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发生发展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和杀菌剂发展趋势

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和杀菌剂发展趋势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及侵染循环

2、环境条件影响:
以温度影响最大,和病原物发育的适温有关, 因为在植物体内,受外界湿度的干扰小。
(四)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病害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此期是病原物大量增殖、扩大危害的时期。 真菌性病害往往在受害部位产生孢子等子实体,称为产孢期 新产生的病原物的繁殖体可成为再次侵染的来源。
5、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越夏。
(二)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 2、再侵染: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
病的过程叫再侵染。
根据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再侵染把病害划分为: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种子: 种子之间:如线虫的虫瘿、菟丝子的种子;
种子表面:烟草花叶病毒污染番茄、辣椒种子。 种子内:豆科植物的病毒病
苗木: 由病毒、类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果树病害,
如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 ;
种薯:马铃薯病毒病、细菌性环腐病
种植后不但本身发病,还可以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
3、病株残体
③ 光照
(三)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也
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方式 :
1)局部侵染: 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
或点发性的感染(潜育期较短),如真
菌性叶斑病。
2)系统侵染: 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
园林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与侵染循环

一、植物病害的发生过程 从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接触侵入,到引起植物表 现症状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病害的发病过程,简 称病程。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 四个时期。实际上病程是一个连续的侵染过程。 (一)接触期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触期。接触 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病毒、植原体 和类病毒的接触和侵入是同时完成的,细菌从接触到 侵入几乎也是同时完成的,都没有明显的接触期。
表真 皮菌 的孢 全子 过直 程接 穿 透 寄 主
病原物能否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这与病原物
的种类、寄主的抗病性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环境 条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湿度和温度。大多数真菌 孢子萌发都离不开水分,甚至必须在水滴中才能萌发。 如蔷薇白粉病菌在相对湿度95%~98%时,萌发率为 99.2%,而相对温度在28%~30%时,萌发率只有53.5%。 南方的梅雨季节和北方的雨季,植物病害发生普遍而 严重;少雨干旱季节发病轻或不发病。适宜的温度可 以促进真菌孢子的萌发,并缩短入侵所需的时间。此 外,光照、营养物质对病原物的侵入也有一定影响。 保护性杀菌剂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病原物侵入。喷洒保 护剂、减少和保护伤口、控制侵染发生的条件,是防 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
嫁接
牛松 墨 天
寄 主
传病介体
松材线虫病
嫁接
松材线虫
三、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 使某种植物受到巨大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的流行。
病害流行的条件:有大量易于感病的寄主;有大量致病力强的 病原物;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 不可,而且必须同时存在。 1.病原物方面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的连续再侵染, 使病原物迅速积累。感病植物的长期连作,病株及其残体不加 清除或处理不当,均有利于病原物的大量积累。对于那些只有 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的病害,每年病害流行程度主要决定于病 原物群体最初的数量。借气流传播的病原物比较容易造成病害 的流行。从外地传入的新的病原物,由于栽培地区的寄主植物 对其缺乏适应能力,从而表现出极强的侵染力,常造成病害的 流行。
植物病害控制的原理

3.除(eradication):
种苗处理
土壤处理
病原物
清除侵染源
铲除寄主
4.治(therapy)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传播介体
保护
植物群体
治疗
三、病害控制方案的设计
设计依据:1.病害的发生发展(流行)规律
病原物的生理特性、致病特性 病害侵染循环
影响 因素
2.病害控制措施
因时因地制宜 产前、产中、产后 操作性与效益型
鸟
兽
检疫隔离
品种土壤
(田园卫生) 肥料灌溉
生态调控
能量
有益生物(栽培措施)
(生物防控) 信 息
能 量(经 济)
(物理防控 ) (情 报) 药 剂(心理因素)
