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菌性皮肤病

合集下载

细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原菌 •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诱发因素 • 皮肤粘膜破损, e.g:足癣、龋齿 • 机体抵抗力下降, e.g:糖尿病、营养不

临床特征与诊断要点
病史
• 足癣、龋齿等
临床表现:起病急
• 好发部位:面部、小腿 • 典型皮损:境界清楚的鲜红色水肿性斑片 • 局部症状: 疼痛、压痛明显 • 全身症状: 寒战、发热等
–致病细菌:噬菌体II 组71型金葡菌,为原发于皮肤的浅表感染
大疱性脓疱疮 Bullous impetigo
大疱性脓疱疮特点:示片状糜烂和结痂
深脓疱疮 Ecthyma
深脓疱疮特点
–好发人群:儿童和老人 –好发部位:小腿和臀部 –基本皮损:脓疱,中心坏死,结黑褐色痂 –致病细菌:溶链或与金葡菌混合感染
杆菌性皮肤病
• 包括由分支杆菌属引起的麻风和皮肤结核病,以及由多 种非典型分枝杆菌引起的其他皮肤感染。此外,也包括 类丹毒、炭疽等
lesson 1
脓疱疮 Impetigo
脓疱疮 Impetigo
定义
• 是由金葡菌或 / 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 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临床类型
• 寻常性脓疱疮 • 大疱性脓疱疮 • 深脓疱疮
• 全身治疗
选择敏感抗生素 重症需加强支持疗法
Lesson 2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病原体: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 感染部位:通常为原发于咽、鼻、耳处的局限性感染,
全身症状
– 发热、呕吐等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

淋球菌性皮肤病治疗及护理

淋球菌性皮肤病治疗及护理

症状
皮肤红肿:皮肤表面出现红肿,伴有疼痛和瘙痒 脓疱:皮肤表面出现脓疱,脓疱破裂后流出脓液 皮肤溃烂:皮肤表面出现溃烂,溃烂处有脓液流出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伴有疼痛和压痛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皮肤病特征, 实验室检查:进行细菌培养、
如红肿、瘙痒、脓疱等
涂片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等, 病理学检查:对皮肤组织进
饮食护理
01
保持饮食清 淡,避免辛 辣、油腻、 刺激性食物
02
多吃新鲜蔬 菜和水果, 补充维生素 和矿物质
03
增加蛋白质 摄入,提高 身体免疫力
04
保持水分平 衡,多喝水, 避免脱水
心理护理
01
保持乐观心态:鼓励患者保 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03
增强心理素质:帮助患者增 强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疾病 的能力
对皮肤进行照射,达到治疗效果
02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
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皮肤愈合
03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高能量,破坏
皮肤表面的细菌,达到治疗效果
04
微波治疗:利用微波的热效应,促进
血液循环,加速皮肤愈合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切除病变 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02
手术方式:根据病变部 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 术方法
排除其他疾病
行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诊
2
淋球菌性皮肤病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用于治疗淋球菌感染
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用于 缓解皮肤炎症和疼痛
外用药:如生素软膏、抗炎药 膏等,用于局部涂抹治疗
口服药物:如抗过敏药、维生素 等,用于辅助治疗和改善症状

