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学期授课计划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包括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及药用价值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原理,为后续的中医药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3.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4. 学会识别常见的药用植物5.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三、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 各类药用植物的特点3. 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科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1. 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2.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3. 实例分析:人参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1.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2. 药用植物在中医药中的应用3. 实例分析:甘草的药用价值及应用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2. 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3. 药用植物的加工方法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1.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3. 实地考察:药用植物园的识别实践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特点及应用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药用植物园,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识别及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药用植物采集、保存和加工方法的掌握程度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用植物学》2. 课件:药用植物的图片、视频等3. 药用植物园:用于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4. 网络资源:药用植物数据库、相关研究论文等七、教学安排1. 第一节:药用植物的分类及特点(2课时)2. 第二节: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有效成分(2课时)3. 第三节: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应用(2课时)4. 第四节: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2课时)5. 第五节: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2课时)6. 第六节: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2课时)7. 第七节: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2课时)8. 第八节:药用植物的应用实例(2课时)9. 第九节: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2课时)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药用植物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有效成分、药用价值等基本知识3. 互动:提问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参与度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药用植物的采集、保存和加工过程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的理解2. 建议学生参加药用植物园的实地考察活动,提高识别药用植物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利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药用植物学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教学设计
土壤准备
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质地、肥力、酸碱度等。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需求, 进行土壤改良,如添加有机肥、调整酸碱度等。
播种、育苗及移栽技术
播种
选择优质种子,进行种子处理, 如消毒、浸种等。根据药用植物 的生长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适
宜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育苗
在温室或苗床中进行育苗,控制好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促进种 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根据需要将干燥的药用植物切 成片或粉碎成粉末,以便于制 剂和提取。
筛选与分级
将切片或粉碎后的药用植物进 行筛选和分级,去除不符合要
求的杂质和碎片。
贮藏条件及注意事项
贮藏条件
药用植物应贮藏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同时,要注意防鼠 、防虫和防火。
注意事项
在贮藏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药用植物的干燥度和是否有霉变、虫蛀等现象。如发现问题 ,应及时处理。此外,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应分类贮藏,避免混淆。对于易碎或贵重的
药用植物,应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进行贮藏。
05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
资源现状及其价值评估
资源现状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极 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随着 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许多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濒危和灭绝 的风险。
VS
价值评估
药用植物在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领域具 有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同时,药用植物还具有生态价值 和文化价值,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传承民族 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主要讲解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药用植 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资源分布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实验教学则是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训练,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药用植物学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教学设计简介药用植物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药材的来源、生长环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用价值、采集加工、储存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介绍了如何设计一堂药用植物学的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知道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采集加工方法;•掌握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掌握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应用范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药用植物学概论•介绍药用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简述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介绍药用植物的分类和特点;•强调药用植物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第二部分: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采集加工•介绍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分布规律;•介绍药用植物的主要生长地区和采集时机;•着重介绍药用植物的采集、加工、贮存和运输方法。

第三部分: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介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强调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与生长环境、采集加工有关的联系。

第四部分: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应用范围•介绍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应用范围;•着重介绍药用植物的药用效果和副作用;•强调药用植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五部分:课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药用植物的采集、加工和制剂制备;•强调药用植物制剂存储和使用的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和反馈。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实践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总结评估法。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评估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班内小组评议;•教师评估和反馈。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生长环境和采集加工方法、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用价值和应用范围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更好地为未来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药用植物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药用植物学第五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了解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特性及其应用
•第三章: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
•第四章: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与活性评价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式
本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
1.授课
2.课堂演示
3.实验操作
4.讨论研究
5.期末报告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

2.熟悉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

3.熟练操作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与活性评
价。

教学难点
1.化学成分分离、鉴定与活性评价在实践中的操作技术。

2.对药用植物复杂体系思考的逻辑和科学性。

五、教学评价
本教学设置学生的期末报告作为综合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份药用植物现代分析技术的研究报告,除此之外,还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学生能否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性。

2.学生能否熟悉药用植物材料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方法。

3.学生能否熟练操作现代分析技术进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与活性评价。

4.学生的报告撰写和交流能力。

5.学生各项作业和考试成绩。

药用植物学基础授课计划编制说明

药用植物学基础授课计划编制说明

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学期授课计划编制说明学年第学期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基础》专业班级教师:本学期大纲要求时数36 教学大纲(名称、版本)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学期教学周数17本学期使用教材(名称、主编、版本)《药用植物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潘凯元本课程周学时数2×16周本课程学期时数32异动及必要说明事项本学期授课内容按照大纲为36学时,其中为讲授24学时,实验12学时。

