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的基本结构及细胞构成

合集下载

表皮的名词解释

表皮的名词解释

表皮的名词解释表皮,是指动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作为生物体最外层的覆盖物,表皮既是保护器官,又是物质交换和感知环境的重要场所。

通过透过显微镜的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表皮的结构和功能。

表皮的主要组织是由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常常形成多层排列的结构,分为外皮层和栅栏层两个主要部分。

外皮层通常由多个细胞层构成,起到保护动植物体内部组织的作用。

在植物中,外皮层还承担着防止水分丢失和抵御外部物理和化学刺激的功能。

而在动物中,外皮层则具有阻止病原体入侵和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任务。

栅栏层是表皮的内部一层细胞,它们紧密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屏障,起到滤过物质和维持体液的重要作用。

这些细胞具有特殊的形状和结构,使得它们可以有效地保护下方组织免受损害,并且能够调节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在植物中,栅栏层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帮助水分和营养物质向下传输。

而在动物中,栅栏层则承担着感知外部环境刺激和传递神经信号的重要功能。

除了外皮层和栅栏层,表皮还含有多种特殊结构和细胞,进一步增加了其保护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动植物中,常见的特殊结构包括毛发、腺体、鳞片和角质层等。

这些结构能够提供额外的保护、调节体温、分泌物质和提供运动等特定功能。

毛发是一种伸出表面的结构,它可以防止热量散失并保持动植物体温稳定。

在哺乳动物中,毛发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和保护,而在植物中,毛发则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并防止虫害。

腺体是一种分泌物质的特殊结构,它能够帮助动植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在动物中,腺体可以分泌油脂、汗液或其他物质,以保持皮肤的湿润和平衡菌群等。

而在植物中,腺体主要分泌树脂、芳香物质或其他保护物质,以吸引传粉者或抵御外部威胁。

鳞片是一种覆盖在表皮上的结构,它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和支持。

在鱼类和爬行动物中,鳞片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不受外界的伤害。

而在植物中,鳞片则是种子或花朵的一部分,起到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角质层是一种硬化的细胞层,它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表皮上。

皮肤结构的层次及组成部分

皮肤结构的层次及组成部分

皮肤结构的层次及组成部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如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调节体温、感知外界刺激等。

皮肤的结构复杂,由多个层次和组成部分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皮肤的各个层次及其组成部分。

1.表皮(Epidermis)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的层次,主要由角质细胞、黑色素细胞和树突细胞等构成。

角质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它们堆积在一起形成了角质层,起到隔离外界环境和内部组织的作用。

黑色素细胞负责产生黑色素,决定了人的皮肤颜色。

树突细胞则参与免疫反应和感觉信号传导。

2.真皮(Dermis)真皮是皮肤中间层的层次,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毛囊、血管、汗腺和皮脂腺等组成。

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赋予皮肤弹性和韧性,同时支撑和固定皮肤。

毛囊是产生毛发的结构,其底部有毛根囊和毛乳头。

血管分布在真皮中,起到供应营养物质、氧气和移除废物的作用。

汗腺负责分泌汗液,帮助调节体温。

皮脂腺则分泌皮脂,起到保护皮肤、润滑毛发和防止水分流失的作用。

3.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脂肪组织起到保温、缓冲和能量储存的作用。

结缔组织则连接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保持皮肤的稳定和张力。

除了上述的层次结构,皮肤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组成部分:1.血管网络(Vascular network)真皮中的血管网络扩散着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为皮肤提供养分和氧气。

2.神经末梢(Nerve endings)皮肤中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它们负责传递触觉、温度和疼痛等感觉信号,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刺激。

3.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s)淋巴管在皮肤中排列成网状结构,负责回收组织液和废物,参与免疫反应。

4.汗孔(Sweat pores)汗孔分布在皮肤表面,通过排泄汗液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

综上所述,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其中表皮由角质细胞、黑色素细胞和树突细胞组成,真皮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毛囊、血管、汗腺和皮脂腺等,而皮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

