面相接触的平面。 3.7检查井盖净宽D(mm) 支座孔口的最大内切圆直径。 3.8试验荷载(井盖压力试验机) 在测试检查井盖承载能力时规定施加的荷载。 4、产品型号和标记示例 ×宽(mm),设计号四部分组成: 4.2标记示例 JG-D-600

5、承载等级 检查井盖按其承载能力不同分为重型与轻型两个等级(见表1)。 表 1 等级标志设置场合 重型重(Z)机动车行驶、停放的道路、场地 轻型轻(Q)除上述范围以外的绿地,禁止机动车通行和停放的道路、场地 6、技术要求 6.1原材料 a灰口铸铁。 b球墨铸铁 6.2检查井盖的形状宜为圆形,也可以是方形或矩形。 6.3井盖与支座间的缝宽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 2 检查井盖净宽JK(mm)缝宽a=(a1+a2)(mm) ≥600 8 +2 (-4) <600 6 ±2 6.4支座支承面的宽度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 检查井盖净宽JK(mm)支座支承面宽度b(mm) ≥600 ≥20 <600 ≥15 6.5井盖的嵌入深度。重型检查井盖应不小于40mm,轻型检查井盖应不于30mm。 6.6井盖表面应有凸起高度应不小于3mm。 6.7井盖与支座表面应铸造平整、光滑。不得有裂纹以及有影响检查井盖使用性能的冷隔、缩松等缺陷。不得补焊。 6.8井盖与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6414的要求。其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6414-86 CT10的规定并保证井盖与支座互换性。 6.9井盖接触面与支座支承面应进行机加工,保证井盖与支座接触平稳。 6.10检查井盖的承载能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检查井盖等级试验荷载(kN)允许残留变形(mm) 重型360 1/300?D 轻型210 1/500?D 6.11井盖与支座间宜采用镀锌链条联接或其它形式的锁定装置。 7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检查井盖应按成套产品(成套的井盖与支座)进行承载能力试验。 7.1试验荷载与允许残留变形应符合表4的规定。 7.2加载设备(井盖压力试验机) ±3%。 a刚性垫块 刚性垫块尺寸应为直径356mm、厚度等于或大于40mm、上下表面平整。 b橡胶垫片 7.3试验程序 以1-3kN/s速度加载,加载到2/3试验荷载,然后卸载。此过程重复进行5次。 第一次加载前与第5次加载后的变形之差为残留变形,其值不允许超过表4中的规定。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日期:2008-03-05]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吉林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1.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能够真实地反映检测结果的全部信息, 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检测报告的编号、格式和信息要求,检测报告的审核和批准,对报 告内容的意见和解释,报告发送和报告的修改补充。 3.职责 3.1检测人员负责检测原始记录的如实填写,并填写检测结果汇总单。 3.2检测人员及同室人员负责审核检测原始记录及结果汇总单。中心主任负责复核 检测报告书。 3.3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签发检测报告。 3.4业务办公室负责检测报告的打印和归档。 3.5检测报告经签发后,由业务办公室负责向有关单位或客户发送。 4程序 4.1检测报告编制要求 4.1.1报告序号YY-MM-XXX(年份-月份-顺号)。 4.l.2本中心的检测报告应能够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的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检测报告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a)检测报告的标题; (b)实验室的名称; (c)检测报告的唯一性(编号)标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客户的名称; (e)所用方法的标识; (f)检测物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 (g)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 (h)检测的结果,用国际标准测量单位(SI)表达;

