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员选材的方法和标准

合集下载

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体育学院《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田径运动员选材就是选拔田径运动天才,即把田径运动天赋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挑选出来。

选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评,二是定向。

前者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将适龄者形态、生理、生化、心理以及遗传等诸方面的特征测量出来;后者是指根据测评结果与专项特点预测未来的竞技能力。

其中心任务是在田径运动各项目中寻找更具运动天赋,能达到更高运动成绩的人才。

当今世界田径强国都认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攀登世界田径高峰的前提与基础。

原苏联教育学博士B·H·普拉托诺夫教授指出:“现代运动迫切需要运动员的发展前景及早地显露出来。

”原苏联功勋教练员符·阿拉宾认为:“不经常考虑选材问题,训练工作将是徒劳无益的。

”还有人断言:“选材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

”具体讲,选材的意义和作用在于:1.体育情报和体育科研的现代化使世界范围的运动训练方法日趋接近,选材便成为胜败的关键。

2.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运动天才。

3.可以保证多年系统训练的顺利实施。

4.为运动员训练过程最佳竞技年龄区间的确定提供依据。

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理论、方法等是整个科学选材的一部分,但由于田径运动主要靠体能,而体能更依赖于天赋和遗传,再加上田径项目多,各具特点等原因,故田径运动员的选材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也更加困难和复杂。

第一节国内外田径运动员选材的研究现状田径运动员选材由来已久,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可分为选优意识、经验选材、科学选材几个阶段。

从公元前776年第1届古代奥运会开始,各参赛队就选派最镖悍、最勇猛的斗士去为本部族争光,存在朦胧的选优意识。

1896年开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运动竞技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文化的较量,各个国家或地区都选派竞技水平最高的人作为代表参加奥运会和其他比赛,选优意识较为明显。

本世纪40年代以前,各国开始重视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但由于生物学科的研究尚未渗透到体育领域来,缺乏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所以运动员的选拔主要靠教练员的观察与直觉,用皮尺、秒表等简单测量,然后凭经验作出判断。

小学长跑运动员如何选材

小学长跑运动员如何选材

小学长跑运动员如何选材小学长跑运动员如何选材小学长跑运动员如何选材,是我们作为基层体育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它涉及到运动会比赛能否拿成绩,是关系到学校脸面的问题。

一、小学长跑运动员选材方法(一)小学中长跑运动员的生理选材,已成为预测未来成绩的客观指标,在选拔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一般应集中在:男子10-12 岁女子 10-11岁,此时期测试运动生理机能比较清楚,能比较容易地看到运动员的先天运动能力。

对少年从事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参加运动比赛的意志品质及自然的技术特点和身体素质都能比较清楚地观察出来。

(二)生理选材和心理选材在进行生理选材时,一般抓住下面几个主要环节:1、心率选材,在测定负荷前后心率变化时,给运动员极限负荷后心率上升180次/分,休息1分钟下降到160次/分,休息2分钟下降到140次/分,休息3分钟下降到120次/分左右,证明这类运动员心血管功能较好,且耐力乳酸能力较强,一般应选拔为运动员。

2、长跑讲究耐力,对于运动员选材般来说选体型瘦高且腿长上身短,因腿长能有迈步距离优势,上身段短能减少身体对腿部压力,使跑步速度加快耐力提升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3、身体素质的选材。

在进行身体素质选材的过程中, 要根据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五项身体素质, 进行综合考查. 耐力是中长跑的关键素质,随着中长跑速度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耐力和最大吸氧量的遗传因素很大,约各占到93%和93.4%。

因而选材时,一定要很好进行测定。

速度是中长跑的第二素质。

目前,不论是中长跑或长跑都对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在选拔儿童、少年选手时,要注意其速度素质。