请描述表皮层的五层组成结构,并简述其功能。

请描述表皮层的五层组成结构,并简述其功能。

请描述表皮层的五层组成结构,并简述其功能。

表皮层的五层组成结构及功能如下:
1. 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是最早形成的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为后续层提供支持。

2. 棘层:由数层细胞组成,是表皮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排列成行的棘细胞是皮肤表面的咀嚼细胞,能够去除污垢和角质层,同时也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3. 颗粒层:由许多小颗粒细胞组成,其功能是提供水分和养分,同时也有起到修复和保护作用。

4. 透明层:位于颗粒层和棘层之间,是一层薄的细胞层,其功能是提供光线的反射和折射,从而使皮肤看起来更加光滑、明亮。

5. 角质层:由一层厚度逐渐增加的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其功能是去除污垢和水分,同时也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表皮层的五层组成结构及功能,为保护我们的身体表面免受外界的伤害,同时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一层屏障,防止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流失。

此外,表皮层还可以调节体温,通过出汗和散热来保持身体的温度平衡。

因此,表皮层对于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

人类的表皮是由什么组成的?

人类的表皮是由什么组成的?

人类的表皮是由什么组成的?一、表皮的组成元素1. 表皮组织的基本结构表皮是人类皮肤的最外层结构,由多层角质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富含角蛋白,具有防水和保护功能。

它由三个主要区域组成:表皮细胞、角质层和基底层。

- 表皮细胞:表皮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类型,它们负责产生角质细胞和色素细胞。

这些细胞能够合成肌原纤维、胶原蛋白等结构蛋白,为表皮提供支持和弹性。

- 角质层: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死亡的角质细胞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皮肤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和损伤。

- 基底层:基底层是表皮的最底层,含有色素细胞,负责产生黑色素,决定了人类皮肤的颜色。

二、表皮的功能1. 保护功能表皮是人体最外层的屏障,它能够防止外界物质、微生物和紫外线的侵入,保护内部器官免受损害。

此外,表皮还能够调节体温,避免过多的热量散失。

举例说明:在夏天,人们的皮肤会出汗,通过蒸发的方式来降低体温,保护身体免受过热。

2. 感知功能表皮中富含大量的神经末梢,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和触摸。

感觉到温度、压力和疼痛等刺激后,我们的大脑会发出相应的指令,使我们做出适当的反应。

举例说明:当我们触碰到热的物体时,神经末梢会感受到热量并向大脑传递信息,大脑则会迅速发出指令,让我们迅速把手收回,以避免被烫伤。

三、表皮的生理调节1. 色素的产生和调节表皮中的色素细胞负责产生黑色素,决定了人类皮肤的颜色。

黑色素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紫外线的刺激、激素的作用等。

这些调节机制可以保护皮肤免受阳光辐射的损害。

举例说明:当我们暴露于阳光下时,色素细胞会加速产生黑色素,形成肤色的晒斑,以吸收和阻挡一部分紫外线,保护内部组织不受损伤。

2. 皮脂的分泌表皮中的皮脂腺负责分泌皮脂,这种脂质能够保持皮肤的湿润,防止水分的蒸发。

同时,皮脂还有抗菌作用,能够阻止有害微生物的侵入。

举例说明: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干燥,人们的皮肤容易变干。

这时皮脂腺会分泌更多的皮脂,增加皮肤的湿润度,以保护皮肤不受干燥的影响。

皮肤表皮的组织结构特点

皮肤表皮的组织结构特点

皮肤表皮的组织结构特点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由几层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

其中,皮肤的外层即为表皮(epidermis),它具有以下特点和组织结构:
1. 多层结构:表皮由多个细胞层组成,包括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

每一层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2. 角质化:表皮的顶层是角质层,由已经死亡的角质细胞构成。

这些细胞经过角质化过程,逐渐变得扁平,失去细胞核,并富含角蛋白,形成一种防水和保护性层。

3. 色素细胞:表皮中含有色素细胞,即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s),它们产生黑色素(melanin),这是一种天然的色素,有助于皮肤对紫外线的保护。