葡萄球菌性皮肤病

葡萄球菌性皮肤病
隔离消毒
二、毛囊炎、疖、疖病
系由金葡菌侵犯毛囊引起的 毛囊和毛囊周围的化脓性炎症
毛囊炎
毛囊性炎症性丘疹 脓疱 中央毛发穿过、周围红晕

毛囊性炎症性丘疹或结节 结节中央坏死软化、出现脓栓 灼痛和压痛 重者伴全身症状
疖病
多个疖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
治疗
一般治疗:减少外伤、治疗慢性病 全身治疗:抗生素 局部治疗:2%碘酊、抗生素软膏 物理治疗:紫外光、热疗等 慢性反复给以予支持疗法
临床类型
寻常性脓疱疮 大疱性脓疱疮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 深脓疱疮
寻常性脓疱疮
链球菌或链球菌与金葡菌混合感染 皮疹好发于面部、上肢 红斑、水疱、脓疱 脓疱壁薄,松弛,周围红晕 糜烂、蜜黄色痂 可有发热或并发严重并发症 自我传染
大疱性脓疱疮
好发于新生儿、儿童也多见 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 皮疹为散在的大疱、脓疱;可见环状大 片糜烂、清漆状结痂 半月形积脓现象是一特征 新生儿发病:三个月内、传染性强;脓 疱进展迅速、累及全身;伴高热、呕吐、 腹泻及精神委靡;可致败血症或毒血症
三、丹毒
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皮 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 性炎症
病因
A族乙型溶血性链 鲜红色水肿性斑片,边界清楚,表面紧 张发亮;有时中央出现大、小水疱 疼痛及压痛 邻近淋巴结肿大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 蜂窝织炎 癣菌疹
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抬高患肢 全身治疗:首选青霉素,80~240万U/日, 分2次,im 局部治疗:50%硫酸镁溶液、3%硼酸溶 液湿敷 物理治疗:紫外光照射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SSSS)
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的新生儿感染 发病迅速,1~2天内泛发全身 口腔及眼周、躯干、四肢 红斑基础上、松弛性大疱、大片表皮松解(尼 氏征阳性) 重者伴高热、呕吐、腹泻及精神委靡;败血症 或毒血症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中医病名在前,西医病名在后第一章真菌性皮肤病白秃疮白癣、肥疮黄癣、赤秃脓癣、圆癣体.股癣、鹅掌风手癣、慢性手部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脚湿气脚癣、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风花斑癣、丹癣红癣、第二章球菌性皮肤病黄水疮脓疱疮、脓窠疮深脓疱疮、发际疮毛囊炎、项后肉龟疮颈部硬结性毛囊炎、火珠疮秃发性毛囊炎、时毒暑疖单纯性毛囊炎、疖疖与疖病、热疖假性疖肿、脑疽项后痈、面发毒面部脓皮病、羊胡疮须疮、蜂窝组织炎、丹毒含赤游丹、抱头火丹、流火、漏腋/腋痈化浓性汗腺炎、暑疖多发性汗腺脓肿、沿瓜疔甲沟炎、蝼蛄疖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第三章杆菌性皮肤病••••疠风麻风、鸦口陷疮/流皮漏寻常狼疮、瘰疠颈淋巴结核、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丘疹性坏死性皮肤结核、腓湍疽硬红斑、阴蚀急性女阴溃疡、类丹毒、疫疔皮肤炭疽、虫番蛇疬瘰疬性皮肤结核第四章病毒性皮肤病热疮/热气疮单纯疱疹、蛇串疮带状疱疹、水痘中西同名、千日疮寻常疣、扁猴扁平疣、鼠乳传染性软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儿急疹、风痧风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副猩红热、挤奶员结节、线瘊丝状疣、第五章动物性皮肤病••••疳疮疥疮、鸡癞毒螨皮炎,含沙螨、鼠螨、禽螨、刺胞皮炎、隐翅虫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粪毒钩虫皮炎、鸭怪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蝎螫伤、囊虫病或皮肤猪囊虫病、皮下蝇疽病、丝虫病、蛲虫病第六章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接触性皮炎、湿疮湿疹、月蚀疮耳后间隙性湿疹、湿毒疮淤积性湿疹、四弯风遗传过敏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风毒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走皮趋疮头部脂溢性湿疹、粉花疮化妆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沥青疮沥青皮炎、脐湿疮脐部湿疹、窝疮手足湿疹第七章职业性皮肤病••••工业性皮肤病、农业性皮肤病含稻田皮炎.麦收皮炎.