根据实际情况,现调整为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

授课内容作适当的调整,选修内容安排学生自学,详见计划内容。

不安排机动课时。

考核2次(测验1小时,考试1.5小时),不在教学时数内。

其中讲授24实验8 实习(实训)课复习课考核机动节假日占用其它台山市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药用植物学基础》授课计划表授课班级_ _ 学期___ ___ 填表时间周章节名称及内容摘要(1-2节课) 学时教学方法授课老师备注次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药用植物学的性质和任务 1 板书讲授第二节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药用植物器官的形态 5第一节根 1 板书讲授1、根的类型和根系2、变态根的类型第二节茎 1 板书讲授1、茎的形态与类型2、变态茎的类型第三节叶 1 板书讲授1、叶的组成2、叶片的形态与分裂3、单叶和复叶4、叶序5、变态叶的类型第四节花 1 板书讲授1、花的组成及形态2、花的类型3、花程式4、花序第五节果实和种子 1 板书讲授1、果实和种子的发育2、果实的类型3、种子的组成4、种子的类型实验1、植物器官的形态观察 2 录像测验(第一至第二章内容)第三章植物分类学基础与药用植物主要类群8第一节植物分类概述 2 板书讲授1、植物分类的等级2、植物的命名法3、植物界的分类系统 2 板书讲授4、植物分类检索表第二节低等植物 2 板书讲授1、藻类植物门2、菌类植物门3、地衣植物门第三节高等植物 2 板书讲授1、苔藓植物门2、蕨类植物门3、裸子植物门4、被子植物门2 录像实验2、被子植物门分科与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第四章药用植物的显微构造8第一节植物细胞 2 板书讲授1、原生质体2、细胞壁3、细胞后含物第二节植物组织 2 板书讲授1、分生组织2、薄壁组织3、保护组织4、机械制造5、输导组织6、分泌组织第三节维管束 2 板书讲授1、维管束的组成2、维管束的类型实验3、光学显微镜使用 2 示教,分组练习第四节植物器官的内部构造 2 板书讲授1、根尖与茎尖的构造2、根的初生构造3、根的次生构造4、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5、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6、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特点7、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8、叶的构造实验4、植物的组织 2 录像考试(全部内容)教研室组长:教务处:___________(签名)主管领导:_________(签名)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药用植物学》教学计划

《药用植物学》教学计划

《药用植物学》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药用植物学》是药剂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形态学基础部分(根、茎、叶、花)、药用植物部分和植物显微组织结构三部分。

这门课是一门新的课程,每一个人都在同一起点,很多名词都需要记忆,通过记忆才能正确判断出植物各个组织器官形态类型,提高学生形态学的认识,掌握一些药用植物。

二、课程目标
1、掌握植物各组织的形态类型的分类依据,能够判断植物各部分
形态类型(主要是叶)。

2、了解各种属药用植物分布,药理作用。

3、了解贵重药物的鉴别及伪品。

三、教学方法
1、以讲解为基础,实物分析为主。

2、以“激发兴趣”、“熟练掌握”、“形成系统”、为目的。

3、常规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学业成绩考核
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现实情况及药用植物课程的特点,结合当前学校学业成绩考核方式,采取闭卷考试(实践考核)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期末成绩占60%,平时作业及出勤占40%)
邹智虎。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

药用植物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药用植物的基本分类、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2. 了解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采收季节及加工方法;3. 认识我国常见的药用植物种类及其药用部位。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并描述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 学会使用药用植物标本和相关工具,进行药用植物的观察和分类;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药用植物进行简单的药用价值和采收加工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药用植物在人类健康和传统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药用植物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兴趣和认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相关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药用植物学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 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药用植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常见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识别要点2.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 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及其功效- 药用植物的采收季节和加工方法- 药用植物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案例3.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 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观察方法-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描述-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与生态环境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课时: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第三课时: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1)第四课时: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2)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完成第一、二课时的教学第二周:完成第三、四课时的教学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药用植物概述第一节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分类与特征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与采收加工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与功效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采收季节与加工方法第三章 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观察第一节 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与观察第二节 我国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与描述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以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药用价值和识别方法为主线,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一、课程介绍1.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分类、药用部位、功效及药用植物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2. 课程内容: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分类、药用部位及其功效、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

