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法测图片再认的准确性和判定标准

合集下载

图像识别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

图像识别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

图像识别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医疗、安防等领域。

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和复杂的应用环境,如何评估图像识别系统的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准确性、鲁棒性、效率性和可扩展性四个方面探讨图像识别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

准确性是评估图像识别系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个优秀的图像识别系统应当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各种不同类别的图像,并将其正确分类。

在评估系统准确性时,可以通过计算系统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来进行。

准确率是指系统正确分类的图像数量与系统总分类的图像数量的比值,召回率是指系统正确分类的图像数量与测试集中实际分类为该类别的图像数量的比值,F1值综合考虑了准确率和召回率。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混淆矩阵来可视化系统的分类情况,进一步评估系统在不同类别上的准确性。

鲁棒性是评估一个图像识别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

鲁棒性是指系统对于图像中存在噪声、模糊、光照变化等情况的适应能力。

一个优秀的图像识别系统应当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评估系统的鲁棒性可以采用对抗样本测试。

对抗样本是指对输入图像进行微小的修改,以使得原本被正确分类的图像被系统错误分类。

通过测试系统对对抗样本的识别能力,可以评估其鲁棒性。

此外,还可以考虑系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变化,通过统计图像的色彩、亮度等特征值,评估系统对不同光照条件的适应能力。

效率性是评估图像识别系统性能的重要方面之一。

一个高效的图像识别系统应当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图像的处理和分类任务。

评估系统的效率性可以考虑两个方面,即推断时间和训练时间。

推断时间是指系统对于一个新的图像进行处理并给出结果的时间,评估系统的实时性能。

训练时间是指系统在训练阶段需要花费的时间,评估系统的可训练性。

评估系统的效率性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推断时间和训练时间来获得。

可扩展性是评估图像识别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具备良好可扩展性的系统应当能够应对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以及快速的模型更新。

图像质量评价重点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重点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原则|一、评价参数(一)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物体自身旳差别,由被检体旳密度和厚度决定。

2、x线对比度:穿过人体后,x线强度上旳差别。

3、图像对比度:x线照片上所体现出旳密度差。

客观对比度是成像旳基本,图像对比度是图像旳最基本特性。

下图较好旳阐明了以上三个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骨骼、软组织、气体存在密度上旳差别。

2、X线对比度:透过不同组织形成旳X线强度上旳差别。

3、图像对比度:图像上形成旳黑白差别。

对比度辨别率是指将客观对比度转换成图像对比度旳能力。

辨别率高旳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旳组织辨别开;辨别率低旳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旳组织辨别开。

例如:CT与平片。

左图是一般平片,属于辨别率低旳装置(X线机)摄取旳片子;右图是胸部CT横断片,属于高辨别率旳装置(CT机)摄取旳片子。

对低对比旳组织旳辨别能力,CT高于平片(即辨别率高旳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旳组织辨别开),而平片只能辨别差别较大组织(即辨别率低旳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旳组织辨别开)。

(二)模糊1、指物体旳边界不清晰。

2、因素:每个物点旳像向周边有不同限度旳扩展。

3、影响:减少了图像旳清晰度。

空间辨别率:辨别互相接近旳两个物体细节旳能力。

用LP/mm表达。

是评价影像设备性能优劣旳重要指标。

如下是电影《神话》旳一幅海报,体现旳是图像旳模糊。

下图是一幅辨别率较高旳图片,图像较清晰。

(三)噪声1、定义:图像中可随机观测到旳光密度变化。

2、体现为:斑点、雪花、网纹等。

3、因素:x线光子旳随机分布。

4、描述:信噪比(SNR)。

SNR越大,图像质量越好。

(四)伪影1、定义:指图像中浮现旳被检体不存在旳虚假信息。

2、影响:干扰正常构造,导致误诊。

(五)畸变定义:指物体旳形态、大小和位置不同限度旳变化。

(1)因观测角度不同,圆柱体旳上面成为了椭圆。

(2)射线方向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效果。

左图垂直照射,两个物体旳形态基本不变;右图斜射,使两个原本分离旳物体,看起来象是一体旳。

CT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CT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CT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 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
扫描范围过大或包括不全5
人为伪影如未去除金属物引起的伪影10
运动伪影不影响诊断5~10设备伪影不影响诊断5~10
欠佳但不影响诊断10~15 增强扫描增强效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图像重要标识错
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 50

