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 识

合集下载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第二章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0(2)

A无隔菌丝 B有隔菌丝
1. 有隔菌丝
2. 无隔菌丝
有隔菌丝
有 隔 菌 丝
无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
真菌的菌丝
菌丝一般从孢子萌发而来,形成菌丝体,最后 再产生孢子。
孢子萌发产生菌丝
后期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生长
菌丝的正常功能是摄取养分并不断生长发育。 依真菌的种类不同,菌丝在寄主体内的寄生 方式也不同: a) 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菌丝直接从寄 主内吸收养分; b) 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菌丝体上产 生的特殊结构——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养 分。
动物的病害。

有益真菌可被用来制药、生产食品和用于生防等。 寄生植物的真菌能引起植物病害,称植物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一)真菌的一般性状
1.真菌的营养体
(1)菌丝体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 纤细分支的丝状体,单根的丝状体 称为菌丝,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 菌丝体。低等真菌菌丝为无隔菌丝, 高等真菌菌丝为有隔菌丝。 真菌的菌丝体
3、子囊菌亚门
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其它子囊菌的营养体都是分 枝繁茂的有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在孢子梗上产生分生孢子。产生分生孢子 的子实体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等。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大多数子囊产生在 子囊果内,少数裸生。 子囊果: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称子囊果; 根据其不同形态,子囊果分四种类型:闭囊壳、子囊 壳、子囊盘、子囊腔。
丝孢菌

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 有少部分不产生分生孢子,只 产生菌核。 丝孢菌中很多是重要的植物病 原菌。如稻梨孢菌引起的水稻 稻瘟病,丝核菌引起水稻纹枯

病及多种作物立枯病。
梨孢属
腔胞菌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一.填空题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B.斑点C.萎焉D.畸形(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B.无性孢子C.无法比较(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B.植物的病征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D.传染性(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B.适温高湿C.适温低湿D.低温低湿(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温度B.湿度C.风雨D.光照( )10.________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以及症状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以及症状
含油率和含糖量下降,品质低,降低商品价值。 • 引起人畜中毒:赤霉病-赤霉烯酮,头昏、恶心、呕吐、
抽风,严重者死亡;甘薯黑疤病-黑斑酮甘薯引起牲畜中 毒; • 限制作物种植:东北、华北因红麻炭疽病停种;北美因板 栗疫病毁灭; • 增加生产投入:因防治病害投入人力、物力和各种设备增 加开支、降低经济效益; • 环境污染:大量使用农药。
•。
2、非生物病原
• 是指引起植物保护的非生物因子,包括各 种化学的和物理的环境因素。这一类因素 所致的病害不能从一个植物传染给另一个 植物,所以又称非传染(侵染)病害 (noninfectious disease)或生理病害 (physiological disease)或非寄生性病 害(nonparastic disease)。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溃疡:植物皮层坏死、腐烂,使木质部外露。 多见于木本植物的枝干。
立枯和猝倒:幼苗阶段,茎基部受破坏,植株 表现萎蔫以致死亡。立而不倒称立枯;迅速倒 伏称猝倒。
枯焦:芽、叶、花、穗等器官,局部或全部 地变色枯死。为斑点、条斑等的发展或联合 造成地整体枯死。表现迅速枯焦病状的病害 称为疫病或瘟病。
• 3腐烂(rot):植物幼嫩多汁组织大面积坏死,组 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 干腐:死亡慢,水分快速及时失去。 • 湿腐:死亡快,水分未能及时散失 • 软腐:中胶层破坏,细胞离析。
• 根据腐烂的部位有根腐、基腐、茎腐、果腐、花腐 等。
• 干腐 :组织腐烂时解体较慢,腐烂组织中的水分能 及 时蒸发而消失,病部表皮干缩或干瘪。
第二章 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以及症状
•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 (一)什么是植物病害
植物活体在生长或贮藏过程中由于所 处的环境条件的恶劣、或受到有害生物的 侵扰,致使植物活体受到损害,包括正常 的新陈代谢受到干扰,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遗传功能发生改变,最后导致植物产品的 品质降低或数量的减少等。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

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性状
※真菌的营养体
THE
END
米黑穗病是系统性病害属于系统侵染局部发病
局部性病害
葡萄霜霉病菌
干轮纹病
苹果锈果病

