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研究生课程--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ppt

合集下载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技术导论第一章课件讲义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技术导论第一章课件讲义

1.3 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数字化
通信业务综合化 网络互通融合化 通信网络宽带化 网络管理智能化 通信服务个人化
2018/5/19 24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网络与业务分离化 核心网络IP化
网络结构简捷化
通信技术
网络互通融合化
交换传输高速化
网络管理智能化
2018/5/19
网络技术导 论
张 冬 梅 (zhangdm@)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8/5/19
1
课程简介
教材: <<通信导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授课时间:32课时 教师联系方式:张冬梅 zhangdm@ 或 zhangdm1@
课件获得方式:
6
1.1.1 通信
通信的定义 通信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即将信息从发送器传送 到接收器
通信的目的 为了完成信息的传输和交换
2018/5/19
7
1.1.1 通信(续)
相关概念
信息: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 消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号:消息的载体,消息靠信号来传递
2018/5/19

2018/5/19 9
1.1.1 通信(续)

信息量的度量公式: I=loga1/P 信号的表示形式是时间的函数 f(t)=Acos(ωt+φ)
信号的时域分析

信号的频域分析

信号的表示形式是频率的函数 f(ω)=Aπ[δ(ω+ω0)+ δ(ω-ω0)]
10
2018/5/19
1.1.2 通信系统
15
2018/5/19
1.1.3 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ppt课件

VS
无线局域网组件
包括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P)、无线 路由器等设备,共同构建无线局域网环境。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
组建步骤
需求分析、拓扑结构设计、设备选型与配置、网络布线、系统测试与验收等。
维护措施
定期检查网络设备和线路状态、备份重要数据、更新防病毒软件和补丁程序、及时处理网络故障等,确保局域网 稳定可靠运行。
防火墙技术原理及应用
防火墙原理
通过监测和控制网络流量,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传输,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 击。
应用场景
在企业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防止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入侵检测与应急响应策略
入侵检测
通过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发现异 常行为和潜在攻击,及时发出警报。
ICMP协议
用于在IP网络中发送控制消息, 如ping命令。
RARP协议
将MAC地址转换为32位的IP地 址。
IP地址与域名系统
IP地址
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 机或设备,包括IPv4和 IPv6两种格式。
域名系统
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 址,方便用户记忆和访问 网络应用。
DNS服务器
提供域名解析服务的服务 器,包括根域名服务器、 顶级域名服务器和权威域 名服务器等。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
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网络, 融合了多种信息技术,提供更为
丰富的网络服务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分类与拓扑结构
分类
按照覆盖范围和用途,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类型。
拓扑结构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组织

高级计算机网络ppt

高级计算机网络ppt

2021/8/11
.
4
4.1 互连网
位 于 英 格 兰 Middlesex 的 英 国 国 家 物 理 研 究 所 ( NPL) 在 Donald
Watts Davies的努力下开发了NPL数据网络。NPL网络是在分
组 交 换 上 的 一 次 实 验 , 使 用 了 7 6 8 kbps 的 带 宽 。 1 9 6 8 年 Bolt
确定的正式标准,即第5呈标准(RFC 791 Internet Protocol)
。现在,IP协议已经是Internet上广泛应用的标准。据统计,
在1997年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的网络中,IP协议在其中所占比重
超过70%。
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TCP/IP互连网络。1983年与ARPANET联网的每台机器都必须使
用TCP/IP。TCP/IP成为核心Internet协议,彻底取代NCP。威斯
康星大学创建域名系统(DNS)。该系统使包可以定向传输到一
个域名,服务器数据库将把域名转换成相应的IP数字。这样,由
于人们2021不/8/必11 再记忆数字,访问其它.服务器就容易得多。
2021/8/11
.
10
4.2 网际协议IP
因特网中的通信工作方式如下:传输层从上层应用程序获取数 据流并其分成最大长度为64KB的数据报。每个数据报经过一个 或者多个同构或者异构网络的传输,其间可能会被分为更小的 分段。当所有的分段都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由网络层把它们重 组为原来的数据报。数据报完整地传到传输层后,被插入传输 层进程的输入流中。 所以在网络层,因特网可以被看作一组相互连接的子网或自治 系统。将因特网连接在一起的是网络互连协议(IP)。IP服务 是不可靠的,即它不能保证数据无差错地到达目的端,也不保 证顺序到达,由传输层负责恢复各种可能的错误。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
非对称加密
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如RSA算法。
哈希算法
通过哈希函数将数据转换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用于数据完整性验 证。
入侵检测系统(IDS)
基于特征的检测
通过分析已知的攻击模式来检测入侵。
基于行为的检测
通过观察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检测异常行为模式。
混合型检测
结合基于特征和基于行为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准确性。
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SSL协议提供加密通 信,确保数据传输过 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 性。
SSL协议包含多个子 协议,如SSL握手协 议、SSL记录协议等 。
SSL协议广泛应用于 Web浏览器和服务器 之间的通信,如 HTTPS。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机网络体系结 构
OSI参考模型
01
概述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
结构的一种标准模型,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以便更好地
理解和设计网络系统。
02
层次结构
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
特点
可以提供高速、高效的传 输,支持多媒体应用,但 技术复杂度高,成本较高 。
05
网络互联技术
路由器技术
路由器概述
路由器是网络互联的关键设备 ,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数
据包的转发和路由。
路由表
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来决定数据 包的下一跳地址,路由表根据 路由协议动态生成。
路由协议
常见的路由协议包括RIP、 OSPF、BGP等,用于在路由器 之间传递路由信息。
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概述
无线局域网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局域网连接的 技术。与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灵活性高 、易于扩展和维护等优点,因此在许多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

