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侵染循环、防治—泡泡水流共46页

合集下载

4--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

4--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PPT
24
2 主动传播 依靠本身动力进行传播:
真菌游动孢子和细菌均可借鞭毛在水中游动, 线虫在土壤中蠕动, 真菌外生菌丝或菌索在土壤中生长蔓延,孢子向空间弹射 等这种传播方式距离较短。
25
3 人为因素传播 人类经济活动和农事操作等常导致病原物的传播。如
调运带病的种子、苗木、农产品及包装材料,甚至通过 邮局寄送农产品也可造成病害远距离传播,引起病区扩 大和新病区的形成。 农事操作过程,如施肥、灌溉、 播种、移栽、修剪、嫁接、整枝和脱粒等活动都可能传 播病害。人工嫁接可传播苹果锈果病等。
4
侵入期
1.2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 植物的病原大多是内寄生的,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的外寄生。 1、侵入方式:
主动侵入 真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被动侵入 病原细菌、病毒
5
2、侵入途径: ① 直接侵入 指病原直接穿透寄主的保护组织和细胞壁侵入 寄主植物.
许多真菌 研究最多的是炭疽菌属、白粉菌属和黑星菌 属。真菌的直接侵入机制包括机械压力和化学的两个方 面:附着胞和侵染丝具有机械压力,如麦类白粉病菌的分 生孢子形成的侵染丝的压力可达70.93kPa,能穿过寄主 的角质层;侵染丝顶端部分分泌的毒素使寄主细胞失去 保卫功能,分泌的酶类物质对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有 分解作用。 寄生性种子植物 部分线虫 口针
侵染性病害的延续发生,在一个地区首先要有侵染的来源,病原物必须经过 一定的途径传播到植物上,发病以后在病部产生子实体等繁殖体,有些 病害有再次侵染,病原生物还要以一定的方式越夏或越冬,度过寄主 的中断期,才能引起下一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
三个环节: 病原物的越冬 病原物的传播 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16
2.1 病原物的越冬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引起全株性的感染(潜育期较长) ;如枯 黄萎病、枣疯病等,这些病原物可通过 输导组织扩展,形成系统性病害。
2、环境条件影响:
以温度影响最大,和病原物发育的适温有关, 因为在植物体内,受外界湿度的干扰小。
(四)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称为产孢期 新产生的病原物的繁殖体可成为再次侵染的来源。
5、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二)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3、病株残体
③ 光照
(三)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也
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方式 :
1)局部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
或点发性的感染(潜育期较短),如真
菌性叶斑病。
2)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与侵染循环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与侵染循环

