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新课标《苏轼词两首》测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精品习题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精品习题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精品习题人教版高一必修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期末复习《苏轼词两首》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公瑾(jǐn) 萧瑟(sè)纶巾(lún)淘尽(táo)B.凄切(qī)刹那(chà)芒鞋(wáng)病菌(jūn)C.暮霭(ǎi)连累(lèi)支撑(chēng)料峭(qiào)D.骤雨(zhòu)崇拜(chóng)迫切(pò)模糊(m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项,“纶巾(lún)”应读“guān”;B项,“芒鞋(wáng)”应读“máng”;C项,“连累(lèi)”应读“l ěi”。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慰藉销毁羽扇伦巾瞠目结舌B.焦躁坐标变本加厉缘木求鱼C.吟啸竣工哄堂大笑怀瑾握玉D.狼狈蓑衣关怀倍至迫不及待【答案】B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B.被甲上马C.早生华发D.竹杖芒鞋轻胜马【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判断文言文通假字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项,“尊”通“樽”;B项,“被”通“披”,穿上;C项,“华”通“花”。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

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

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同步检测5《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同步检测5《苏轼词两首》

5.苏轼词两首班次姓名组别一.选择题(27分)1.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回首向来....萧瑟处B.一蓑烟雨任平生C.一时多少豪杰..拍岸..D.惊涛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B.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乘:趁着。

C.樯.橹灰飞烟灭樯:一种摇船的桨D.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3.对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词在豪放的气氛中夹杂着婉约,以便形成刚柔并举的风格。

B.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表现周瑜潇洒的风姿。

C.说明周瑜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D.说明孙权的信任是周瑜能够建立功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5.对《定风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联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受启迪。

6.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选出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达标测试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达标测试

《苏轼词两首》同步练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纶巾()樯橹()还酹江月()华发()故垒()雄姿英发()2.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大江:淘:风流人物:故垒:遥想:雄姿英发:纶巾:樯橹:尊:二、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4.请简要概括整首词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5.上阕描写了怎样的赤壁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6.结合对比、衬托手法分析下阕刻画周瑜形象的作用。

7.品读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加以赏析。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定风波》导学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

同行()吟啸()一蓑 ( )料峭(qiào)萧瑟()2.默写《定风波》。

3.解释加点词。

已而:吟啸:芒鞋:料峭:斜照:向来:二、鉴赏《定风波》4.结合注释谈谈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5.上阕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风雨什么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6.下阕结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包含了丰富的意蕴,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请谈谈你对这句词的理解。

参考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1.纶巾(guān)樯橹(qiáng lǔ)还酹江月(lèi)华发(fà)故垒(lěi)雄姿英发(fā)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3.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

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4.上阕:描写赤壁景物。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苏轼词两首(时间:30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樯.橹灰飞烟灭樯:挂帆的桅杆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同“花”,花白C.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D.已而..遂晴,故作此已而:已经解析:选D。

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选C。

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3.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解析:选A。

A项是豪放派,其余三项均为婉约派。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解析:选B。

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拍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2021-2021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2021-2021高中语文 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4

"【成才之路】2021-2021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4 "一、双基夯实1.以下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公瑾.(jǐn)樯橹.(lǔ)羽扇纶.(lún)巾B.酹.(lèi)江月雄姿.(zī) 早生华(huā)发C.狼狈.(bèi) 已而.(ér) 何妨吟啸.(xiào)D.芒.(mánɡ)鞋料峭.(qiào) 一蓑.(shuāi)烟雨【答案】C(A.纶:ɡuān;B.华:huá;D.蓑:suō)2.以下词语书写全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风流念奴姣故垒西边B.联想浪涛尽小乔初嫁C.萧瑟人道是乱石川空D.周郎任生平山头斜照【答案】D(A.姣—娇;B.涛—淘;C.川—穿)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利用适当的一句是( )的青松在山间起伏,A.澄明空灵的气息在姑婆山国家丛林公园的上空萦回,沁人心脾,涤荡肺腑;美轮美奂....荡起纯美的山风绿云。

的光芒,就仿佛是彩虹织成似B.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

C.在谍战戏、宫斗戏连番轰炸的态势下,电视剧《长白山下我的家》却画面明丽天然,情感朴实动人,在。

当前急躁的环境中可谓空谷足音....D.高铁票价打折只是铁道部门的一个小举措,但通过那个小举措咱们能够管窥蠡测,看到了铁路部门能真....正从实际动身,不断知足旅客的需求。