农药皮炎等、其它职业性皮肤病含油彩皮炎漆过敏皮炎等第八章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瘾疹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水疥/土风疮丘疹性荨麻疹、赤白游风血管性水肿、色素性荨麻疹第九章药毒药疹第十章瘙痒性皮肤病••••风瘙痒瘙痒症、摄领疮神经性皮炎、粟疮痒疹、顽湿结聚结节性痒疹、妊娠性痒疹、皮痛、人工皮炎、第十一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猫眼疮多形性红斑、毒性红斑附:酒红斑、环状或图状红斑、口周红变病、口周皮炎、慢性移行性红斑、急性热病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性皮病、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月经疹、白匕银屑病、副银屑病、风热疮玫瑰糠疹、紫癜风扁平苔癣、剥脱性皮炎、脱屑性红皮症、线状苔癣、光泽苔癣、硬化萎缩性苔癣、进行性指掌角皮症、虫斑单纯糠疹第十二章物理性皮肤病日晒疮/晒斑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吹花癣春季皮炎、痱疮痱子、夏季皮炎、冻疮中西同名、鸡眼中西同名与胼胝、皲裂疮、摩擦性苔癣样疹、汗淅疮擦烂红斑、射线皮炎、褥疮、猢狲疳尿布皮炎、红花草疮植物日光性皮炎、火丹瘾疹环状红斑第十三章角化性与萎缩性皮肤病•••••蛇皮癣鱼鳞病、掌跖角化病、毛发角化病、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症、鳞状毛囊角化症、鸟啄疮汗管角化症、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更年期角化症、黑棘皮病、老年皮肤萎缩、斑状萎缩、萎缩纹第十四章血管性皮肤病••••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紫癜含过敏性紫癜,暴发性紫癜,中毒性紫癜,老年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瓜藤缠结节性红斑、脉痹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无脉栓塞性静脉炎、静脉曲张、脱疽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附:脱脚伤寒动脉硬化性栓塞、狐惑病白塞氏病、蚰蜒疮坏疽性脓皮病、化脓性肉芽肿、雷诺氏病、红斑肢痛症、网状青斑和青斑性血管炎第十五章营养代谢性皮肤病和脂肪组织疾病•••••维生素缺乏病含维生素A缺乏病,核黄素缺乏病,菸酸缺乏病、胡萝卜素血症、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皮肤黄色瘤病、卟啉症、蔬菜日光性皮炎、泥螺日光性皮炎、粘液性水肿、硬肿症、肠病性肢端皮炎、痛风、结节性脂膜炎、第十六章结缔组织病••••红蝴蝶疮红斑狼疮、鬼脸疮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痹皮肌炎、皮痹硬皮病、混合结缔组织病、其它结缔组织病、噬酸性筋膜炎、化学物质及药物引起的硬皮样改变、干燥综合征第十七章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中西同名、寻常性天疱疮、增殖性天疱疮、落叶性天疱疮、红斑性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火赤疮/蜘蛛疮疱疹样皮炎、登豆疮疱疹样脓疱病、王烂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掌跖脓疱病、镟指疳连续性肢端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第十八章皮肤附属器病••••肺风粉刺寻常性痤疮、鼻赤酒渣鼻、白屑风皮脂溢出、面油风脂溢性皮炎、发蛀脱发脂溢性脱发、白皮徒石棉状糠疹、黄汗/血汗色汗症、无汗症、狐臭臭汗症、油风斑秃、发不生假性斑秃、早秃、白发、汗疱疹、大汗腺痒疹、粟丘疹、甲营养不良、嵌甲第十九章色素性皮肤病雀斑中西同名、面尘/黧黑斑黄褐斑、瑞尔黑变病、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白驳风白癜风第二十章粘膜疾病• 唇风剥脱性唇炎、茧唇腺性唇炎、马嚼子疮口角炎、口疮阿弗它口炎、复发性口疮、花斑舌地图舌、镜面舌舌炎、袖口疳龟头炎、黑舌苔黑毛舌、口糜多形渗出性红斑、口疳疱疹性口炎、鹅口疮白色念珠菌病、走马疳坏疽性口炎、口吻疮核黄毒缺乏性口角炎、风赤疮痍眼睑湿疹、睑弦赤烂睑沿炎第二十一章皮肤肿瘤良性皮肤肿瘤:痣痣细胞痣、线形表皮痣、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病、痰包粘液囊肿、皮样囊肿、蟹脚肿瘢痕疙瘩、皮肤纤维瘤、皮赘、脂肪瘤、血瘤、赤疵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棉状血管瘤、血痣樱桃样血管瘤、血管角化瘤、肢端型血管角化瘤、阴囊型血管角化瘤、气瘤神经纤维瘤、青斑眼上腭青色斑、眼上腭部褐青色痣、皮脂腺痣、结节性硬化、汗管瘤、粉瘤、多发性脂囊瘤;癌前期皮肤病:日光角化病、粘膜白斑、枯筋箭皮角、增殖性红斑恶性皮肤肿瘤:皮肤原位癌、乳疳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翻花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蕈样肉芽肿第二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淋病中西同名、非淋病性尿道炎、霉疮梅毒、臊疣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中西同名、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阴慝泌尿生殖器滴虫病、爱滋病、郁病性病恐怖症肉蛆皮肤蝇蛆病、冷流肿成人硬肿病、颊疡放线菌病、席疮褥疮、骨羡疮痉挛性瘙痒症。

