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合集下载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

这三篇的共同点是通过写景直接抒发对景物的热 爱或赞美之情。


关 篇目
系 赏玩篇
景物特点
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自在
答谢中书书 清丽秀美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情。
湖心亭看雪
孤绝冷寂
抒发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 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
的闲情雅致。
这两篇的共同点是通过写景表现自己独特的欣 赏趣味。
其 他 景 物 回忆作者作品 篇《山市》——蒲松龄(清代)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 《观潮》——周密(南宋) 《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末清初) 《岳阳楼记》——范仲淹(南宋)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其 他 景 物 景之内容 篇山市蜃景:孤塔高耸—宫殿出现—城郭出现—危楼出现
承天寺月色:月色入户—如积水空明 钱塘潮伟观:潮之形—潮之色—潮之声—潮之势
舰船多、阵势多、技艺高、战激烈、 声势大 西湖雪景:一白、一堤、一点、一芥、两三粒 洞庭湖大观:总写:浩瀚气势
分写:天气阴晦——春光明媚 琅琊山之景: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其 他 景 物 景之写法 篇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现景物; 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
《江雪》柳宗元
其 他 景 物写月色 篇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王维
其 他 景 物 写钱塘江潮 篇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

以《西湖七月半》观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

以《西湖七月半》观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

以《西湖七月半》观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作者:喻双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4期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

孔子有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山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定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备受崇尚,历代中国文人都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汉代枚乘赋《七发》中的《观潮》开始,山水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1]。

继魏晋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唐代以柳宗元为代表的山水游记散文的发展之后,晚明时代山水小品文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社会政治的黑暗与封建王朝的日益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反理学、抒个性的王学思潮的风靡,为山水小品文的极盛一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面对动荡社会,文人多寄情于山水,借山水以观自我,借山水以悦己。

公安派“三袁”、竟陵派钟惺和谭元春以及张岱、祈彪佳、王思任、刘侗等人都创作了大量的山水作品,风格各异、蔚为壮观,而其中成就最高者当推袁宏道和张岱。

张岱被称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现存《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集子,其中包括不少的山水名篇佳作,如《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白洋潮》、《明圣二湖》等。

张岱的山水小品文一方面承袭了晚明山水小品文抒写性灵、娱世悦己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又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审美领悟展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和情趣内涵,达到了一个通常山水游记难以企及的境界。

以下就以《西湖七月半》为例,从内容、审美取向、艺术风格三方面对张岱山水小品文之特色剖析一二。

一、山水内容的拓展与个性化《西湖七月半》这篇山水游记主要记述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重现了西湖昔日的繁华与风情。

但文章描写的重点不在西湖湖光山色的美丽,而在赏景之人——游人,正如作者开篇所言“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文章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显贵、“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和“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五类人不同的看月情态,并展现了杭人游湖“人声鼓吹”、热闹而俗与“吾辈(文人雅士)”游湖清净而雅的不同情景和场面。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ppt课件

山水小品文比较赏析ppt课件


《无题》李商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王维
写钱塘江潮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

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 雪堆。” 【杂曲歌辞·浪淘沙】刘禹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

雷。” 【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明 方行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

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

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 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

景语。

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

相成,不可分离。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人

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
景 情 关
环境; 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三、渲染营造某种氛围,增加感 染力,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潮之势 舰船多、阵势多、技艺高、战激烈、

声势大

西湖雪景:一白、一堤、一点、一芥、两 三粒

洞庭湖大观:总写:浩瀚气势
分写:天气阴晦——春光明媚
琅琊山之景:朝暮、四时之景不同
景之写法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 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

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 ,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

,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 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考点2:概括文言山水小品文中的景物特点

考点2:概括文言山水小品文中的景物特点

考点2:概括文言山水小品文中的景物特点方法点拨
对于这类题目,答题时应先浏览全文,确定文中写景的句子,看写了哪些景物,各自有哪些特征。

然后抓住文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话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也可适当概括一下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题思路
先浏览全文,锁定写景的句子,然后结合景物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典例读课文,说一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解析:文中第二段写了夏天的景色,第三段写了春天和冬天的景色,第四段写了秋天的景色,结合原文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夏季,江水满溢,一泻干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牛刀小试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三峡两岸的山连绵不断,高峻陡峭,遮天蔽日。

