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SCP分析范式

合集下载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进入 退出 自由 Nhomakorabea由 限制
开放市场 退出限制市场
进入限制市场 封闭市场
限制
二、集中度 1. 一般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
一般集中度是用于表示整个国民经济或 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企业所占 比重的指标。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者 市场中,卖者或者买者具有什么样的相 对市场结构的指标。可以分为卖方集中 度和买方集中度。SCP分析框架主要分析 卖方集中度。
(3)进入壁垒。固定资产投资越大大, 专用性越强强,技术越复杂,进入壁垒 越高,老企业比新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 优势,新企业进入进入就更困难,市场 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反之,新企业 进入就比较容易,市场集中度下降。 (4)政策法规。反托拉斯法、中小企业 保护法等有利于限制过度集中;专利法、 关税保护政策等有利于提高进入壁垒, 促进集中度的提高。
3.有效率竞争理论 有效竞争内涵: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 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梅森提出了有效竞争的两类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1)市场上存在相当多的 卖者和卖者;(2)任何买者和卖者都不能 占有市场上很大的份额;(3)不存在串谋 行为;(4)新企业能够进入市场。

市场绩效标准:(1)存在不断改善产品和 工艺过程的市场压力;(2)随着生产费用 大幅度的下降,价格能够向下调整;(3) 生产集中在适当的有效率的规模单位下进 行,但未必在最低费用规模下进行;(4) 没有长期的设备能力过剩,生产能力和产 量是协调的;(5)可以避免销售中资源的 浪费。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1)规模经济水平。在某一特定市场上,规 模经济水平越高,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就越大, 在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市场集中程度越高。 (2)市场容量。一般来说,市场容量越大, 企业扩张余地越大,新企业越容易进入,大企 业所占份额就可能变小,从而市场集中度就会 降低。反过来,市场容量越小,企业扩张的余 地越小,新企业越难进入,而大企业会凭借雄 厚的实力设法兼并挤垮弱小企业。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3章1讲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3章1讲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 帕累托最优状态
• 不完全价值条件下,均衡价格---资源有 效配置,产品、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生产要素、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
• 任何资源的再分配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 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 境变好。
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
• 规模经济: • 生产本钱节约,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节
• 从这一立场出发,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的SCP 分析框架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与其说存在着市 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这样的因 果关系,倒不如应该说是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 定市场结构。
3.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政策上主张:一个政府对其合意的市场绩效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参与,要让市场力量自动起调节作用。他们对政府在众多领域的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疑心态度,认为应尽可能的减少政策对产业活动的干预,以扩大企业和私人的自由经济活动的范围。他们断言,
尔绍尼、泽尔腾
20世纪模
• 产业组织结构
• 市场进入和退出
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局部。
•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产业是生产相同产品或具 有替代关系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 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就任命信奉自由主义的贝格斯特(Baxster)和 米勒(Miller)分别担任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局长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 以后波斯纳又被任命为联邦法院的法官,芝加哥学派成了美国垄断政策的 主流,并直接推动了美国反垄断政策的重大转变。80年代反托拉斯局提诉 的案件几乎都是卡特尔案件。1981年至1985年反托拉斯局提诉的垄断行为 案仅3件,同期提诉的合并案28件,比以往都有了大幅度减少,联邦贸易委员 会的反托拉斯案也同样大幅度减少。80年代美国这一系列的变化被人们称 之为反垄断政策的“芝加哥革命〞

第三章--SCP分析范式ppt课件

第三章--SCP分析范式ppt课件
• 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进入壁垒是新 企业寻求进入某一产业时必须承担的、高于已 有企业的生产成本
--
•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进入壁垒的研究重点也从分析 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生产技术特点等外生因素转向分 析在位企业为了减少未来的竞争,通过自己的策略性 行为影响市场结构而形成的内生性壁垒。
• 使用经验研究,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 • 对大企业的成长与产业集中趋势的解释缺
乏说服力; • 单向的逻辑决定关系与统计结果之间不能
完全对应;
--
二、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 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一些优势产业 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2、对大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结果导 致公众的置疑, 3、“哈佛学派”的理论缺陷
. SCP分析框架的基本范式
--
政府政策
反垄断规制 市场准入 税收和补贴
投资激励 就业激励
宏观经济政策
--
基本环境
消费者需求 需求弹性 需求增长率
生产 技术条件 替代性 原材料 季节性 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
结构
集中度 差别化 进入壁垒 成本 垂直结合
行为
价格 广告 R&D 工厂投资 产品选择 串谋 兼并与收购
的人才; • (5) 进入企业在筹集进入资金时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
资金成本 。
--
• 3、必要资本量壁垒
•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 入的资本量。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 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企业筹措资 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
• 新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原因:
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 信息不对称 风险
R&D
--