定位相抽查胶片 应有定位相5
照片排列顺序不规范抽查胶片5
检查部位对照申请单和检查部位是否一致如
50
错误
图像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CT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
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

评价照片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评价标准

评价照片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评价标准

评价照片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评价标准:一、照片形式上的评价标准,二、照片内容上的评价标准。

一、照片形式上的评价标准:1、图形基底关系所谓图形与基底关系,就是指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是否明晰可辨。

根据格式塔原理,要求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形成适度对比,有明确的图形——基底关系。

这样的照片能给视觉带来舒适感。

2、信息与相似所谓信息与相似是指摄影作品要包含一定量的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可以是从二方面来判断:A摄影作品内所包含的信息要有新颖性,让观赏者有新鲜感。

而且根据心理学原理,这种新信息所占整个作品信息的量最好是在50%左右。

B对摄影对象的表现手法不能过于模仿或和其它照片雷同,要有所创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照片才较有可看性。

3、照明与深度所谓照明与深度是指摄影作品要能运用光线(光与阴影),运用构图上的重叠、透视、结构梯度、空气透视等视觉原理来赋予作品以立体感,为画面提供视觉上的深度。

4、强烈线条与画面形式运用强烈的引导线条或画面构成形式来给人以视觉上的规则感、美感。

这里的画面构成形式包括了色彩对比与搭配。

画面构成形式可以运用几何图形使画面构成具有规则感。

二、照片内容上的评价标准:1、内容是能表达深刻主题的有意义题材。

2、抓住了事物最高潮的那一瞬间,表达了事物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3、以画面形式表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4、画面表现的内容能让人产生强烈共鸣,震撼心灵。

一、不能再用双重标准来评价新闻摄影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前身--首都新闻学会新闻摄影学术组提出了评价新闻照片的“五求”标准,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

十几年来的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也基本上是按这“五求”标准进行的。

如今,许多专家和新闻摄影记者对“五求”标准提出异议:“五求”具有“两重性”,即求新、求真的新闻标准和求活、求情、求意的艺术标准。

这种评选标准的“两重性”,致使我们在宏观上无法把握新闻摄影,评选出的结果也体现不出新闻摄影“瞬间的新闻形象性”的本质特征。

信号检测论评价法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评价法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评价法—信号侦查论姓名卓京鸿实验时间2011-11-23 15:10:22 学号实验地点成绩实验仪器计算机和Psykey中信号侦查论---评价法实验目的通过图片再认,学习信号侦察论及其基础程序评价法。

指导老师1实验内容、目的、意义实验内容:信号检测论是现代心理物理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阈限的理解,将个体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机、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从而解决了传统心理物理学无法解决的问题。

信号检测论其本质是一种统计决策程序。

辨别力d':亦称感觉敏感性。

不受情绪、期望、动机等变数影响。

d'值高说明辨别力强。

实验目的:通过对本实验的操作,学习实验的基础程序。

信号侦察论有三个基础实验程序,即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

其中,评价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被试更多的信息。

通过对本实验数据的处理,进一步学习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绘制ROC曲线。

实验意义:信号侦察论不仅测定人对信号的反应,也测定人对噪音的反应,因而能够将人的感受性与其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且分别用不同的数量来表达。

在评价法中,不仅要求被试对有无信号作出判断,还要求按规定的等级作出评价,即说明每次判断的把握有多大。

因而可测得本人的感受性与辨别性,从而更好地了解实验过程与实验内容。

2方法与步骤本实验用图片再认来做评价法实验。

刺激有两套:一套是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内容不同)作为信号SN;另一套是没有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也不同,但与相应的第一套相似),作为噪音N。