(i)中心授权签字人的签字、职务、标识以及签发日期; (j)结果仅与被检物品有关的声明。 4.1.3当需要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 (b)必要时,在检测报告上加注使用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提出要求时,或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 性时,检测报告中还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c)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 (d)特定方法、客户和客户群体的附加信息。 4.1.4当需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测报告,除上述要求之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抽样日期; (b)抽样地点; (c)抽样执行标准或规范。 4.1.5意见和解释。当报告包含意见解释时,则应把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制订成文件,意见和解释应在报告中被清晰地标注。 4.1.6设计后的检测报告格式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批使用。 4.2检测报告编制 4.2.1各检测室应将由检测分析人员签字并由同室人员、中心主任审核无误并签字 的检测原始记录、检测结果汇总表、样品检测通知单、样品检测传递单等送至业务 办公室,业务办公室负责根据检测结果汇总表按照承检产品项目的标准格式打印检 测报告。检测报告如无特殊要求打印两份,分别交给客户和留中心存档。 4.2.2当客户有要求时,则报告格式应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4.2.3检测报告的打印存储,使用中心检测程序管理系统,以做到检测报告登记、 查询、报出微机化管理。 4.3检测报告的审核 打印出的检测报告,由所承担检测项目的中心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 4.4检测报告的签发 4.4.1审核无误的检测报告由业务办公室送交中心授权签字人审核签发。 4.4.1.1对外咨询超标样品的检测报告,或可能对中心造成重大影响的检测报告由中

试验检测样品 记录 报告编号规则

****高速公路项目工地试验室试验检测样品、记录、报告等的编号规定 一、编号规则 (一)施工单位按“样品/记录/报告的首字母(大写)—日期(年月)—样品标识—流水号”四区段的格式进行编号。 (二)监理办及中心试验室按“样品/记录/报告的首字母(大写)—所辖合同段编号—日期(年月)—样品标识—流水号”五区段的格式进行编号。 说明: 1、样品/记录/报告的首字母(大写):即样品用“YP”表示,记录用“JL”表示,报告用“BG”表示,流水号按各个标段单独进行流水号连接。施工单位无合同段编号。 2、所辖合同段编号:按下表规定选择。 单位名称所辖合同段所辖合同段编号 一监理办****A1标01 S1中心试验室 ****A2标02

****A3标03 二监理办****A4标04 ****A5标05 ****A6标06 三监理办****A7标07 ****A8标08 ****A9标09 3、日期(年月):年份采用4位数表示、月份采用2位数表示,如2017年2月份进行的试验,应写为“201702”。 4、样品标识:按身份识别编号规则,具体参照下表选择对应的样品标识。 样品(对象)标识身份识别编号规则示例 序号样品类型样品(对象) 标识 备注

1土TGJ“土工”+“检”首字母 2粗集料CJL“粗集料”首字母 3细集料XJL“细集料”首字母 4矿粉KFJ“矿粉”+“检”首字母 5岩石YSJ“岩石”+“检”首字母 6水泥SNJ“水泥”+“检”首字母 报告、记录、样品编号统一, 区别在报告日期 7钢筋原材GJJ“钢筋”+“检”首字母 8焊接钢筋GJHJ“钢筋焊接”首字母 9钢筋机械连接GJJL“钢筋机连”首字母 10水泥混凝土拌和 TBH“混凝土”+“拌和”首字母物

23检验报告的编写、审核和批准程序

本程序规定了检验报告的编写、审核和批准,确保检验结果按检验标准(规范、方法)的规定,公正、科学、准确、客观、及时地出具检验报告。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受理的与检验相关的检验报告。 2.职责 2.1检测员负责按规定的检验程序,依据相应的标准、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并提供经校核的准确可靠的检验原始记录及起草检验报告。 2.2检测室主任负责本室检验报告的审核。 2.3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批准检验报告。 2.4业务室负责检验报告的盖章、登记与发放。 3.程序 3.1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批准流程 3.1.1业务室样品管理员将样品与检验委托单交检测室,同时将委托单内容输入微机,分类编号,妥善保管。 3.1.2检测员完成检验工作后,填写检验记录。资料员将经校核的检验数据输入微机并打印检验报告。 3.1.3校核人员审核检验报告。 3.1.4技术负责人(或授权签字人)批准检验报告。 3.2检验报告的形式、内容及格式 3.2.1检验报告的形式、内容 3.2.1.1检验结果必须采用检验报告的形式提供。检验报告一般采用统一、书面的形式。 3.2.1.2检验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委托方要求的,说明检验结果必须的以及使用方法所要求的信息。每份检验报告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标题; b)公司名称、地址与检验地点(公司对外检验时);