【答案】C(空谷足音:比喻宝贵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A项,美轮美奂:形容衡宇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不合语境。

B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类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不合情境。

D项,管窥蠡测:比喻目光狭小,见地短浅。

不合语境。

)4.以下句子中的“国”字,与例句中的“国”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故国.神游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同步练测新人教版必修4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磊.落(lěi)累.赘(lěi)罪行累累.(lěi)B.饥馑.(jǐn)谨.慎(jǐn)觐.见(jìn)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沦.落(lǔn)腈纶.(lún)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ɡ)欺罔.(wǎnɡ)茫.然(mánɡ)竹杖芒.鞋(má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酹江月捋虎须淘米陶醉B.遵命酒樽纶巾人伦C.料峭俊俏树梢消遥D.萧瑟笙箫吟啸潇洒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4.下列词句中,诵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D.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B.千古风流..人物C.回首向来..萧瑟处D.同行皆狼狈..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一首词的上、下段分别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朝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其长,但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1)

高中语文 25苏轼词两首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 (1)

5.苏轼词两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垒.(lěi) 纶.巾(lún)经纶.(lún) 樯橹..(qiáng lǔ)B.捋.胡子(lǚ) 酹.江月(lèi)吟啸.(xiào) 一蓑.烟雨(suō)C.料峭.(qiào) 讥诮.(xiào)俏.丽(qiào) 悄.然(qiǎo)D.萧瑟.(sè) 吝啬.(sè)塞.责(sè) 稼穑.(qiáng)解析A项,纶guān巾。

C项,诮qiào。

D项,穑sè。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解析A项,滔—淘;B项,出—初;D项,情—晴。

答案 C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B.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D.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解析A项,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

答案 A二、默写名句。

4.课文名句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惊涛拍岸,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是这样描绘周瑜的: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

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2)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3)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阅读与鉴赏三、课内精读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5~6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试题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试题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磊.落(lěi)累.赘(lěi) 罪行累.累(lěi)B.饥馑.(jǐn) 谨.慎(jǐn)觐.见(jìn) 怀瑾.握瑜(jǐn)C.伦.理(lún) 沦.落(lǔn)腈纶.(lún) 羽扇纶.巾(lún)D.莽.原(máng) 欺罔.(wǎng)茫.然(máng) 竹杖芒.鞋(máng)解析:A项,“累赘”的“累”应读léi;C项,“沦落”的“沦”应读lún,“羽扇纶巾”的“纶”应读guān;D项,“莽原”的“莽”应读mǎng。

答案:B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同“花”,花白。

C.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D项,已而:不久,过一会儿。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D.都门帐.饮无绪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

答案:C[来源:Zxxk.]4.名句默写。

(6分,任选6句,每句1分)(1)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切合题意;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步提高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阕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______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7年江苏卷)一位学者指出,“0”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他形简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出让“0”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2)下阕“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C.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将群众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和群众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干部重经济增长、轻群众生活的观念开始改变。
6.(2007年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3.(1)AD解析:这两项错误同源。苏轼这首词是纪实抒情,不是追忆往昔。与其他谪官不同,苏轼对异地风物不加排斥,他心胸开阔,善于发现美、赞颂美。在我国词史上讴歌海南之春,苏轼开先河。
(2)①诗人将同一个字间隔重复使用。②“同字”,错落有致,音调明朗,突出对“春”的渲染,另有一番情趣。
4.略
5.D解析:A语意重复累赘,去掉“比较合适”;B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C.介词缺失,“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应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C.“春幡来。
D.“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福消受“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E.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释。
(2)按《文心雕龙》的说法,“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全词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6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背景和词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7.示例:(1)不要让“0”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0”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0”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
(4)无家可归的“0”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参考答案
1.(1)幽独凄清作者自己
(2)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遭贬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5.(2007年四川卷)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家庭盆栽植物的摆放,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五松针、文竹、吊兰之类最好摆在茶几、书桌上比较合适,而橡皮树、丁香、腊梅等最好放在阳台上。
B.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四川特色的文化产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①这首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②春牛春杖: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苏轼被贬至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①
苏轼
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6.(1)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