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注意事项(禁忌 方法 图解等)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精编版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艾灸注意事项

艾灸注意事项
1、艾灸前后应多喝温开水(用红糖水替代为优),不吹冷风、不吃寒凉生冷食物。
2、尽量选择在相对安静的环境施灸、凝心安神、意念集中(不要看电视或玩手机)才能更好地体验灸感。
艾灸前后不吹冷风、不吃寒凉生冷食物。
3、寒冷季节注意施灸时保暖、炎热天气注意防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选择合适的体位:一是部分穴位施灸需要、二是舒适自然更有利于心态的平和及感受灸感。
5、防烫伤防火:艾灸时远离有易燃易爆品的区域;施灸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避免烫伤,艾灸后需要注意熄灭艾条,确保完全熄灭后方可离开(三和元灸艾条直接将盖帽盖上灭火)。
6、艾灸后需要注意保暖防寒:施灸结束4个小时内禁止吹风受寒,碰冷水。
4小时后方可洗热水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7、艾灸施灸顺序:普通施灸应按先背部后胸腹部,上至下,先灸完左侧所有的穴位,再灸右侧所有的穴位。
三和元灸体系中则先灸完君穴,再灸臣穴,最后灸按时取穴。
艾灸的10大注意事项

艾灸的10大注意事项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使用艾叶进行燃烧然后对特定部位进行熏灸,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使用艾灸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是艾灸的10大注意事项:1.选择艾叶:艾叶的质量是艾灸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该选择干燥、质地均匀、色泽鲜绿的艾叶。
最好是选择新鲜的艾叶,因为新鲜的艾叶更有活性和药效。
2.避免过度燃烧:在进行艾灸时,应注意控制艾叶的燃烧程度,避免过度燃烧造成的火灾和烧伤。
在艾叶开始冒烟之前,应该及时熄灭火苗。
3.选择适当的燃烧器具:在进行艾灸时,应该选择适当的燃烧器具。
最好选择专用的艾灸器具,因为这些器具可以保证艾叶的充分燃烧,并且可以控制燃烧的温度和时间。
4.避免对皮肤直接熏灸:在进行艾灸时,应该避免将火苗直接接触到皮肤上,以防止烧伤。
最好是在艾叶和皮肤之间放置一些隔热物,如纱布或防火垫。
5.调整燃烧时间和温度:艾灸的燃烧时间和温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对于敏感的部位,燃烧时间和温度应该较低,而对于较为耐受的部位,燃烧时间和温度可以适当增加。
6.注意灸疮的大小和深度:在进行艾灸时,应该注意观察灸疮的大小和深度。
如果灸疮过大或过深,可能会导致疼痛和感染等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7.遵循艾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艾灸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时应注意遵循。
适应症包括肩颈痛、腰腿痛、失眠等,而禁忌症包括妊娠期、皮肤损伤、感染性疾病等。
如果存在禁忌症,应避免使用艾灸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8.避免过度使用:艾灸虽然有良好的保健效果,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过敏等问题。
一般来说,艾灸的使用频率应该控制在每周1-2次,并且每次使用应该保持15-30分钟。
9.注意消毒和清洁:在进行艾灸之前,应该对仪器和艾叶进行消毒。
燃烧后的艾叶应该妥善处理,避免滋生细菌和霉菌。
同时,艾灸器具也应该定期清洗,以保持其卫生和安全。
艾灸的用法教程

艾灸的用法教程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来热敷穴位,达到温通经络、调理气血的效果。
下面是艾灸的使用方法教程:
1. 准备艾灸具:将艾草装入艾绒或艾条中,绑成适合手持的艾条或艾包。
2. 准备艾灸器具:使用专业的艾灸器具,如艾灸盒或艾灸炉,放置在防火的平稳表面上。
3. 清洁皮肤:将需要进行艾灸的部位进行清洁,可以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洁,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4. 燃烧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待火苗燃烧至适宜的大小后,吹灭火焰,让艾草继续冒烟。
5. 点燃艾灸器:将点燃的艾条放入艾灸器中,让烟雾逸出。
6. 艾灸穴位:将艾灸器的温热部位对准需要艾灸的穴位,进行温热烟熏。
7. 控制时间和温度:根据个人的体质和耐受能力,控制艾灸的时间和温度。
通常每个穴位艾灸5-15分钟,每次艾灸的总时
间不宜超过30分钟,温度不宜过高。
8. 注意安全:在进行艾灸时,注意防火和用具烫伤。
艾灸完毕后,确保将艾灸器熄灭,等待冷却后再进行清洁和存放。
9. 结束艾灸:艾灸结束后,可以再用温水清洗艾灸部位,用毛巾擦干,也可以涂抹保湿的草本霜等,以舒缓皮肤。
10. 注意事项:在艾灸前要注意自身的身体情况,如女性经期、孕妇、疲劳过度等情况慎用或避免艾灸。
在艾灸过程中如感到不适或疼痛明显,应立即停止使用。
艾灸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艾灸的穴位,如常用的足三里、关元、气海、大椎等。
艾灸的频率和次数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和医师建议来确定。
同一穴位连续艾灸一周左右后,可以适当休息,让身体得到调整。
艾灸常识

艾灸常识:性能: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
适用:身体、四肢等部位或穴位,颈椎病,肩周炎,虚寒咳喘,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面瘫,痛经等症。
使用方法:点燃艾条,对准穴位或疼痛部位上10-30mm,来回旋转进行薰灼,或者一远一近,至皮肤渐红至潮红或微痛,并有得气感,每穴15-20分钟为宜。
禁忌:1、大醉大怒大惊大恐过劳过饱情形下禁灸;2、皮肤过敏者不宜灸。
注意事项:施灸时,认真操作,防止灼伤皮肤;孕妇施灸遵医嘱。