c)报告编号、委托编号、委托日期、抽样日期、报告日期; d)委托单位名称和地址(如果适用); e)检验类别,例如"委托检验"、"见证检验"、"抽样检验"、"仲裁检验"等; f)检验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和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g)样品名称、规格型号、商标、等级等标识及工程名称、使用部位; h)检验样品的特性和状态; i)对所采用检验方法的标识,或者对所采用的任何非标准方法的明确说明; j)涉及的抽样程序(如果适用); k)检验环境条件或者对检验方法的偏离; l)项目名称、计量单位、检验结果、结论评定(如果适用); m)检验、审核、批准人的签字; n)对估算的检验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如果适用); o)如果适用,输出本报告仅对所检验样品负责的有效声明; p)未经公司书面批准,不得复制检验报告(完整复制除外)的声明 3.2.1.3检验报告编号应为分类流水号,不得漏号、重号。 3.2.1.4检验报告除基本内容外,还必须对在要求之外的检验结果作出解释。 3.2.2检验报告的格式 检验报告采用电力建设工程土建检验/试验统一表式。 3.2.3分包的结果 检验项目中如果某项的检验工作非本公司完成,该项目称为分包检验项目。所有分包检验项目都应在报告中注明,并标明分包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等,便于委托方联系。分包检验报告正本,作原始记录留存。 3.3报告的编制 3.3.1检验报告由业务室编制。检验报告编制应根据检验委托单(抽样单)、检验原始记录以及相应的标准依据和方法编制检验报告。报告应客观、实事求是、科学公正、结论严谨正确、文字清晰。 3.3.2检验报告中的检验数据,按原始记录数据准确录入,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根据技术标准规定的有效位及数字修约规则的规定进行修约。 3.3.3无信息可填的项目,不应空格,而应以"/"或"一"标记。 3.3.4凡需加盖计量认证标识的检验报告,某个别未经计量认证的项目,应在备注中注明。

检测报告的编制

环境监测/检测报告的编制 座谈会
1.如何提高监测报告质量? 王立前 2.如何做好质量监督工作? 3.有关标准变更问题讨论。
二○一二年八月十六日
2010年管理评审后落实改进意见

一、什么是监测/检测报告?
?①监测报告——为环境管理服务进 行监测而编制的报告。如:验收监 测、复核监测、监督监测、抽查监 测、应急监测、校验监测和环境管 理部门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的指令性 “委托检测”等类别; ?②检测报告——非环境管理部门指 令性要求的、由客户自主委托(或 送检)的其它测试报告。

?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以计量为 基础,标准为依据,按客户要 求对委托项目进行严格检测, 规范编制的数据型技术文件。
?是检测数据这一特殊产品的物质 载体;作为检测机构的产品,产品 质量的好坏,事关单位形象。

二、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
?1 .实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 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 及时出具检测数据和结果,并 保证检测报告中数据和结果的 准确、客观、真实。报告应使 用法定计量单位。

2.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 标题; ?b) 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以及与 实验室地址不同的检测和的地点; ?c) 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 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及报告 结束的清晰标识; ?d)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必要时);

?e) 所用标准或方法的识别; ?f) 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g) 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 期(必要时); ?h) 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 时,所用抽样计划的说明; ?i) 检测的结果;

检查井盖、雨水篦子技术规范

检查井盖、雨水篦子技术规范

检查井盖、雨水篦子技术标 1、适用范围:此技术标适应于小市政、绿化工程中使用的检查 井盖 2、检查井盖的使用范围:在园区机动车沥青道路上采用重型球 墨铸铁井盖;园区有铺装要求的机动车道路上采用普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园区内非机动车道路采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园区绿地内的检查井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机动车道的雨水口采用重型球墨雨水篦子;下沉式庭院采用雨水篦子采用普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水篦;绿地部分的雨水篦子采用混凝土雨水篦子。 3、球墨铸铁井盖、雨水篦子 3.1 原材料要求:采用球墨铸铁,制作井盖的原材料应符合 GB1348的规定。雨水篦子采用球墨铸铁QT500-7, 3.2,井盖的样式有方形、圆形,可根据工程的实际进行选用。 雨水篦子根据设计进行选型。 3.3、井盖的嵌入深度:重型检查井盖的嵌入深度不小于 40mm