一般情况下,速度好的运动员,其它条件大致相同,将来成绩肯定提高快。

柔韧和灵敏,由于遗传能力相对较小,训练可塑性大,在选材时进行必要的考虑即可。

总之,身体素质的选材,在选材时的整个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只凭专项成绩进行选材,淘汰率必然很大;只有结合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材,才能使成绩迅速达到先进水平。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㈤心理特征
• 反应速度快,速度感觉好,感知敏捷性强, 以及有“想跑得很快”的强烈愿望,是优 秀短跑选手的重要心理特征。起跑反应时 (ms)为男210、女234,听觉反应时为男 268、女225,动觉时间误差率为男13 . 99 %、女14 . 69%。
⑴确保有关测试指标的真实性、全面性、 有效性和代表性。 ⑵突出田径各项目专项特点,综合分析, 科学预测,逐步筛选与选拔。 ⑶遵循少儿身体发育规律、田径专项成才 规律、机能和体能的发展规律。 ⑷注重少儿的个性特征,挖掘特殊人才。 ⑸多渠道选拔田径潜在人才,注重基础素 质,突出基础专项能力。
• 通过一些较为客观手段和长期积累的经验, 根据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把那些具有从事 田径运动特殊先天能力的少年儿童选拔出来, 给予专门训练,是他们先天的能力得到充分 地发挥和发展。其意义在:早发现人才,早 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训练和早期的基础专项 训练,有利于田径优秀人才及时脱颖而出; 避免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早发现苗子, 有利于制定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确定有 效的训练内容,避免中途而废。
• 身高
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 好成绩。 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400米运动员为180厘米±5厘米。 女子100米、200米、400米运动员为170厘米±5厘米。
• 大小腿长
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是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 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 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足高﹚×100 ]
• 踝围
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
㈡生理机能
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 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 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由于血色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健康水平和 输送氧气的能力,台阶试验反映人体呼吸 功能的潜在能力,台阶试验反映人体动态 机能水平,所以,具体要求为:血色素男 子12.0 ~ 14.0克以上,女子10 . 5 ~ 12 . 5 克以上,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 ~ 115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目录
• 选材依据 • 选材阶段 • 选材方法 • 选材实践 • 选材问题与展望
01
选材依据
身体形态
01
身高
根据不同项目需求,选择身高适中的运动员。例如,短跑项目需要运动
员具备较短的身高和较轻的体重,而投掷项目则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
身高和较大的体重。
02
肌肉类型
肌肉类型决定了运动员的力量和爆发力。一般来说,短跑项目需要选择
肌肉纤维较细、肌肉收缩力量较强的运动员,而投掷项目则需要选择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肉纤维较粗、肌肉收缩力量较强的运动员。
03
身体比例
身体的比例也是选材的重要依据,例如,长跑项目需要选择身体比例较
好的运动员,以减少空气阻力。
生理机能
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生理机能,它决定了运动员的耐力和恢复能力。一般来 说,心肺功能较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
技术能力
投掷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和协调性,以准确掌握投掷技巧 和提高投掷效果。
心理素质
投掷运动员需要具备强烈的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和抗干扰能力,以应 对比赛中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05
选材问题与展望
当前选材面临的问题
01
缺乏科学评估体系
目前选材过程缺乏科学、系统的 评估体系,导致选材准确性和可 靠性不足。
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是田径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它决定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一般来说,情 绪稳定性较好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压力和挑战。
02
选材阶段
初选阶段
年龄要求
初选阶段通常在10-12岁之间,这个 年龄段的运动员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 熟,但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运动潜力。

田径运动员选材理论与方法课件PPT

田径运动员选材理论与方法课件PPT

运动能力的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某个基因在特殊情况下在结构上或排列顺序上 发生改变,而出现新的基因。可为良性,也可为劣性。
重组突变:它是指在受精过程中,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引起子代 个性性状的变异。23对染色体自父代产生的减数分裂中,出 现了变异性的重组。
彷徨突变:是指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人体性状或运动能力的变异, 这种变异与物质无关,是不遗传的。 人体性状或运动能力(个别性状除外)均受到遗传基因 的控制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人类遗传学家认为:遗传只为运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 供生理、生化和组织器官结构的物质基础,而环境和科学训 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开发起着巨大诱发与促进作用。所以, 环境是诱发变异的基本条件,而遗传物质及其可发展的潜在 能力为变异提供了可能。
标准

110米栏 18岁以上 187~190 380~420 10.4~
10.2 1.8~2.0

400米栏 18岁以上 188~192 380~420 10.2~10.0 46.5~45.0 2.0~2.5

100米栏 18岁以上 172~178 340~360 11.4~11.2 1.0~1.2
图型在胚胎发育第12周开始出现,到第19周发育完成。 皮纹一旦形成,基本终身不变;且在同一世纪内是不会有两个相同皮
纹的人出现。
2、遗传度: 指某一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归于遗传因素,有多大比
例归于环境因素,一般用%来表示。 人体中的数量性状,如:体形、运动素质和生理生化机能等,都不同
程度地受到环境和训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素质、技术优先原则 ——可训练性与拔苗助长的问题 ——广泛培养与重点选拔 ——“通才”与“专才”及定项 ——“天才型”运动员的选拔 ——选拔与预测的关系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选材篇威宁四中罗方1、早期选好苗子是田径出精品的重要保障1.1 得田径者得天下。