每张图片呈现时间为2000ms,图片呈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为1000ms。

第一步,先让被试识记第一套图片,计算机屏幕随机呈现每张图片2s,间隔1s,60张图片连续呈现;第二步,把这60张识记过的图片与第二套60张图片混在一起,仍按上述的方法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照规定的五个等级按键作出评价。

1代表0%的把握刚才看到,2代表25%的把握刚才看到,3代表50%的把握刚才看到,4代表75%的把握刚才看到,5代表100%的把握刚才看到。

图像质量评估

图像质量评估

图像质量评估图像质量评估是对一幅图像的视觉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

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图像质量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帮助人们了解和提升图像质量,从而提高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应用的效果。

图像质量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图像的整体视觉质量,衡量图像的清晰度、亮度、对比度、色彩准确性、失真程度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图像质量评估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优的图像处理算法、优化图像传输和压缩算法、改善图像渲染和显示效果。

图像质量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

主观评估是通过人眼观察和主观感受来评估图像质量的方法。

在主观评估中,一组受试者会观看一系列图像,对它们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平均分数或者百分比来得到。

主观评估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获得较为准确的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但是主观评估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对于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要求较高。

客观评估是通过计算机算法和数学模型来评估图像质量的方法。

客观评估方法基于图像特征的度量和统计分析,通过提取图像的局部或全局特征,如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尖锐度等指标,来评估图像质量。

客观评估方法的优点是快速、自动化,并且能够对大量图像进行评估,但缺点是评估结果与人的主观感受可能存在一定差距。

常见的客观图像质量评估方法包括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峰值信噪比(PSNR)、视觉感知的图像质量度量(VIF)、图像模糊度度量等。

这些方法通过对图像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度量,给出一个数值化的评估结果,用来衡量图像的质量。

综上所述,图像质量评估是一个涉及人眼观察和计算机算法的复杂过程。

通过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和全面的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帮助人们提升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应用的质量和效果。

评价照片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评价标准

评价照片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评价标准

评价照片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评价标准:一、照片形式上的评价标准,二、照片内容上的评价标准。

一、照片形式上的评价标准:1、图形基底关系所谓图形与基底关系,就是指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是否明晰可辨。

根据格式塔原理,要求被摄主体与背景之间形成适度对比,有明确的图形——基底关系。

这样的照片能给视觉带来舒适感。

2、信息与相似所谓信息与相似是指摄影作品要包含一定量的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可以是从二方面来判断:A摄影作品内所包含的信息要有新颖性,让观赏者有新鲜感。

而且根据心理学原理,这种新信息所占整个作品信息的量最好是在50%左右。

B对摄影对象的表现手法不能过于模仿或和其它照片雷同,要有所创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照片才较有可看性。

3、照明与深度所谓照明与深度是指摄影作品要能运用光线(光与阴影),运用构图上的重叠、透视、结构梯度、空气透视等视觉原理来赋予作品以立体感,为画面提供视觉上的深度。

4、强烈线条与画面形式运用强烈的引导线条或画面构成形式来给人以视觉上的规则感、美感。

这里的画面构成形式包括了色彩对比与搭配。

画面构成形式可以运用几何图形使画面构成具有规则感。

二、照片内容上的评价标准:1、内容是能表达深刻主题的有意义题材。

2、抓住了事物最高潮的那一瞬间,表达了事物最具代表性的一面。

3、以画面形式表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4、画面表现的内容能让人产生强烈共鸣,震撼心灵。

一、不能再用双重标准来评价新闻摄影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的前身--首都新闻学会新闻摄影学术组提出了评价新闻照片的“五求”标准,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