3.4、井盖应有的凸起的高度不应小于3mm. 3.5、井盖、雨水篦子应与支座表面制作平整、光滑,不得有 裂纹以及影响检查井盖使用性能的冷隔,缩松等缺陷,不 得补焊。 3.6、井盖与支座的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6414的要求,其公 差等级不应低于GB6414-86CT10的规定,并保证井盖与支 座互换性。 3.7、井盖的接触面与支座的支撑面进行机加工,保证井盖与 支座的接触平稳。 3.8、井盖的承载能力不小于360KN,允许残留变形为1/300*D, 雨水篦子的承载能力不小于140KN。 3.9、井盖与支座间应采用镀锌链条连接或其它形式的锁定装 置。篦子与井圈能够经过销轴(或其它的形式)相系,其篦 子的翻转角度不小于120°篦子与井圈的防腐做法为:沥 青清漆一遍。 3.10、井盖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应满足<铸铁检 查井盖>检验标准 (CJ/T3012-1993)第七条的要求。,各 类雨水口可变载荷标准值取汽车载荷等级城-A级,对于 雨水篦子及井圈,使用时可按此标准进行出厂检验。 3.11、标志及证明书:井盖上应能反映专用标志、承重等级、 生产日期。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技术文件。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

曲轴拆装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项目 曲轴的拆装 一、实训项目:曲轴飞轮组的拆装 二、主要内容及目的 (1)熟练曲轴飞轮组的装配关系和运动情况 (2)掌握曲轴飞轮组的拆装方法、步骤。 四、实训与考核器材 (1)5A发动机1台。 (2)常用工量具1套,专用工具1套,机油少许。 五、操作步骤及工作要点 1.曲轴飞轮组的拆卸 (1)将汽缸体倒置在工作台上,旋松飞轮紧固螺钉,拆卸飞轮(飞轮较重,拆卸时注意安全)。 (2)拆卸正时链轮,首先松开张紧轮,取下链轮时注意链轮上的正时标志和传动方向。 (3)拆卸曲轴前端及后端密封凸缘及油封。 (4)拆下曲轴主轴承盖紧固螺栓,不能一次全部拧松,必须分次从两端到中间逐步拧松,取下主轴承盖。注意:各缸主轴承盖有装配标记,不同缸的主轴承盖及轴瓦不能互相调换。 (5)抬下曲轴,再将主轴承盖及垫片按原位装回,并将固定螺钉拧入少许。注意曲轴推力轴承的定位及开口的安装方向。 2.曲轴飞轮组的装配 ①安装前应全面清洗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是相互配合的运动件表面应保持清洁,并涂抹润滑油。 ②安装顺序一般与拆卸顺序相反,由内向外进行。 ③各配对的零部件不能互相调换,安装方向也应该正确。各零部件相对装配关系应保持正确。 ④各紧固螺钉应按规定力矩和方法拧紧。 (5)检验曲轴的轴向间隙。检验时,先用撬棍将曲轴撬挤向一端,再用厚薄规在止推轴承处测量曲柄与止推垫片之间的间隙。新装配时间隙值为0.07~0.17mm,磨损极限为0.25mm。如曲轴轴向间隙过大,应更换止推轴承。 六、注意事项 (1)拆卸曲轴主轴承盖时,注意拆卸顺序两端向中间,装时中间向两端。分两两到三次拧紧,力矩为65N/M. (2)各缸主轴承盖有装配标记,不同缸的主轴承盖及轴瓦不能互相调换。 (3)安装飞轮时,齿圈上的标记与l缸连杆轴颈在同一个方向上。 (4)注意曲轴与飞轮的相对位置。 第 1 页共1 页