涤荡心灵,澡雪精神——明代山水游记小品赏析

涤荡心灵,澡雪精神——明代山水游记小品赏析

整天笑眯眯的外婆, 转发一条 “ 养生好文” , 总没有
什/ 厶不 可告人 的 “ 秘密” 吧i
可是… ・ ・ 那条看似好心转发的链接上, 竟也无
故 生出 一行 字来 :“ 转这个 能拿红包 啊 试 试。 ”
描 写山 川 胜 景 、自然 风
物 为题 材 , 抒 发登 山临 水 的 见闻观 感 的一 类文
廿二 日,天稍和, 偕数 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 , 土 膏 微润, 一望 空阔, 若脱 笼之鹄㈣。 于 时冰皮 始解 , 波色乍 明, 鳞浪 层层, 清澈 见底 , 晶晶然如镜 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
出于 匣也 。山峦 为 晴雪 所 洗 , 娟 然 如拭 , 鲜 妍 明媚 , 如倩 女 之 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 条 将 舒 未 舒,柔 梢 披 风 , 麦 田浅 鬣
我终于放下了手机, 瘫坐在椅子上。 骇人的黑
底 白字 , 像× 光片上剥 去外 皮 的骨 骼 , 赤裸 , 僵硬。
章。 它的 写法可以 多种 多 样: 可记 叙 , 可描 写, 可 议论 , 可抒 情 ,但 必 须
炫耀、 作秀 、 经济利益… ・ . 朋友 圈 ,“ 朋友” 圈, 何
膏. 肥 沃。 语出 国语 ・ 瑚语 上 ≯:“ 阳气俱 蒸, 土 膏其
动。 ” ④ 脱 笼 ̄ - - - # 4 : 从 笼中 飞 出去 的 天鹅 。 冰皮 : 冰
层. 指 水 面凝 结 的冰 层犹 如 皮 肤 。 @ 鳞浪: 像 鱼 鳞 似 的 细 浪。 ⑦ “ 如倩女” 一 句: 像 美丽的 少女 洗 好 了 脸刚 梳好 髻鬟 一样 。碛 ( h u1 ). 洗脸 。 掠, 梳理。 @ 麦 田浅
得其 名 !
“ 扑通 , 扑通 ! ” 自己的 心 , 的感

山水小品文的特点

山水小品文的特点

山水小品文的特点
山水小品文是一种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文学形式,它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悟,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山水小品文的特点:
一、自然性:山水小品文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悟,展现出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妙。

在写作中,作者通常会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神韵和美感。

二、感悟性:山水小品文注重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理解,这些感悟通常与人生哲理、道德观念相关。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对人生、世界和自我的认识和理解,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三、文学性:山水小品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现手法和优美的文采,将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感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写作中,作者通常会运用各种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四、精悍性:山水小品文短小精悍,内容简练明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表现力。

作者通常会将自己的感悟和思想浓缩在短短的文字中,让读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到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五、寓意深刻:山水小品文寓意深刻,往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悟,暗示或象征某种深刻的意义或哲理。

这些寓意通常需要读者深入思考和品味,才能真正领略到文章的内涵和价值。

总之,山水小品文是一种以自然山水为题材,注重感悟性和文学性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形式。

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感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寓意深刻且需要读者深入思考和品味。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

湖心亭看雪赏析湖心亭看雪赏析(精选8篇)湖心亭看雪赏析(一):《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小品文,叙述了一次杭州西湖赏雪的经历。

湖心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和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齐名,张岱寓居杭州期间,曾数游西湖。

文章第一句交待出游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明朝已亡,清朝初立,这是为什么?我认为,张岱以明朝年号纪年,证明了自我的心迹,“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也是自我的志向,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氛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气温骤降,万籁俱寂,张岱在晚上八点左右坐船前往湖心亭,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时候游览西湖呢?我认为,这正是张岱的异常之处,天气虽说酷寒无比,可是必须会有不常见的奇丽之景,此景岂可辜负?亦不可为俗人道也。