黑色素能够吸收和分散紫外线,减少其对细胞的伤害。

4. 基底层:表皮的最底层是基底层,也称为生长层。

这里的细胞正在不断分裂和更新,然后向上移动,逐渐进入上面的细胞层。

基底层的细胞也包括干细胞,它们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保持皮肤的持续更新。

5. 角质层: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这些细胞已经死亡,但它们的角质蛋白质网络提供了保护屏障,帮助减少水分流失和外部刺激。

6. 细胞连接:表皮细胞之间通过特殊的细胞连接方式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紧密的屏障,防止外部物质进入体内。

7. 新陈代谢:表皮细胞在不断地分裂、成熟和剥落,整个过程称为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

这个过程确保了表皮的持续更新,以保持皮肤的健康和功能。

总的来说,皮肤表皮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其不同层次的细胞在保护身体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维护水分平衡以及对抗紫外线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洋葱内表皮

洋葱内表皮

洋葱内表皮
洋葱的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

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因此可用来做观察DNA与RNA分布的实验(背景无色,观察对象为红色和蓝色)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与其所处的环境和功能有着很大的关系。

细胞的结构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个部分。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可以区分为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它的厚度大约是7.5纳米,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类脂、蛋白质和一定量的糖类。

细胞膜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分为三层,内外两层深暗,中间的一层浅淡。

另外,细胞质是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部分,包括细胞器和基质。

皮肤表皮介绍

皮肤表皮介绍

皮肤表皮介绍表皮(epidermis)是皮肤的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

人体各部位的表皮厚薄不等,一般厚0.07~0.12mm,手掌和足跖最厚,约0.8~1.5mm。

表皮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是角蛋白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占表皮细胞的绝大多数,它们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细胞角化并脱落;另一类细胞为非角蛋白形成细胞,数量少,分散存在于角蛋白形成细胞之间,包括黑(色)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它们各有特别的功能,与表皮角化无直接关系。

图10-1 手掌皮肤(低倍)(一)表皮的分层和角化手掌和足跖的厚表皮的结构较典型,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为五层。

1.基底层基底层(stratum basale)附着于基膜上,为一层矮柱状或立方形细胞(图10-1,10-2),称基底细胞(basal cell),胞核相对较大,呈圆形,染色较浅,胞质内含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故在HE 染色的标本上呈强嗜碱性,有分散和成束的角蛋白丝(keratin filament),也称张力丝(tonofilament)。

细胞的相邻面有桥粒相连,细胞基底面以半桥粒与基膜相连(图10-3)。

基底细胞是未分化的幼稚细胞,有活跃的分裂能力。

新生的细胞向浅层移动,分化成表皮其余几层的细胞。

图10-2 足底皮肤(高倍)2.棘层棘层(stratum spinosum)在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10层细胞组成。

细胞较大,呈多边形。

胞核较大,圆形(图10-2)。

细胞向四周伸出许多细短的突起,故名棘细胞;相邻细胞的突起由桥粒相连(图10-3)。

胞质丰富,也含许多游离核糖体,因而也显嗜碱性。

胞质内含许多角蛋白丝,常成束分布,并附着到桥粒上(图10-3)。

光镜下能见成束的角蛋白丝,称张力原纤维(tonofibril)。

电镜下,可见胞质中有多个卵圆形的颗粒,称板层颗粒(lamellated granule)(图10-3),直径为0.1~0.5μm,有界膜包被,内有明暗相间的平行板层。