【组织设计】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组织设计】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1)“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 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 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 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SCP范式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 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 业数的增加和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经济基 本上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 于哈佛大学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分 析的重点,因而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也被 称为 “结构主义者”。
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哈佛学派按照三分法标准,把产业分 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 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 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 “市场结 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 简称SCP分析框架。
(2)马歇尔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
他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 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 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组 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 的萌芽,具体表现在他不仅提出了产业组织 的概念,而且第一次触及到了现代产业组织 理论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
思考:产业的定义?
2、理论渊源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迄今只有40多年 的历史。然而,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来看, 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密关于竞争机制的论述,但 最早把产业组织引入经济学的是马歇尔,也有 学者认为产业组织理论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 要素理论”。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 理论也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2)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概述

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概述

2020/5/3
扬州大学商学院
5
7-6-1
一、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
SCP范式的理论依据 新古典学派对现实市场的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效益的多寡作为相 对效率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接近完 全竞争状况,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 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重点,因而信奉哈佛学 派的人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2)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 新的结果,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的,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规 制就没有必要
(3)芝加哥学派认为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 (4)除了政府进入规制以处,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 (5)只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产业活动效率、保证
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率即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020/5/3
扬州大学商学院
9
7-6-1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比较
Harvard School ★结构决定行为和绩效
★结构主义
★提倡政府干预 ★进入壁垒 进入的不利因素
★反垄断政策 企业分割、禁止兼并
Chicago School
★市场行为和绩效决定结构
2020/5/3
扬州大学商学院
4
7-6-1
一、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
(2)市场行为 ——指企业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关系 基础,所采取各种决策行为。包括定价策略,产 品与广告策略,研发和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等。
(3)市场绩效 ——指在一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 最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主要有资源配置效率, 利率水平,消费规模等等。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

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第一节SCP分析框架:理论渊源与方法论特征一、产业组织l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问题l 从竞争状态来说明产业内部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核心是产业组织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l 提问:竞争与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二、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l 长期以来,竞争机制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最好方式;保护和促进竞争的政策,就成了各国经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l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最早论述了竞争机制促使社会福利的增加,通过“invisible hand”自发调节经济运行。

l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说,这实际上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的雏形即市场自发调节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以及这一条件下厂商的市场行为。

l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由于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人、财、物等资源会自动地从资源分配过多、价格下跌的产业向资源分配不足、价格上涨的产业转移,同时又不断地从经济不善、效率低下的生产者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转移。

l 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三、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l 20世纪初英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基础上,将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分析。

l 马歇尔重点研究了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l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n 生产量的扩大推动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n 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节约n 生存能力的增强n 竞争会促使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企业集中导致生产集中和企业规模扩大,从而导致垄断因素的增强——与竞争的初衷是矛盾的n “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其结果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
一是在研究方向上强调市场行为而非市场结构,并将市场结构视 为内生变量,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 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并寻求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 微观经济学更紧密的结合。
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引入博弈论,用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来研究 企业行为。
三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如社会福利问题、产品差别等有深入独到 的研究。
7-6-1
2020/12/6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
•一、哈佛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研究范式
1.哈佛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0世纪30至50年代,以梅森(E.S.Mason)和贝恩(J.S.Bain)为代 表的哈佛学派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框架SCP框架。
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分析范式 完全是建立在新古典主义基础之上的,长期以来一直是正统产业 组织理论的核心。
•★市场行为和绩效决定结构
•★效率主义
•★反对政府干预 •★进入壁垒 •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
•★反垄断政策 •禁止卡特尔行为
•反垄断政策的“芝加哥革命”
2020/12/6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1.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背景及代表人物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博弈论、交易成本理 论及合约理论等新理论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基础、方法、 工具及研究方向都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 论的发展。
•总量产品:无论在供给者还是需求者看来都是比较接近的替代品。
•尼达姆:市场是一组从事买卖或交易的供方和需方,这些供方和 需方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买卖效用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 •谢泼德:市场是一组买者和卖者对特定产品所进行的交易,这一 特定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交叉需求弹性很高。

