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PPT课件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原文讲解】 经义阐释
同一个人,为何会 产生这两种相反的 症状?
从证状上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里急、腹中痛为里寒之象; 二是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为热象。
薯蓣三十分当归桂枝十分甘草二十八分人参七分川芎芍药白术麦门冬杏仁各六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蔹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原文讲解原文讲解经义阐释本条论述气血两虚兼患风气的治法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古典医著教研室
吴萍
一、合篇意义
1、二病的概念:
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 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度疼痛的疾病。 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 《济生方· 诸虚门》中指出: 称。本病与劳瘵病不同,二者虽皆有虚弱症状,但劳瘵具有 “五劳六极之证,非骨蒸 传染性。 传尸之比,多由不能摄生, 始于过用所致。”不能与 “传变不下,积年染疰, 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 甚至灭门”、“心肺受虫 气血不足为主 , 故合为一篇论述。 啮”的劳瘵相混淆。 2、合篇意义
【临床应用】
病案举例2:
张××,女,72岁。1992年12月5日初诊。患尿 频症3年余,先后曾用抗生素、激素及八正散、金匮 肾气丸等治疗,效果不显,而来就诊,症见小便频数, 日行10余次,每次排尿仅100ml左右,每当家务繁忙 及精神紧张时即有尿意,伴心悸失眠,腰酸腿软,舌 质红苔黄,脉细数。
【临床应用】
在寸口,而关上小紧,血痹也”。
血痹虚劳病第六 金匮 课件

伤寒金匮教研室 张建荣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血痹与虚劳,均有气血阴阳俱虚的病理,故 合篇讨论。 血痹病名最早见于《灵枢· 九针论》,如云: “邪入于阴,则为血痹。”血痹是卫气营血 不足,感受风寒,致阳气痹阻,血行不畅, 出现局部肌肤麻木不仁的疾病。 血痹其病情有轻重之分,治疗有针刺与服药 两法。
【讨论】 仲景首次从临床方面提出男子无子脉症,即男子不 育症,后来《诸病源候论· 虚劳无子候》亦指出:“丈夫无子 者,其精清如水,冷如冰铁,皆为无子之候。”此二者所论 精神一致,其关键原因即“精气清冷”,亦即真阴真阳俱虚。 本证可与天雄散方合论,《千金》谓:“天雄散,治五劳七 伤,阳痿不起衰损方。”《药方考》亦云:“此为补阳摄阴 方,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天雄有认为是附子或草乌头 之形细而长者。《本经逢原》记载:“天雄禀纯阳之性,补 命门、三焦,壮阳精,强肾气,过于附子。”
源,精损血亦损。肝受血而能视,发为血之余。目眩发落是典型 的精血亏损症状。张路玉云:“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脉极虚芤迟,或芤动微紧—均为阴阳俱虚之脉。 女子梦交—肾阴亏于下,虚阳浮于上,阴阳失 之维系,心肾不交,故常夜梦性交 【冶法】 调和阴阳,固阴潜阳。【方药】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方析】 桂枝汤—协调气血阴阳;龙骨牡蛎—固摄阴精,潜阳入阴, 使阳 气能固摄,阴精不外泄, 共奏标本俱治。
第二节 虚 劳
虚劳是一种慢性衰弱性疾病,除先天禀赋不足外,多为继 发性疾患。 发生原因:如过劳耗伤气血;房劳致肾精亏耗;长期精神 刺激,阴血暗耗;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产后失于调 理等。 基本病理:五脏气血阴阳俱损。具有:气血之虚、脏腑之 损、形体之劳、神气之伤病理特征。虚劳发病是由虚到损, 由损到劳。虚乃气血空虚(久病体弱则为虚);损乃脏腑 亏损(久虚不复则为损);劳乃虚损进一发展(虚损日久 则为劳)。 证候分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虚中夹 实等类型。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一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圣诞快乐圣诞节到了,仲景伤寒论公众平台向支持我们的朋友和我们所爱的朋友说声感谢,感谢你走进我的世界,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你更便捷的体验,祝大家圣诞快乐!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尽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的,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活什么的,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在床上睡觉躺卧不时的翻身,谁睡觉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这是说血痹证的脉,但以脉自微涩,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最新0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课件PPT

(二)阴阳两虚(虚劳失精)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 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 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 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注: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
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0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血痹病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 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 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 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注:
1. 血痹:《素问》:“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 ❖ 尊荣人骨弱肌肤盛-有余于外,不足于内 ❖ 重困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腠理开泄-阳气更虚 ❖ 加被微风-感受外邪 1. 脉象 寸口:微(阳微) 涩(血滞) 关上:小紧(外受风寒)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 清冷(一作冷)。 (肾虚无子)