( 化学防控)
地理、气候 生态类型 耕作制度 种植制度
接种体来源 引种
植物病害系统
植物-有害生物系统
有害生物管理系统
植物管理系统
2.植物病害防控的基本原理
控制 病害发生发展
使用无病种苗 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作物布局、复种、间、套
作、品种混栽和轮作) 健身栽培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
田园卫生 清除病残体、拔除病株与铲除发病中心
4.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
有
拮抗病原物
益
促进作物生长
栽培模式简单化 土壤连续种植使病原物大量积累,导 致镰刀菌枯萎病、细菌性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 害严重发生。设施农业长时间适宜的湿、温条件有利病 害流行。
作物管理化学化 长期和大量使用农化品,导致农田土 壤的理化环境恶化、微生物区系结构失衡,从而诱发或 加剧病害发生;产生抗药性。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间;有的附着在种子表面;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或以分
生孢子器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有的病菌能侵入块根、块 茎和鳞茎。
3 病植物残体
病株残体包括寄主植物的秸秆、残枝、败叶、落花、
落果和死根等残余组织。绝大部分的弱寄生物,如多数病 原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或以腐生的方式在残体 上生活一段时期。病毒也可随病株残体休眠。病株残对病 原物既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增强对恶劣环境的抵抗力, 也可提供营养件,作为形成繁殖体的能源。当残体分解和 腐烂的时候,其中的病原物往往也渐死亡和消失,因此残 体中病原物存活时间长短,一般与残体分解快慢有关 。
1 只是以伤口作为侵入的部位; 2 除以伤口作为侵入部位外,还利用伤口的营养物质;
3 病原物先在伤口附近的死亡组织中生活,然后再进一
步侵入健全的组织,这后两类病原物也称为伤口寄生 物,大都属于寄生性较弱的寄生物,第三种情况的事例 很多。 伤口的新鲜程度直接影响病原物侵染的成功率。
侵入期
3、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病原物侵入寄主,除接种数量生理活性外,还受寄主的感病
期、感病器官、病原物侵入时环境条件的影响。
①湿度 在一定范围内,湿度高低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孢子
能否萌发和侵入,是影响病原物侵入的主要因素。多数病原物 要求高湿的条件才能保证侵入成功。高湿条件持续的长短又影 响病原菌的侵入率,有的甚至要求有水膜存在。
②温度
主要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大多数病原物接种体
侵入期
1.2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的这段时间。
植物的病原大多是内寄生的,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的外寄生。 1、侵入方式: 主动侵入 被动侵入 真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原细菌、病毒
2、侵入途径:
第三章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直接侵入
许多病原真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具有这种侵染能
力。
2021/9/15
4
(二)影响侵入的环境因素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 湿度和温度的关系最大。在一定范围内, 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则影 5
三、潜育期
◆潜育期是指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 症状为止的这一段时期。
一般讲, 各种病害都有其一定的传播方式, 研究
并掌握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对于防治病害具有指
导意义。
2021/9/15
13
2021/9/15
14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 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 病原繁殖体, 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称为再侵 染。
■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地点已经具备的条件, 相对稳定的因素为次要因素,最缺乏或变 化最大的因素为决定性因素。
■对于一个具体病害,应分析其寄主、病原 和环境条件各方面的变化,找出它的决定 性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2021/9/15
20
病害有无再侵染是制定防治策略和防治方法的重要依 据。
2021/9/15
15
第三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大面积发生,造 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称为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病原物群 体在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干预下,与植物群体 相互作用导致病害流行,因而植物病害流行是一 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2021/9/15
3
二、侵入期
侵入期是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的一段时间。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二、病原物侵入途径与病害防治的关系