皮肤 球菌性皮肤病-图

皮肤 球菌性皮肤病-图
2.外因 外界环境如温度较高 出汗较 多 皮肤有浸渍
3. 内因 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 虫 咬皮炎 湿疹 单纯疱疹
10
病因与发病机制
4 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
细菌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
5 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产生表 皮剥脱毒素—泛发性表皮松解坏死
6 抵抗力低下者 菌血症 败血症 骨髓炎 肺炎等
明显疼痛和触痛
22
5.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特征性表现 大片红斑→松弛性水疱 Nikolsky阳性→烫伤样外观 手足皮肤剥脱 口角周围放射状裂纹 无口腔粘膜损害
病情轻者1-2周痊愈 重者危及生命
23
24
诊断
发生于新生儿的大疱性脓疱疮 特点 起病急 传染性强 全身中毒症状
易并发败血征 肺炎 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皮损 广泛分布的多发性大脓疱
尼氏征阳性 疱周有红晕 破溃→红色糜烂面
21
5.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致病菌 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 发病年龄 出生三个月内婴儿 起病 上呼吸道感染或咽 鼻 耳化脓性感染 皮损 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 四肢
13
14
15
1.接触传染性脓疱疮 (impetigo contagiosa) 寻常型脓疱疮 (impetigo vulgaris)
皮损 红斑点 小丘疹→脓疱 → 疱破后糜 烂→蜜黄色痂 → 因搔抓向周围扩散或融 合 症状 瘙痒 病程 陈旧痂6-10日脱落 不留瘢痕 重者 全身中毒症状伴淋巴结炎

化脓性皮肤病

化脓性皮肤病

化脓性皮肤病概述:由化脓性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称为化脓性皮肤病,简称脓皮病。

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或两者混合感染。

常见病种有脓疱疮、深脓疱疮、毛囊炎、疖与疖病、痈、丹毒等。

一、脓疱疮【概述】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痴疹,中医称“黄水疮”。

是一种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

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

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病原菌大多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是链球菌。

【诊断要点】1.多见于夏秋季,患者主要为儿童。

2.常有接触史,或先有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痱子等。

3.好发于暴露部位,如四肢、颜面等处。

4.基本损害为成群分布的黄豆大或更大的脓疱或初起为水疱,迅速混浊化脓,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壁薄,破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脓痂,常呈蜜黄色,愈后无瘢痕。

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5.大疱性脓疱疮水疱迅速增大,1日后,疱液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的积脓现象、为本病特征。