纯天然艾制品,安全无公害,家庭必备!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于医外治物理疗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
温灸美容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13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产生温热的刺激,配合艾油(或精油渗入)在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肤色,散发健康神采。
温灸养生在身体方面有六大功效:温肌散寒、疏风解表;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温中活里、强脏壮腑;温阴补虚、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消火化淤;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身体方面:可疏通经络、和谐肮脏、平衡阴阳、调整生理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强身健体。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后进行温灸。
温灸方式:用温灸棒在腹部来回滚动,再点脐周穴点,(归来、气海、关元);时间:15分钟温灸按摩的注意事项: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不洗手、洗澡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使用方法:将一段艾条(3cm左右)/艾柱内置于盒内横针中间位置(不可多放防止温度过高),点燃合上内外盖,套上布袋,根据需要调解通风孔大小,用粘扣扣好在身体需要温灸的部位性能: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
艾灸疗法的安全注意事项避免烫伤与其他风险

艾灸疗法的安全注意事项避免烫伤与其他风险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将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虽然艾灸疗法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在进行艾灸时,我们仍然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以避免烫伤和其他潜在风险的发生。
I. 选择合适的艾草和艾灸工具在进行艾灸疗法时,首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艾草和艾灸工具。
确保使用的艾草质量良好,没有霉变或杂质。
此外,选择合适的艾灸工具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艾灸工具包括艾条、艾条壶和艾炷。
根据个人需求和舒适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艾灸工具。
II. 确保艾灸环境安全在进行艾灸疗法时,确保灸治环境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通风良好的空间进行艾灸。
艾灸时,由于火焰和烟雾的存在,确保有充足的空间和供氧能力,以避免引发火灾或缺氧等危险。
另外,要确保艾灸场所离易燃物品远,避免火灾风险。
III. 控制艾灸时间和温度艾灸时间和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以避免烫伤和其他不适。
在进行艾灸疗法时,应始终注意时间和温度的把握。
一般来说,艾灸疗法的时间控制在15到30分钟之间,温度控制在40至50摄氏度为宜。
根据个人的耐受能力和反应情况,灸治时间和温度可以适当调整。
IV. 避免过度疗法和频繁灸治在进行艾灸疗法时,要避免过度疗法和频繁的灸治。
过度疗法可能导致皮肤烫伤甚至烧伤。
频繁的灸治可能会对身体产生过度的负担,导致身体虚弱和其他潜在风险的发生。
因此,根据个人体质和状况,合理安排艾灸的次数和间隔时间。
V. 注意个人健康状况和禁忌症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一些人可能存在禁忌症或不适宜进行艾灸的情况。
孕妇、高血压患者、皮肤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要特别注意。
在进行艾灸疗法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艾灸。
VI. 注意艾灸后的保养和观察艾灸后要重视艾灸部位的保养和观察。
艾灸后会留下红痕或水泡,这是正常的反应。
要注意保持艾灸部位干燥,并避免磨擦或感染。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皮肤烫伤、感染等,应及时就医。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1.艾灸前需要保持身体清洁,尽量避免在身体表面有伤口、热病、感染性疾病等情况下进行艾灸。
2.应先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双手,或者戴上手套,避免手部的细菌、病毒和油脂等污染灸贴。
3.在艾灸采用单个管灸贴时,要先点燃灸贴一端,等其燃烧到约5毫米时再安装灸盒。
如果是多个管灸,则灸盒中的灸贴需点燃全部,并且灸贴熄灭后再安装灸盒,并注意灸盒的稳定性。
4.在灸疗时应保持身体放松,要特别注意避免受凉或者湿气的侵害。
5.艾灸后应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卫生,避免汗湿的部分长时间接触冷凉的环境或物体,以免引起感冒或风湿等疾病。
6.灸接触部位出现发痒、瘙痒、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灸疗,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7.注意避免艾灸过度使用,过度使用可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8.对于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
灸。
艾灸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艾灸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艾条来热敷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淤、调和气血的作用。