产业组织S C P分析范式

产业组织S C P分析范式
在方法和工具上,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数学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多变 量的分析工具。
在研究方向上,新产业组织理论更加强调在不完全市场结构条件下 厂商的组织、行为和绩效研究,在理论假定上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信 息的维度。
2020/3/23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13
7-6-1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A.可竞争市场理论 在存在竞争或者潜在进入者的条件下,即使是自然垄断条件下 的现有厂商也只能制定可维持价格,保持接近于完全竞争的价 格水平,推翻了垄断市场结构会决定垄断性市场行为,导致垄 断利润的单向关联的理论假定。
★效率主义
★反对政府干预 ★进入壁垒 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成本
★反垄断政策 禁止卡特尔行为
反垄断政策的“芝加哥革命”
2020/3/23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11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1.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背景及代表人物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博弈论、交易成本理 论及合约理论等新理论的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基础、方法、 工具及研究方向都产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大大推动了产业组织理 论的发展。
同时对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D.合约理论
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合约主要包括了合约的设计和执行的两个方面。 合约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厂商的决策过程及目标讨论上。
2020/3/23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15
7-6-1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3.新产业组织理论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区别
一是在研究方向上强调市场行为而非市场结构,并将市场结构视 为内生变量,突破了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单向、静态的研究框架, 建立了双向的、动态的研究框架,并寻求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 微观经济学更紧密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三)进入障碍(壁垒) 进入障碍(壁垒)
• 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 分歧, 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 同的定义 。 • 20世纪 年代梅森 世纪40年代梅森 和贝恩(Bain)等人 世纪 年代梅森(Mason)和贝恩 和贝恩 等人 :进入壁垒是指在一个产业中在位企业拥有的 相对于进入企业的优势, 相对于进入企业的优势,从而使在位企业可以 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成本以上, 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成本以上,而又 没有引起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 没有引起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 • 施蒂格勒 施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 :进入壁垒是新 企业寻求进入某一产业时必须承担的、 企业寻求进入某一产业时必须承担的、高于已 有企业的生产成本
11
二、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 芝加哥学派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 年代后美国一些优势产业 、 世纪70年代后美国一些优势产业 世纪 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2、对大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和诉讼结果 、 导致公众的置疑, 导致公众的置疑, 3、“哈佛学派”的理论缺陷 、 哈佛学派”
12
替代品 互补品 独立品
广告密度
(绝对或增量)广告费 广告密度 = (绝对或增量)销售量
28
• 产品差别化的产业特征
中间品(木材、纸浆、化工产品、橡胶制品等): 中间品(木材、纸浆、化工产品、橡胶制品等): 差别化程度较低 投资品(精密机械、电气机械、运输机械等): 投资品(精密机械、电气机械、运输机械等): 差别化程度中等 耐用消费品(家具、电器、钟表等): ):差别化程度 耐用消费品(家具、电器、钟表等):差别化程度 中等至高等 非耐用消费品(服装、化学制品、汽油等): ):差别 非耐用消费品(服装、化学制品、汽油等):差别 化程度高等
13
•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比较: 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比较:
• 1、在方法论上存在差异; 、在方法论上存在差异; • 2、在SCP三者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分 、 三者的逻辑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分 歧; • 3、在相应的政策主张上存在分歧; 、在相应的政策主张上存在分歧;
14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25
• 产品差别化的分类
• 1、水平差别化:不涉及价值判断 、水平差别化:
• • • • 汰渍( 汰渍(Tide) ) 格尼( 格尼(Gain) ) 波德( 波德(Bold) ) 象牙雪( 象牙雪(IvorySnow) ) 奇尔( 奇尔(Cheer) ) 达诗( 达诗(Dash) ) 卓夫特( 卓夫特(Dreft) ) 奥克多( 奥克多(Oxydol) )
是分析企业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是分析企业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具体来说就是分析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垄断和竞 争的关系,即如何解决“马歇尔冲突” 争的关系,即如何解决“马歇尔冲突”
5
一、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 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959年贝恩的《产业组织》一书的出版标 年贝恩的《产业组织》 年贝恩的 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此后以哈佛大 学为中心形成了正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被称为“哈佛学派” ,被称为“哈佛学派”。由于哈佛学派强 调市场结构的作用,又被称为“ 调市场结构的作用,又被称为“结构学派 ”。
16
第二节 市场结构
• 市场结构 • 表示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 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 贝恩分类法和植草益分类法
17
市场结构比较
市场结构 厂商数量
产品同质性
完全竞争 大量
同质
垄断竞争 大量
异质
寡头垄断 少数
同质或有差别
完全垄断 唯一
无相近替代品
进入条件 近似的行业
15
•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基本观点: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基本观点:
• 强调潜在竞争者对市场中已有厂商的威胁,会 强调潜在竞争者对市场中已有厂商的威胁, 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扩大规模, 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扩大规模,进行技术创新 从而改变市场结构及企业行为; ,从而改变市场结构及企业行为; • 该学派信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市场结构如 该学派信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何是无关紧要的, 何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政府要排除人为的进 退壁垒,另一方面, 退壁垒,另一方面,市场上现有的企业必须尽 力降低沉没成本。 力降低沉没成本。
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增长率 短期成本结构
19
(一)市场集中度
• 市场集中度:在特定市场上买方或卖方具有的 市场集中度: 相对规模结构。 相对规模结构。 • 1、厂商集中度(0~1): 、厂商集中度( ~ ):
CR
100% 市 场 占 有 率
n
=