流行性病害---小麦条锈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害症状
病状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病征 霉状物 粉状物 粒状物 脓状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
• (一)病状及类型 • 1,变色:发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 是叶绿素受到破坏, 细胞并未死亡。 • (1) 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 • (2)花叶、叶绿素减少,不均匀变色。 • (3)紫化和红化、花青素增多造成,病毒 病和缺素症 • (6)白化苗,不形成叶绿素,遗传病害。
生病征。
霜 霉
绵 霉
青 霉
绿 霉

白锈
白粉
黑粉
黄瓜霜霉病
黄瓜白粉病
豇豆白粉病
豇豆锈病
茄子褐纹病
黄 瓜 细 菌 性 角 斑 病
番茄灰霉病
油 菜 菌 核 病


寄生性植物
地衣和苔藓混合危害茶树
菟丝子危害辣椒
真菌的分类与特征
• (一)真菌特征 • 1,细胞结构:真核细胞,具有细胞壁(成分是
肽聚糖),不含叶绿体。
番 茄 蕨 叶 病
(二)病症及类型
病症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1Leabharlann 1、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霜霉、灰霉、青霉、绿霉、赤 霉、黑霉等颜色。 2、粉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白粉病、黑粉病、锈病。 3、粒状物: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有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 生孢子座、闭囊壳、子囊壳等。 4、脓状物:细菌病害常见特征。菌脓失水干燥后变成菌痂。 * 注意:由于植物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只有病状,而不产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试卷)一.填空题1.细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

2.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3.真菌一般具有生长发育的()和繁衍后代的()。

4.菌丝的变态类型,常见的有()、()、()。

5.按照寄主植物与病原物之间有没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和()两类。

6.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和()两类情况。

7.根据寄生能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和()两大类。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

二.单项选择题()1.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志是_____。

A.建立寄生关系B.病原物向寄主体内侵入C.病原物与寄主接触D.寄主出现症状()2.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______。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杂色花瓣。

B.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织肥大。

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

D.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出现根结。

()3.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______。

A.真菌B.细菌C.病毒D.植原体()4.白粉病属于_______。

A.真菌病害B.细菌病害C.病毒病害D.生理病害()5.属于被动传播的是_____。

A.真菌菌丝体的生长。

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C.游动孢子在水中的移动。

D.真菌通过雨水传播。

()6.下列现象中,属于病害的是______。

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B.冰雹砸损植物C.棉花黄萎病D.低温引起的冻害()7.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症状是______。

A.变色B.颗粒状物C.粉状物D.脓状物()8.植物病原细菌侵染寄主最主要的条件是______。

A.高湿B.高温C.低温D.高温、高湿()9.真菌的侵入途径一般是______。

A.直接侵入B.自然孔口侵入C.虫媒传播D.伤口侵入()10.在植物真菌的五个亚门中,具有无隔菌丝的是______。

A.接合菌亚门B.子囊菌亚门C.担子菌亚门D.半知菌亚门三.多项选择题()1.主要依靠直接侵入的病原物是______。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

猝倒
立枯
(3)草本植物茎的顶部坏死----顶尖坏死。
(4)木本植物顶梢的坏死----梢枯(die back)。 (5)果树和树木的枝干上有大片的组织坏死----溃疡
(canker) 。
溃疡
茎维管束变褐
叶斑
穿孔
叶枯
疮痂
溃疡
蔓枯
3.腐烂(rot)
• 植物的组织细胞受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 • 分干腐、湿腐和软腐。
(4)变态:病株的花器变态成叶片状。
花变叶(phyllody) 、叶变花、扁枝和蕨叶 (fernleaf) 。
畸形
蕨叶
畸形
畸形
畸形
丛枝
叶片皱缩
卷叶
叶片扭曲
厥叶
根瘤 根肿
整株丛生
整株矮化
<二>、常见的病征类型——霉状物
1、霉状物 霜霉
绵霉 黑霉
灰霉
青霉
2、粉状物
锈粉
3、粒状物 黑粒点
花叶
斑驳