十几年来的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也基本上是按这“五求”标准进行的。

如今,许多专家和新闻摄影记者对“五求”标准提出异议:“五求”具有“两重性”,即求新、求真的新闻标准和求活、求情、求意的艺术标准。

这种评选标准的“两重性”,致使我们在宏观上无法把握新闻摄影,评选出的结果也体现不出新闻摄影“瞬间的新闻形象性”的本质特征。

0实验介绍

0实验介绍

最小变化法-明度的差别阈限英文名称:GRAYIMAGE简介:最小变化法是经典心理物理学测量感觉阈限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典心理物理学认为,可以用物理量来表达感觉量,因此,存在一种达到觉察水平所必需的临界量值,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测量上,常常用50%次能感觉到,50%次不能感觉到的物理量表示绝对阈限;而用50%次能感觉到差别,50%次不能感觉到差别的物理量表示差别阈限。

最小变化法的特点在于它系统地探察感觉转折点,因而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

根据刺激呈现的顺序不同,可有渐增法(↑)和渐减法(↓)两种呈现方法。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上限是指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强和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下限是指感觉与标准刺激相等和感觉比标准刺激稍弱的两个刺激的平均值。

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称为上差别阈限,标准刺激减去下限称为下差别阈限。

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的平均值称为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之比称为相对差别阈限。

方法与程序:①、请被试仔细阅读指示语,主试强调要对照标准刺激调整变异刺激,并且注意左、中、右三键所对应的反应。

②、实验的顺序安排力求克服期望误差、习惯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采用如下安排,前后共测定结果及讨论:详细反应分为五列,第一列表明标准刺激的位置以及标准刺激相对于变异刺激的明暗;第二列是变异刺激的起始亮度,第三列是被试判断为两者相等的亮度,第四列是被试判断为变异刺激与标准刺激发生逆转的亮度,第五列是上(下)限。

标准刺激是192。

请根据以下公式计算上、下差别阈限及绝对与相对差别阈限。

同时,也请计算并比较习惯误差、期望误差和空间误差的克服情况及练习的效果。

公式:①、不肯定间距=X上-X下(上限-下限)②、DL(绝对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2③、K(相对差别阈限)=DL/标准刺激④、PSE(主观相等点)=(上限+下限)/2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7-23页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59-69页实验目的:学习最小变化法,测量明度的差别阈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实验选取了两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采用了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考察了两名被试对汉字再认的准确性和判断标准。

实验发现:(1)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是一种进行记忆再认研究的有效工具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被试的虚报率降低,被试的辨别力提高关键词:信号检测论评价法;ROC曲线;辨别力d’;判定标准β1.引言信号检测论是信号论的一个重要分支,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W.P.Tanner和J.A.Swets 把它应用于人的知觉过程,是心理物理学方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见参考文献[1])。

从生活中的现实情形就可以知道,人的感觉知觉过程不仅涉及感受性,同时又涉及判断标准。

也就是说,人对信号的觉察也在内心设有标准,当感觉到达某种程度或超过那种程度就说感觉是信号引起的,否则就说是由噪音引起的。

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把感受性与判断标准混在一起而不能区分它们,例如,用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时允许三类反应,就会使差别阈限受到自信或谨慎态度的很大影响。

信号检测论不仅考察人对信号刺激的反应,还同时考察人对噪音刺激的反应,所以其优点就是能够把人的感受性与他的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以独立的数据来分别表达它们。

信号检测论有两种实验方法:有无法和评价法。

有无法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并规定SN刺激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和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

根据被试对呈现刺激的判断的结果来估计击中率P(y|SN)和虚报率P(y|N)。

判断标准β等于P(y|SN)/P(y|N),而感受性d`则是击中率P对应的Z分数与虚报率P 对应的Z分数之差,用公式表示如下:d`=Z SN-Z N。

[2]一般来说,人的分辨能力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是恒定的;但人的判断标准却可以时刻变化。

