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的运用

合集下载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以下将会从不同的修辞手法角度,分别探讨其作用和用法。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传达某种意义。

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形象,具有感染力,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他的眼睛像是两个星星”,这个比喻使人们感到这个人的眼睛非常明亮、闪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性特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风儿在婉转地唱歌”,这个拟人的表达方式,使人们感到风儿有一种神秘的魅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一类事物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重复和对比,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自信、勇气、智慧”,这种排比的方式,使人们感到这个人非常有个性和魅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比较比较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的修辞手法,它可以通过对比和归纳,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她的笑容像是春天里的阳光,温暖而明亮”,这种比较的方式,使人们感到这个人非常温暖和友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借代借代是一种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他的心里充满了火焰”,这种借代的方式,使人们感到这个人非常激情和热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 夸张夸张是一种将事物进行夸大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例如:“他的胃口像是一头饿虎”,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使人们感到这个人非常饥饿和贪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修辞手法是语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传达更加深刻的意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关于修辞手法的作用

关于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就是打比方。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极其相似, 就可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比喻。 判断: 1、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江之上。√ 2、降落伞像一朵朵彩云在天空飘荡。√ 3、老李壮得像一头牛。√
4、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 ×
5、我和爸爸长得很像。×
6、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2、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3、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4、 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5、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6、 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六、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 起强调作用。比如:
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 (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 2、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做的 。 (意思是:他承认是他做的。)
3、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不能说不是真理。
(意思是: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练习: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互换
1、这件事你不可能不知道。 2、好好学习不可能不取得好成绩。 3、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爸爸不得不参加。 4、认真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5、他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大家都佩服他。 6、能考取一所名校,这肯定是他的愿望。 7、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8、爸爸的表演很精彩。
⑩他不但改正错误,而且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三、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是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尊崇、美好、 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 如:慷慨激昂 、鞠躬尽瘁、从容不迫、雄姿英发 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 词。贬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带上褒义。 如:见利忘义、一臭万年、鼠目寸光、狼子野心 中性词:是不带褒义和贬义感情色彩的词语,根据语言表 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如:念念不忘 、无奇不有、 无声无息 、 一碧万顷 例如:骄傲的贬褒用法 褒义用法:小明去市里参加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我真为 他骄傲! 贬义用法:小红期末考试得了98分,就骄傲的不得了。

10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0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0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运用中,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感和说服力。

下面是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将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或描述其中一个。

比喻使得语言更具有形象感,可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拟人: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抽象概念或动物人类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拟人,可以使一个概念或对象更加容易被读者理解和共情。

3.排比:使用连续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并列,以增强语境中表达的力度和重要性。

排比可以使得文字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易于被读者记忆和体会。

4.对比: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中的差异或相似之处,达到强调的效果。

对比有助于清晰地传达信息和观点,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5.夸张:对其中一事物或情况进行夸大和放大,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具有戏剧效果,强调叙述中的特定部分。

6.反问: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说话者的观点或意义。

反问用于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参与,使读者更加关注和思考问题的核心。

7.修辞问答:使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表达,以达到更加生动的效果。

修辞问答使得信息传递更加有条理和易于理解,加强表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8.倒装: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以突出句子主语或表达情感的目的。

倒装引起读者的注意,使文章更具有节奏感和煽动力。

9.比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的差异或相似之处,达到强调的效果。

比较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论证力,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观点。

10.反转:改变原有思维方式或观点的转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反转在文章中尤其是辩论类文体中常用,可以打破读者的固有思维定式,使得读者对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以上是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每种修辞手法都有特定的目的和效果,可以使得文章表达更加生动、有力和有说服力。

在文学创作、演讲和辩论中,修辞手法是增加表达艺术性和引起读者共鸣的重要工具。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

八大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相关的概念相比较,以便产生新的理解或更深刻的描述。

比喻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拟人,可以增加文字的感情色彩,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3.夸张:夸张是对一些事物或现象进行夸大描述,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夸张能够使文章更引人注目,使观点更加鲜明,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记住。

4.排比:排比是通过把相同结构的成分进行并列排列,以达到强调和增加语言力量的效果。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有节奏感,增加语言的节奏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记忆。

5.倒装:倒装是将正常语序颠倒,以达到强调作用。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紧凑,增加句子的吸引力和引起读者的注意。

6.反问:反问是以问句的形式提出观点,但并不需要回答。

反问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文章的互动性和表现力。

7.并列:并列是将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并列排列,以增加语言的力量和表现力。

并列能够使文章更加紧凑,增加信息的密度和引起读者的注意。

8.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对象进行比较,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距和区别。

对比能够使观点更加鲜明,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在不同的文章和场景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总体来说,它们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强表达力:修辞手法能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记忆力。

2.引起共鸣:修辞手法能够使用感性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述方式,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深度。

3.强调重点:修辞手法能够通过对其中一观点或描述的强调,使其在文章中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效果。

4.增加形象感:修辞手法能够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一种用语言表达特定意义和情感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反问、设问、设想、借代、双关语等等。

各种修辞手法在不同语境下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各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1. 比喻比喻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通过相似之处来强调一种事物的特点。