有时痂下脓液向四周溢出,形成新的脓疱,排列成环状,称为环状脓疱疮。

6.附近淋巴结可肿大,皮损广泛者可伴畏寒、发热,严重者可引起肾炎。

7.实验室检查血中白细胞数增高,中性分叶增多。

脓液细菌培养可查出病原菌。

【防治】1.一般处理注意清洁卫生,保护皮肤完整,防止自身接种,应设法避免搔抓或摩擦。

对原发病及时治疗。

患儿衣物、玩具等污染物要进行消毒。

2.局部治疗原则为清洁、消炎、干燥、收敛、防止扩散。

①对未破溃的红斑、丘疹、小脓疱可外用0.5%新霉素软膏或2%莫匹罗星软膏、0.5%红霉素软膏、3%环丙沙星软膏、1%聚维酮碘软膏、2.5%白降汞软膏等;②较大的脓疱可用无菌针刺破,用无菌干棉球吸净脓液以防溢到正常皮肤,再用上述外用制剂;③对渗出、糜烂、结痂性皮损,首选湿敷剂湿敷,如0.1%雷佛奴尔、1:4000呋喃西林、1 : 5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等,但面积广泛者应分次湿敷,防止药物吸收中毒。

3.系统治疗常用耐青霉素酶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口服、肌注或静脉滴注,如阿莫西林、甲氧苯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喹诺酮类(儿童慎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或头抱菌素类抗生素;有条件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阿米卡星洗剂治疗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评价

阿米卡星洗剂治疗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的疗效评价

停药 2 h后 血 流 动 力 学 和 心 功 能 指 标 恢 复 至 用 药 前 水 平 8,不 易 引起 药 物 中毒 。故 米力 农 治 疗小 儿 急 性 心力 衰 竭 安全 有 效 ,可 以替代 传 统 洋地 黄 类 药 物 急性 期 用 药 ,或 短期 应 用 洋地 黄 类 药 物控
症 反应 ,分 别 符 合 脓疱 疮 、毛 囊 炎 诊 断标 准 l 2 l 。
由患 者本 人 或 患儿 家 长 同意 并 签 署 知 情 同意 书 。 排 除标准 : 皮 损 面积 广泛 ,> 2 5 e m 者 ; 已知对 阿 米 卡星 、夫 西地 酸 及 化学 结构 类 似药 物 有 过敏 史
者; 有严重心 、 肝、 肾等 内脏损害或有精神疾病者; 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 ,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
免疫 抑 制 剂者 ; 入选前 4 8 h内 曾系统 使 用 或局 部 外用 过抗 感 染 药物 者 ; 人 选前 1 周 内使 用 过糖 皮 质激 素 、抗 组胺 药 或 其他 外用 药 物 者 ; 妊娠 或 哺 乳期 妇 女 ; 不 能严 格 按要 求 治疗 或 复诊 者 ;自行 中断 治疗 或 治疗期 间使用 其 他药 物者 3 。两组 在
J c a r d i o l , 1 9 8 9 , 6 3 : 9 A.
制心力衰竭后 ,改用米力农维持也是合理 、有效
的选 择 。
6刘丽娟, 王强,高修云 磷 酸二酯酶 Ⅲ抑制 剂的临床应 用及进展
新 医学 , 2 0 0 6 3 7 ( 1 0 ) : 6 7 7 - 6 7 8
4 w J Re mme I n o t r o p i c a g e n t s f o r h e a r t f a i l u z e wh a t i f d i g o x i n i n —