1、栽培过程中防止和减少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2、根据抗侵入的条件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 3、根据抗侵入的条件对病害进行预测预报。 4、为化学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如化学保护剂的
复合侵染(compound infection)
• 在侵染过程中,病原物随机传播到寄主植 物上,同一侵染位点可同时或先后遭受不 止一种病原物的侵染,并常常表现几种病 原物混合寄生的复杂症状。
第四节 发病期
一、发病期的概念
• 植物受到侵染以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 即表现症状而发病。从出现症状开始即 进入发病期,直到生长季结束,甚至直 到植物死亡为止的一段时间。
光照对于某些真菌的萌发有刺激作 用或抑制作用。
第二节 侵入期
侵入期的概念
病原物在寄主表面或周围萌发或生长 到达侵入部位。就有可能侵入寄主植物。 通常,将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 系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
一、病原物的侵入途径和方式
1、各种病原物的侵入途径:
• 真菌:大都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者以 菌丝从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有的真菌还能 从角质层或者表皮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 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
系统侵染(systemic infection):病原物可以从侵入点 扩展到寄主大部分或全株的现象。所引起的病害 称为系统病害。
病原物的系统侵 染分三种情况
(1)沿导管蔓延; (2)沿筛蔓延;
(3)沿生长点蔓延。
许多维管束病害和绝大多数病毒病 害和菌原体病害都是系统侵染引起的, 如棉花黄萎病、番茄青枯病、烟草花叶 病和枣疯病等。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导学案-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曾经注意到,身边的植物会遭遇各种病害的侵略?这些病害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呢?今天我们将进修《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目标1. 了解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规律。
3. 理解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展规律。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预防控制。
三、观点诠释1. 植物侵染性病害:指植物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侵入并引起的疾病。
2. 分类:按病原微生物的不同,植物病害可分为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等。
四、发生规律1. 病原微生物侵入:病原微生物通过伤口、气孔、根部等途径侵入植物体内。
2. 感染病原微生物:植物组织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发病变。
3. 病原微生物繁殖:病原微生物在植物体内迅速繁殖,加重病害。
4. 病害发展:病害逐渐扩散至整株植物,导致植物发展受阻,产量减少甚至死亡。
五、发展规律1. 病害传播: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水、土壤、昆虫等途径传播,加速病害蔓延。
2. 病害防控: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菌剂、清除病株、优化发展环境等,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
3. 抗性培育:选育具有抗病性的新品种,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六、案例分析某果园的苹果树出现了真菌性病害,导致果实腐烂、产量下落。
经过专家分析,发现病原微生物是通过风传播引起的。
果园主人采取了及时喷洒杀菌剂、清除病株等措施,成功控制了病害的蔓延,果园恢复了正常发展。
七、总结通过进修《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我们了解了植物病害的定义、分类、发生规律和发展规律,掌握了预防和控制病害的方法。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珍爱植物健康,增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八、拓展延伸1. 请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探讨植物侵染性病害的防治措施。
2. 了解不同季节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害循环涉及到四个环节:
⑴ 病原物越冬(overwintering)或越夏(oversummering) ⑵ 病原物接种体传播(transmission) ⑶ 侵染过程(pathogenesis) ⑷ 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和再侵染(reinfection)
梨和苹果火疫病的病害循环图
桃、李根癌病的病害循环图
作物根结线虫病的病害循环图
菟丝子的侵染循环图
三、病原物越冬(夏)
休眠(dormancy)
1.病原物存活方式
腐生(saprophytism)
寄生(parasitism )
2.越冬越夏场所
田间病株 种、苗及繁殖材料
病株残体 土壤 粪肥 介体
土壤寄居菌 土壤习居菌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第1章3节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流行
病原物生活史
生活史(life cycle)病原物从一种形态的个体开始,产生新一 代的相同形态个体为止。包括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休眠过程.
分裂
无性孢子
无性 繁殖
菌丝
有性 繁殖
性器官形成 交配
细菌生活史
细菌细胞
衣壳
核酸
病毒生活史
脱壳
病毒粒 体
表现:症状继续发展,枯萎、萎蔫、死亡 病征出现:霉、粉、粒、索、脓………..