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善盗汗也。 (虚劳 盗汗)
三、证治 (一)阴虚(虚劳虚烦)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注: 肝阴不足,心血亏虚。 栀子豉汤
酸枣汤方
❖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穹穷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右五味,以水 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 升,分温三服。
注:
《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其荣色 也。“
(二)阳虚(脾肾阳虚)
❖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 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一、概述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度疼痛的疾病。
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合篇意义: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故合为一篇论述。
二、血痹病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脉症: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或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血痹轻症:宜通阳行痹。
以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重症:宜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
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产后身痛、汗证、末梢神经炎、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雷诺氏病等病证。
三、虚劳病(一)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脉大(浮大无力):阴虚阳浮(芤、革、浮、大等)极虚(浮大无根):精气内损,脉气不充。
(沉、细、小、弱等)陈念祖的《金匮要略浅注》云:“此以大虚二脉提出虚劳之大纲,意在色欲过度,肾精损,则真水不能配火故脉大;饥饿劳役过度,脾气损则谷不能内充,故脉虚”。
(二)虚劳失精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8)病机: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脉症:脉极虚芤迟——精亏阳虚——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得诸芤动微紧——或阴亏阳浮,或阳虚失固——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治法:调补阴阳,镇潜固涩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收敛固涩临床应用:临床对有梦无梦之遗精、带下、自汗、盗汗、偏汗、遗尿、乳泣等,辨证属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者,皆有较好疗效。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3.虚劳脱气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 满,甚则溏泻,食不消化也。(十一)
脉沉小迟是脾肾阳虚的反应。脱气指病机,即阳气 虚衰。
肾主纳气,肾气不足则疾行而喘;肾阳不足,则寒 盛于外,手足逆冷。 脾胃阳气不足,会导致腐熟和运化功能减退,腹满 便溏,饮食不化。
4.虚劳无子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七)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牡蛎各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芤动”和“微紧”是两中不同的脉象,失精家既可见极 虚或芤或迟之脉,亦可见到芤动或微紧之脉。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和阴阳,潜镇摄纳。
虚劳里急——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十三)
7.虚劳革脉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 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 精。(十二)
脉
弦——减(无力)—寒
大——芤(中空)—虚
革脉
半产漏下(女)
亡血失精(男)
革脉之弦大与弦脉、大脉有所区别 革脉与芤脉亦有所区别
8.虚劳与季节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 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六)
对于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 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均可加味用之。本方亦可 用于中风之后,半身不遂,或肢体不用,或半身汗出,肌肉 消瘦,气短乏力,以及产后、经后身痛等。
病
案
刘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维 生素B12与维生素B1,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 显。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 证见气虚懒言,疲乏无力,四肢麻木以上肢 较甚,臀部发凉。脉双沉细,舌质淡嫩,苔薄白。
血痹虚劳病脉证第六(阴阳气血亏虚)

血痹虚劳病脉证第六(阴阳气血亏虚)(一)血痹:是气血不足而感受风邪,血行不畅所致的以身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经脉闭阻不通导致的虚的病症)。
(1)血痹的成因(气行则血行)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又),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对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尊荣人:多逸少劳,养尊处优之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睡觉辗转反侧,再次感受轻微之风邪脉自微涩:卫阳不足、血行涩滞针对阳气:针刺以通行阳气脉和:柔和(2)与血痹重症证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血痹的患者阴阳气血皆不足,上焦阳气不足,中焦阴血不足外受风邪,除了脉象之外还有血虚失于濡养局部感觉麻木不仁的状态,像风痹一样位置游移不定,提示病情从中上焦变成下焦风痹:是以肌肉麻木和疼痛兼有的病证。
