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技能总结

合集下载

教学技能工作总结

教学技能工作总结

教学技能工作总结
教学技能是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的重要能力。

在教学技能工作总结中,我们需要回顾过去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首先,我要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

我会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
括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学生互动的效果等方面。

我会从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其次,我会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

我会回顾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和进步,找出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借鉴和运用。

同时,我也会反思失败和挫折,找出教训,以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接下来,我会制定改进计划。

根据总结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我会制定具体的改
进计划,包括提高教学准备的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等方面。

我会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有所改进和提高。

最后,我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一个不断提升和完善
的过程,我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会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

总之,教学技能工作总结是每位教师都需要重视的工作。

通过总结教学工作,
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认真对待教学技能工作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7篇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7篇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7篇篇1一、引言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教育过程涉及众多教学技能的培养与实践。

作为一名生物学科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不断磨砺教学技能,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本文旨在对生物学科的教学技能进行梳理与总结,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设计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这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筛选与整合、教学进度的安排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结合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同时,要关注学科前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2. 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针对不同知识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技能实践1. 实验教学技能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熟练掌握实验教学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与解读等。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课堂驾驭能力是教学技能的重要体现。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语言、肢体等表达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3. 学生评价能力学生评价是教学的重要反馈环节。

教师应掌握多种评价方法,如作业分析、考试评价、问卷调查等。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技能提升途径1. 加强学科知识学习作为一名生物学科教师,要不断加强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参加培训与交流活动参加培训与交流活动,是提升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_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心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_教学科研工作总结

心理学科教学技能总结_教学科研工作总结一、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兴趣心理学科是一门涉及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心理学产生浓厚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案例、趣味的实验和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讨论。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心理学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他们在分析问题、解释现象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创设互动式课堂在心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互动式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心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利用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播放视频进行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心理学知识。

二、课程设计1. 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在心理学科的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到愉悦和兴奋,从而更主动地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有趣的案例、实验和故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使课堂更活跃和丰富。

2.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心理学科的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思考问题、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

3. 关联实际生活在心理学科的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将心理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心理学知识的实用性。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实际观察等方式,将心理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教学实践1. 关注个体差异在心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的能力、方法和技巧。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教学技能总结:
1. 呈现生物学概念和现象的能力:教师应该具备清晰明确地表达生物学概念和现象的能力,以便学生能够理解。

2.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观察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4.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5. 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如观察、提问、假设、设计实验等。

6. 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连贯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确保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理解。

7.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合作实验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8. 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教师应该能够通过观察、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和反馈。

9. 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和资源:教师应该熟练运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和资源,如幻灯片、视频、实物模型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10.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跟随科学发展的进程,提供最新的生物学知识和教学经验。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才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对生物学科教学技能的总结:一、教师的教育素养1. 目标导向: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2. 知识储备:教师应当熟悉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与学科最新发展的紧密联系。

3. 学科综合能力:教师应当具备广泛的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使学生对生物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4. 教育理论知识: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等领域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教学设计与准备1. 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和学业水平,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

2.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案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

4. 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如课件、实验器材等。

三、教学过程中的技巧与方法1. 互动式教学:教师应当注重和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观察与实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物学的魅力。

3. 创新思维训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通过设计实验、编写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软件,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学生个性化教育1. 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教师基本技能结课报告

教师基本技能结课报告

教师基本技能结课报告引言教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角色。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本学期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教师基本技能,并反思个人的成长与不足。

一、知识水平作为教师,掌握学科知识是教学的基础。

通过本学期的深入学习,我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通过广泛阅读学科相关的书籍、论文以及参加专业研讨会,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更加深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充分准备课堂教学内容,及时跟进学科前沿知识的更新,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设计与准备教学设计是教学的灵魂,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

在本学期中,我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其次,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和目标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确保学生在参与学习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

最后,我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不同的学科和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本学期的实践中,我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灵活运用讲解、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解决学生问题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中,我选择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评价与反思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关键。

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

首先,我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小测验、作业、参与度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8篇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8篇

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8篇第1篇示例: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在教学生物学科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面就生物学科教学技能总结进行探讨。