临床医学讲解习题考题球菌性皮肤病

临床医学讲解习题考题球菌性皮肤病

防治
1.开展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衣 物消毒、隔离、避免搔抓;及时治疗 原发皮肤病。
2.全身治疗: ① 选择适当的抗生 素;② 支持疗法:重症时,可给以 血浆、全血或 丙球蛋白。
3.局部治疗:
原则:杀菌、消炎、收敛、干燥。
清洁:如高锰酸钾溶液、0.5%新霉素液; 脓疱大:刺破,吸脓; 脓痂——用植物油檫去或抗生素溶液湿敷; 厚痂——用湿敷或软膏,使脓痂软化脱落; 外用药:如1%新霉素膏、四环素膏、莫匹
临床表现
本病常见于春秋两季, 潜伏期一般为1~3天,起病急骤,常先有前驱症状。 皮损好发于小腿、头面部及婴儿的腹部。 在患处出现境界清楚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灼热,
红斑可迅速向四周扩大,中央红色逐渐减淡变成棕 黄色。 患部灼热疼痛并有压痛,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 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肾炎及败血症。
深脓疱疮 Ecthyme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感染。 多累及营养不良儿童和老人 好发于小腿或臀部 皮疹特点
水疱、脓疱或粘着性脓痂, 痂下边缘陡峭的碟形溃疡。 数目不多。 自觉疼痛。 病程:2~4周或更长。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取脓液涂片镜检 脓液标本细菌培养
寻常性脓疱疮的诊断
6. 自觉症状:瘙痒。 7. 重者发热体温39℃-40℃,伴淋巴结或淋巴管炎。 8. 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败血症。 9. 病程:约1周左右(单个脓疱自愈)。 如不及时治疗,可迁延甚久。
寻常性脓疱疮
二.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
1.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 2.好发于儿童; 3.好发颜面、躯干及四肢; 4.皮损:散在性大疱(豌豆、蚕豆或更大),周围红晕不明显。
疱液清→混浊,壁紧张→数日后渐松驰(体位关系)→脓液沉积 于疱底→半月形的积脓现象,壁薄→大片糜烂→干燥结痂。有时 大疱中央自愈,其边缘痂下脓液向四周外溢,形成环状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病机】
细菌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 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
菌 可产生表皮剥脱毒素,引起毒血症及全 身泛发表皮松解坏死 抵抗力低, 细菌入血引起菌血症、败血症 少数诱发肾炎、风湿热
【临床表现】
• ㈠接触传染性脓疱疮(impetigo contagiosa )
• ㈡深脓疱疮(ecthyma) • ㈢大疱性脓疱疮(impetigo bullosa) • 新生儿脓疱疮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对皮损广泛,伴有发热或全身症状者( ssss)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头孢 唑啉(先锋Ⅴ号)、头孢呋辛、头孢他 啶、头孢派酮等,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
局部治疗 0.02%呋南西林溶湿敷。亦可 选用百多邦外涂。对大疱或脓痂,应吸 干浓液,再用上述药液浸洗或湿敷。 ssss 加强口、眼、外阴护理
本节重点掌握
• 李某,女,3岁。患儿于3天前开始面部出现红 斑,瘙痒,用“三九皮炎平”后瘙痒可减, 第2天起表浅水疱,搔抓后在正常皮肤处出 现新皮疹。今天病情加重,出现数个脓疱 ,故前来就诊。无发热恶寒等不适
看图收集相关临床资料
李某,女,3岁,2008年8月初诊。
半月状坠积性脓疱 红斑
糜烂、脓痂
新生儿脓疱疮(impertigo neonatorum)
(二)深脓疱疮(ecthyma)
营养不良儿童、老人→小腿、臀部 →脓疱→向深部发展→表面有坏死 或黑色厚痂→痂下深溃疡→疼痛明 显,病程长。
大疱性脓疱疮
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菌所致 儿童→面部、躯干、四肢→小水疱或脓疱
→大疱→疱内容物先清后浊、疱壁先紧后 松→可见半月状积脓→疱破后→糜烂、结 痂→色素沉着
0.73 %、头癣偶见。
皮肤癣菌特性与临床关系
特性 好侵犯角质层 临床 累及角质层、毛发和甲板
原发损害表浅,炎症轻 仅丘疹、水疱表现
特性 最适温度 22-36C 临床 夏秋发病,部位表浅
皮肤癣菌特性与临床关系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单细胞真菌
酵母菌
多细胞真菌 (丝状菌或霉菌)
菌丝 芽生孢子
根据菌落形态
• 酵母菌: 呈乳酪状,由孢子及芽生孢子组成 。
• 霉菌:呈毛样,由菌丝组成。皮肤丝状菌( 皮肤癣菌);非皮肤癣菌
• 双相真菌:25℃菌丝形态,37 ℃酵母形态
类似葡 萄球菌 的圆形 菌落, 灰白色 、柔软 湿润、 大小在23mm左 右
发生在新生儿时又称为新生儿脓疱疮,该 型起病急,传染性强,皮损为多发性脓疱 ,尼氏征阳性,疱破后形成红色糜烂面, 可有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易并发败血症 、肺炎、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新生 儿脓 疱疮
பைடு நூலகம்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 ssss)
血琼脂培养基
沙保氏培养基 大、干燥
酵母菌菌落
( 1)皮肤癣菌:毛癣菌属
小孢子菌属 表皮癣菌属 亲人、亲动物或亲土性,致病性 真菌 (2) 酵母样菌:念珠菌 糠批孢子菌 亲人性,条件致病性真菌 (3) 霉菌:申克孢子丝菌 棕色(暗色)芽生菌属 亲土性,致病性真菌
真菌病的分类:
真菌感染按最初感染的发病部位分类 :
球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impetigo) P69页
定义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 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
【病因病机】
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者占50-70%,其次乙 型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感染。
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皮肤浸渍等;都为 使致病菌侵入皮肤繁殖为促发本病创造有 利条件。
本病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
接触传染性脓疱疮(一)
(impetigo contagiosa)
传染性强
好发年龄:学龄前、学龄儿童
季节:夏秋季
部位:暴露部位,口周、鼻周、外阴部
接触传染性脓疱疮(二)
皮损特点:红色斑点或丘疹、 小疱→脓疱→糜烂面→厚痂,
自觉症状:瘙痒剧 病 程:约一周 全身症状:重症可发热、淋巴管炎,
严重可致败血症→急性肾炎
•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脓液中 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 胞可增高。
脓液培养:
诊断: 临床表现 细菌学检查 鉴别诊断:
1、丘疹性荨麻疹 2、水痘 3、非 金葡菌所致的中毒性表皮坏死 性松解症
【治疗与预防】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及时治疗瘙痒性皮 肤病。患儿应隔离,防止接触传染,已 污染的衣服用具等,应进行消毒处理。
掌握脓疱疮的分型及各型的临床表现特点 和治疗预防措施
了解脓疱疮病因及流行病学
第十一章 真菌性皮肤病
P78页
真菌(fungus)
• 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真核细胞 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叶 绿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营养,能进 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真菌的基本形态是单 细胞个体(孢子)和多细胞丝状体(菌丝 )。
病因
毛癣菌属