检测报告编制审批准则

1.目的 对检测报告质量进行控制,确定检测报告的审批准则。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电气防火检测报告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 3.审批准则 3.1.检测报告审核内容及要求 3.1.1.检测报告封面要求 3.1.1.1.电气防火检测报告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封面上必须标识的内容 有:受检单位名称、建筑项目名称、报告日期、报告编号、本公司徽标 及公司名称。 3.1.1.2.检测报告封面内页,应注有本公司向接受报告单位说明的注意事项, 具体内容详见检测报告标准格式中所列项目,其中应注意报告总页数是 否与实际页数相符。 3.1.2.检测报告首页要求 3.1.2.1.检测报告首页内容应根据检测报告标准样式中的内容审核,具体应 包括:申检单位、项目编号、建筑层数、依据标准、建筑高度、建筑面 积、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检测项数、检测日期、建审意见、工单位资 质等级、申检单位要求甩项的区域或设施、改造工程中未予检测的 原有消防设施、申请检测单位负责人签字、参检人员签字等。 3.1.2.2.以上各项内容应与检测原始记录相符合,不应有偏差。 3.1.3.检测报告其他内容要求 3.1.3.1.检测报告中所列项目应与该项目的检测方案相一致,不应漏项。 3.1.3.2.检测报告主体内容应与检测原始记录相对照,审核时应按检测项目 的具体情况进行项目抽查,确保报告与记录相一致。 3.1.3.3.检测报告中所列项目应符合《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和《建筑消 防设施检测技术规范》中的要求,不应漏项。

3.1.3. 4.检测报告中对各种项目的描述应符合地方或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用 语要求;各种填写的数据应与原始记录一致,并应符合地方或国家相关 技术规范。 3.1. 4.检测报告结论要求 3.1. 4.1.检测报告结论应全面、准确,所列项目应与原始记录相一致。 3.1. 4.2.检测报告中对不合格项的描述应准确并与原始记录一致。 3.1.5.检测报告应有封底,具体内容应与检测报告标准中所列内容一致。 3.2.检测报告装订要求 检测报告封面及封底应使用同一规格、同一颜色纸张,应装有塑料封皮,并装订整齐、牢固。 3.3.检测报告审核人在对以上内容审核合格后,在报告上签字。建筑消防设施 检测报告由报告审核工程师审核,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报告应由报告审核工程师审核。 3.4.检测报告批准人在审核人签字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报告进行再次确认,确定 报告合格时签字。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报告由总工程师批准;电气防火安全检测报告由总经理批准 3.5.检测报告盖章的要求 检测报告应盖有本公司检测专用章,专用章应盖在报告格式中所标明的位置,并应盖骑缝章。业务部在核对盖章是否符合要求后,方能发放。 编制:审批: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受控状态:分发号:

发动机曲轴拆装

课题二发动机活塞连杆组安装 实训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活塞连杆组的组成及作用。 能力目标:掌握正确安装活塞连杆组的顺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教材分析: 重点:1、活塞连杆组安装时的技术要求 2、活塞连杆组的安装顺序和方法 难点:活塞环安装的技术要求。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授课地点:汽修实训室二楼 课时安排:4课时(授课1课时,练习、教师指导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入题——回顾相关理论知识 多媒体:曲柄连杆机构——活塞连杆组——组成?作用?——新课题:活塞连杆组安装一、实训器材准备: 套筒、短接杆,橡胶锤、棘轮扳手、指针式扭力扳手、预调式扭力扳手、机油枪、 清洁布。 二、教学组织: 1、教学组织形式 本课程为“工艺化”实训课,实训教师2名,学生36人名实训室共有9个实训工位,按照4人1个工位编组。 2、学生的站位分工和要求 学生按规定的工位站立,按教师的指令同时进行独立操作。 3、实训教师职责 操作演示,并讲解实训任务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安全文明操作);