其实说白了,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好比有些领导选择司机,其中一条标准就是出过事故,因为仅有出过事故的司机,才会万分谨慎细心。

一路上见到了什么美景呢?“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连串的“一”字带给我们的是水天一色,苍茫辽阔的空远意境,我认为在此意境中,在自然的伟力面前,人类的渺小一展无遗,因而淡化了张岱的忧愁情绪,也使他更加的孤独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画面呼之欲出。

湖心亭上早就有人在对坐饮酒,见张岱大喜,邀饮三大白而别,这次“湖心亭奇遇”知音的欣喜冲淡了张岱的孤寂感觉,文中显示他并没有问对方姓甚名谁,我认为这才是称作“真正的知音”,彼此不需要详细明白对方是谁,单单是在这样酷寒的环境中,能在湖心亭上相遇就说明了双方志趣的高雅绝尘,超凡脱俗,俗话说的好,“英雄不问来源”,“英雄惜英雄”!张岱雪夜游西湖,高雅情趣之外包含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可是又能有谁了解他呢?所以在生活中见到这样的人,还是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吧。

湖心亭看雪赏析(二):《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是其小品的传世之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我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浓墨工笔共展画卷 清词丽句同绘诗篇——《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赏析

浓墨工笔共展画卷 清词丽句同绘诗篇——《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赏析

1 . 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 这两篇 短文在描 写 山水 时,都采用动 静结合 的手法 ,
使 文章显得 摇曳婀娜 。郦道元 在 《 三 峡 》 中既 描 绘 出 了潭
“ 急 湍甚箭 ,猛 浪若奔 ”侧面描写 出水流 的湍 急和浪涛 的
水 清 静 、倒 影 清 晰 的 静 态 美 , 又 写 出 了 水 流 湍 急 、 清 波 回 汹 涌 澎 湃 。
文 谚

浓墨工笔
卷 清词丽旬 同绘诗篇
与朱元思 书 对 比赏析
。李建敏
摘 要: ( 《 三峡 与 与朱元思书》堪称 南北朝时 山水小品文 的双璧 ,两文都用细腻 的笔调 、优 美的语言描绘 了
旖旎壮美的 自 然风光,抒发 了 对祖 国山水的热 爱和赞 美之情 ,二者写作手法不乏相 同 之 处,但景物描写和心理 感

时而激情澎湃。
言峡长,一言声哀 ,渲染 出秋天 的萧瑟肃杀气氛。

毽 犬挚 研 究
《 与 朱 元 思 书 》 是 早 期 的 骈 体 文 , 因 此 文 中 用 了 大 了夏季 富春 江两岸奇 异的景象 ,但作者写到 山势时 ,调用
量 的对 偶句式 ,如 “ 风烟俱净 ,天 山共色 ” “ 泉水激 石 ,
大量动词 如 “ 负 、竞 、 争 、 指 ” 等 , 把 岿 然 不 动 的 高 山 写
泠泠 作响;好 鸟相鸣 ,嘤嘤 成韵 ”等 。大量的骈句 多是短 得钟灵毓秀 ,情态百出,气势非凡。 句 ,使得文章节奏 明快 ,音律 和谐 ,琅 琅上 I E I ,堪称 优美 的散文诗 。文 中也不乏对 声音 的摹拟 ,使人有身 临其境 、
的 晶 莹 清 澈 ) ,而 “ 急 湍 甚 箭 , 猛 浪 若 奔 ”则 推 出 了 另 一 法写 出了三峡水流湍急的景象 。又将湍急的水 比作 白练 ,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 水 小 品 篇
巧语辨水 这些水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石,直视无碍。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妙笔绘水
奇异秀美
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 眷恋和鄙弃名利的思想。
满井游记
生机盎然
表达作者厌倦官场、 钟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小石潭记
幽深冷寂
表达作者贬官失意后 抑郁悲凉的心情。