亦即风寒湿所致的痹证治法:益气通阳,和营行痹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芍药姜枣(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桂枝汤在外能调节营卫,在内能调节脾胃;甘草的性质是甘缓的,本来就是气血闭阻运行慢所以去掉炙甘草,被生姜因为生姜性温,加上补气的黄芪气行则血行(一)虚劳虚劳是身体内虚损类疾病的总称,虚指虚损;劳即劳伤,由于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病久体弱则为“虚”;久虚不复则为“损”;虚损日久则为“劳”。
(1)虚劳的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平人是在外看似无痛而内脏气血已虚损的人脉浮大无力为虚劳,说明外有余而内不足,真阴不足,虚阳外浮;脉象软弱无力也是虚劳,说明精气内损(2)虚劳的辨证:虚劳分成精血亏虚、气血亏虚、肾虚无子①精血亏虚: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面色无华男子(色泽淡薄),出现口渴和大量失血,稍一动作就突然气喘心悸,坐卧稍息即,;脉象浮大无力,一般是气血不足。
②气血亏虚: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眩晕),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雷)

病案分析
• 方药: 酸枣仁15g,茯苓18g,知母9g,川芎6g, 生地15g,白芍9g,栀子6g,朱砂1.5g,竹叶 4.5g。6剂,水煎服。 • 6剂后,睡眠稍好,头晕痛亦减;又进9剂,睡 眠已正常。后用天王补心丹,每晚2丸,调理善 后。
病案分析
• 张某,男,34岁,1987年11月2日就诊。两年 前偶因过食生冷,胃脘疼痛,某医生给予硫酸 阿托品片,服后痛止。时隔月余,胃痛又作, 便自购阿托品服之。后胃脘反复疼痛,均服阿 托品,两年来不能间断。如停服阿托品,则感 脘腹疼痛加重,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小便不 利,痛苦难以名状;继服阿托品诸症立即消失。 刻诊:患者面黄肌瘦,精神萎靡,畏寒肢冷, 体倦乏力,下肢微肿,舌质胖嫩,边有齿痕、 苔薄白,脉细无力。检查:胃脘钡餐透视,未 发现器质性病变。西医诊断为阿托品依赖症。
阳虚内寒:里急、腹中痛 阴虚生热: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气血不足:四肢痠疼 病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虚劳病证治
• 二、阴阳两虚
治法:缓急止痛、温中和胃、调和营卫 建中: 1.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脾胃为升降枢纽。
《灵枢.终始》:“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 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
血痹
区别?异同? 痹证
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
一、血痹与虚劳的概念
• 虚劳——因多种原因引起脏腑阴阳气血虚弱的一 种慢性虚弱性疾病。
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
二、血痹与虚劳合篇意义
两病都因气血虚损所致,都属虚证,故合为 一篇论述。
血痹病的病因、病机
問曰:血痹病從何得之? 師曰:夫尊榮人 加被微風,遂得之。 (1上)
虚劳病证治
• 三、虚劳挟瘀 • 病机:虚劳挟瘀 • 治法:缓中补虛 蟅虫、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活血化瘀,通 行经脉 地黄、芍药:养血补虚 桃仁、杏仁:濡润理气祛瘀 大黄:消积 黄芩:清热 甘草、白蜜:益气和中 酒:助药势以活血通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
方药:
地黄 芋肉 -----养阴补肾
山药 茯苓 泽泻-----健脾利水
阴中求阳
丹 皮 -----凉血行滞
振奋肾气
附子、桂枝 -----助阳化气
《医宗金鉴》曰:“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
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6)
第一 条论述血痹的轻证; 第二条论述血痹的重证。
-
5
1、病因病机与症状:
疲劳汗出─伤精耗气
内因─ 骨弱肌肤盛
气血更虚
卧不时动摇─精血内耗
阳气痹阻
乘虚而入
外因
加被微风
血行不畅 肌肤失养
症状:肢体局部肌肉麻木不仁,重者肢体肌肤 麻木不仁或有疼痛。
-
6
2、证治: 寸口─微涩─气虚血滞 正虚不甚,感邪轻浅
防风、白蔹、柴、桂、杏、桔 —— 祛风散邪
豆卷
神 曲 —— 和胃醒脾
-
25
【原文】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17)
提 要:论述虚劳心烦失眠证治。 讨 论:
病机:心肝阴血不足,虚热内扰。 症状:虚烦失眠,两目干涩,心悸头晕,
咽干口燥,脉弦细数等。
-
26
治 法:养肝清热,宁心安神 方药:酸枣仁汤
-
2
【原文】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 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 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 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 令脉和紧去则愈。(1)
-
3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 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 枝五物汤主之。(2)
-
4
提要:论述血痹的脉因证治。 讨论:
主症
小建中汤证
腹痛、里急、四肢酸痛、烦热 —偏脾胃
阴损及阳
加龙、牡─潜阳入阴
病机
治疗─桂枝汤调理阴阳
阳损及阴
倍芍加饴糖─建中缓急
-
19
第十四条承上条继续论阴阳两虚的虚劳证治。
病机:阴阳气血俱虚(气虚偏重) 主症: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自汗或盗
汗,恶风、心悸、脉虚等。 治疗:益气建中,调补阴阳 —— 黄芪建中汤。
一、脉象总纲:
【原文】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
-
10
讨论:
大─大而无力─ 阴精不足,虚阳外浮
脉
(芤、革、浮、大等)
极虚─无力之甚─精气亏虚,脉道失充 (沉、细、小、弱等)
-
11
二、 证治
【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 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8)
黄芪建中汤方后加减: ①气短胸满者加生姜
②腹满者去枣加茯苓
?
