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数值分析第二次大作业——编写ln函数实验报告

数值分析第二次大作业——编写ln函数实验报告

为一个整体,将 ln(a)进行 Taylor 级数分解,进而按式计算可以求得 ln(x)的值。由于我们选 取级数的前 n 项和近似 ln(a),则有:
Rn (a
1)

(1)n
(a 1)n1 n 1
…;
|
Rn
(a
1)
||
(a 1)n1 n 1
|

2
自 92 乔晖 2009011414
精度为 20 位,即 h4 1020 。
int * GetNumber() {return number;}
//获得大数中的整数数组
bool GetSgn() const {return sgn;}
//获得大数的符号
bool IsZero();
//判断大数是否为 0
CBigNumber Reverse() {sgn = !sgn;return *this;} //取相反数
数值分析——编写 ln 函数
实验报告
自 92 乔晖 2009011414
自 92 乔晖 2009011414
数值分析——编写 ln 函数实验报告
目录
一、 实验任务 ................................................... 2
二、 编译环境 ................................................... 2
1u
x 1
35
5
自 92 乔晖 2009011414
数值分析——编写 ln 函数实验报告
其前 n 项和,近似可得 ln(x)的值。
基于以上原理,可以设计迭代算法,累加 2u2i1 得到前 n 项和。每次计算后,判断计 2i 1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进程管理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包括进程的创建、执行、同步和通信。

通过实际编程和实验操作,提高对操作系统原理的认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编程环境为 Visual Studio 2019。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进程创建实验1、首先,创建一个新的 C++项目。

2、在项目中,使用 Windows API 函数`CreateProcess`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3、为新进程指定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命令行参数、进程属性等。

4、编写代码来等待新进程的结束,并获取其退出代码。

(二)进程同步实验1、设计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问题的模型。

2、使用信号量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之间的同步。

3、生产者进程不断生成数据并放入共享缓冲区,当缓冲区已满时等待。

4、消费者进程从共享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当缓冲区为空时等待。

(三)进程通信实验1、选择使用管道来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2、创建一个匿名管道,父进程和子进程分别读写管道的两端。

3、父进程向管道写入数据,子进程从管道读取数据并进行处理。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一)进程创建实验结果成功创建了新的进程,并能够获取到其退出代码。

通过观察进程的创建和执行过程,加深了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二)进程同步实验结果通过使用信号量,生产者和消费者进程能够正确地进行同步,避免了缓冲区的溢出和数据的丢失。

分析结果表明,信号量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进程之间的资源竞争和协调问题。

(三)进程通信实验结果通过管道实现了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

数据能够准确地在进程之间传递,验证了管道通信的有效性。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在进程创建实验中,遇到了参数设置不正确导致进程创建失败的问题。

通过仔细查阅文档和调试,最终正确设置了参数,成功创建了进程。

(二)在进程同步实验中,出现了信号量使用不当导致死锁的情况。

软件测试实验二实验报告

软件测试实验二实验报告

软件测试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软件测试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熟悉并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通过对一个具体软件系统的测试,发现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测试工具:Jmeter、Selenium、Bugzilla3、开发语言:Java4、数据库:MySQL三、实验内容1、功能测试对软件的登录功能进行测试,包括输入正确和错误的用户名、密码,验证登录是否成功以及相应的提示信息是否准确。

测试软件的注册功能,检查输入的各项信息是否符合要求,如用户名长度、密码强度等。

对软件的搜索功能进行测试,输入不同的关键词,检查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性能测试使用 Jmeter 工具对软件的并发性能进行测试,模拟多个用户同时登录、搜索等操作,观察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对软件的数据库操作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检查数据库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占用情况。

3、兼容性测试在不同的浏览器(如 Chrome、Firefox、IE 等)上运行软件,检查界面显示和功能是否正常。

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Mac OS、Linux 等)上安装和运行软件,验证其兼容性。

4、安全测试对软件的用户认证和授权机制进行测试,检查是否存在未授权访问和越权操作的情况。

测试软件对 SQL 注入、XSS 攻击等常见安全漏洞的防范能力。

四、实验步骤1、功能测试步骤打开软件登录页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观察是否成功登录并跳转到相应页面。

输入错误的用户名或密码,检查提示信息是否清晰准确。

进入注册页面,输入合法和不合法的注册信息,如用户名过短、密码强度不够等,查看系统的校验结果。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点击搜索按钮,对比搜索结果与预期是否一致。

2、性能测试步骤打开 Jmeter 工具,创建测试计划,添加线程组、HTTP 请求等元素。

两次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两次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两次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实验报告对于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实验,我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仪器高法水准测量的原理,并通过实验计算出不同目标点之间的高差。