在有无法中,只要求被试回答是否是信号,被试只要有一个判断标准就行了。

要影响被试的判断标准,主要是靠改变有信号出现的概率P(SN)和对被试回答的奖惩办法。

但在评价法中,对呈现的每一个刺激则要求被试不只回答是不是信号,而且还要同时表示他对自己每次判断的把握有多么大。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信号或噪音引起的感觉离标准多远表达出来。

于是在用评价法进行实验时不必用其他的实验措施(如有无法中用的改变呈现SN的先定概率或改变奖惩方法)就可以用一轮实验的结果绘制ROC曲线,因此评价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信息;而有无法要求被试回答的方式却丧失了许多有益的有关被试判断标准的信息。

评价法可以用来测定感觉的辨别能力,也可以用来研究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如测量记忆的保持能力。

在下面这个实验中,我们依照评价法的实验程序,测定被试对图片再认的准确性和判定标准,旨在学习信号检测论实验的基础程序之三——评价法。

根据信号检测论预测,在四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感受性d`应该是大致相等的,而代表判定标准的β值应该各不相同。

2.方法2.1 被试xxxxxxxxx应用心理学学生32名2.2仪器和材料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5c m×5cm黑白图片120张,图案简单分明,有类似于标志图的特点。

其中60张向被试呈见过的,作为信号,60张新加入的,作为噪音。

观察距离为一臂距离。

2.3实验程序(1)被试距计算机一臂距离坐好,开始实验。

(2)屏幕中央开始按随机顺序呈现一幅一幅的图片,共60张。

每张图片的呈现时间为2000ms,图片呈现之间的间隔时间为1000ms。

要求被试集中注意力观看,尽量记住图片中画的是什么。

(3)头60张图片呈现完毕之后,屏幕中央开始按随机顺序呈现一幅一幅图片,共120张。

其中60张是刚才呈现过的,60张是新加入的。

每幅图片呈现的时间为5000ms。

每呈现一幅图片时,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回忆,按照标准数字键1、2、3、4和5作出反应,判断当前呈现的图片是不是刚才看到过的。

按键1~5代表的意思如下:1——0%的把握刚才看到它,2——25%的把握刚才看到它,3——50%的把握刚才看到它,4——75%的把握刚才看到它,5——100%的把握刚才看到它(4)计算机自动记录下被试对两类图片作出5种反应的次数。

2.4数据处理:采用了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3.结果3.1计算两名被试五种评价等级下将刺激判断为信号和噪音的概率表1:被试五种评价等级下对刺激的判断评判标准肯定没看过可能没看过不能确定可能看过肯定看过信号0.240.060.050.070.59噪音0.660.10.060.060.12 32名被试对判断为“肯定看过”的信号图片的概率为0.24,噪音图片的概率为0.66;32名被试对判断为“可能看过”的信号图片的概率为0。

06,噪音图片的概率为0.1;32名被试对判断为“不能确定”的信号图片的概率为0.05,噪音图片的概率为0.06;32名被试对判断为“可能没看过”的信号图片的概率为0.07,噪音图片的概率为0.06;32名被试对判断为“肯定没看过”的信号图片的概率为0.59,噪音图片的概率为0.12。

3.2计算两名被试四种判断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表2:被试一四种判断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判断标准C1 C2 C3 C4击中率0.76 0.70 0.65 0.59虚报率0.34 0.23 0.17 0.1232名被试在判断标准C1下的击中率为0.76,虚报率为0.34;在判断标准C2下的击中率为0.70,虚报率为0.23;在判断标准C3下的击中率为0.65,虚报率为0.17;在判断标准C4下的击中率为0.59,虚报率为0.123.3计算两名被试相应的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表3:被试在四种判断标准下的辨别力和判定标准判断标准C1 C2 C3 C4辨别力 1.12 1.26 1.34 1.40判定标准0.85 1.14 1.46 1.9432名被试在判断标准C1下的辨别力为1.12,判定标准为0.85;在判断标准C2下的辨别力为1.26,判定标准为1.14;在判断标准C3下的辨别力为1.34,判定标准为1.46;在判断标准C4下的辨别力为1.4,判定标准为1.94;3.4根据五个等级反应的次数,以评价等级数为横坐标,以次数为纵坐标,画出信号与噪音对比关系的直方图图1:被试信号与噪音对比关系的直方图32名被试对判断为“肯定看过”的信号图片的平均数量为14.41,噪音图片的平均数量为39.81;32名被试对判断为“可能看过”的信号图片的平均数量为3.50,噪音图片的平均数量为6.16;32名被试对判断为“不能确定”的信号图片的平均数量为3.03,噪音图片的平均数量为3.59;32名被试对判断为“可能没看过”的信号图片的平均数量为3.44,噪音图片的平均数量为35;32名被试对判断为“肯定没看过”的信号图片的平均数量为35.16,噪音图片的平均数量为7。