③补气加半夏
-
20
【原文】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 之。(15)
提 要:肾气不足的虚劳腰疼证治。
讨 论:
症状与病机:
腰 痛 —— 肾虚外腑失养
少腹拘急 —— 阳虚筋脉失煦 肾气虚弱
小便不利 —— 气化失司
治 疗:补益肾气 ——八味肾气丸
轻证 关上─小紧─感受风寒 症状─仅见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 治疗 ─ 针刺
-
7
寸口
阴阳俱微─气血阴阳俱虚
重 关上 尺中小紧─感受风寒
正气虚弱 感邪较重
证
症状: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
8
治疗:益气和营,通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 益气通阳
桂枝 和营行痹
芍药 姜、枣 调和营卫
阳气通 血行畅
-
9
虚劳
手 足烦 热、咽 干口 燥 —— 阴虚内热
衄
血 ------ 热伤血络
梦
失
精 —— 阳虚不固,阴虚失守
-
17
治 法:甘温补中,平调阴阳 方药:小建中汤
配桂枝---辛甘化阳
饴糖、枣、炙草—味甘建中
调补阴阳
配芍药---酸甘化阴
-
18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与小建中汤证鉴别
桂枝加龙牡汤证
失精、梦交、目眩、发落 —偏于心肾
-
28
【原文】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 伤、饮伤、 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 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 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目的要求: 1、了解血痹与虚劳两病的概念和合篇意义。 2、熟悉血痹与虚劳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3、掌握血痹与虚劳的治则与方药。 4、掌握条文:1、 2 、 3 、8 、 13 、 14 、 15 、16 、17 、18。
-
1
概述
本篇论述血痹与虚劳两病,但重点在 于论述虚劳病。由于两病均属于虚证, 故合为一篇论述。但血痹尚与风邪有关, 而虚劳则主要是内伤病变。
-
15
【原文】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
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13)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 之。 (14)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里急证治。
-
16
讨论:
病 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症状分析:
腹疼、里急、四肢酸疼 —— 阳虚内寒,经脉失煦
心
悸 —— 血虚心失其养
阳失阴涵,浮而不敛
失精
脉
阴阳两虚
心肾不交
微紧─阳虚有寒
阴失阳固,走而不守
梦交
-
14
治 法: 调补阴阳,镇潜固涩 方 药: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汤——调和阴阳 龙骨、牡蛎——收敛固涩
徐忠可:“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 内 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以失精 梦交为神情间病,非此不足以收敛其浮越也”。
酸枣仁、甘草 ------酸甘化阴以养肝
知
母 ------滋阴清热
茯
苓 ------宁心安神
川
芎 ------疏肝理血
-
27
《伤寒论》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均治虚烦不 得眠,应注意鉴别:
栀子豉汤证 病机:余热未清,热扰胸膈 症状: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 ,胸中窒,舌苔黄等 治疗:清热除烦
黄连阿胶汤证 病机:水亏火旺,心肾不交。 症状:心中烦,不得卧,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滋阴降火
提 要:论述虚劳风气百疾的证治。
-
23
讨 论:
病 机:阴阳气血俱虚兼感外邪。 适应证:头目昏眩,羸瘦食少,心烦、
惊 悸, 咳嗽、气喘,腰背痛, 妇人不孕等。 治 法:益气健脾,养血滋阴,祛风散邪 方 药: 薯蓣丸。
-
24
方 药: 山药、参、苓、术、草、姜、枣——益气健脾
地黄、归、芍、芎、胶、麦 冬 —— 养血滋阴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失精、梦交证治。
-
12
讨论
第一段:论述失精家日久出现阴阳两虚的脉证。
少腹弦急,阴头寒─阳虚筋脉失养
肝肾阴虚
目眩、发落─精血亏耗,不能上荣
失精家
日久不愈
阴阳
芤─精血亏少
俱虚
相火妄动
脉极虚
迟─阳虚内寒
-
13
第二段:重申“失精家”还可见到“芤动” 或“微紧” 的脉象。
芤动─阴亏阳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