小孢子菌属 感染
表皮癣菌属
动物
癣病
皮肤癣菌 侵入
毛根、毛干 甲板 皮肤角质层 头癣 甲癣 体癣、手足癣
我国主要的皮肤癣菌
发病情况:
癣病为世界性分布,潮湿、温暖地区 高发。
1975年,上海市11万人普查显示: 各种癣病发病率为47.6%,其中体癣占 0.76 %,股癣占1.04%,手癣占2.61%, 足癣占36.76%,甲癣占5.69%、花斑癣占
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萄 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所致。
好发于出生3个月内婴儿,常伴上呼吸 道感染及面部化脓性感染
皮损由口周、眼周迅速波及躯干、四肢 ,大片红斑基础上松弛性大疱,尼氏征 阳性
表皮剥脱后有潮红糜烂面,似烫伤 手足手套、袜套样剥脱,口周放射样条
实验室检查
1. 浅部真菌病: (1)皮肤粘膜感染 (2)皮肤附属器感染 2. 深部真菌病: (1)皮下组织感染
(2)系统感染
感染
• 浅部真菌病:皮肤癣菌侵犯人和动物皮肤 角质层、毛发、 甲板.
• 深部真菌病:机体免疫力下降条件致病真 菌侵犯皮肤皮下组织、内脏、系统性真菌 病、播散性真菌病
日益增多的真菌病
• AIDS SARS • 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 • 骨髓移植、器官移植 • 血液病 • 放疗、化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