高级计算机网络

高级计算机网络

18
2019/5/22
史忠植 高级计算机网络
19
异常检测模型
(1)通过将征抽取或事件到特征字符串的映射 形成异常行为空间;
(2)系统运行时采集可观察的事件窨并进行筛 选;
(3)采集到的事件与预先建好的异常行为空间 中的事件比较,差异标闪准可用预先确定的阈值或某 个统计量,超过则判断为攻击。
2019/5/22
2019/5/22
史忠植 高级计算机网络
3
9.1 网络安全概述
保密性 安全协议的设计 访问控制
2019/5/22
史忠植 高级计算机网络
4
9.2 网络安全的级别
D1级 C1级 C2级 B1级 B2级 B3级 A级
2019/5/22史忠植 源自级计算机网络59.3 网络安全的策略
● 你试图保护那些资源? ● 你需要保护这些资源防备那些人? ● 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威胁? ● 资源如何重要? ● 你能够采取什么措施以合算和节时的方式保护你的财 产?
29
双位置网关防火墙
双位置网关防火墙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方案。双位置网关配置在 一个主机上设立了两个网络接口并禁止了主机的IP 移动。换 句话说,双位置网关连接了两个网络。一个是内部安全网络, 另一个是通过路由器连接到Internet的周边网络。这种方案完 全禁止了Internet与内部网络之间的IP 传输。 双位置网关通常用于禁止访问没有得到特别允许的所有设备。 例如,这种类型的防火墙可以用来分隔通信,允许从外界访问 信息服务器,同时禁止访问任何其他服务器。 由于存在两个域名服务器,内部主机的名字对Internet上的任 何用户都是不可见的;然而,内部用户仍然可因访问全系统, 甚至包括周边网上的公用服务器。
2019/5/22

北邮高级计算机网络课件7-IP

北邮高级计算机网络课件7-IP

Data Wrapped by different layers
NFS
SNMP


App. TCP IP Link
PHY
User Data TCP IP Link
Header Link
Message Segment or user datagram Datagram Frame
UDP User Data User Data User Data User Data
physicalphysicaldatalinkdatalinkipiptcpudptcpudpapplicationapplicationlayerlayerprotocolsprotocolstcpipversusosiotherstcpipversusosiothers应用层应用层应用层应用层会晤层会晤层会晤层会晤层表示层表示层表示层表示层传送层传送层传送层传送层网络层网络层网络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snasnadecnetdecnetnovellnovellipxspxipxspxappletalkappletalktcpipprotocolstacksmtpsmtpftpftphttphttptelnettelnettcptcpudpudpnfsnfssnmpsnmp
分组交换VS ATM
Packet switching vs. ATM
Network Architecture Packet switching ATM ATM ATM ATM Service Model Best effort CBR VBR ABR UBR Guarantees Bandwidth none Loss No Order No Timing No Congestion feedback No (inferred via loss) No congestion No congestion yes no

高级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高级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网等。
以太网技术原理及应用
以太网技术原理
以太网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冲突检测(CSMA/CD)机制, 通过网络接口卡(NIC)实现数
据传输。
以太网应用
以太网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 学校、家庭等场所,支持多种传
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
以太网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太网不断升 级,从最初的10Mbps发展到现 在的10Gbps、40Gbps甚至更高。
服务器
提供网络服务的计算机或设备,如 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
03 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概述及特点
局域网定义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一般 是方圆几千米以内)由多台计算
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局域网特点
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成本低、 组网方便灵活等。
常见局域网类型
FTP
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 的标准协议。
DNS
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分布 式数据库系统。
网络设备简介
路由器
连接不同网络,并选择最佳路径进行 数据传输的网络设备。
交换机
用于在同一网络内部进行数据传输的 网络设备,根据MAC地址表进行数 据转发。
防火墙
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 攻击的安全设备。
局域网安全与管理
01
局域网安全
局域网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为了保障网络
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
02
局域网管理
局域网管理包括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性能管理、网络配置管理等方面。
通过网络管理可以实现对网络的全面监控和维护,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北邮计算机网络PPTU3