艾灸操作简单易学,但在进行艾灸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艾灸的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艾灸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艾灸之前,首先要准备好艾灸工具和艾草。
艾灸工具一般包括艾灸盒、艾灸条或艾灸壶等,而艾草则是艾灸的主要材料。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盆温水和一条干净的毛巾,用来清洁皮肤和保护周围的环境。
二、操作流程。
1. 清洁皮肤,在进行艾灸之前,首先要清洁皮肤,以确保艾灸的效果和安全性。
可以用温水和肥皂清洁皮肤,然后用毛巾擦干。
2. 点燃艾条,将艾条点燃后,等待片刻,让它燃烧一段时间,然后吹灭火焰,使其产生烟雾。
3. 艾灸穴位,将燃烧的艾条放入艾灸盒中,然后将盒口对准要进行艾灸的穴位,轻轻按压,使烟雾渗透到皮肤中。
4. 调节温度,在进行艾灸时,要根据个人的感觉来调节艾灸的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一般来说,艾灸的温度应该是热热的,但不至于太烫。
5. 控制时间,艾灸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不宜过长,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在进行艾灸时,可以适当调整艾灸的时间,根据个人的感觉来决定。
6. 结束艾灸,艾灸结束后,用温水清洁皮肤,然后用毛巾擦干,避免受凉。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空腹,在进行艾灸之前,不宜空腹,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最好在饭后1小时进行艾灸,以确保身体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2. 防止受凉,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避免受凉,尤其是在冬季。
艾灸后,可以用毛巾或衣物包裹住艾灸部位,保持温暖。
3. 控制温度,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控制艾灸的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可以用手感受艾灸的温度,根据个人的感觉来调节。
4. 避免过度疲劳,在进行艾灸时,要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影响艾灸的效果。
可以选择在休息或睡前进行艾灸,以放松身心,促进睡眠。
5. 避免过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在进行艾灸时,要避免过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影响艾灸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条灸注意事项:1、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5、经期,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6、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3年陈艾条适用于身体保健7、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8、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9、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10、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11、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中医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下边说说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二、艾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7.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艾灸的各种反应由于每人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和副作用,而有的则反应明显,且不断有各种反应出现。
1、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
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邪气赶出,那么邪气就先顽强抵抗。
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
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2、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
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3、艾灸的走窜现象,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会有胃脘部不适,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隐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会主动帮助你去调整,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
所以说,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的好,这些都会起来工作。
假如你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你妇科方面的隐患或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规律的,元气逐渐充足了,“阴阳”就必定按照其规律运行,该升的就自然会升,该降的就自然会降,根本就不必用人为的方法去调动升降。