花叶
2.坏死(necrosis)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
(1)在叶片上坏死。叶斑(spot)、轮斑或环斑(ringspot)、蚀纹、 叶枯、叶烧(leafscad) 、疮痂 。
梭形斑
星状斑
叶斑
不规则形斑
轮纹形斑
云纹形斑
条纹
环斑 脉枯
叶烧 疮痂
(2)植物根茎上坏死。猝倒(damping off)和立枯。
• 症状是植物发生某种病害以后在内部和外部显示的表 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人们认识 病害首先是从病害症状的描述开始,描述症状的发生 和发展过程,选择最典型的症状来命名病害,如烟草 花叶病、大白菜软腐病等。从这些病害名称就可以知 道它的症状类型。当掌握了大量的病害症状表现,尤 其是综合症和并发症的变化以后,就比较容易对某些 病害样本做出初步的诊断,如同医生为病人看病诊断 并开处方一样,很快就能确定它属哪一类病害,它的 主要特征在哪里,以及病因是什么等等。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缩叶
-----精品文档------
(二)、病征的类型
1、霉状物 霉是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征,不同的病
害,霉层的颜色、结构、疏密等变化较大, 可分为霜霉、黑霉、灰霉、青霉、白霉等。
-----精品文档------
霜霉
-----精品文档------
灰霉
-----精品文档------
青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菌脓
-----精品文档------
想一想,植物病害都有病状, 是否也都有病征呢?
-----精品文档------
病征只有在由真菌、细菌所引起的 病害上表现明显,
常见的病征多属真菌的菌丝体和繁 殖体,而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 脓。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想一想,有病理程序的一定是病害吗?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它们都有病理程序,为什么不把 它叫病害呢?
2.判断病害的标准:
(1)、是否有病理程序 (2)、是否造成损失
-----精品文档------
二、 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植物生病后其外表所表现出的病态。
-----精品文档------
一、 植物病害的定义
1、什么叫植物病害、病理程序?
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或储藏运输过程中, 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 ,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干扰和破坏,表现出各 种病态,甚至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 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理程序——当植物感染病害后,首先引起生理功 能上的改变、然后造成组织结构上的改变、最后 发病植物外观表现出病态。并且这些病变都有一 个逐渐加深、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 称为病理程序 。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自测题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自测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自测题一、名词解释:6%1.病程:2.生理小种:二、真空题:17%1.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征只有、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

、在植物细胞内寄生,外部没有的表现,非传染性病害,也没有,但有。

2.病状的类型可以分为五类:、、、、。

3.是鉴别病原物和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病征多属真菌的和,而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

4.真菌一般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和繁衍后代的。

5.典型的真菌营养体为纤细分支的,散生的丝状体称为,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为。

6.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和两个阶段。

在适宜的条件下,真菌的能力强,可以重复发生几次,在整个生活史中,一般只出现一次。

7.植物病原真菌分为、、、、等五个亚门。

8.植物病原细菌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均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且都好氧,以培养基为宜,一般生长适温为。

9.植物病毒与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别有两点:一是,二是。

三、单项选择题:28%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病害的。

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B.冰雹砸损植物C.棉花黄萎病D.低温引起的冻害2.下列属于植物病害。

A.虫伤 B.药物灼伤 C.风雹伤害 D.韭黄3.绿色叶片全叶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称为;叶片显现浓绿或浅绿相间的称为 ;叶片均匀发黄的称为;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紫或红色,称为。

A.花叶 B.褪绿 C.黄化 D.红叶4.下列不属于植物病害的斑点病状。

A.坏死斑B.卷叶 C.疮痂 D. 溃疡5.植物的青枯现象,属于植物症状类型中的。

A.变色 B.斑点 C.萎焉 D.畸形6.皱缩现象属于植物病害病状类型中的。

A.变色 B. 斑点 C.萎焉 D.畸形7.下列属于病征的是。

A.变色 B.斑点 C.畸形 D.脓状物8.植物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是产生。

A.花叶 B.腐烂 C.锈状物 D.脓状物9.绝大多数植物的病害是由引起的。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10.营养体是无隔菌丝,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主要病菌有根霉菌和毛霉菌,这些是真菌中亚门的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园林艺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第1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1、 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在其生长发育或贮藏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寄生物的侵染,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响其使用价值的现象,成为植物病害。