北邮计算机网络PPTU3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data link physical
application transport network data link physical
Transport Layer 3-4
Transport vs. network layer
network layer: log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hosts transport layer: log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processes
IP datagrams with same dest. port #, but different source IP addresses and/or source port numbers will be directed to same socket at dest
Transport Layer 3-10
our goals:
understand principles behind transport layer services:
• Multiplexing, demultiplexing • reliable data transfer • flow control • congestion control
Transport services and protocols
provide log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app processes running on different hosts transport protocols run in end systems • send side: breaks app messages into segments, passes to network layer • rcv side: reassembles segments into messages, passes to app layer more than one transport protocol available to apps • Internet: TCP and UD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中的Internet2将用于多媒体虚拟图 书馆、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视频会议、 视频点播VOD、天气预报等领域。
Internet2和下一代因特网计划 (NGI)
1997年10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下一代因特网计划,即NGI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
带宽(bandwidth) 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 带宽度,单位是赫兹(或千赫、兆赫、 吉赫等)。
从时域角度定义:
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 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
更常用的带宽单位是
➢ 千比每秒,即 kb/s (103 b/s) ➢ 兆比每秒,即 Mb/s(106 b/s) ➢ 吉比每秒,即 Gb/s(109 b/s) ➢ 太比每秒,即 Tb/s(1012 b/s)
时延 D
D0 0
时延 急剧 增大
利用率 U 1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 网络协议 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
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网络协议也简称 为协议。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3个要素构成: ➢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 语义,用于解释比特流每一部分的意义
。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 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层次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 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
分层次(layer)是可以将庞大而复杂的 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 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容易研究和 处理。
请注意:在计算机界,K = 210 = 1024 M = 220, G = 230, T = 240。
3. 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 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 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时延与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 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若令 D0 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 表示 网络当前的时延,则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 可以用下面的简单公式表示 D 和 D0之间 的关系:
D D0 1U
U 是网络的利用率,数值在 0 到 1 之间。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1.3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CHINAPAC (2)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 (3)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 (4) 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 (5) 中国联通互联网 UNINET (6) 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 CNCNET (7)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 CIETNET (8) 中国移动互联网 CMNET (9) 中国长城互联网 CGWNET(建设中) (10) 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 CSNET(建设中)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 及性能指标
1.2.1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
➢ 最简单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 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 集合。
➢ 因特网(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 硬件资源共享 ➢ 软件资源共享 ➢ 用户间信息交换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 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成为主机(Host), 因特网常用一朵云来表示。
网络 结点 链路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a)
(b)
主机 因特网
(c)
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的好处: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适合的技术来实现。 易于实现和维护。 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1.3.3 几种常见参考模型
1. OSI参考模型 OSI的结构
OSI的体系机构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不同使用者的网络
➢ 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这是指电信公司(国有或私有)出资建造的 大型网络。
OSI参考模型的缺陷
➢ OSI的专家们缺乏实际经验,他们在完成OSI 标准时缺乏商业驱动力;
➢ OSI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而且运行效率 很低;
➢ OSI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因而使得按OSI标 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 OSI的层次划分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 次中重复出现。
2. TCP/IP参考模型
信道长度(米) 传播时延 =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对收到的分组进行处理所 需要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 的通信量。
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 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
总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对整个因特网的管理和保证信息的可靠 性及安全性方面进行较大的改进。
Internet组织、管理机构与标准
Internet管理机构示意图:
Internet协会 ISOC
Internet体系结构 委员会 IAB
Internet 工程指导组
IESG
Internet 研究任务组
IRTF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出现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用户通过 ISP 上网
用户
因特网 服务提供商
ISP1
因特网
ISP2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 IP 地址数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1. 速率 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是指连接在计算机网
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 率,它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其单位是 b/s,或kb/s, Mb/s, Gb/s 等。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 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2. 带宽 从频域角度定义:
高级计算机网络课件
杨文川
第 一 章 概论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性能指标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向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1.1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划分: 第1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
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 成实验性的网络。 第2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局域网络作为 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入产 业部门。
➢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这是指某个部门为本单位的特殊业务工作需 要而建造的网络。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 这种网络即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 目前主要分为三类:
➢ 计算机网络 ➢ 电话通信网 ➢ 广播电视网
1.2.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IETF
Internet 信息中心
Internet NIC
Internet 地址分配授权机构
IANA
因特网的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 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 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TCP/IP 协议
在因特网所使用的各种协议中,最重要的和最 著名的就是TCP/IP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指传输控制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指网际协议。
TCP/IP参考模型
NGI计划实现的目标为:
开发下一代网络结构,以比现有的因特 网高100倍的速率连接至少100个研究机 构,以比现有的因特网高1000倍的速率 连接10个类似的网点。
Internet2和下一代因特网计划 (NGI)
使用更加先进的网络服务技术和开发许 多带有革命性的应用。
使用超高速全光网络,能实现更快速的 交换和路由选择,同时具有为一些实时 应用保留带宽的能力。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 联网发展的过程。
1983 年 TCP/IP 协议成为 ARPANET 上 的标准协议,人们把 1983 年作为因特网 的诞生时间。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 特网。
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 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往返时间RTT
往返时间(Round-Trip Time,RTT)表 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 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 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就是信道平均被占用的程度。 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 网络利用率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的信 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