n
X
i =1
i
/
A

N
X
i =1
i
B
O
20
厂商


• 时代(Era) 时代(
26
• • • • •
2、垂直差别化:与价值判断有关 、垂直差别化: 3、服务差别化 、 4、信息差别化 、 5、促销差别化 、 6、策略差别化 、
27
• 差别化的计量方法
需求交叉弹性 E xy
Px = • dPx Q y dQ y > 0 = < 0 = 0
• 优点:能直观反映产业内规模分布的不均匀性 优点: 缺点:不能有效反映集中度的变化情况; 缺点:不能有效反映集中度的变化情况; 不同的规模分布可能得到相同的基尼系数, 不同的规模分布可能得到相同的基尼系数,从而无法比较
100% 市 场 占 有 率 o
22
L M
业数( 业数 → ) 分比 100
• 3、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1/n~1):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 H.H.I= =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markets, contestable markets,W.J.Baumol)
• 可竞争市场:指市场内的企业在其退出时完全 可竞争市场: 不用负担任何沉没成本, 不用负担任何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 完全自由的市场。 完全自由的市场。它能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 形态。 形态。 • 沉没成本决定企业退出的难易程度,只要沉没 沉没成本决定企业退出的难易程度 决定企业退出的难易程度, 成本为零, 成本为零,企业就可以无摩擦地自由地进入和 退出,垄断利润会趋于消失, 退出,垄断利润会趋于消失,厂商只能获得超 额利润为零的可维持价格。 额利润为零的可维持价格。
市 场 准 入
反 垄 断 规 制
政 府 政 策
产 品 选 择
工 厂 投 资 R&D

广 告
价 格
行 为
技 术 组 织 效 率
技 术 进 步
产 品 质 量
市 场 公 平
分 配 效 率
生 产 效 率
绩 效
9
• 2、提出了“集中度 利润率” 、提出了“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利润率 • 3、主张采用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方法改 、主张采用企业分割、 善结构从而改善市场绩效,因此20世纪 世纪60 善结构从而改善市场绩效,因此 世纪 、70年代美国对一些大企业相继提起反垄 年代美国对一些大企业相继提起反垄 断诉讼。 断诉讼。
3
• “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冲突”
企业由于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规模经济性与市场 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 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
• 有效竞争
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 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同 时又能够保持足够的竞争活力的一种市场状态 。政府的公共政策是协调二者关系的主要手段
4
• 产业组织理论的含义
自由 农产品市场
较自由 多数日用消 费品 价格 差别化 广告
困难 钢铁,汽车 石 钢铁 汽车,石 汽车 油,家电 家电 价格 差别化 广告 谈判
封锁 公用事业、专利 公用事业、 产品 差别定价 双重定价 R&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要竞争 手段
成本
18
•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市场集中度 产品差别化 进入壁垒
8
范 围 经 济
规 模 经 济
季 节 性
原 材 料
替 代 性
生 产 技 术 条 件
需 求 增 长 率 进 入 壁 垒 差 别 化
需 求 弹 性
消 费 者 需 求
基 本 环 境
垂 直 结 合 兼 并 与 收 购 串 谋
成 本
集 中 度
结 构
宏 观 经 济 政
就 业 激 励
投 资 激 励
税 收 和 补 贴
• 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
1、在理论上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主 、在理论上继承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 张国家尽量减少干预; 张国家尽量减少干预; 2、对“集中度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提出了质疑 利润率” 、 利润率 ; 3、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能决定市场结构(“ 、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能决定市场结构( 效率学派” 效率学派”); 4、对贝恩设立的进入壁垒理论进行了修正, 、对贝恩设立的进入壁垒理论进行了修正, 认为真正的进入壁垒只有政府管制; 认为真正的进入壁垒只有政府管制; 5、反垄断政策不应单纯地保护竞争者,关键 、反垄断政策不应单纯地保护竞争者, 在于竞争是否能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 在于竞争是否能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
6
• 1、建立了 、建立了SCP分析框架 分析框架 • 市场结构(structure)决定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 决定市场行为 (conduct),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 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绩效 (performance)。 。
结构 行为 绩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