这三篇的共同点是借写景抒发 自己厌倦官场、鄙弃名利或被 贬谪后的抑郁悲凉的心情。

篇目
言志篇
景物特点 思想情感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记承天寺夜游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写月色 “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李白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 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王维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写幻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 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曹操 写山中景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 其一》陶渊明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景之写法 写景的顺序 1、按时间顺序来写景物过程; 2、先总写后分写来描写景物; 3、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景物。 写景的方法 1、用比喻修辞来突出景物;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来表 现景物; 3、用白描手法来勾勒景物;



写雪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 因风起。” 晋· 谢道蕴《咏 雪联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
绿、清、 正面侧 急 面描写

时间, 动静结合
凝神忆水
山 水 小 品 篇
一、这些水的共同特征: 1、清澈、湍急 2、写水多用来抒发热爱自然、 排 遣忧愁 或避世隐退之意。 二、常用的写“水”技巧: 运用多种修辞,注意景情结合; 调动多种感官,结合正侧描写; 变换观察视角,动静虚实相衬。
二 其 他 景 物 篇

山 水 景 物 篇 分 类
一、按作品类型分: 1、山水小品篇:
《三峡》《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
《满井游记》 2、其他景物篇:
《记承天寺夜游》
《观潮》 《湖心亭看雪》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山市》

山 水 景 物 分 类
二、按写作目的分: 1、绘景篇:《三峡》《山市》 《观潮》 2、赏玩篇:《答谢中书书》 《湖心亭看雪》 3、抒情篇:《与朱元思书》 《小石潭记》《满井游记》 4、言志篇:《记承天寺夜游》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回忆作者作品 《三峡》——郦道元(北魏)
一、 山 水 小 品 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南朝) 《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 《满井游记》——袁宏道(明)
回忆作者作品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
其 他 景 物 篇
《山市》——蒲松龄(清代) 《观潮》——周密(南宋) 《湖心亭看雪》— 张岱(明末清初) 《岳阳楼记》——范仲淹(南宋)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 景 情 关 系 篇源自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 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 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 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 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 景语。 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 相成,不可分离。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一、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人 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 环境; 二、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三、渲染营造某种氛围,增加感 染力,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四、烘托人物性格,衬托人物心 理,表现人物形象; 五、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 中心,升华主题。


绘景篇
篇目 景物特点 思想感情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山市
神奇、壮观
表达对山市蜃景的赞叹之情
三峡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观潮
壮观、雄伟 惊心动魄
表达对钱塘潮的雄伟和弄潮健儿 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这三篇的共同点是通过写景直接 抒发对景物的热爱或赞美之情。

篇目
赏玩篇
景物特点 思想感情


初中课文环境描写赏析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 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 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 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 ,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 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 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 ,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 ,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 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 ──鲁迅《孔乙已》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答谢中书书
清丽秀美
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自在 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情。
湖心亭看雪
孤绝冷寂
抒发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 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 的闲情雅致。

这两篇的共同点是通过写景表 现自己独特的欣赏趣味。

抒情篇
景物特点 思想感情
篇目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与朱元思书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 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都德《最后一课》
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 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 音也没有。 ──张之路《羚羊木雕》

月下清幽宁静 的庭院之景
表达作者旷达的心境,寄寓 微妙复杂的感情: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 步的悠闲。 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 同乐又自得其乐的旷达情怀。 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和“忧国忧民” 的抱负。
醉翁亭记
琅琊山四季变化 景色
岳阳楼记
洞庭湖雄奇的景象

这三篇的共同点是通过写景表 达自己旷达开阔的胸襟和忧国 忧民的抱负。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可以 这样写水:
篇目
写水句子
山 水 小 品 篇
水的特 写水方法 点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按照四季顺 《三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多、急、 序写运用对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绿 比突出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与朱元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思书》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答谢中 清流见底 书书》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 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 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 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 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 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鲁迅《社戏》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 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 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 ──莫怀戚《散步》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三 景 情 关 系 篇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 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 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 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 很寂静…… ──鲁迅《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