布置任务;巡视、检查、指导和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不规范的操作方法;课堂总结;组织学生对实训室进行清洁、整理。 4、学生职责 认真学习教师的演示操作和讲解;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做好课后的清洁、整理工作。 三、操作步骤: 1、将发动机平置或垂直。(注意:要便于活塞连杆组的安装,还要防止活塞连杆组 滑落到地面上) 2、检查安装缸连杆轴颈是否处于活塞下止点位置。 3、用清洁布清洁汽缸、连杆轴颈。 4、用压缩空气吹净汽缸、轴颈。 5、用汽缸内加注润滑油,在连杆轴颈上加注机油。用手均匀地涂抹机油。 6、正确选择活塞组,向环槽内涂沫机油。用手旋转所有活塞环一周。(用手转动活 塞环,检查环在环槽内转动是否平滑;否则,应查明原因。) 7、用手调整各道活塞环端口位置,在活塞裙部涂抹适量滑油,用手均匀抹开。 8、润滑连杆上、下轴承、连杆螺栓。 9、润滑卡箍内,并将机油均匀抹开。 10、将活塞连杆组轻轻放入汽缸内。 11、用活塞环卡箍将三道活塞环收紧。 12、用木锤轻轻敲击活塞环卡箍边沿,使卡箍的下沿与缸体上平面完全贴合。 13、用木锤柄轻轻敲击活塞顶部,当活塞顶部刚进入汽缸时,停止敲击,取下卡箍, 观察活塞落位情况。 14、安装连杆盖,注意朝前记号。 15、用手将连杆固定螺母旋上几扣。 16、用棘轮扳手对连杆固定螺母进行紧固。 17、选用预调式扭力扳手拧紧连杆螺栓。(扭紧力矩查阅维修手册) 18、转动皮带轮,检查曲轴的转动情况。 四、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第2、3课时) 五、点评总结(第4课时) 六、课后反思 根据学作操作情况,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XZTJ-ZC-A1/006B/1 1.目的: 对本所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的编制、审核、批准、存档、发放等作出规定,以确保本所的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2.使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的各类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及相应的原始记录。 3.职责 3.1检验检测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编制,主检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校核及报告的一级审核。 3.2接收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接收、登记,负责报告的流转、发放。 3.3报告输录人员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输录、校对。 3.4检验责任师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二级审核。 3.5所长或授权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报告的批准。 3.6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检验报告的登记、签章、存档。 4.工作程序及要求 4.1检验检测原始记录 4.1.1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应当由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时完成,应当及时将应察结果、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记录,不得事后追记。每张记录应能够按照特定的任务或项目分类识别。具体内容严格按照各类原始记录填写办法填写。

4.1.2原始记录应有该记录人员的签名和记录的日期,填写好的原始记录应经主检人员校核。记录的更改采用划改方式,更改处应有更改人的签名及更改日期。 4.1.3定期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检验(复检)工作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交回,监督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检验(复检)工作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交回。安全阀效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效验工作完成后两个工作日内交回。 4.2原始记录的接收 缺项,符合要求后填写“原始记录接收登记表”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4.2.2原始记录的编号由接收人员按“编号规则”统一编写。 4.3报告的输录 4.3.1输录人员按原始记录信息输录报告,所输录的报告应由输录、接收人员校对,以确保与原始记录信息相一致。 4.4报告流转 还应付相应的收费回执,相关人员在流转卡上签字并签署实际日期。 4.4.2流转完成后,流转卡与报告、原始记录及相关技术资料一并存档。 4.5一级审核 一级审核由该项目的主检人员进行。审核时应重点核实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的符合性并做好记录,审核无误后在报告相应栏目及流转卡上签字确认。4.6二级审核 二级审核由检验责任师负责,审核时应着重核实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的符合性、符合判断的正确性,及相关人员的签字并做好记录,审核无误后在报告相应栏目及流转卡上签字确认。

检查井盖技术要求

检查井盖、雨水篦子技术标 1、适用范围:此技术标适应于小市政、绿化工程中使用的检查井 盖 2、检查井盖的使用范围:在园区机动车沥青道路上采用重型球墨 铸铁井盖;园区有铺装要求的机动车道路上采用普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园区内非机动车道路采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园区绿地内的检查井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机动车道的雨水口采用重型球墨雨水篦子;下沉式庭院采用雨水篦子采用普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水篦;绿地部分的雨水篦子采用混凝土雨水篦子。 3、球墨铸铁井盖、雨水篦子 3.1 原材料要求:采用球墨铸铁,制作井盖的原材料应符合 GB1348的规定。雨水篦子采用球墨铸铁QT500-7, 3.2,井盖的样式有方形、圆形,可根据工程的实际进行选用。 雨水篦子根据设计进行选型。 3.3、井盖的嵌入深度:重型检查井盖的嵌入深度不小于40mm 3.4、井盖应有的凸起的高度不应小于3mm. 3.5、井盖、雨水篦子应与支座表面制作平整、光滑,不得有裂 纹以及影响检查井盖使用性能的冷隔,缩松等缺陷,不得 补焊。 3.6、井盖与支座的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6414的要求,其公 差等级不应低于GB6414-86CT10的规定,并保证井盖与支