3.5根据两名被试的四组虚报率和击中率数据,分别画出其ROC曲线图2:被试的ROC曲线P坐标图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不同的结果所画的ROC曲线,被试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都随着先定概率的增大而增大。

图3:被试的ROC曲线Z坐标图1、由ROC曲线P坐标图分析得,曲线基本是平滑,在横坐标0.15前上升较快,在0.25之后基本平缓上升,是一条减速的曲线。

在ROC曲线Z坐标中,曲线近似是一条直线,虽然离对角线较远,但也能说明被试在测试过程中感受性基本一致。

2、虽然ROC曲线与标准曲线有差异,但总体符合标准曲线的趋势。

3、同时,由结果而得到的图与实验理论本身存在着差异可分析得:被试对刺激的感受性受额外相关变量的影响,如实验接受的位置,刺激呈现的时间、方式;实验过程周围环境和被试者的心情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4 讨论4.1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统计的表格,分析比较结果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对信号图片的击中率不断下降,两者呈反比的关系同时虚报率随着标准的提高呈下降趋势,两者呈反比的关系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判定标准的提高,辨别力d’也增加。

4.2根据统计的数据及ROC曲线,分析被试对图片的再认能力及采用的判定标准由ROC曲线P坐标图分析得,曲线基本是平滑,在横坐标0.15前上升较快,在0.25之后基本平缓上升,是一条减速的曲线。

在ROC曲线Z坐标中,曲线近似是一条直线,虽然离对角线较远,但也能说明被试在测试过程中感受性基本一致。

虽然ROC曲线与标准曲线有差异,但总体符合标准曲线的趋势。

4.3对评价法和有无法不同之处及优缺点的讨论评价法呈现刺激的方式同有无法一样,对信号和噪音的先验概率和奖惩办法都可以随实验要求,由主试确定,但对被试的反应要求有所不同。

在评价法中,对被试的反应不是简单的“有”或”无”的方式,而是将被试从“有信号”到“无信号”这一感觉的连续体,规定出不同的感觉评价等级,然后让被试根据对所呈现刺激的自信程度,报告出相应的评定等级。

本实验共有五个评定等级,分别为:肯定看过,可能看过,不能确定,可能没看过,肯定没看过。

被试在实验中,根据以上五个等级对呈现的刺激作出是信号或噪音的判断。

在判断时实际依据的是四种不同标准(C1、C2、C3、C4),判定当前刺激引起的感觉量是属于哪一类别。

由于用评价法进行实验不必用其它实验措施(如有无法中改变呈现信号的先定概率等),用一轮实验的结果就可以绘制ROC曲线。

因此,评价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信息。

5 结论5.1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是一种进行记忆再认研究的有效工具5.2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被试的虚报率降低5.3随着判断标准的提高被试的辨别力提高6 参考文献[1]郭秀艳著.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276[2]王志毅.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辽宁师专学报,2003年,第5期:73~75[3]李同归.“知道感”任务中的图片和字词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心理学报,2000,32(3):264~268[4]李永建.汉字再认能力心理指标d’与 的比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6(4):106~111[5]孟庆茂.再认指标的探讨.心理学报,1988,1:45~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