四要点:1、 病原:引起病害的原因,是外因即寄生物和不良环境条件。

2、 病程:组织结构和生理异常变化过程。

(机械损伤和虫伤无病理变化过程)3、 症状:感病植物外表呈现的不正常现象。

免疫植物虽受病原影响但不显征,即不生病。

4、 损失: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郁金香受病毒侵染而出现杂色花型曾使其价格高于黄金,虽生病却并非病害。

2、 病因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又有生物因素,包括外来生物的因素和植物自身的因素;还有环境与生物相互配合的因素,包括病原生物与环境条件的配合,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配合,以及环境、病原物和植物三者的相互作用等等。

概括的说,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3、 植物病害的类型按照植物或作物类型有果树病害、蔬菜病害、大田作物病害、牧草病害和森林病害等;按照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按照病害症状表现可分为腐烂型病害、斑点或坏死型病害、花叶或变色型病害等;按照病原生物类型又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按传播方式和介体来分,有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但最客观也最实用的还是按照病因类型来区分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成为侵染性病害;第二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在植株间不会传播,因此成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1) 侵染性病害 按病原生物种类不同,分为:1 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2 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3 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4 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菟丝子;5 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二)非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性病原包括各种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例如:干旱、水涝、日烧、冷冻、营养失调、盐碱等等。

这类病害不能相互传染,也不表现病症,因此,又叫生理性病害。

例如:缺铁引起的叶片黄化;缺锌引起的小叶病.按病因不同,分为:1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2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1)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2)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3)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过多与过少,如旱、涝、渍害等。

3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的病害:(1)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2)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3)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和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4、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病部长出的病原物的特征为病症。

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只有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的病症。

(1) 病状 植物发病后表现的症状不同:1 变色 色症状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整个植株、整张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

除表现为褪绿和黄化外,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的变色,如花叶是指叶片黄绿相间,不同部分之间轮廓明显的变色;斑驳是指各部分轮廓不清的变色;沿着叶脉的变色叫作沿脉变色,主脉和次脉为半透明状的叫作脉明。

病毒病或缺素症往往表现为变色的症状。

2 坏死 植物病部细胞和组织死亡,但不解体。

有斑点、叶枯、溃疡、疮痂、立枯、猝倒等。

坏死现象一般不改变植物原来的结构。

3 腐烂 腐烂是在细胞或组织坏死的同时,伴随着组织结构的被破坏和分解。

按照腐败组织的质地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三种。

组织腐烂时,水份能及时消失则形成干腐;如细胞消解的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失水则形成湿腐;而如果是组织中的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的组织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叫软腐。

4 萎蔫 萎蔫是指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凋萎下垂的一种现象,通常是全株性的。

萎蔫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因干旱引起的植株生理性萎蔫,另一种是由于病菌侵染维管束组织引起的病理性萎蔫。

5 畸形 植物被侵染后,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体积增大或变少,导致局部或全株呈畸形,表现类型很多,例如矮化、丛枝,此外还有卷叶、皱叶、蕨叶、扁枝、叶片肥厚、扭曲等。

畸形的病状在病毒病中较为常见。

(2) 病症 病原物呈现在植物病部表面的特征。

1 霉状物。

如霜霉、青霉、绿霉、灰霉、黑霉、赤霉等。

2 粉状物。

病部产生的各种颜色的粉状物,如白粉、黑粉、锈粉等。

3 点粒状物。

病菌常在病部产生一些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粒状物。

这些粒状物有的着生在寄主的表皮下,部分露出,不易与寄主组织分离,如真菌的分子孢子盘、分子孢子器、子囊壳、子座等;有的则长在寄主植物表面,如白粉菌的闭囊壳、菌核等。

4 脓胶状物。

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及所致的病害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 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一、化学因素导致非侵染性病害的化学因素主要有:营养失调、水分失调、空气污染以及化学物质的药害等等。

(1)植物的营养失调营养条件不适宜包括营养缺乏、各种营养间的比例失调或营养过量。

这些因素可以诱使植物表现各种病态,过去一般称为缺素症或多素症。

• 缺素症: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或某种元素的比例失调。

症状在植株下部老叶出现:缺乏N(黄化)、P(紫色)、K(叶枯)、Mg(明脉)、Zn(小叶)。

症状在植株上部新叶出现:缺乏B(畸形果)、Ca(芽枯)、Fe(白叶)、S(黄化)、Mn(失绿斑)、Mo(叶畸形)、Cu(幼叶萎蔫)• 多素症:某些元素过量导致植物中毒,主要是微量元素过量所致。