皮肤的组织结构

皮肤的组织结构
皮肤的组织结构
皮肤的分层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乳头层表皮(epidermis)
1. 表皮来源于外胚层,是皮肤中 最薄的一层,厚0.07 ~ 1.5 mm。
2. 表皮属于复层鳞状上皮组织。 3. 表皮内无血管分布。 4. 表皮有自愈的功能。 5. 表皮分为五层(由外向内):
小汗腺
5. 汗液的性质 酸性(PH4.5 ~ 5.5) 无色无味 水分含量大,占99%
6. 显性出汗 and 不显性出汗
小汗腺
7. 汗液的功能 a. 调节体温 b. 排泄人体代谢产物 c. 与皮脂合成皮脂膜,润泽皮肤
8. 影响汗液分泌的因素 a. 温度 b. 湿度 c. 神经情志
大汗腺(顶泌汗腺)
皮脂腺
3. 皮脂的成分 甘油三酯(占50%) 甘油二酯 胆固醇 蜡酯 鲨烯 并含有棒状杆菌. 酵母菌. 螨虫等
皮脂腺
4. 皮脂的功能 a. 润泽毛发 b. 润滑皮肤 c. 防止皮肤水分蒸发 d. 使皮肤呈弱酸性,抑制杀灭细菌
皮脂腺
5. 皮脂的分泌过程
腺体细胞内充满大量的脂质微滴,腺细 胞破碎后释出脂质团块,与细胞碎片结合组成 皮脂,经过在毛囊上1/3处的开口进入毛囊, 再由毛囊排至皮肤表面。 皮脂腺是一种全浆分泌腺,没有腺腔,整个细 胞破裂即成分泌物
行物质交换; (4)棘细胞间含有免疫分子;
棘层(stratum spinosum)
(5)棘层有感觉神经末梢; (6)棘细胞底层厚,有分裂能力,向上逐
渐变扁平,细胞核变小。 作用: 物质交流
感知作用 修复作用 郎格汉斯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来源于血液内的单核细胞; 分布在棘细胞之间(身体各部位的数目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1.黑素细胞(melanocyte)
• 起源于外胚层神经脊 • 表皮、毛囊、黏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等处为多 • 位于基底层,占基底层细胞的10% • 胞质透明、核小,银染色及多巴染色可见树枝状突起 • 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一个黑
素细胞通过树枝状突起向周围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 提供黑素,构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精品课件
皮肤结构
皮肤
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器
毛发 皮脂腺 大、小汗腺 指(趾)甲
血管、淋巴管
肌肉、神经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表皮的细胞组成
• 表皮(epidermis):主要来源于外胚叶层

透明层 角质层
黑素细胞
树枝状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麦克尔细胞
精品课件
(一)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生角蛋白,细胞
移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成为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精品课件
2.棘层(stratum spinosum)
• 4-8层多角形细胞 • 细胞轮廓较扁平 • 细胞表面有许多细小突起,相邻细胞的突
起互相连接,形成桥粒。 • 角质小体或Odland小体
精品课件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间有细胞间桥(桥粒)连接,依其分化的 不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5层。
精品课件
表皮结构
表皮
透明层
精品课件
1、基底层(stratum basale)
• 表皮底层 • 立方形细胞、胞质嗜碱性、胞核卵圆形、核仁明显
、核丝分裂常见 • 胞核上方可见黑素颗粒。 • 底部借半桥粒与基底膜带相附着。 • 表皮通过时间:由基底层移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
表皮的基本结构及细胞构成
精品课件
概述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总重量为 人体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 1.5~2.0m2,婴儿为0.2m2。
精品课件
皮肤结构
•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下与结缔组织相连。期间有血管、淋 巴管、神经、肌肉和附属器。肤色深 浅因人种、年龄、性别及部位不同而 异。
精品课件
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
• 起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 具有免疫活性 • 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中 • 占表皮细胞总数的3%~5%
精品课件
3.麦克尔细胞(Merkel cell)
• 分布于基底层细胞之间 • 有短指状突起 • 胞质内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 胞核圆形,常有深凹陷或呈分叶状 • 在感觉敏锐部位密度大 • 麦克尔细胞-轴突复合体:非神经末梢介导的感觉作

精品课件
谢谢!
精品课件
• 表皮最上层 • 5-20层死亡的扁平细胞组成,掌跖部位可
厚达40-50层。 • 细胞结构消失,胞质中充满角蛋白 • 细胞间桥粒消失,易于脱落
精品课件
(二)树枝状细胞
• 黑素细胞(melanocyte) •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 麦克尔细胞(Merkel cell)
• 薄:1-3层梭形细胞,厚:可达10层 • 细胞长轴平行于表皮 • 细胞核及细胞器溶解 • 胞质中有大量的透明角质颗粒
精品课件
4.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 仅见于掌跖角质较厚的部位 • 2-3层扁平细胞构成 • 细胞界限不清
精品课件
5.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