一、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进行生物学科的教学时,老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明确教学的内容、要求和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取得的成果。

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科的内容广泛,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多个方面,而且许多知识需要通过显微镜等仪器进行观察和研究,因此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和困惑。

老师在教学时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趣味性的实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生物学科的教学需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实验室、教学仪器、教材、多媒体教室等。

老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精心设计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生物学科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生物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五、注重学生的思维激励生物学科的内容复杂多变,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自行思考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审美情感、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教师的工作中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总结

初中教师的工作中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总结

初中教师的工作中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总结初中教师是肩负教育培养责任的重要人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技能。

本文将从数学、语文和英语三个学科出发,总结初中教师在工作中所需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一、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数学教师应当熟悉各个年级的教材内容,精通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运用。

其次,数学教师还需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此外,数学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初中语文教师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这方面,语文教师需要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

语文教师需要熟悉各个年级的语文教材,掌握语文知识点的讲解方法。

同时,语文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授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英语是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初中英语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英语教师需要熟练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词汇,能够正确运用英语进行教学。

同时,英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的工作中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至关重要。

数学学科需要注重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需要注重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英语学科需要注重英语技能的熟练运用。

初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头望望,工作的足迹连绵不断,一步一个脚印,显现在眼前,也慢慢地消失并融入到四个多月的工作生活中.感叹时间过得飞快的同时,四个多月的顶岗实习生活也将告一段落.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参加顶岗实习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在这四个多月的时间中, 我将大学所学得以应用于实践,大大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

使我收获了很多.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我们完成了有学生向教师角色的完美转变.我们最大的收获无疑是教学技能方面的.一、备课技能.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是教学的关键。

而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

新课标下的备课已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对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

备课是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这其中包含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是对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的过程;是对学生的研究与关注;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这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在实习期间,最先锻炼的就是我们的备课技能。

备课包含了多方面内容。

首先,需要备课标。

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不做无用功。

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是备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备教材不仅仅要掌握教材内容,重点和难点,还要吃透教材,正确处理教材,理清各章各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地方,对哪些地方应补充什么内容,以及实验、练习题的安排都要心中有数。

最后,要做到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注意哪些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哪些知识学生接受时有困难,从而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材的特点,确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识储量和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已知程度才能讲到点子上,解到关节处。

备课,是教学的首个环节,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例如,《合并同类项》的一课中,我在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确定了重点和难点。

着重于正确判断同类项与和确合并同类项的讲解。

并且补充几个注意的地方。

二、导入技能。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精彩的导入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中。

经过四个多月的实践,我发现以下几种导入法比较适用于初中教学(一)温故而知新。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常用且效果较好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但是在引入新课时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清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二)实际应用的导入。

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如果在教学中以实际应用引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使学生学习精力集中,兴趣盎然。

但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就是学生思考过,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带着求知目标投入到学习中,必然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合并同类项一课中,通过小惠一家出去游玩,买需要的食物这一生活实际问题引出合并同类项。

(三)通过问题情境导入。

问题情境可以通过数学问题引起的悬念或探索活动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情境而构建和发展的,设计问题情境作为学生再创造数学活动的依托,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策略,而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也为学生构建知识搭建了“脚手架”。

例如,在合并同类项一课中,通过求两个由正方体和长方体组合成的“小桥”的体积和体积之和,引出同类项的概念。

经过对《合并同类项》一课,我对新课导入又有了一定理解,又有了自己的思路。

以教材的观点说,就是在数学课堂导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新颖性、简洁性、直观性和系统系性的原则。

在掌握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有针对性找到一些适应教学的方法,比如对于七年级学生,我们应该尽量直观的、有趣味的进行引入,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注意使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用问题让学生产生知识性矛盾,引导其解决矛盾来引入。

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有:(1)直观型:直观启示法、教具演示法、实验导入法;(2)问题型:问题启示法、巧设问题悬念法、揭示矛盾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发现导入法、逆向导入法、讲评导入法;(3)新旧联系型:温故知新导入法、衔接导入法、类比导入法、转换导入法;(4)趣味型:趣味导入法、比喻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和谜语式导入法。