比喻可以使文理显得生动形象,让读者感到亲切和共鸣,并且能够带来独特的思考和感受。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特征。

拟人能够给人以实感,使读者更深刻地体验到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 排比排比是指在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将一系列词、短语或句子逐一列举出来,以加强语气和节奏。

排比能够加强对待比较对象的感受强度,让表达更加生动有力,易于记忆。

4. 对偶对偶是以与一个词或句子相同或类似的结构为基础,用另一个词或句子来构成相对或矛盾的修辞形式。

对偶能够通过形式对观念和思想进行升华和强调,以达到强化语言效果的作用。

5. 夸张夸张是指把某个情况或事物进行过度的渲染和扩大,以达到强化表达感情的效果。

夸张技巧能够加强讯息的认知和情感的共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6. 反问反问是指说话人提出一个明显的问题,不做回答,而是随即给出答案。

反问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和思考,让读者对一些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7. 设问设问是指在文章中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强化论述和加强语言效果。

设问能够增强读者的注意力和逻辑思考,让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8. 设想设想是提出一种假设的情境或事件,并在其中发挥想象力进行描述,以达到表现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通过设想的手法进行表达,能够引起读者的内心共鸣和情感反应,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9. 借代借代是指通过某种暗示或象征方式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

借代能够丰富语言形式和情感内涵,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表达方式的技巧,在谈论话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以更生动、有力、深入的方式传达信息。

以下是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比喻是将一个比较成分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相比较的修辞手法。

在比喻中,常用一个物体来代表另一个物体,这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讲话者所进行的比较。

比喻还有助于让听众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可以用图像性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2. 比拟比喻有时会给听众留下模糊的印象,比拟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比拟的作用是通过类比不同的事物来解释某一概念。

使用比拟时需要注意事物的相似性,以确保它们在要传达的信息方面有足够的联系。

3. 比较比较涉及到将不同物品的特点进行对比。

它的作用是凸显相似点与差异点,使得听众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比较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在不使用过度修饰或复杂语句的情况下传达信息。

4. 对称对称是指重复或对称使用词语或短语的修辞手法。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强调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或想法,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对称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更容易理解所说的话。

5. 联想联想是指利用类似乎物的形象来诱使听众有更深刻的理解。

联想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其中最显著的是可以增加听众的记忆力和提高他们对重要信息的理解。

6. 借喻借喻是指在表达中使用动词或名词来传达某种概念或思想。

借喻的作用在于使听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说的话,并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7. 排比排比是指在连续的语言中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相似的想法。

排比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可以强调表达的重点。

8. 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指在语言中提出问题并直接回答。

修辞问答的作用在于使听众专注于讲话者所讲的话,并且可以增加听众在话题上的思考。

9. 夸张夸张是指增加或减少某个事物的状况。

夸张的作用在于让听众更加引人注目,并加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10. 双关语双关语指的是有多个意义的语言。

双关语的作用是让语言变得有趣并产生反讽的效果,它可以使听众理解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的运用
不论是记叙文还是散文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的考察一直是个重点。

我们能判断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但对于他的作用的理解还是只停留在表面,故给出的答案总是不够完美,要被阅卷老师扣掉一两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要把这一两分要回来!
中学的修辞手法不外乎那几个: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夸张、对偶。

常用问题:1.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一、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经典实例: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朱自清《春》)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了,的表现了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表现作者的之情。

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怎么样(的形态或情态)+上作者的情感/立场。

练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门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比喻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经典实例: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宗璞《紫藤萝瀑布》)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做,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

表达了作者。

答题格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有时还需加上作者的情感。

练习:它只有一个大花瓣,像一件紫色的外套披在外面;里面又有两片小花瓣,像衣服的领子,护着一个耳坠一样的小花苞。

(程海《三颗枸杞豆》)
三、排比:可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经典实例: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

(朱自清《春》)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句式整齐、,表达了。

答题格式: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突出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或“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或“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作者情感
练习: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
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巍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四、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经典实例比较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2)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吴敬梓《范进中举》)
答案: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胡屠户的性格。

答题格式:运用对比手法,把XX和XX进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性。

五、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经典实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了语气,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什么,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
练习:ADe,我的蟋蟀门,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六、设问
经典实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七、反问:
经典实例:这能全怪我吗?(张之路《羚羊木雕》)
答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

答题格式:运用反问,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八、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经典实例: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答题格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九、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当然,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经典实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孤烟直”与“落日圆”相对应,高度概括了大漠雄奇壮美,荒凉辽阔的特点,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答题格式:运用对偶,高度概括了(抒发了、写出了)***,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在作阅读理解时,修辞手法要放到文中去理解,与文章相结合。

注意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情感倾向(褒贬)。

比喻,拟人,排比,和对比是中考常考的类型。

练一练
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
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鲁迅《藤野先生》)
3、今年收成不好,地里仅长了几颗粮食。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都德《最后一课》)
6、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
7、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
8、远远望去,宛如一群雪白肥壮的大狮子,有坐着的,有卧着的,有两两相对的,有簇聚成团的,原来这是一座宣石假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