10/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三)潜育期
—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和寄生关系开始到表现明显症状 为止的时期。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引水分和 养分,不断扩展、蔓延的时期 蔓延的时期,也是植物体对病原物 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应的时期。 的扩展产生一系列抵抗反应的时期 — 1.病原物的扩展 — 2.寄主植物抗扩展 — 3.潜育期的长短
19/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 (二)单病程(单循环 单循环)病害:指一个生 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害。这种病 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过程的病害 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一般在生长季 害的侵染期短而潜育期长 节不会扩大蔓延,发病平稳 发病平稳,不易造成大 流行。
— 这类病害中也包括一些作物的重要病害 这类病害中也包括一些作物的重要病害,如小麦
7/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只侵入角质层不侵入细胞壁
8/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2. 自然孔口侵入
— 气孔:引起叶斑病的多种真菌 引起叶斑病的多种真菌、细菌 — 水孔:叶尖、叶缘 — 皮孔:枝干、果实、块根、 、块茎 — 蜜腺:梨火疫病
9/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2.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 环境条件对侵入的影响
上三种黑穗(粉)病,小麦粒线虫病 小麦粒线虫病、大麦条纹病、 水稻恶苗病、稻曲病、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棉花枯黄 萎病、马铃薯卷叶病、多种果树病毒病等 多种果树病毒病等。
20/23
茶树病虫害防治
— 对于单病程病害,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 只要消灭初侵染来源, 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就能 集中消灭其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 有效地防治。对于多病程病害 对于多病程病害,除需要 防治初侵染外,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 还要解决再侵染问题。 再侵染次数越多,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 需要防治的次数也越 多。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共64张PPT)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三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共64张PPT)
桃 缩 叶 病
第7页,共64页。
3. 兼性寄生物(弱寄生物) 以腐生生活为主,在适宜条件下
也能兼营寄生生活。它们很容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它在营寄 生生活时,常分泌酶和毒素,将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杀死,从中吸 取营养物质。如引起苗木猝倒病的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和细 菌中的青枯假单胞杆菌等。
镰 刀 菌
第22页,共64页。
耐病(抗呈现) 植物受到侵染之后,病菌在寄主体内可以生长繁殖 ,也可以进行再侵染,但不表现症状,或仅发生轻微症状,或发病 虽重,但对生长量和产量的影响较小。如大叶黄杨白粉病。这是由 于植物的生化活动抵制了病原物的冲击,因而对植物生长发育及品 质影响不大。
免疫 在植物病理学中,高度抗病性也称为免疫性。是指寄主植物能
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是密切相关的, 寄生性不同的病原物,其致病性也不同。 绝大多数寄生物都具有某种致病性,但致 病性也必须以具有寄生性为前提。 寄生性与致病性紧密相连,但寄生性的强 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寄生性强的病原物致病性不一定强,如专 性寄生的锈菌。
第16页,共64页。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的变化规律: 1、病原物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期生长和繁殖 会使致病性降低;而反复在活寄主上接种 则有利于增强致病性。 2、病原菌在抗病种和品种上寄生以后,会 增强它的致病性;而通过感病品种则使其 致病性减退。
小,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第21页,共64页。
抗病 是指植物可以抵抗病原物的侵入、扩展或毒害,即
植物真正抵抗病原物侵染的能力。 抗侵入
外部形态结构;气孔的结构、多少、大小及开闭时间的 长短和迟早;伤口愈合速度;植物体表外渗物质。 抗扩展
寄主内部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差异决定了寄主本身的抗扩展 特性;病原物侵入寄主之后要继续扩展,寄主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壁 的坚韧程度就成为抵抗病原物在寄主组织内扩展蔓延的重要因素。

第七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

第七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

入的百分率要更高些。
2.
病原物侵入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侵染和发病。侵入所 需的最低数量称为侵染剂量(infection dosage)。侵染剂量 因病原物的种类、寄主品种的抗病性和侵入部位而不同。如 许多侵染叶片的真菌,单个孢子就能引起侵染;许多细菌要 有一定菌量的侵入才能引起发病;病毒也有一定的稀释限点 。


3、伤口侵入:植物表面的各种各种损伤的伤口,都可能是病 原物的侵入途径。病毒只能从微伤口侵入。其它病原物如真 菌、细菌,有的只是以伤口作为侵入途径,有的病原物除以 伤口作为侵入途径外,还利用伤口的营养物质。
(三)侵入所需要的时间和接种体的数量
1.
病原物侵入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是很短的。病毒和病原细菌一 旦接触随即侵入。病原真菌要经过萌发和形成芽管才侵入, 所以需要时间稍长些,但也很少超过24小时。时间长一些侵

(2)土壤习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并且能够 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腐霉属(Pythium)、丝核属(Rhizoctonia)、和 一些引起萎蔫的镰孢霉属(Fusarium)真菌都是土壤习居菌的代表。

4、病原物并不一定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原因是土壤有自然灭菌的
作用。
四、病株残体
大。

鸟类除了传播桑寄生和槲寄生的种子以外,还能传 播梨树火疫病等细菌。
四、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