三、讲授技能。

课堂讲授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启发学生数学思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教学行为。

在实际课堂中,讲解技能多种多样。

最主要的有解释式讲解、描述式讲解、原理中心式讲解、问题中心式讲解四种。

当教学内容不同时,讲解方式不同。

1.讲解数学概念,数学符号和解题过程中已出现误解的原因时,可使用解释型讲解。

通过这样的讲解,将未知和已知联系起来;2.讲解定理,解题思路,图像,图形等特征进行形象地介绍。

描述的作用在于用语言形式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特点,使学生教学知识有一个形象的、具体的了解;3.讲解数学定理的证明以及证明题的证明过程时需要大量使用推理型讲解,这个过程当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教学技能。

4.讲解完一段知识进行总结时则需要总结型讲解。

总结型讲解在教学中会起到提纲挈领的强化作用。

但是不管怎样的讲解,最终的目的都要做到课堂目标明确、具体,讲解证据、例证要充分贴切,语言精炼、准确、生动。

四、提问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是组成一堂课的元素之一。

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整个课堂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好的提问能起到反馈调控的作用,也有启发思维、诊断评判、激励参与、巩固强化和教学管理的功能。

并且课堂提问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提问,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

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有难度和坡度,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问题太难,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太简单,没有价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现在可以掌握好提问的尺度,并且考虑不同知识层次学生的能力,会提问不同难度的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同时更加注意多问开放性问题来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

使他们上课注意力更加集中。

提问题后,会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归纳,让学生对其知识的漏洞有所注意。

例如,在合并同类项的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选择直问、反问、互问、设问和追问五中方式进行提问,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思维。

五、调控技能。

初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是毕竟有限。

而且整天面对书本,极易产生厌烦情绪,在上课难免哟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比如看闲书、说话。

我慢慢学会了控制课堂,能够掌握课堂管理课堂。

在学生中的威信逐步培养起来的。

课堂上能吸引学生,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上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语言幽默,不再是形式呆板、内容单调、语言贫乏。

对学生有了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而也更能够“招呼”住学生,管控课堂的能力当然也增强了。

我也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不管是上课还是自习,我在讲课、辅导学生的同时,能够洞察教室里其他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当发现有异样的声响或者动静的时候,停下正在进行的工作,将眼睛仔细扫视相应的区域,及时发现那些讲小话、做小动作的学生并予以提醒或加以制止。

也就是说,只要我走进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成为我关心和关注的对象,而绝不能够容许他们有肆意妄为,影响和干扰他人学习的机会和可能。

并且根据实际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调控。

学生之所以讲话或者做小动作,常常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此时应该做什么或者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和效果,缺乏有效的检查和督促措施。

我在上课时,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我的思路走,或者不断地给他们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特别是自习课,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并且做好检查督促工作,那么学生就没有时间和工夫去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同时,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内容,让他们在不同的层面上“软着陆”。

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有效参与课堂。

课堂当然不是越安静越好——特别是在今天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再好的纪律也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着学习任务转,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穷尽一生来认真研究的问题。

也只有研究好了它,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才会有保证。

六、结束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也犹如写作一样,也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有了良好的开头,同样要有完美的课堂结束来加以呼应,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回味。

一个完美的课堂结束可以达到提纲挈领地进行总结、强调所学知识的重点、让学生认清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巩固知识,拓展升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要有好的效果,通常要把握以下三条原则:(1)简明扼要的原则,冗长、繁琐的结尾会使人心烦,只有简洁明快的结束语才使学生心悦诚服,思维得到升华;(2)面向大多数原则,一堂课要针对全体同学进行,而不是只为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设计;(3)形式多样化,一堂课到了最后,学生处于疲惫状态,教师在总结课堂内容是要形式多样,言简意赅的开放性思路进行结束课堂,使学生在结束课堂后仍有意犹未尽的心情。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常用的结束总结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清晰地罗列出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将知识点串联在一起。

另一种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例如:在《合并同类项》教学中,结束课堂的总结采用提问的方式,将四个知识点让同学回答出来进行总结。

以上就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也许它并不全面。

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