如饲料粪、肥害、药害、盐碱地。

(二)环境污染1、主要指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酸雨(SO2+H2O)等。

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臭氧(O3)、二氧化硫(SO2)、氢氟酸(HF)、过氧硝酸盐(PAN)、氮化物(NO2,NO)、氯化物(Cl2HCl)、乙烯(CH2CH2)等。

(三)植物的药害• 各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均可造成植物化学伤害。

• 急性药害:施药后2-5天发生。

一般在植物幼嫩组织发生斑点或条纹斑。

无机铜、硫制剂容易发生。

如石硫合剂。

• 慢性药害:逐渐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 植物幼苗和开花期比较敏感。

• 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药害。

• 除草剂和植物激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药害。

二、物理因素1.温度不适:高温(灼伤)、低温(冷害、冻害)、变温(温差过大)。

2.水分湿度不适:水淹(沤根)、干旱(萎蔫)、水分骤变(裂果)、干热风(卷叶)。

3.光照不适:光照过强(露地植物日灼病)、光照不足(保护地植物徒长)。

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1.诊断的目的:查明和鉴别植物发病的原因,进而采取响应的防治措施。

2.诊断方法:现场调查、排除侵染性病害、治疗诊断。

3.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1)没有病症。

(2)成片发生。

(3)没有传染性。

(4)可以恢复。

4 .生理性病害与病毒病因为均无病症,容易混淆,区别是一般病毒病的田间分布是分散的,且病株周围可以发现完全健康的植株,生理病害常常成片发生。

第3节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

1、植物病原真菌分布极广,有空气的地方就有真菌。

真菌的主要特征有:①为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②营养体简单,大多数为菌团;③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素或其他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从体外吸收营养物质;④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

真菌的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三种,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的。

真菌的作用:有益:有害:(一)真菌的一般性状真菌一般具有生长发育的营养体和繁衍后代的繁殖体。

1、 真菌的营养体真菌的营养体是指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典型的真菌营养体的基本结构为纤细分支的丝状体,单根的丝状体称为菌丝,很多菌丝绞织成团,称为菌丝体。

真菌的营养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维管组织,营养体细胞可以直接从环境中吸收养分,具有输送和贮存养分的功能。

菌丝体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或在生长发育后期,可发生变态形成特殊的结构体:①菌核;②菌索;③子座。

2、 真菌的繁殖体真菌经过一段营养阶段后,即进入繁殖阶段。

先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

有的真菌在后期进行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

真菌孢子的功能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复杂都称为子实体。

常见子实体的种类有: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子囊盘、闭囊壳、担子果。

无性孢子:没有经过两性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孢子。

类型有:芽孢子、厚壁孢子、粉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经过两性细胞或两性器官结合后形成的孢子。

类型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3、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

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但并不是所有的真菌都具有两个阶段。

而在真个生活史中有性繁殖一般只出现一次。

(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类群1. 鞭毛菌亚门主要特征是:营养体为单细胞或多核、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具有鞭毛的游动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本亚门大多为水生真菌,少数为两栖或陆生。

因此,鞭毛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在潮湿、多雨、低洼积水、通风透光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普遍。

本亚门引起农作物病害的主要病菌有:①根肿菌 芸苔根肿菌引起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②腐霉菌 引起多种针、阔叶树及花卉幼苗的猝倒、根腐和果腐等症状。

一般土壤潮湿、多雨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瓜果腐霉引起多种植物猝到病和瓜果腐烂病。

③疫霉菌 为害花木的根、茎基部,少数为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病害。

如马铃薯、番茄晚疫病、牡丹疫病,山茶根腐病等。

④白锈菌 为害植物叶片及嫩梢,引起白色疱状斑,茎和叶柄发生肿胀和弯曲。

常见的幼牵牛花、二月菊及十字花科植物的白锈病。

⑤霜霉菌 寄生霜霉寄生多种植物,为害植物叶片,引起叶斑,叶背病斑处生一层白色霜状物。

常见的有十字花科植物、瓜类霜霉病、玫瑰、月季等霜霉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