二、实验原理1. 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原理仪器高法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来确定不同目标点之间的高度差,根据高度的测量需要,可将测站分为平距越小的几组,每组称为测段。

测量从起始测站开始,沿着测段逐步确定各目标点的高程。

2. 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在进行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前,需要先通过水准仪来确定起始测站的基准高度,然后再进行不同目标点之间的高度测量。

使用水准仪时,需要进行水平、垂直调节,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验仪器1. 水准仪2. 四抬杆3. 测量带4. 针式水平仪四、实验步骤1. 调整水准仪的水平和垂直,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2.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目标点的位置和编号。

3. 把四抬杆固定在目标点上,并使用水准仪对杆进行观测,记录读数。

4. 计算不同目标点之间的高差。

五、实验结果第一次实验:起始测站高度:100.50米目标点1高度:99.42米目标点2高度:98.75米目标点3高度:98.21米目标点4高度:97.96米计算结果:目标点1高程:100.50-0.08=100.42米目标点2高程:100.50-1.75=98.75米目标点3高程:100.50-2.29=98.21米目标点4高程:100.50-2.54=97.96米第二次实验:起始测站高度:99.75米目标点1高度:98.83米目标点2高度:98.02米目标点3高度:97.60米目标点4高度:97.32米计算结果:目标点1高程:99.75-0.92=98.83米目标点2高程:99.75-1.73=98.02米目标点3高程:99.75-2.15=97.60米目标点4高程:99.75-2.43=97.32米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仪器高法水准测量实验的两次实验结果可看出,不同目标点的高度差是根据起始测站的高度与目标点的高度之差来计算的。

频率计实验报告(二)

频率计实验报告(二)

频率计实验报告(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频率计实验报告的第二篇。

在上一篇实验报告中,我们介绍了频率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讨论频率计的准确性、稳定性以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频率计的性能和应用情况。

正文:一、频率计的准确性1. 选择合适的输入信号:合适的输入信号能够提高频率计的准确性。

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号源,例如使用稳定的标准信号源进行校准,或者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2. 校准频率计:频率计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准确性。

校准过程中需注意输入电平、信号形状等因素对准确性的影响,及时进行调整和校准,提高频率计的准确性。

二、频率计的稳定性1. 加强电源管理:频率计的稳定性与供电电压、电源干扰等因素密切相关。

合理管理电源,选择稳定的供电电压,避免电源波动对频率计稳定性的影响。

2. 提高抗干扰能力:频率计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加装滤波器、进行屏蔽等方式减小外部干扰对频率计的影响,提高稳定性。

3. 保持恒温环境:频率计对环境温度敏感,应保持恒温环境,避免温度变化对频率计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 频率计读数不稳定:可能是由于输入信号波动引起的,可以尝试增加信号源的稳定性或调整信号输入方式。

2. 频率计误差较大:可能是由于输入电平过高或过低导致的,可以通过减小或增大输入信号电平进行调整。

3. 频率计显示故障: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引起的,可以检查设备连接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损坏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维修或更换操作。

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 注意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在实验中应选择适合频率范围的输入信号,避免超出频率计的测量范围。

2. 避免过高电压输入:过高的输入电压可能导致频率计损坏或显示异常,需根据设备的额定电压进行输入控制。

3. 防止外界干扰:实验时需注意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如尽量远离其他电磁辐射源,以确保测量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二次实验报告心得

第二次实验报告心得

第二次实验报告心得前言本次实验是第二次实验,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XXX。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掌握了XXX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挑战和问题,但也取得了进步和收获。

实验过程与成果我们小组在实验前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并分工合作。

首先,我们对XXX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并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来提高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在熟悉了实验内容和操作流程后,我们进行了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搭建实验装置、调试仪器设备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操作,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确保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我们按照实验计划逐步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实验数据和现象。

同时,我们也积极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结果。

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仔细的整理和分析,并进行了合理的处理和计算。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有关XXX的重要结论和发现。

实验收获与成长本次实验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也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成长。

首先,通过实验过程,我们掌握了XXX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我们深入研究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我们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XXX的理解,加强了对实验方法的掌握。

其次,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学会了有效地协作和沟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并且共同分工合作,提高了实验效率和质量。

我们在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了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最后,通过实验报告的撰写,我们学会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实验结果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锻炼了我们的科学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写作水平。

反思与改进在实验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实验的反思和总结,我们认识到了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们在实验前准备方面需要更加细致和仔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有些仪器设备的调试工作并没有充分准备,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东南大学检测技术第2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检测技术第2次实验报告