座互换性。 3.7、井盖的接触面与支座的支撑面进行机加工,保证井盖与支 座的接触平稳。 3.8、井盖的承载能力不小于360KN,允许残留变形为1/300*D, 雨水篦子的承载能力不小于140KN。 3.9、井盖与支座间应采用镀锌链条连接或其他形式的锁定装 置。篦子与井圈可以通过销轴(或其他的形式)相系,其 篦子的翻转角度不小于120°篦子与井圈的防腐做法为: 沥青清漆一遍。 3.10、井盖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应满足《铸铁检 查井盖》检验标准(CJ/T3012-1993)第七条的要求。,各 类雨水口可变载荷标准值取汽车载荷等级城-A级,对于雨 水篦子及井圈,使用时可按此标准进行出厂检验。 3.11、标志及证明书:井盖上应能反映专用标志、承重等级、 生产日期。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技术文件。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 4.1、材料要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检查井盖主要使用聚合物和 填充增强材料制成。聚合物为高分子材料及其再生品,增 强材料为各种颗粒状、纤维状材料及其再生品各种金属及 构件。 4.2、井盖宜为圆形,也可为方形,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要求。 4.3、井盖的嵌入深度:检查井盖的嵌入深度不小于50mm。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检验报告编制规定 XZTJ-ZC-A1/006 B/1 1.目的: 对本所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的编制、审核、批准、存档、发放等作出规定,以确保本所的检验检测报告(证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2.使用范围 适用于本所的各类检验检测报告(证书)及相应的原始记录。 3.职责 3.1 检验检测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编制,主检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校核及报告的一级审核。 3.2 接收人员负责原始记录的接收、登记,负责报告的流转、发放。 3.3 报告输录人员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输录、校对。 3.4 检验责任师负责检验检测报告的二级审核。 3.5 所长或授权的技术负责人负责报告的批准。 3.6 资料档案管理员负责检验报告的登记、签章、存档。 4.工作程序及要求 4.1 检验检测原始记录 4.1.1 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应当由检验检测人员在检验检测时完成,应当及时将应察结果、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记录,不得事后追记。每张记录应能够按照特定的任务或项目分类识别。具体内容严格按照各类原始记录填写办法填写。

4.1.2 原始记录应有该记录人员的签名和记录的日期,填写好的原始记录应经主检人员校核。记录的更改采用划改方式,更改处应有更改人的签名及更改日期。 4.1.3 定期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检验(复检)工作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交回,监督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检验(复检)工作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交回。安全阀效验原始记录必须在效验工作完成后两个工作日内交回。 4.2 原始记录的接收 4.2.1接收人员接收原始记录时应检查记录是否有缺项,符合要求后填写“原始记录接收登记表”并经交接双方签字确认。 4.2.2 原始记录的编号由接收人员按“编号规则”统一编写。 4.3报告的输录 4.3.1 输录人员按原始记录信息输录报告,所输录的报告应由输录、接收人员校对,以确保与原始记录信息相一致。 4.3.2报告输录应在原始记录接收后24小时内完成。 4.4 报告流转 4.4.1报告的流转由原始记录接收人员统一进行,原始记录、报告及流转卡同时流转,监检报告流转时还应付相应的收费回执,相关人员在流转卡上签字并签署实际日期。 4.4.2 流转完成后,流转卡与报告、原始记录及相关技术资料一并存档。 4.5一级审核 一级审核由该项目的主检人员进行。审核时应重点核实报告与原始记录信息的符合性并做好记录,审核无误后在报告相应栏目及流转卡上签字确认。 4.6 二级审核

国赛曲轴拆装流程(已完成)