4、艾灸的上火现象,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
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干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西医所谓的炎症,此时许多中医专家都会任认为灸过火了,会立即停止治疗,使得功亏一篑)。
5、艾灸后身体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的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气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
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
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6、艾灸后的精神反应:有很多人会出现类似抑郁症的现象,这时可以找人倾诉,可以到狂野处大哭或大喊,一定要发泄出来,不要郁闷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所以在艾灸期间,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过肌过饱、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多到户外运动或散步,光艾灸不锻炼也是不行的。
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锻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艾灸(之一:隔姜灸)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
操作:双侧均取。
先取准穴位,用龙胆紫药水作标记。
然后在穴区分别置放一块直径1.5㎝,厚约2~3mm之圆形生姜片。
艾炷为底面直径1㎝之圆锥形,每粒重350mg。
置于姜片上点燃。
灸时以不灼伤皮肤为度,当感到灼热时,用手轻拍穴区周围皮肤或将姜片提起少许。
每穴灸七壮。
每日灸1次,灸6次,停灸一日。
连灸三个月为一疗程。
效果:共观察61例年龄为55~78岁的健康老人,作为期三个月的隔姜灸后,发现不仅具有改善免疫功能多项指标及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而且灸后,老人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之便秘、纳少,以及由于老年人气血阴阳虚弱失衡所引起的神疲、头昏、多梦、夜尿频数及耳鸣等症状,均有改善,表明该法可以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疏通经络,起到抗老防老的作用。
注意事项:(1)本法亦较为简便,可由医生标明后每天请家属施灸。
(2)本法一般适合于健康老人,如伴有其它病症,须辨证加穴。
年龄不必拘泥,建议可每年灸2~3个疗程。
艾灸(之二:温和灸)取穴: 常用穴:神阙、足三里。
操作:每次均取神阙、双侧足三里穴用清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10min,以局部红润为度。
隔日施灸1次,二个月为一疗程。
效果:共观察50例年龄为60~92岁的健康老人(排除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和急慢性感染),证明艾灸能延缓老年人对近事记忆力的减退,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改善老年人的心脏功能以及延缓视调节功能、骨骼肌老化的速度。
注意事项:(1)对于高龄老人,每穴施灸时间可适当延长至15min。
(2)其他同隔姜灸。
艾灸(之三:隔药饼灸)取穴: 常用穴:分2组。
(1)膻中、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2)大椎、肾俞、脾俞。
操作:药饼制备:黄芪、当归、补骨脂、仙灵脾、大黄、丹参等。
上药研末,过120目筛,临用前用80%酒精调匀,用药饼模压成直径3cm、厚0.8cm药饼备用。
艾绒制成重约1.2g 的园锥形艾炷。
两组常用穴交替应用,每穴灸3壮,隔日1次,24次为一疗程。
效果:共观察223例,结果显效56例,有效130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83.4%。
受试者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疲倦无力,夜尿频数,健忘失眠等症明显改善,精神充沛,感冒减少。
衰老积分降低。
注意事项:(1)本法每一疗程约灸264壮艾炷,每年以灸二疗程为宜。
(2)本法较适合以阳虚较为明显的老人。
亦可用附子饼代替药饼。
即以附子粉2.5g,配黄酒2.5g,压制成直径2.5cm,厚度0.5cm的药饼,灸之。
艾灸的禁忌及注意事项【艾灸的禁忌】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3.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4.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再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容器内,以便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避免烫伤和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
以后再加大剂量。
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服用温水。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1.施灸时需在家人陪同或监护下进行,避免发生意外。
延年益寿四大保健灸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
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
《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
《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
艾灸法——绿色养生疗法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