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第 2次实验姓 名:课程名称:检测技术实验名称: 实验九、实验十二、实验十三 院(系):自动化专 业: 自动化实验室: 常州楼5楼 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年12月02日学 号:《检测技术》实验报告学号实验九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实验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处理•-八、实验十二电涡流传感器位移实验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处理•-八、实验十三四、五、八、七、被测体材质、面积对电涡流传感器的特性影响实验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小结•-• (3)• (5)• (9) (10)--• 10--• 10--• 10--• 10--•11...•15《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实验九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实验图3-6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结构三、实验器材主机箱、电容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实验模板、测微头。

电压放大《 低通电ft*图3-7电容传感器位移实验原理图四、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结构及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利用电容C = £ A /d 的关系式,通过相应的结构和测量电路, 可以选择 £、A d 三个参数中保持二个参数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参数,就可以组成测介质的性质( £变)、测位移(d 变)和测距离、液位(A 变)等多种电容传感器。

本实验采用的传感器为圆筒式变面积差动结构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如图 3-6所示:由二个圆筒和一个圆柱组成。

设圆筒的半径为 R ;圆柱的半径为r ;圆柱的长为x ,则电容量为C= £ 2 n x/ In(R /r)。

图中C1、C2是差动连接,当图中的圆柱产生 ?X 位移时,电容量的变化量为 ?C=C J C2=£ 2 n 2?X /In(R /r),式中 n 、In (R /r )为常数,说明?C 与位移?X 成正比, 配上配套测量电路就能测量位移。

数学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数学实验报告的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学实验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学实验作为一种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模拟、计算和验证等方法,对数学理论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的方法,已经成为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数学实验,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数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数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一: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通过编写程序,实现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迭代法等求解方法,并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 实验二:矩阵运算实现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转置等基本运算,以及求逆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高级运算。

3. 实验三:数值积分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定积分、变积分、高斯积分等数值积分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误差和适用范围。

4. 实验四: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实现欧拉法、龙格-库塔法等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并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稳定性、精度和适用范围。

四、实验过程1. 确定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

2. 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算法选择、数据准备等。

3. 编写实验程序,实现实验方案。

4. 运行实验程序,收集实验数据。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6.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通过实验,验证了直接法和迭代法在求解线性方程组时的有效性。

直接法在求解大规模线性方程组时具有较好的性能,而迭代法在求解稀疏线性方程组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2. 实验二:矩阵运算实验结果表明,矩阵运算的程序实现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矩阵运算方法。

3. 实验三:数值积分通过实验,验证了各种数值积分方法的有效性。

高斯积分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在求解复杂函数时,需要调整积分区间和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科技大学
计算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
实验名称:实验二P、V原语的模拟实现(验
证型)
机型或机位:PC机
学号:20123266
学生姓名:付晓
班级:信安1205
指导教师:陈立伟老师
评分:
实验日期:2014 年11 月30日(13周周日晚)
1、实验目的
●理解信号量相关理论;
●掌握记录型信号量结构;
●掌握P、V原语实现机制。

2、实验题目和软(硬)件设计
●《P、V原语的模拟实现》
软件:VC++编译器,win xp系统;
硬件:PC机一台
操作步骤如下:
A. 在vc++上构建工程,并建立相应头文件和源文件,
然后输入给定代码:
basic.h 和pv.cpp(详见课件所提供参考代码)
B. 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实验中提供了5个信号量(s0-s4)和20个进程(pid 0-19)。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键入down命令,up命令和
showdetail命令显示每个信号量的状态。

具体输入解释如
下:
down 获取信号量操作(P操作)。

参数: 1 sname 2 pid 。

示例:down(s1,2) 。

进程号为2的进程申请名字为s1的
信号量。

这是删除s0信号量中的0号进程,此时进程1占用该信
号量
◆up 释放信号量操作(V操作)。

参数1 sname。

示例:up(s1)。

释放信号量名字为s1的信号量。

这是删除s1信号量中的4号进程,此时进程5占用该信号量
◆showdetail 显示各信号量状态及其等待队列。

这是删除s3信号量的两个进程
直到最后,为0号进程申请信号量,再释放0号进程
exit 退出命令行。

c.代码执行的模块流程图如下:
开始
执行函数initerror()函数和变量初始化函数INIT()
3、实验体会
● 实验思考: 如果修改down 操作,使之能一次申请多个信号量? Findflag==true&&cmdstr==”exit ” 否 是 执行创建或删除函数 结束
该设计和实际的P、V操作有什么异同点?
✓该设计并没有具体的资源划分和等待,但是同实际的PV操作的等待资源规则和调用资源的规则是一样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