1、 入场,环视场地,检查工单,等待开始 2、清洁工作台面,清洁油盆,将毛巾放好在工具车右下角 3、装备工具:12梅花套筒、扭力扳手………角度测量仪 4、轻轻摇晃台架,检查是否安装可靠 5、旋转缸体,缸号朝上 6、拿工单记录,然后放好在工具车右上方 7、继续转动缸体直至曲轴朝上 8、转动曲轴一圈以上,第二、三缸平衡块朝自己 9、查阅手册:720页(轴向间隙检测步骤) 10、用毛巾清洁测量面,然后用气枪吹净 11、调整磁性表座(预紧卡箍①,松开卡箍②) 12、检查百分表(拉表针、转表盘) 13、清洁百分表(表盘、标杆,表头) 14、安装百分表(表针与表座杆呈100°,紧固卡箍②) 15、再次检查表针是否活动正常 16、固定表座到缸体,检查安装情况(注意表针不能触碰缸体) 17、调整位置,表针垂直测量面,同时百分表预压量至1~2mm 18、释放(食指轻弹) 19、调整表盘刻度至就近整十基准线 20、使用缠胶带的螺丝刀撬动第三道轴承盖合适位置(前后各一次) 21、以基准线为中心,两次数据相加之和为轴向间隙,并立即记录 22、撤走表座(三步曲:抬头,松开,吸合) 23、检查并轻轻读数轴承盖记号1.2.3.4.5 24、第一次对角松轴承盖螺栓(注意不要到位) 25、第二次对角松轴承盖螺栓(需松到位) 26、依旧按对角顺序松出螺栓 27、垫毛巾,依次拔出1.2.3.4道轴承盖 28、毛巾复位,用摇晃法取出第五道轴承盖(事先需往内扳动一下)

29、依次取下1.2.3.4.5道轴承盖卧放在油盆内(每取一道时都需要检查装配记号) 30、查阅手册:721页(不圆度检测步骤) 31、将曲轴轻轻抬起一点,查看是否有轴瓦被带起,看情况操作 32、将曲轴立放在飞轮上 33、将油盆搬到工作台上 34、用气枪清洁曲轴(正反面扫一圈) 35、用毛巾遮挡并用气枪清洁五道上轴瓦 36、安放曲轴 37、安装表座 38、用工具车上的毛巾,清洁半边轴颈,以及表针头 39、拉动表针检查活动情况 40、调整位置,表针垂直测量面,同时百分表预压量至1~2mm 41、释放(食指轻弹) 42、调整表盘刻度至就近整十基准线 43、平稳缓慢匀速拉动曲柄臂,转动大于360度,确认上下最大偏转量 44、再次平稳缓慢匀速拉动曲柄臂大于360度,进行读数、及时记录 45、撤走表座(三步曲:抬头,松开,吸合) 46、再次将曲轴立放在飞轮上 47、用气枪清洁曲轴(正反面扫一圈) 48、用气枪清洁工作台上油盆内的五道轴承盖(两指拿捏螺栓,气枪点三下) 49、安装曲轴 50、将油盆搬回台架 51、查看工单指定测量的轴向间隙 52、放置塑料规(长度大约小于轴颈宽度3mm) 53、依次安装1.2.3.4.5道轴承盖(每装一道时都需要检查装配记号) 54、用手将螺栓拧入几牙 55、使用铜棒和橡胶锤,按照安装顺序依次敲击轴承盖(每敲一道就要检查是否敲到位) 56、放好工具,按照安装顺序依次将螺栓拧入 57、使用扭力扳手进行第一次加紧(标准50牛米,要求30牛米) 58、使用角度测量仪进行第二次加紧(标准40°,要求30°) 59、使用角度测量仪进行第三次加紧(标准15°) 60、放好角度测量仪 61、第一次对角松轴承盖螺栓(注意不要到位) 62、第二次对角松轴承盖螺栓(需松到位) 63、依旧按对角顺序松出螺栓 64、垫毛巾,依次拔出1.2.3.4道轴承盖 65、毛巾复位,用摇晃法取出第五道轴承盖(事先需往内扳动一下) 66、依次取下1.2.3.4.5道轴承盖卧放在油盆内(中间位置) 67、取出测量规压在食指下,笔夹在大拇指下,测量轴承间隙 68、放好工单,测量规复位 69、拆下曲轴,曲轴轻轻抬起一点,查看是否有轴瓦被带起,看情况操作 70、将曲轴立放在飞轮上 71、回来拆下缸体上的轴瓦,依次摆放好在油盆内(右边) 72、将油盆搬到工作台上(右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