凡称得上世界体育强国的都是田径强国。

在国内体育界,“人种论”的观念由来已久。

认为亚洲黄种人要在田径短、跨、跳项目上超越黑人运动员是“不可逾越”的。

这种偏见长期束缚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聪明才智,是阻碍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桎梏。

建国六十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田径运动员在建国以来的不同时期,在男子100米、110米栏、男女跳高、三级跳远,女子铅球及中长跑、竞走等项目上多次达到并超过世界水平。

在上述涵盖田径跑、跳、投的项群中,曾在奥运会上披金摘银,涌现出众多田径明星。

特别是近几年刘翔的杰出表现,更有理由让我们不要为黄种人而悲观。

1.2 历史证明,只要我们把握项目特征,深入研究它的技术特点,深入挖掘适应项目特征和技术特点的优秀后备人才,潜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训练理念,优秀田径人才的涌现是水到渠成的。

1.3 当今世界田径已进入高体能、高智能、高科技的“三高”境地。

这“三高”的第一突破点就是选材。

田径运动与其它竞技项目不同的是,它是展示个人高体能、高技术能力的项目。

技术动作的优劣所产生的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给田径运动带来多姿多彩的魅力。

以运动员几乎耗尽体能的付出,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境地发展。

它集中了现代竞技体育所必须的速度、力量、灵敏、协凋、弹跳等素质。

而人类的这些运动素质必须符合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则。

遵照“用进废退”的生物学宗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改造。

所以说,对于田径运动项目特征的认识是无止境的,运动水平的提高也是无止境的。

鉴于遗传因子的生物学改造,在当今科学技术条件下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已经摸索出项目特征所必须具备的个体生物学强者在少儿时的症状和生理、生化范畴的依据。

依照这些科学的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精选出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早期系统训练和培养。

2、青少年选材的特点和方法2.1 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年的身体形态、机能测试和训练时间的积累和考察,获得第一手实践数据,遵照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理机能与运动能力统一的运动训练学理念,按照项目的特征,筛选出符合本项目特征的生物学强者,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田径选材方案

田径选材方案

田径选材方案引言田径是一项综合性运动项目,包括各种项目如短跑、长跑、跳高、跳远、投掷等。

在田径比赛中,选材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田径选材方案,旨在帮助教练员和选拔人员更准确地评估和选拔适合的田径运动员。

步骤一:体能测试体能测试是选拔田径运动员的第一步。

通过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的整体体能状况,确定其潜力和适合的项目类型。

1.1 项目选择常用的体能测试项目包括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60米短跑等。

这些项目涵盖了力量、灵敏度和速度等方面的指标。

1.2 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标准的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进行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每个测试项目都应该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和评分细则。

1.3 筛选标准根据测试结果,制定筛选标准。

例如,力量型项目适合力量较大的选手,速度型项目适合速度较快的选手。

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筛选标准。

步骤二:技术测试技术测试是选拔田径运动员的第二步。

通过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确定其适合的具体项目。

2.1 项目选择根据运动员的体能测试结果和个人特点,确定适合的技术测试项目。

例如,对于具有较好跳远能力的运动员可以进行跳远测试,对于具有较好投掷能力的运动员可以进行投掷测试。

2.2 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标准的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进行技术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每个测试项目都应该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和评分细则。

2.3 筛选标准根据技术测试结果,制定筛选标准。

例如,在短跑项目中,最终选中的运动员应该有较好的起跑和加速能力,以及良好的节奏掌握能力。

步骤三: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选拔田径运动员的第三步。

通过测试可以评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确定其适合的项目类型和训练方式。

3.1 测试项目选择常用的心理测试项目包括注意力测试、记忆力测试、应变能力测试等。

这些测试项目可以评估运动员的集中力、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3.2 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标准的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进行心理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各项田径运动员选材内容与方法

各项田径运动员选材内容与方法

各项田径运动员选材的内容与方法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

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

(一)身体形态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蹉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趾关节较坚固。

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标。

1.身高。

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

但从总休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

根据国内外资料,《田径教学训练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出了相应要求。

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

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

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

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

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 95%。

3.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与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足高)×100]。

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

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长应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机能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

血色素男子12.0~14.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1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