二、药用植物的基本概念1. 植物的定义:植物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具有细胞壁,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生长在土壤中,通过根、茎、叶、花、果等器官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繁殖。

2. 药用植物的定义:药用植物是指那些以全株或部分器官入药的植物,具有防病、治病、保健作用的植物。

3. 药用植物的分类:根据药用部位,药用植物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等。

三、药用植物的分类1. 根及根茎类:如人参、黄芪、甘草等。

2. 茎木类:如川芎、当归、杜仲等。

3. 叶类:如桑叶、菊花、薄荷等。

4. 花类:如金银花、菊花、玫瑰花等。

5. 果实及种子类:如杏仁、桃仁、芝麻等。

四、药用部位及其功效1. 根及根茎类: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的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药毒的功效。

2. 茎木类: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功效。

3. 叶类:桑叶具有清热润肺、降血糖的功效;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薄荷具有宣肺化痰、利咽止痛的功效。

4. 花类: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功效;玫瑰花具有活血调经、美容养颜的功效。

5. 果实及种子类:杏仁具有润肺止咳、宣肺平喘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芝麻具有滋补肝肾、益精血、润燥的功效。

五、药用植物的采集与保存1. 采集:药用植物的采集应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确保药用部位的药效最佳。

采集时要注意保护植物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保存:药用植物的保存方法有干燥、冷藏、冷冻、腌制等。

干燥是最常用的保存方法,可以通过晾晒、阴干、烤干等方式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被子植物离瓣花2被子植物单子叶2实验野外植物观察及检索表1
2
课后题实验报告、标本采集制作、查阅检索表

17
被子植物离瓣花3被子植物单子叶2实验野外植物观察及检索表1
2
课后题实验报告、标本采集制作、查阅检索表
18
实验被子植物离瓣花亚纲被子植物单子叶2实验野外植物观察及检索表1
2
实验报告、标本采集制作
2
课后题
10
实验植物检索表的使用种子
2
查阅检索表

11
藻类、菌类植物门
2
课后题
12
地衣、苔藓植物们
2
课后题

13
蕨类、裸子植物门
2
课后题、单元小结
14
实验低等植物、裸子植物
2
实验报告、标本采集制作

15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被子植物离瓣花1被子植物单子叶2实验野外植物观察及检索表1
2
课后题实验报告、标本采集制作、查阅检索表
学时
课外作业

1
植物形态学
概论:根,根和茎的形态及构造
2
课后题
2
叶茎
2
课后题

3
实验根茎叶的形态和构造
2
实验报告
4

2
课后题

5
实验花的形态和构造
2
实验报告
6
果实和种子
2
课后题、单元小结

7
实验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和构造
2
实验报告
8
实验野外观察植物形态
2
实验报告、标本采集

9
植物分类和低等植物裸子植物
植物分类概论果实
学期授课计划
2014 —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
授课班级:14中药
********
系主任:贾雷
教务处长:贾艳萍
淄博职业学院
2014年8月19日编制
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教学时数按学期分配(学时)
课程标准
名称版本
《药用植物学》课程标准
本课程总时数
64
已讲授学时数
0
基本教材
名称版本
《药用植物学》杨春澍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尚需要学时数
64





本学期教学周数
16
主要
教学资源
《植物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
本学期周学时数
4
本课程学期时数
64
考核方式
考试
剩余学时
0








1-2



5-6


必要
说明
学期授课计划表
课程名称
药用植物学
参考学时
64
教学进程安排
周次
序号
项目(任务)名称
单元名称或活动内容

19
被子植物合瓣花1野外植物观察及检索表2
2
课后题实验报告、标本采集制作
20
被子植物合瓣花2野外植物观察及检索表2
2
课后题实验报告、标本采集制作
十一
21
各科常见药用植物总结1
2
讲授,讨论
22
各科常见药用植物总结2
2
讲授,讨论十二23 Nhomakorabea各科常见药用植物总结3
2
讲授,讨论
24
各科常见药用植物总结4
2
讲授,讨论
十三
25
细胞
2
课后题
26
细胞后含物
2
课后题
十四
27
实验植物细胞及后含物观察
2
实验报告
28
植物组织1
2
课后题
十五
29
实验分生、保护、薄壁组织
2
实验报告
30
植物组织2
2
课后题
十六
31
实验输导,分泌,机械组织
2
实验报告
32
(注:单元格可合并、拆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