环境条件对发病期的影响
湿度:决定病害症状的发展和病征的出现,病 原物的繁殖与否,病害的发展与否。 温度:病害发展速度,病征出现速度,病原 物生活史进程。 复合侵染与潜伏侵染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一、病害循环的概念:
寄生关系;体 内扩展;影响
因子
影响条件
一、接触期:病原物从存活场所达到侵染点的时期。
(一)接触前:从存活场所达到寄主体,与寄主接触。
1、病原物的活动:孢子产生和萌发,线虫卵孵化;
2 、病原物的传播:
(1)主动传播:植物根际和叶际生化物质的吸引及病原物 的迁移;
(2)被动传播:风、雨、水流、昆虫等。
植物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
四
主动传播
、
菌物
细菌
病毒
线虫
寄生性 植物
病
气流传播 + - - - +
原 物 的 传
被 动 传 播
雨水传播 土壤传播 生物介体
++ -+ ++ ++ ++ ++ +
播
昆虫、螨类、真菌、线
虫
人为传播:农事操作,农具机械,土壤肥料,种子苗木
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五、初侵染和再侵染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 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
受到初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 在同一生长季节中经传播引起寄主再次发病的 过程叫再侵染(reinfection)。
六、病害循环、 病原物生活史、
病程的关系
侵染循环 病程 生活史
病害循环:寄主与病原物的组合为对象,阐述病害的发生、发展和延续。其中可能 发生许多次病程和病原物生活史。
病程:包括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接触、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表现症状。其中 病原物可能完成许多次生活史。
生活史:是以病原物为对象阐述病原物的生长繁殖、休眠过程,对病程和侵染循环 产生影响。
生活史 病程
初侵染
再侵染
病原物传播
病原物越 冬越夏
生活史 病程
真菌的一个 有性世代
凶残的松树杀手松材线虫
由于它的入侵,我国每年 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 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到 了严重威胁。每年由此造 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 25亿元,间接损失则达到 了250亿元。
(二)接触:从植物体表迁移到侵染点。寄主植物与病原物 的识别作用:
1、物理识别:趋触性(寄主表皮结构对病原物的刺激作 用);趋水性(水分对病原物生长和运动);趋电性(植物体 电荷对病原物的吸引力)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1、 湿度:生长、运动、萌发;
2、温度: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
二、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至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时 期。
病原物类型
侵染途径 菌物 原核生物 病毒 线虫
直接侵入 +
-
-+
自然孔口 +
+-+
伤口侵入 +
+-+
微伤口
-
+(部分)
+
-
寄生植物
+ + -
环境因素的影响:湿度(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 (侵入速度和萌发)
C A
B
D
三、潜育期:
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 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
雌雄
幼虫 线虫生活史 成虫
组装
有性孢子
真菌生活史
卵
病害流行的条件
病害流行是由三个方面的条件决定的:病 原物、易感病植物、环境条件。
传播体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病程:病原物对寄主的侵染和引起发病的过程。
接触期
病程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
与寄主互作, 传播途径,识 别,影响因子
侵入途径和侵 入条件;环境 因子
传播松材线虫 的松墨天牛
国家林业局2011年第3号公告(2011年撤消的松材线虫病疫区)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我国2011年撤消的松材线虫 病疫区公告如下: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嵊泗县。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芜湖县,铜陵市狮子山区,安庆市大观区 ,巢湖市和县,池州市石台县,六安市舒城县。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泉州市洛江区、惠安县,莆田市秀屿区, 龙岩市新罗区。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吉安市安福县。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 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益阳市沅江市,常德市汉寿县。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重庆市:江北区。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雅安市雨城区。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 特此公告。
寄主识别 侵入 附着 接触
传播
初接种体
侵染
感染 定殖
病害循环
病原物生长或 繁殖
次生接种体 传播
产生症状
休眠期Βιβλιοθήκη 越冬(夏)病害循环的一般过程
传播 接种体
初侵染
传播 再侵染
寄主植物生长期 寄主植物休眠期
病原物越 冬(夏)
病害循环示意图
病害循环是植物病害 研究的中心内容,对 揭示病害的发生发展 休眠体 规律,进行病害预测、 制定病害防治策略和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提供基本的依据。
病原物定殖
生长繁殖
扩展
表现症状
生理病变
组织病变
形态病变
环境条件中温度对潜育期的影响作用较大
葡萄霜霉菌的潜育期:
21℃时为13 d 23℃为4 d, 29℃时为1 d
四、发病期
患病植物症状(symptom)的出现标志着潜育期的结束 和发病期的开始。所谓发病期即从出现症状直到寄主生长 期结束,甚至植物死亡为止的一段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