1、土壤和肥料传播病原物,实际上是土壤和肥料被动地被
携带到异地而传播病原物。土壤能传播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
的病原物;带土的块茎、苗木等可远距离传播病原物;农具
,鞋靴等可作近距离传播。

2、肥料混入病原物,如未充分腐熟,其中的病原物接种体
2.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二、 侵染循环
定义: 定义:指病害从一个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为病害循环。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主要涉及三个环节: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 2、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 3、病原物的传播 、
(一)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定义: 定义 : 指病原物如何度过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或收获
2)多循环病害: 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 )多循环病害: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 多为局部侵染的病害,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病 原物的增殖率高; 原物的增殖率高;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 病原物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的条件下会迅速死亡,越冬率 低而不稳定。 低而不稳定。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 病害数量增幅大,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菌量积累,造成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有称“单年流行病害”。
根际分泌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1)诱发病原物积聚: )诱发病原物积聚: 积聚 2)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刺激休眠体和孢子的萌发: 萌发 3)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先在伤口吸收死亡细胞 )营养:伤口侵入的病原物,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二)侵入期: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期 1、侵入途径: 、侵入途径:
5、介体 、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园林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02
病原物基础
病原物的定义和分类
病原物的定义
病原物是指能够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
病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可以将病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真菌 性病原物、细菌性病原物、病毒性病原物等。
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病原物的寄生性
病原物必须寄生在园林植物上才能生存和繁殖,它们通常通过与植物建立共生关 系来获取营养和能量。
侵染循环的完成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完成从越冬到再次越冬的过程,即完成了一个侵染循环。
病原物在侵染循环中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季节等因素都会影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
05
防治策略
加强植物检疫
建立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
对引进的园林植物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带有病原菌的植物进入 园林系统。
园林植物病害的分类
• 根据病原的不同,园林植物病害可以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其中,侵染性病害是指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 害,如真菌、细菌、病毒等;非侵染性病害则是由环境因素和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引起的,如营养失调、水分过多或不足、 光照不足等。
园林植物病害的危害性
• 园林植物病害的发生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会产生不同程度 的影响,轻则影响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重则导致植 物死亡,给园林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因此,对于 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地控 制其发生和蔓延。
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 湿润,降低病害的发生。
清除落叶和枯枝
及时清理园林中的落叶和枯枝,减少 病原菌的越冬场所,降低病害的发生 率。
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
使用生物农药
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微 生物杀菌剂、昆虫生长调节剂 等,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等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ppt课件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ppt课件

局部侵染
病原物的分布局限 在侵染点附近, 引起局部感染。
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染点向 其他部位蔓延, 甚至引起全株性 的感染。
任务4.1 判断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 潜育时间
❖ 植物病害潜育期的长短是不一样的,一般10天左右。 ❖ 潜育期的长短影响因素:
寄主种类 发育期 营养条件有关 环境(以温度的影响最大,湿度并不
任务4.1 判断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 接触前的活动
病原物
气流、雨水或昆虫 田间操作工具
植物表面 或附近
寄主植物 分泌物
刺激萌发 诱导形成侵入机构
病原菌
根围微生物
抑制或 竞争位点
病原菌
任务4.1 判断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
接触后的活动
生长阶段
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 芽管或菌丝的生长、释放的游 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分裂繁 殖、线虫幼虫的蜕皮和生长等
有病的枯枝、落叶和病果,也是病原物 越冬场所。翌年春 天,产生大量孢子成为初侵染来源,如多种叶斑病菌都是在 落叶上越冬的。
任务4.1 判断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
越冬和越夏场所 3、带病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
病原物可以它的休眠体和种子混杂在一起,以休眠孢子附着在种子 上,病原物可以菌丝的形式侵入而潜伏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 料的内部。
2、温度: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3、光照 : 可以决定气孔的开闭,对于气孔侵入的病原物
有影响。
任务4.1 判断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及流行
❖ 潜育期 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这 一时期就是病害的潜育期。 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